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l123
3973 23

[财经时事] 中部崛起大讨论!! [推广有奖]

11
颠覆 发表于 2005-6-2 14: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我们不得不采取分区域发展的策略

西部大开发实施了几年

可以说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好

现在国家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

我想也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收获

即便是一种政治游戏

使用道具

12
fgl123 发表于 2005-6-2 22: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家是不是认为中部也搞一个直辖市,

向西部那样搞个直辖市(重庆)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使用道具

13
fgl123 发表于 2005-6-5 13: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央在这个时候感到解决中部问题的迫切性,很大程度与“三农”问题有关。国家实施近20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正在调整。 中央在这个时候感到解决中部问题的迫切性,很大程度与“三农”问题有关。今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比较好的一年,农民收入出现了多年来未见的大幅度增长。但从明年开始,随着中国“入世后过渡期”来临,农业将对外开放,中国脆弱的农业能否经得起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会不会昙花一现而夭折?“三农”问题直接关系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因此中央异常牵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任务,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之后的第二条就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动员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业”。而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七省正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不解决“中部塌陷”就无以解决“三农”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早几年就曾提出过类似“中部塌陷”的预警,而如今,预警已成事实。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七省共有5亿多人口,人均占有资源总量在全国却最少。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而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是下降的。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3年,中部地区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5%。中部与东部的GDP差额比已增加了6倍。

  而西部大开发使原本落后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1998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比中部高16.8个百分点,2001年1月到7月,西部投资增长20.1%,又比中部高2.5个百分点,中部成为全国投资的“谷底”。

  2002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中,中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9元,比西部低183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而中部一个没有。

  中部原来的经济大省湖北如今已变为劳务输出大省,建国之初曾经作为中南局总部的武汉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武汉与广州人口规模相差无几,但GDP、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项指标,武汉只有广州的一半左右。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如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的差距更达3~12倍。

  导致“中部塌陷”的原因,与国家近20年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关,上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所有这些都与“不是东西”的中部擦肩而过,从而使中部成为“政策边缘化地区”,在2002年的两会期间,为了吸引中央关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就曾问当时还是副总理的温家宝:“武汉在哪?”其用意是武汉的作用在哪?武汉的地位何在?到了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宪生提交了一份报告,警告说“武汉正成为政策边缘化城市”。

  “中部塌陷”,还缘于中部缺少大都市圈的带动。中部地区不仅缺乏像东部的上海、香港、广州这样的大都市,而且还缺乏构成都市圈必需的,像珠三角的中山、东莞这样的中小城市群落,没有形成健康的城市生态群,难以带动和整合区域的资源和优势,也难以形成连接整个地区的产业链。变成了个别优秀大企业单打独拼,难以依托区域整体竞争力成长的艰难局面。

  而大都市难以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部地区是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分工定位使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又在于近年来中部地区内部的资源分化。本来,中部的武汉是天然的东西南北的交通、信息、产品、物资、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和扩散中心,是最有可能发育成为中部大都市的城市。但这几年,物流改变了武汉节点的地位。历史上武汉的崛起得益于它同时拥有了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南北大动脉。如今,十几座长江大桥的修建、京九铁路的贯通、公铁运输网的加密、长江黄金水道的退化,已使武汉渐渐失去了华中交通枢纽的功能,原有资源的垄断性价值已经缩水,区位优势及腹地资源优势被摊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和资本的快速积聚,在资本之力牵引下,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纷纷喊出“融入上海经济圈”、“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口号。弟兄四散而走,导致华中大区的资源难以整合,武汉的衰落也就在所难免。

  由于沿海开放城市等政策的实施,凭藉港口的优势、第一轮产业集群在东部已经完成,典型的有绍兴的纺织业、东莞的IT制造业等。这种集群力量的作用,使得许多东部城市变成了新的产业中心。而中部许多城市则沦为远离产业配送链、远离产业集群的制造业孤岛,劳动力低成本、土地低成本无法抵消居高的物流成本、配套成本。对于那些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务来说,在靠近沿海港口的地方设厂比在内陆地区要节省两位数的运输成本。比如武钢从国外进口到武汉港的矿石,需要从宁波港转运两次。相对于海外市场,武汉运输成本较高。

  制造业、商贸业向东部集中,中央又把深交所、上交所等金融证券市场交到东部手上,于是中部的金融资本、人才也伴随着产业集群向东部迁移。甚至有一年,每年培养博士数以千计的武汉只剩下8名博士。广州番禺有个明珠星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艺术石英钟生产基地,从老板到4000多员工,60%是湖北监利人。在番禺由监利人经营的石英钟厂还有几十家,但他们都不会在家乡办厂。

  此外,财政供给不足,一直是严重困扰中部地区政府的大麻烦之一。由于财政艰难,政府只好向纳税人伸手,提高税费征缴压力,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尽管中部内地的地价、房屋租金、人工工资、水电费等一般比沿海城市要低20%~80%,但繁多的税费、摊派和官员的吃拿卡要、行政低效率的损失却比沿海高得多。这使得投资经营环境难以根本好转。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如今中央要扶持中部地区崛起,估计会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中部的城市化、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改善武汉的交通物流设施以及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

  其中,解决“三农”问题上,将采取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粮食主产区,对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投入,并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让中部农民实实在在地减轻负担

使用道具

14
guoccnu 发表于 2005-6-9 05: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东部一直享有优惠政策,后来有西部、东北的开发,各自都有自己的优惠政策,从政策方面来说就只有中部在底部,现在提的中部噘起只不过希望在政策上追平到国家平均水平而已。

使用道具

15
bossmoney 发表于 2005-6-9 12: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东部有地理优势,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东北基础好,只要继续发展重工业就行了;西部有资源,在保障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可以发展资源经济;中部又凭什么呢?

使用道具

16
屠日狂生 发表于 2005-6-25 13: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去过武汉 感觉武汉大的离奇  可是却是杂乱无章 最主要的还是人的因素

使用道具

17
fgl123 发表于 2005-6-25 13: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了政策,才有机遇啊!

使用道具

18
bluetree319 发表于 2005-8-17 10: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上学在重庆的几年正是西部大开发兴起的几年,感觉国家确实投资了不少,不过还是主要投在几个大城市,个人觉得西部的大城市已经很发达了,落后的是没有形成大-中-小的城市体系,是非常严重的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比如陕西,西安一地的GDP占到陕西的一半以上,四川的城市除了成都,其他的都差得太远

使用道具

19
老僧打伞 发表于 2005-8-20 15: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口号太多,基本上是口惠而实不至!

使用道具

20
daydu 发表于 2005-8-21 16: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完全是政治游戏,看看西部大开发的热度持续了多久啊?做事贵在坚持,不是一两句政治口号就能够改变一切的,政策的帮助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看各省市的机关部门怎么去执行!开几次会,出几回差,算不上什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