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2905 1

[原创]重建剩余价值观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大师

3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关于“我”的分析

道德经与经济学

时空经济学

威望
1
论坛币
13448 个
通用积分
3882.9053
学术水平
457 点
热心指数
447 点
信用等级
414 点
经验
303291 点
帖子
11547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4-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重建剩余价值观  

林汉扬
  
  
 ㈠主体作为孤立系统而言:“劳动价值不能创造超出自身的价值“”我得出这个震惊的结论

我很奇怪人们到现在还在争论研究有没有剩余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经济学外行来说,刚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时就为马克思认为雇佣工人的劳动一定能创造超过自身劳动耗费成本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功用)与自身劳动耗费成本之差的“剩余价值”感到奇怪,我们先不说“剩余价值”存不存在,就认为雇佣工人的劳动一定能创造超过自身劳动耗费成本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功用)这个结论我都是质凝的,为何如此说呢?比如,就以做饭为例,肖有点常识的都知,一个人任你厨艺本领再高,如果没有米、火或厨具要想烧熟一口好饭,恐怕是比登天把还难,我们俗话也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唉。可见,就孤立的个人而言,劳动一定不能创造超过自身劳动耗费成本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功用),这也是符合系统的熵增原理!是啊,要是雇佣工人甚至是资本家也好,不用借助环境的价值(对自身的有用性)就能创造出超过自身劳动耗费成本的价值,那么,人们就不用合作、交换、借助环境的价值(对自身的有用性)了,可现实证明:任何孤立的系统,不吸收外部环境的有用物质、能量、信息而想继续存在下去是不可能的。

公式为:剩余价值=总功用价值【(功能回馈或收获)或使用主体对该物品的使用时产生的效用及其剩余】—劳动耗费成本(付出的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总和)。这个公式就使用主体作为孤立系统而言,从上面可知不可能有什么剩余的价值,而且会随着成本损失的增加而走向熵增状态甚至灭亡!可见,在这些情况下,剩余价值肯定是不能创造的。

㈡作为开放的系统与环境系统通过价值交换来提高自身的功用,来实现功用剩余价值!

但是作为开放的系统与环境系统有价值交换,这种交换时价值的流向我称之为“价值流”——有用物质、能量、信息流向,因此,劳动或劳动价值本身不可能无中生有创造超出自身的价值(剩余价值),只能认识、发现、借助、利用,超出自身的价值(剩余价值)来之客观环境系统的价值流!可见,在这些情况下,它又肯定是可能创造的。所以,人们为了提高效率(当然,也包括我所说的功用率与效用率)以及共同(被雇佣的劳动者、资本家)所创造剩余价值,大家必须合作,有资本的出资本(一般而言,资本家正是以出资本和脑力以及承担资本夸损的风险为主的)、有能力的出能力(包括体力与脑力)。

这里我有3个公式:
  
  ①总功用价值(或产品的使用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环境的功用价值
  
  ②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不能完全转化为功用的成本损失
  
  ③功用剩余价值=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
  
  (不过我的劳动功用价值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有点不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主要偏重于劳动耗费成本价值)
  
  在上两式中:剩余价值、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客体(物品)的功用价值都可以是有<、=、>三种情况,而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一定>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这是由价值不可逆的原理决定的),有些人的劳动甚至可能无功用价值,更甚至于功用价值为负,在现实中,我们有些人在工作中有时范错误、南辕北撤做了些有害于工作进展的负用功就是如此,从广义上讲历史上总是存在着某些阻碍社会前进的人出现也是如此。不能完全转化为功用的成本损失一定>0(这是由熵增原理决定的)。我们从③式:“剩余价值=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可知剩余价值并非劳动者独立所创,而是由客观环境系统(客体)与主体的差。
  
 ㈢资本家与被雇佣的工人都属于劳动者,两者共同在客观环境系统的作用下创造出的“剩余价值”才是获得双赢的可能!

当然,从被雇佣的劳动者角度来说,这个客观环境系统(客体)包括资本家的体力、脑力付出、资本家自已承担资本夸损的风险付出以及排除人(被雇佣的劳动者、资本家)的因素之外的包括土地、工具、资本、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也即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状态)。而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说,这个客观环境系统(客体)包括被雇佣的劳动者的体力、脑力付出、以及排除人(被雇佣的劳动者、资本家)的因素之外的非资本性质的、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也即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状态)。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总价值不仅是主体(劳动者)创造的,同时,也是与客观环境系统(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当资本家、被雇佣的工人、客观环境系统达到优化配置时,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才可能>0,也即功用剩余价值>0时才有意义,否则,从资本家与被雇佣的工人两者中单方的获得“剩余价值”而使另一方损害从人类合作、社会进步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上面只是从主体的功用角度出发,因此,这里的剩余价值其实应为功用剩余价值!

㈣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效用论出发的效用剩余、利润其实应为效用剩余价值!

我们对效用剩余价值是要在个人暂时消费满足后,有能保存、储蓄过剩的对人有用的物质、能量、信息财富而言;边际效用则是从消费者的需要满足的标准量的瞬时效应入手,了解消费者消费物品的满足程度,当消费者消费超过需要满足的标准量时,便是过余、过亢时边际效用为负或小于零,这不但不能增大效用、财富反而成为负效用、负财富!正而您吃苹果,本来您的胃容量只能吃1斤,而您则把所有的3斤一下子都吃了,不但可能引起您身体不适、损害,而且可能需要花费医疗因您身体不适、损害的医药费呢?可当您认识自已的需要满足的标准量时,刚好在总效用最大、边际效用为零时,停止消费,留下剩余2斤以待下次吃用,此2斤便是他或她的剩余价值或以后消费时产生效用的来源。

㈤可见,有没有剩余价值的问题并非就是资本家与被雇佣的劳动者谁剥削谁的问题,倒是资本家与被雇佣的劳动者合作时创造的的财富分配涉及到公平或剥削的问题。
  
  
  
  请各位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21:35: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剩余价值 价值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重建 价值观 原创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沙发
tzytiger 发表于 2007-6-2 19: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马克思的东西有和楼主类似的想法,但又不完全相同,觉得马克思的东西虽然很多东西有道理,但是太抽象,而且理解起来还得人为的加些限定.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看着累.

没人顶,我先来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