楼主: mingjingfeitai
3424 22

[财经时事] [转]2011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 [推广有奖]

11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3-23 07:54: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夏斌(微博)

  不能靠涨工资扩大消费

  口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夏斌

  中国经济当前的短期问题是物价和资产泡沫的问题,长期是经济结构问题,而短期问题的实质还是结构问题。
  如何在政策调整年掌握好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艺术,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具体来讲,当前中国经济的短期是物价问题,是货币太多。货币为什么这么多?背景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货币发行是通过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即通过再贷款的方式发出去的。自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几乎没有了,那这么多的钱是怎么出去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买外汇的方式发出去的,因为我们的出口太多了。
  如果说,人民银行通过买外汇发货币之后,不去管发出去的货币有多少,那现在的物价会涨得更加厉害。事实上,人民银行一直在不停地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货币的供应,即通过买了外汇将人民币发出去以后,又进行“对冲”,通过发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把人民币收回来。
  要解决短期的“货币多”问题,其实质还是要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出口占G D P比例过高的状况。但是,这些长期和短期的问题、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揉在一块,怎么下手?要做到决心大、方向明、讲艺术。
  “决心大”是说,一定要下定决心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这个绝对不能叶公好龙,不能因为看到在调整中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手就软了。
  “方向明”是指长短期问题摆在面前,解决方向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清醒,不能再单靠银行来解决问题;靠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也是有风险的。
  还有,结构问题不只是产业结构问题、自主创新问题,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结构问题就是扩大消费。扩大消费要有战略性的措施,我们不可能拼命靠涨工资来扩大消费。
  社会融资总量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事后的行政变量。真正要调控好,把握好货币政策,仍然要靠历史的数据、经验积累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指标的配合。要多运用汇率、利率等手段。这就得“讲艺术”。
  坚持对房地产泡沫要逐步刺破、政策逐步出台的原则。不能太急。现在**承诺太多了,**很被动。
  此外,要充分运用好外汇储备,短期是为了解决内外收支矛盾,鼓励走出去。长期是为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我们现在能源、资源什么都缺,赶紧用外汇出去买东西。
  最后,促进消费增长,要着眼于非工资收入增长的改革,比如降低投资门槛。老百姓钱哪里来,一个是工资收入,一个是财产性收入,只有赚钱了才敢去消费,同时要推进变现国有资产存量的改革。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ndzhr2004 + 1 + 1 有道理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12
gzgysr 发表于 2011-3-23 07:55: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各说各有理,但是如何保障民生,才是硬道理。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ndzhr2004 + 1 + 1 有道理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3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3-23 07:56: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赵晓

  优先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口述|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

  中国经济应该优先解决的是公正的问题。收入分配只是发展的结果不公平,而发展的起点比如垄断、发展的过程比如强拆、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利益的分配都不公平。
  很多人都在谈今年的通胀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大家都在重视且正在解决,所以我认为通胀今年是可控的,下半年就会逐步回落。
  我觉得当前中国经济应该优先解决的是公平、公正问题。这个公正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繁荣大家应该比较公正地分享,比如收入分配的调整;一个是经济增长本身也要公正,比如国进民退就是不公正的表现。
  实际上,我们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发展理念,但是我们在贯彻的过程中打了折扣。发展是硬道理被简化成了增长是硬道理,这既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制度的问题。地方官员还是用增长来论英雄,其考核也还是以G D P的增长来决定,这就会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些矛盾的出现。现在就好像我们的“脑袋”已经变了,“脚”也希望变,但是“脖子”、“身子”没变,所以转型就显得很沉重,整体上要改变过来很难。
  大家都渴望改革,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渠道。过去我们的改革主要还是体制内的改革,因为有改革的动力,阻扰也相对没有那么大。但是现在不一样,比较容易的改革已经完成,“坛坛罐罐”已经打破,但是有些大的“碉堡”还依然围着。
  经济领域的不公正,将导致大家越来越缺乏积极性。比如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出现了去产业化的苗头,纷纷转向投资和投机。这有点像当年的日本,也就是说,他们开始缺乏以前那种脚踏实地干活的积极性了。
  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来对抗,这就导致了社会的硬性成本上升。这几年**维稳的成本上升最快,已经接近军费的开支了。而这些钱还是得由纳税人来出,这也增加了经济运行中的成本。
  另外,很多老百姓收入分配还是没有得到改善,那么他们的消费就不能增长,中国就很难转向消费拉动型的内需增长,那么对“十二五”规划的经济转型目标也将产生直接影响。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里的新理念,其实就是更加关注公正,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对中国经济繁荣的共享,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个理念落实。
  在我们G D P的增长里面,财政收入年增长20%以上,**的这些收入能不能够更多的转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呢?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14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3-23 07:57: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赵锡军

要兼顾经济效率

  口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中国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经济增长和价格上升之间不平衡的矛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有了不少波动,包括发展过程中动力、结构失衡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我们已经走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的阶段,因此主要经济政策也要从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过渡到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常规支持。
  但我们经济增长的周边环境跟危机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国际环境比危机之前差了很多,特别是以前出口的大市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另外,由于全球为了应对危机大量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上流动性比较大。
  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有些矛盾更加突出,比如就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以前更多地追求规模扩张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今年要做一些微调了,除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外,还要兼顾经济的效率问题。
  今年经济发展的压力还在于,除了要做到有效率地增长以外,还有“防通胀”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讲,价格的上升,可能有通胀的因素,是发行的货币太多了,流通中货币太多了导致了物价的上升。而现在,我认为不一定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过多导致物价上升,因此,仅仅通过货币发行的控制,通过货币政策来防通胀,可能不能完全解决价格上升的问题。
  当前价格上升的因素非常复杂。现在的价格指标包括消费价格指标、生产价格指标和房价等。这些指标共同的因素是货币流通量,但每一个具体指标的推动因素又不一样,因此,不能简单依靠货币政策来解决,必须形成综合的方案。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15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3-23 07:58: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卓元

经济需要再平衡

  口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卓元

  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有四个,首先是物价上涨的幅度,其次分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社会建设、重视“三农问题”。
  中国经济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高了一点,通胀压力比过去大一些。因此,今年上半年需要治理通胀、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将CPI控制在4%左右。
  中国经济经过倍增之后,需要再平衡,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现在投资和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不协调,消费占比太低。同时,第二、三产业发展也很不协调,工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因此,在就业、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方面影响比较大。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发展导致物质消耗太高。物质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不相匹配,能源、资源缺口将会愈来愈大,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了。而收入分配也是不协调的,差距过大。因此,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再平衡。
  过去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够重视,很多计划都落空了,包括2009、2010年的计划都没有实现。今年说要开工1000万套,但能不能真正落实也是个问题。
  还有“三农”问题。目前我们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但是食用油却大部分都靠进口,我们实际上是“保粮弃油”。
  要解决中国经济当前的失衡问题,不能简单把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放在第一位。不能搞粗放扩张,不能去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不能攀比GDP,应该扩大消费、发展第三产业、节约资源等。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16
ndzhr2004 发表于 2011-3-23 08:14: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 mingjingfeitai 要么人民币升值,要么忍受通胀压力。这才是中国通胀的根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财经时事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59756&page=1&from^^uid=416738学习了,好像懂了一点

使用道具

17
296590389 发表于 2011-3-23 08:16: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18
ndzhr2004 发表于 2011-3-23 08:17: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 mingjingfeitai
坚持对房地产泡沫要逐步刺破、政策逐步出台的原则。不能太急。现在**承诺太多了,**很被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财经时事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59756&page=2&from^^uid=416738
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现在很被动!同情

使用道具

19
邓艳平 发表于 2011-3-23 08:32: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资料,谢谢1# mingjingfeitai

使用道具

20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3-23 08:33: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探索前沿热点问题,需要尖锐的穿透力!!!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