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arthistory4
1009 2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与低就业 (上) [推广有奖]

警督

大师

57%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优秀行业分析报告

咨询报告大全

威望
16
论坛币
2961772 个
通用积分
45512.8046
学术水平
2218 点
热心指数
2939 点
信用等级
2099 点
经验
85337 点
帖子
4775
精华
11
在线时间
55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3
最后登录
2024-3-17

三级伯乐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arthistory4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11-28 16:15:3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与低就业
——货币有效就业假说与经验检验(上)

2011-11-28

摘要: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在肯定和批判已有的从微观边际生产力视角出发的实物有效就业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从宏观的、长期的层面研究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并经验检验了货币有效就业假说。分析表明:中国经济中确实存在高增长与低就业的并存,原因是现有的就业增长是低工资水平的就业增长,不能够扩大有效需求而自动产生对就业的需求,解决的途径应该是,将就业增长纳入宏观有效需求的问题当中,用适当工资水平的就业增长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进而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奥肯定律,有效就业理论

一、引言

现有的有效就业理论是建立在实物经济理论基础上的。有效就业的“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是,就业人数的增加是否带来实物产出的增加或微观就业个体的主观努力程度提高。这一思路的优势在于,将实物产出与就业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就业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也考虑在理论框架内。但是事实上,工作的努力程度与实物产出的关系是无法度量的,而且从GDP核算和增长的角度来讲,就业和实物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取决于它们均可表现为一定量值的货币值总和,也就是说就业人数的增长与否其实并不是关键,重要的其实是增加的就业人数到底得到了多少工资收入。从实物有效就业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只要使得微观层面的无效就业率下降,就保持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一致性。因此,实物有效就业理论认为奥肯定律并没有失效。这种实物有效就业率的分析,较之以前的研究是有所改善,但这一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病:所谓的实物有效就业率,一直是从实物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的,而在经济日益货币化的今天,这种分析很有可能摒弃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另一些特点。鉴于这一考虑,本文提出一种货币有效就业假说,以重新考察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推动作用。

自从奥肯定律提出以后,经济学界一直在就奥肯定律的中国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1]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存在的高增长速度和低就业率并存的现象,即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奥肯定律的失效,已经逐步成为理论界公认的一个事实。[2][3]对于奥肯定律的失效,学者们试图从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显性化、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度安排等角度给出解释。[4][5][6]常云昆、肖六亿认为奥肯定律失效导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两个悖论: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不断攀升;经济高速增长,物价趋势低迷。而中国企业有效就业率低是这两个悖论的微观成因。[7]蒲艳萍从有效就业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是奥肯定律失效的微观原因。[8]简新华、余江建立了一个剔除冗员影响后的就业弹性估算模型并进行经验检验,认为199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并没有下降,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奥肯定律的失效。[9]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的分析大都从微观层面、短期的视角进行,很多学者认为如果从实物角度出发,剔除隐性失业,经济增长与就业还是存在一致性的,而且一般不涉及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本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中国经济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问题还存在从宏观的有效需求层面进一步阐述清楚的必要。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用货币的有效就业假说来从长期和宏观的层面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奥肯定律失效,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实物有效就业理论及其悖论

实物有效就业理论认为,奥肯定律之所以失效,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有效就业率低。在存在大量无效就业人员的情况下,企业充分利用无效就业人员而不必增雇工人,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产出。因此,失业不因实物产出增长而下降,或者说就业不因为实物产出增长而上升。这一观点在微观层面无疑是正确的。因此,在引入货币有效的就业理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实物有效的就业理论,在肯定其微观层面正确性的同时,考察其由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扩展后的悖论。

在理想状态下,实物有效就业是指就业中不存在隐性失业时的就业数量。从微观的角度考察,有效就业是指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大于零的就业,相应地,无效就业就是指单位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小于或等于零时的就业。

鉴于这一理论基础,实物有效就业理论认为,经济高速增长之所以与低就业增长相对应,是因为存在无效就业。而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的时间序列表现出同步上升的趋势,经验检验也表明,实际GDP与有效就业人数正相关,如图1所示。学者所作的相应的线性回归分析也发现,有效就业人数增加在99%的可信度水平上解释了实际GDP的增长。[8]因此,奥肯定律失效的微观原因是中国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而导致有效就业率低,因此经济增长不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另外,如果克服这种状况,对实际GDP和就业人数进行一定的误差修正,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在长期表现出协同一致性,也就是说,在长期并不存在奥肯定律的失效。

因此,以这一理论观点为基础,学界目前针对中国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所开列的药方是,提高微观企业的有效就业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建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在短期和长期的协同一致性,以解决宏观经济中存在的奥肯定律失效问题。

上述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议,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这在该理论前提和框架内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换一个视角来考察目前这种对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研究会怎么样呢?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价格(工资)决定于劳动的市场供求,行业(市场)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多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加总而成。对某个企业来讲,劳动的供给曲线就是工资水平线。在劳动市场供求平衡时,劳动价格(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图1  1978—2008年GDP与就业人数①

悖论一:从假设条件来看,其一,在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对于微观企业而言,企业雇佣劳动力的基本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是满足完全竞争条件的,这是不容置疑的;其二,实物有效就业理论还假设,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均是有效的。②根据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在达到一定时期以后,就业增长应该是伴随着工资率下降,因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先升后降的。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边际生产力理论与“刘易斯转折点”③的悖论。

在已有的研究中,通过剔除隐性失业(或称冗员)④来重新验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并大都得出结论: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依然推动了就业增长。但是,数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两个时间序列成增函数关系,那么就业人数序列乘以一个正的常数之后得到的修正的就业人数序列应该仍然与经济增长成增函数关系。因此,可以推出:

悖论二:如果经济增长与修正的就业人数成正相关关系,且经济增长是修正的就业人数(实物有效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那么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序列亦应该是正相关关系,而且经济增长也是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那么,这一思路并不能解释表面上高速经济增长与低就业增长现象的并存,也就更不能证明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增长对修正的就业人数增加的推动作用。

悖论三:从政策建议层面来看,要改变有经济增长没就业增长的局面,实物有效就业理论所推出的宏观政策建议是:一方面,提高有效就业率或降低无效就业率,使经济增长必须由新增就业拉动。另一方面,是扩大“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而微观层面的建议则是企业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或者就是要停滞技术进步,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减缓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但是,姑且不说停滞技术进步是不可能的,即便从微观上我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并不等同于有效就业率的上升或者无效就业的下降。因为,激励理论告诉我们,员工的努力程度其实与激励措施并不是完全相关的。

总之,实物有效就业理论认为之所以出现有经济增长无就业增长,是因为经济增长首先要使现有的无效就业转变为有效就业,但这是不符合经验检验的现实的。因为在长期看来,经济增长的同时,无效就业率是基本保持稳定的,那么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和实物有效就业人数的关系,从总体上应该是一致的,不可能在宏观总量上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下降而同时有效就业人数上升的情况。因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到底如何,实物有效就业理论的解释可信度不高、且存在逻辑悖论。

三、货币有效就业假说与经验检验

1.货币有效就业假说

从货币经济的角度来说,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是个无效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暂时摒弃两分法的前提下,实物经济分析的范式不能完全套用;另一方面,在现实经济分析中,能与货币量值的统计变量统一起来的是边际生产力价值,而非边际生产力这一实物变量。也就是说,凡是发给一定工资水平的就业,就是货币有效的。当然,严格来说,并不是每一工资水平下的就业都是货币有效的:当就业的货币工资水平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从而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投资而不是消费需求时,则这种就业称之为“货币无效的”;当就业的货币工资水平导致收入差距缩小,并扩大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才称该种就业是“货币有效的”。也就是说货币有效的就业假说与就业的微观努力程度是完全不相关的。

正因为这一定义,“货币有效就业”,则是指以维持和促进收入流量与资本存量均衡为目的的就业⑤。在这一前提下,增加一单位就业,所带来的必须是收入流量结构与资本存量之间均衡关系的改善或改进。反之,如果增加一单位就业,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下降,进而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并最终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则这种就业称之为“货币的无效就业”。这样,目前我国实行的“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很可能就是造就了更多的“货币的无效就业”,从而进一步恶化收入流量与资本存量间的均衡。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光华天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尹碧波 来源:《经济学家》2011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经济 高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增长 就业 中国经济

感谢支持我的免费资料,请点击一下本人头像下的“加关注” 成为偶的粉丝!
磊鑫FRM 发表于 2011-11-28 16:23:1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原来是发过了啊

使用道具

金融专属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11-28 16:27: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arthistory4  给力啊!
金多多教育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8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