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ifan
2935 0

[原创]剩余价值新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6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44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8 点
帖子
3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6
最后登录
2014-11-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剩余价值新论

高 歌

[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严重缺陷。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100%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导致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新的乌托邦。本文证明资本家是人类的优秀人才,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起关键作用;说明资本运作虽有产生剥削的缺点,但仍然是人类至今最好的生产手段,用共赢方式运作能趋利避害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加快发展。政府要大力鼓励人们创业去学会运用资本,同时要尽量保护资本运作中弱势群体的利益。本文弥补了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主要缺陷,能解决许多现实的关键理论问题,有利于经济建设,有利于人们恢复信念,从当前的现实主义上升到理性主义,使社会主义又成为了科学。这将为中国在国内外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更好环境,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 创新

马克思通过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指出,剩余价值100%是由工人创造的;通过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分析说明,如果说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即使资本家最初的资本是他自己劳动的结果,在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后,也会全部变成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那末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追加的资本一开始就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无偿劳动创造的。既然剩余价值100%是由工人创造的,又被资本家无偿占有,那剥夺者就应该被剥夺。如果真是这样,马克思预言要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早已成功。实际上,是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时有缺陷,结论不完全正确,导致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足,这可能是当前现实与马克思设想相差甚远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在批评古典哲学时说,他们是泼洗澡水时,连小孩也一起泼掉了。马克思在阐述剩余价值论时,犯了同样错误——在揭示资本产生剥削的同时,把资本家产生剩余价值的功能全部忽略了,从而未能全面地说明资本。这个错误不会影响到马克思的伟大,毕竟他的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的剥削。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主义制度还要感谢马克思的批评。但是,如果不认识和弥补这个缺陷,在我国革命成功后,特别是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产生负面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当然,弥补时要避免出现泼洗澡水连小孩一起泼掉的错误。

一、重新认识资本

马克思通过《资本论》对剩余价值的论述,揭示了资本的消极作用(产生剥削),但是马克思忽略了资本家在剩余价值产生中的作用,从而没能全面说明资本的积极作用(造富)。

(一)剩余价值来自全部的参与者

1、资本家竞争力的强弱在于其“整合力”的高低

整合力是为了价值增值而形成的综合力量。能否有效地将自己能掌握的资源与新盟友,新科技,新知识,新创意相结合,不仅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特效药,更是资本家的能力指标。资本家竞争力的强弱与其整合力的高低成正比。在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中,如果从资本运行的G-W-W’-G’这个过程来看,可以把资本的有机构成看成是整合力的表现形式,问题的关键在“有机”上。

2、资本家与地主的主要区别

将资本家与地主做一个比较,可以清楚资本家运作的特点。(1) 从风险上看,地主占有土地,以收租的方式,一年收成好坏的风险全由农民承担;而资本家的投资风险全由其承担,如果不慎,会有破产的可能。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从1861年至1868年的七年时间内,英国的棉纺织厂就减少了338家,平均每年减少48家之多(《马恩全集》第23卷第476页)。现在,美国一年有45-50万小企业成立,一年后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存活,到第三年宣布倒闭的达80-85%。这说明,资本运作可以导致工人的失业,也可以导致资本家的失业(破产)。(2) 从是否参加运作上看,地主不用亲自劳动种地;而资本家要亲自劳动,参与G-W-G’全过程。(3) 从外部竞争看,地主基本上没有什么同行竞争,但资本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4)从相互关系看,农民对地主是通过土地产生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打工者的人身是自由的,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表面上与资本家是平等关系(这里说明一点,从企业的总经理到工人都属打工族,因此本人用“打工者”的概念)。(5)对劳动的占有上看,地主通过“租”不仅占有了农民的剩余劳动,还可能占有一部分必要劳动(尤其是年景不好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占有打工者的剩余劳动。(6)从对新技术态度上看,地主不管老天如何,反正一年要交这么多租,对采用什么方式种地,尤其是对新技术是不关心的;而资本家为获更多利润,必须不断更新技术。

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第306条脚注中(《马恩全集》第23卷533页),已清楚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一切时代的地方。”正是这些特点,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资本家的整合力比地主要强,从而资本主义社会代替了封建社会。

3、剩余劳动的主要来源是集体协作力

马克思指出资本运动的关键在于让货币增殖。在市场中买卖双方是“平等”的,从成交中看不出谁剥削谁。要弄清资本是否产生剥削,必须像马克思那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在马克思的分析过程中,已指出了资本运动公式:

G-W<Pm,A >-W’-G’

马克思清楚地分析到,G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即G-W-W’。在生产过程中,Pm这类生产资料是将本身原有的价值全部或慢慢全部地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去,不会在生产过程中增值。真正能使G增值的关键在于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多少新的剩余劳动。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指出,通过协作和分工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这种生产力产生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么是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集体力由两个方面形成。第一,由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力量(合力)而产生的新力量;第二,由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而形成的新力量(参见《马恩全集》第23卷362-363页)。为了便于后面的分析,在此借助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的概念,将第一种情况下产生的集体力称为“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将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集体力称为“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换一种说法,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是没有考虑到人的主动因素,即将打工者看成是与其它劳动资料相同的物品(如将工人当作机器的附属品),或让打工者从事缺乏人性的工作情况下而产生的集体协作力。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是在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的主动因素,即将打工者看成是人而不是物品,或叫有人性的工作情况下而产生的集体协作力。现在“以人为本”的做法正反映了这点。正是这两种协作力,才能使生产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

4、形成集体协作力的关键是整合力

马克思指出:“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这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用于生产过程的自然力,如蒸汽、水等等,也不费分文。可是,正像人呼吸需要肺一样,人要在生产上消费生产力,就需要一种‘人的手的创造物’。要利用自然力是如此,利用科学也是如此(《马恩全集》第23卷423-424页)。”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里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与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的区别在哪?第二,人在生产上消费自然力需要一种“人的手的创造物”,那么人在生产上消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需要人的什么呢?

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与生产过程的自然力最大的区别在于:(1)形成不同。生产过程的自然力是先天形成,利用它们的规律对谁都一样;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后天形成的,利用它的规律不能千篇一律。(2)利用手段不同。利用生产过程的自然力需要“人的手的创造物”,利用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不仅需要,“人的手的创造物”,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本身。因此,利用时要因人而宜。

生产过程的自然力,如火力、水力等等,运用好这些自然力,首先是要人去发现它,其次是通过“人的手的创造物”去利用它。运用它的规律一经发现和公开,确实就不用再费分文,谁都可以利用。但如何具体运用,除了“人的手的创造物”外,还需要“脑的创造物”——技术。对于没有掌握这种应用技术的人来说,如果想运用,就不能不费分文了。集体力,即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即用整合能力才能形成。自然力发生作用是按自身的规律对谁都一样,比如,一定流量的水产生一定的水力。但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不是对谁都一样,不看人和物的组合,仅看人的组合,就不能简单地说一定数量的人就会产生一定的人力。关键是人有差异,不仅在体力上,而且在脑力上。

以龙舟比赛为例。每条船上有10名选手,不能都是舵手,也不能全是桨手,为了动作协调一致,除舵手外,还需要一名锣手(指挥),来统一8名桨手的行动。由人和物形成的集体力,除了人体力上的差异外,更关键的还有脑(思想)上的差异。如何做人的思想工作,让思想统一,精神向上,才能心齐。这是与利用自然力相比的难处所在。将体力差不多的人组织起来,如果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形成的集体力是有限的。只有同心协力的集体力(龙舟队)才有夺冠的可能。为什么笔者将集体力或社会劳动自然力称为“集体协作力”的关键在此。这是当今为什么愈来愈多的企业强调“团队精神”的关键所在,也应该是中国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实际上,集体协作力是凝聚力的体现。

5、形成整合力需要付出劳动

上面龙舟队的集体协作力,除了有好船好桨外,锣手、舵手、桨手缺一不可。要组织龙舟队,需一名策划者(组织者)和一些资金。他根据自身条件配船,选出10名人员组成龙舟队,再根据每人能力来决定谁当锣手、舵手和桨手。他不参加龙舟队主要付出脑力劳动,如参加龙舟队还要付出体力劳动。资本家的角色实际上就是这个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他整合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其组建“龙舟队”竞争力的强弱。因此,运用集体协作力,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指出了这点,“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要的条件,成为实际上生产条件。现在,在生产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就像在战场上不能缺少将军的命令一样。”(同前367页)“正如起初当资本家——资本——达到开始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最低限额时,他便摆脱体力劳动一样,现在他把直接和经常监督单个工人和工人小组的职能交给了特种的雇佣工人。正如军队需要军官和军寸一样,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共同工作的大量工人也需要工业上的军官(经理)和军士(监工),在劳动过程中以资本名义进行指挥,”(同前368页)。马克思一方面说明了资本家在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乐队的指挥,军队的将军;另方面在分析剩余价值论时又完全不考虑资本家付出的劳动。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缺陷。不能因为资本可以产生剥削,就全部否定了资本家在资本运作中付出的劳动以及对剩余价值产生的作用。

事实上,有两点是清楚的:第一,在单个资本的运作初期,可以没有工人,而必需有资本家,他一人就可以运作。第二,要当好资本家,付出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比工人要多的多。在大量成功资本家的生平事迹中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很勤奋,每天工作时间都很长,一天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综上所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剩余劳动中,不仅有打工者的一部分,也有资本家的一部分。资本家的劳动对剩余劳动的产生多少起关键作用。

(二)资本运作中各参与者的作用

1、资本家,剩余劳动,利润与剥削

(1)临界点剩余劳动。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资本家要承担整个投资风险。因此,他获取全部利润,即他无偿占有了通过他整合出的集体协作力产生的剩余劳动。为了清楚说明剥削成分,在此将这一部分剩余劳动称为临界点剩余劳动。即在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固定的情况下(比如8小时),资本家运作资本,主要是在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下产生的剩余劳动。因无法精确计算,无偿占有这一部分剩余劳动,可能没有剥削,也可能带点剥削。在这种情况下,打工者虽然无抵触反抗情绪,但也无工作积极性,因为这是一种单赢的资本运作方式,仅资本家获得了这种协作力产生的好处。

(2)负效果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初期的资本运作中,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是贪婪无厌的,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即在无偿获取临界点剩余劳动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来无偿获取打工者更多的剩余劳动。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例子——工人上班时间长达15-16小时。这种资本家绝对单赢的资本运作,无偿获取的剩余劳动越多,引起打工者的抵触反抗会越大,因此可以把这种剩余劳动称为负效果剩余劳动。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现在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整个资本运作已进入高级阶段,但在单个的资本家身上,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包括在中国),资本运作中仍然可以看到不少负效果剩余劳动的特征。这部分剩余劳动被无偿占有,全部是剥削的成分。

(3)正效果剩余劳动。随着打工者的抵触反抗(如罢工等),加上社会进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缺乏人性的生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效率,认识到只有员工满意,才能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老板才满意的道理,认识到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的作用。因此,调动打工者积极性的资本运作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资本家采用。即不再独自无偿占有临界点剩余劳动,更不会去获取负效果剩余劳动,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打工者的积极性,以产生更多的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此力产生的剩余劳动越多,“馅饼”可以做得越大,各方分得越多,积极性越高,反过来又可以提高集体协作力,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这是双赢的资本运作方式,可以把这种剩余劳动称为正效果剩余劳动。

双赢的运作方式,不仅适合企业内部,同样运用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甚至更广泛的领域。要指出的是,在资本家双赢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尽管资本家认为自己应该在做大的“馅饼”中分得较大的一块,但他如果想进一步调动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必须不断调整,让分配向更均匀方向发展。如同制作木桶的木板一样,必须一样长,做出的木桶才能装水最多。例如,在现代企业模式下,双赢概念已发展成为“共赢”,即老板、经营者、员工、股东、客户等各方都要赢才能使企业更有竞争力。再扩大,将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共赢”。

2、简单条件下整合力的分析

为简化分析,假设是处于卖方市场,这如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情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各种劳动的结合所产生的生产力也就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第399页)

(1)简单集中效果。假设:a、一个鞋匠每天工作八小时做一双鞋,每周工作六天,其中半天用于卖鞋和买原料,每双鞋10元钱。这样,每周可做5双半鞋值55元钱,扣除费用赚20元。b、某地区有十名这样的鞋匠,情况如(a)一样。c、一个资本家让这十名鞋匠都成了他的工人,集中开了一个鞋厂,生产条件不变,每人用同样的工具各自为战,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时生产一双鞋。唯一变化的是资本家让鞋匠六天全部做鞋,自己去卖鞋买原料。这样,十名鞋匠六天可以生产60双鞋,集中生产比分散时多出了5双鞋。这时,资本家如果付给每人20元报酬,鞋匠是不会认为有剥削的。资本家在集中生产,统一买卖情况下也不会吃亏。他除了可以获得五双鞋上的利润外,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的优惠上、集中下料的节约上等过程中得到好处。

(2)简单分工协作效果。假设:过了一段时间,资本家发现,让每个鞋匠各自为战效率太低,不如分工合作。于是,将每人从头到尾的工序改为每人负责一部分,让他们干各自擅长的活。两人裁剪,四人做鞋底,四人上线。由于分工使每个人做自己这部分活简单化,从而效率提高,并不增加劳动强度,结果十人每天八小时可以合作生产12双鞋。十人六天可以生产72双鞋,在原来多出5双鞋的基础上,又多出了7双鞋,共12双鞋。资本家每周仍付给每人20元钱,鞋匠也不会认为有剥削。资本者每周支付200元工资。

(3)简化工艺后的效果。假设:又过了一段时间,资本家发现,制鞋的某些部分,工艺简单没有必要专门请鞋匠师傅来干。于是他解除了四名师傅,用师傅一半的工资另外聘用了四名学徒来代替。这样,其他条件不变,每周还是生产72双鞋,但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总额比原来少支付了40元,只要160元就够了,无形中等于又多了4双鞋的效益。在这样的条件下,鞋匠和学徒同样不会认为有剥削。

以上3种情况说明:a、资本运作可以在不带剥削的情况下运行;b、资本家整合力不同,产生的集体协作力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如果以上3种情况分别是三个不同地区的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的是第3种情况下的资本家。

3、分析生产条件变动下的整合力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仅靠手工制造,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假设这时发明了制鞋机,资本家用贷款买回机器。工厂制鞋底、上线可用机器,工艺进一步简单,资本家可以将鞋匠师傅再减少三人,而增加六名学徒。前面的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效率提高0.5倍,每周生产108双鞋。工厂人数虽然从十人增加到十三人(3名师傅,10名学徒),但每周支付的工资仍然是160元。鞋匠和学徒还是不会认为有剥削。

这里要专门分析一下机器的作用。机器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或发明人脑力劳动的物化形式。买台新机器,等于是让工程技术人员帮你在一定时期内工作。不同的一点是机器里含有的技术是固定不变的。采用机器,实际上是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将产生新的工艺流程。新的整合力形成了新的集体协作力,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巩固和扩大市场。资本家是否采用机器,同样要花脑力劳动调研。如果采用机器不会产生新优势,资本家宁用工人而不用机器。因此,不能将机器与手工工具一样看待。正是机器中含有物化的复杂劳动,才产生了更多的效益。

4、资本运行的新公式

以上分析说明,集体协作力的形成取决于资本家的整合力,整合力的应用将其贯穿于资本运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不仅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还会付出体力劳动。在考虑了资本家的作用后,再计算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率时,得出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会比不考虑此因素得出的量要小很多。由于资本家的决策在整个资本运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资本的运行公式可以有以下变化:

(1)马克思的公式是G-W-W’-G’。具体些的是:

G—W(Pm ,A)-W'--G’ (公式—)

(2)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时,将预付资本C描述为C = c + v ,通过生产过程后,加进了m,C变成了C’。

C’=c + v + m  (公式二)

(3)资本运动中,资本家的作用更是关键。资本家在投资前,通过可行性研究,心里已有一个预测的C’,已有一个整合的有机构成。因此,用X表示资本家的决策,代入公式二:

C’=X(c+v+m) (公式三)

X的值等于0-1。X等于1,即100%,表明资本家的决策全部正确,实现的C’与预测的C’一致。代进公式三为:C’=1(c+v+m)=c+v+m,与公式二相同。X等于0,资本者决策全部失误,投资失败,代入公式三为:C’=0(c+v+m) =0。X在0-1之间,说明实现的C’将小于预测的C’。

(4)在生产过程中将公式一与公式三合并。可得出W’=C’=X(c+v+m) 或W’=X(c+v+m) (公式四)

从公式四中,基本反映了资本生产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参与者的作用。

资本实际上是货币的增值过程(G-G’),是一个生产和流通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要从资本者发展成为资本家也不是容易的事。马克思指出G-W-G'中的W-G'是惊险的一跳。它会产生三种结果:G=G’;G<G’;G>G’。最后这个结果意味着资本运行失败,会导致从事资本运作的人破产。资本运作不断成功的人才是“资本家”。应该承认,资本家是人类的优秀人材之一。资本家是以资本家和企业家(出资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参加了生产过程,剩余劳动中也有资本家的劳动。这是认识资本的核心问题。资本运作可以在三种方式下进行:带剥削,少带剥削以及不带剥削。

二、资本家的否定之否定

在现实中,我国解放后对当时的工厂老板均称为“资本家”,导致后来还有“红色资本家”一说;但是在西方国家以及经济学教科书中,是找不到“资本家”这个职业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资本家,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企业家”。

现在,有两点对我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资本运作”。这是商品运作的最高阶段。实际上,它就是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组合,以便产生的效益最大。比如,对人员的分工、协作,人与资源的搭配(包括技术高低,资金大小)等等。二是运作资本的人。有的把它称为“企业家才能”,也有更精确的称为“企业家精神”。它包括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它不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四要素”之一,而且它还要对其它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进行“组织”,以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这就是“资本运作”。我国长期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基本忽略了以上两点。

企业家是创业者成功后才能得到的名称。“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对企业家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能不断成功。工人失业了还可以继续当工人,但企业家(资本家)破产了就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因此,企业家在资本运作中,贡献的是他的才能,才能在要素在,才能不在则要素不在。现在,我们国家真正稀缺的就是企业家才能,更稀缺企业家精神。

纠正了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缺陷,不是要全部否定这个理论。只是将全盘否定的资本家剩余劳动给予重新认识和肯定。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尽量保护工人的利益,减少剥削,直到最终消灭剥削,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资本家剩余劳动的作用,培养产生资本运作的良好环境,让企业家更好地发挥其才能和精神,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现在正在鼓励人们去创业。例如,对新毕业的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在创业中还专门制定了免税等鼓励政策。如果,我们能弥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的缺陷,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对出现劳资双赢的局面更加有利。

现在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不能认识到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人的意识,影响政治,影响到政党。

比如,现在中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现代化,需要越来越多通过合法致富的资本家。这不仅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榜样,而且可以带领他们致富。可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缺陷带来的影响,不仅影响现在的企业家,私营者,而且影响到后代。在我国的教育中,从高中就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灌输了剩余价值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剥削,……。到了大学,又要重新学一遍。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在我们以及后代心中,从小就产生了一个桎梏——资本剥削,资本家坏。有了这样的桎梏以及在这样的氛围中,肯定会影响资本的运作。

再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导致了现实与马克思的设想相差甚远,久而久之,会产生信仰危机。由于对上面的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就不能坚定信念,这为转向其它理念(甚至邪教)提供了条件。这个缺陷会影响到政治,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会影响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说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的今天,按马克思的观点,别说资本家,就连私营业主也难加入该党,只好加入民主党派。实际上,一旦证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也包括其他参与者,尤其是资本家的剩余劳动,那么广大靠合法渠道致富的业主,就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的来源之一。

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人们去创业,在资本的运用中努力学会运用这个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引导资本向共赢的方向发展。在千军万马的创业大军中,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好的企业和优秀资本家,由他们带领更多的人们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护在资本运作中的弱势群体。在中国,这个弱势群体主要分两大部分:工人和农民。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部分的农民会转为工人(农工)。现实中,一方面鼓励创业、鼓励资本运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弱势群体在资本运作中的状况令人担忧。这方面不好的例子举不胜举。现在虽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措施明显乏力。

由于在资本的运作中,劳方处于弱势地位,现在靠牺牲劳方的利益来致富的资本运作在我国是大量存在。暴露出来的现象是触目惊心的。要减少和避免这类现象,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推行国际上的SA8000)。设立明确的高压线,一票否决,如禁用童工等。第二,政府的有力监督。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要真正到位。第三,加强工会的作用。工人到那都能找到真正能保护自己利益的组织。第四,业主的修养。一方面要靠业主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另一方面要靠工商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的管理和培训来提高。第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第六,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上的突破。重新认识剩余价值论,弥补其缺陷。人们对资本有了新的观念后,在运作资本时,可以更好地让资本趋利避害。中央政府可以考虑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两本指南。一本是《创业指南》,鼓励人们去创业,在遵纪守法和“共赢”的理念下去运用资本;另一本是《打工指南》,告诉打工者有哪些合法权利以及如何保护这些权利。为此,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些工作,尤其是对后者,现有的机构是不适应的。

一个好的理论,应该是被全世界绝大部分人能接受的理论。共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工业化后的大机器生产,是共赢的资本运作,全球市场,按共同利益最大化去发展,没有剥削。该社会的特点起码是“和平、平等、民主、法制、共赢”。这是共性方面,是世界大同的主要内容。它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各国通向该社会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不会有统一模式(既使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有不同的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如此),是每个国家人民自愿努力的结果,不可能靠霸权和输出革命而形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新的乌托邦,应该放弃它。如果中国共产党要确定最终目标,最好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来代替共产主义。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统一,更好地带领中国人民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有利于与世界各国交往,为自己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04年12月8日

本文已发表在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005年第一期

联系方式:gegao@126.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剩余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剩余价值 新论 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