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lz3290
3106 1

[创新发展] [转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87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80 点
帖子
67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7
最后登录
2012-8-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b>
<TABLE  width="90%" border=0>

<TR>
<TD  width="100%"><IMG src="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face/face1.gif" border=0> </TD></TR></TABLE>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b>  作者:李盛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一、深刻认识加快社会发展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纳入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是继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后,党中央总揽全局,适应社会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自觉把做好社会发展工作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一要充分认识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就是说,和谐社会应该是城乡统筹发展,各地区共同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妥善协调的社会。从根本上讲,构建和谐社会,取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程。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社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条件保障。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和谐,只有将经济发展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结合起来,同促进普遍的社会公平公正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视不够,往往忽视社会事业发展,造成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不仅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符,而且在实际上也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好坚实基础。
  二要充分认识到,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的重要体现。从社会发展的内容上看,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卫生保健、文化体育、民主法制、公共安全,以及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的保护等,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手段上看,各项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具体的载体,满足和改善人民群众上学、就医、文化和民主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都要依靠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来实现。通过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使人民群众适时公平地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才能把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突出表现是,就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社会保障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落后,“两基”目标尚未全面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满足不同群体享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不利于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在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加快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矛盾不断积累,就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甚至社会冲突,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我们都要把加快社会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努力完成好今年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多渠道增加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体制机制转变,努力开创社会发展工作新局面。
  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强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作重点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扎实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国家继续安排15亿元和10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实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加快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步伐,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三是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把发展的着力点从扩大规模转移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要本着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握好发展节奏,维护国家招生计划的严肃性。继续组织实施高等教育“211工程”,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二)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推进以中西部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今年国家安排27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规划,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2010年农村卫生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基本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化学中毒、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继续积极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三)积极发展文化、广播影视、体育等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要把加强文化广播影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巩固精神文明阵地的重要手段,努力增强文化生产力。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和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继续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逐步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看电影难问题。要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全面完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十五”建设规划任务。推进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发展体育事业,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基层群众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做好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参赛准备工作。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引导体育消费。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要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出实效。按照今年初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的红色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认真履行好发展改革部门的职责,积极协调宣传、旅游、财政、交通、文物等部门,共同完成好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建设任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认真做好项目审核和投资计划安排工作。要把握好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标准,严格控制新建纪念馆、宽马路、大广场,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尽可能不拆迁或少拆迁。凡新建、扩建纪念馆、纪念碑、领导人塑像,必须按规定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审批。必须建设的项目也要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环境氛围相协调,确保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各地要本着朴素实用、力戒奢华、形式创新的要求,严格把关,抓好项目建设,确保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五)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组织编制和实施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今年国家安排2亿元国债资金,改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问题,开展好流动人口、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全方位地做好人口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工作。
  (六)切实加强社区服务和民政事业,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救灾应急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支持促进社会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二是做好民政、残疾人、老龄事业和社会救助体系等发展规划,引导、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加快发展。三是把社区建设作为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去年国家曾安排5亿元国债资金进行试点,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编制《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带动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我们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是因为面临着五大趋势: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需求;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将为快速发展提供难得的新机遇;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将为发展营造更好的体制环境;五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产业转移加快,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机遇。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是因为面临着四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中期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必然进入高增长阶段,资源约束明显加剧;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较大调整,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随着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深刻,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在加大;四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加之国内经济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还存有隐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协调发展作为着力点,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事关全局的薄弱环节,突破资源、科技、人才和体制四大瓶颈,着力破解“三农”和西部发展两大难题,解决好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人才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八个重大战略问题,使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增长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以上规划思路的总体考虑,编制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研究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从有利条件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将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为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为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将为社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将为社会发展增强活力和提高效率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社会事业基础薄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发展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人群差距仍然较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人才总量、结构、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社会管理滞后,难以应对经济社会转型加快而显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社会事业公共财政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尚未建立,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总体上看,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只有认清形势,才能牢牢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使发展思路对头,战略谋划得当,政策措施有力。
  (二)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实现社会事业既快又好的发展,要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要确立政府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能“越位”、“错位”,更不能“缺位”。同时要依靠市场手段的调节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二要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社会事业的不同属性,在把社会公益性目标和社会效益优先摆在首位的同时,发展经营性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三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举。既要促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特别是切实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也要注重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四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统一。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促进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的发展,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资源的供给能力。
  (三)制订可行的发展目标。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规划好分阶段的具体指标,重点是“十一五”期间,也要展望到2020年。初步考虑,社会事业发展的指标应体现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包括人口发展规模、国民教育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大众精神文化水平、体育发展水平、社会保护能力等。既要有预测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有能检查、可评估和有约束力的指标;既要积极向上、鼓舞人心,也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既要比“十五”目标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也要体现发展目标的阶段性和可能性。
  (四)确定好重点任务。一是以提升人力资本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计划生育和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促进文化繁荣,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精神文明素质。二是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使城乡居民都能公平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三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为导向,深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拓展社会事业的发展途径,区分不同类型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四是妥善应对人口和社会转型的挑战,加强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风险管理和应急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
  (五)规划好一批重大工程。一是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职业教育发展、中部地区农业大县初中教育、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乡镇文化站和基层体育设施、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等,以及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二是代表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包括高等教育“211工程”、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国家重点文化、卫生、体育项目等。此外,还有社区建设、省市重点中医院、精神卫生设施、城乡福利设施等项目。上述这些工程项目有的正在实施,有的要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推动实施,有的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四、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工作水平
  (一)树立全局观念。首先,要有大局意识,切实把促进社会发展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善于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现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加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力度。其次,要扩大工作视角,在继续做好文教卫等事业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发展的整体意识,既注意社会事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注意与社会事业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协调衔接,把工作全面推向深入。第三,要开拓工作思路,从偏重投资手段扩展到综合运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等多种手段上来;从偏重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扩展到更加关注人人都有均等发展机会上来;从偏重工程建设扩展到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从偏重政府直接投入和直接举办社会事业扩展到多渠道筹措资金和社会各种组织、多种所有制共同推进上来。第四,要进一步完善调控社会发展全局的手段和方法,探索建立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工作机制,研究提出社会发展形势分析的内容和指标,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发展信息统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二)坚持“规划先行”。一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通过规划明确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建设落实发展任务,通过改革推进机制转换,通过评估保证建设效益,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二要重视规划编制的过程,使规划编制成为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找准方向、理清思路的过程。三要完善规划编制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增加透明度,逐步完善科学的规划决策制度。四要重视各项规划的衔接,把各项社会事业规划统一到总体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中去,搞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规划任务与投资项目、政策措施的衔接。
  (三)加大投资引导和调控力度。一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的要求,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努力增加社会事业投资,加快建立社会事业投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二要努力扩大投资渠道,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和带动企业、银行、外资和社会捐赠投入社会事业。三要推进社会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合作经营、股份制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服务;关注国有民营、产权出让等改革试点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推进国有社会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四要改进投资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社会事业投资项目审批。要把中央投资安排工作的重点放在确定原则、明确项目选择标准和分地区投资总额分配上,具体项目方案和单个项目投资额度安排的拟定等主要由地方负责。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摸清实情,实事求是地做好项目安排,担负起建设管理和督察验收的责任,保证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和效率。五要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执行投资管理和项目审批的各项规定,特别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廉洁行政。
  四是要善于研究和运用社会发展政策。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经济手段,还必须综合运用社会政策,才能妥善加以解决。今后我们要继续抓好投资、项目,更要强化社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更快,更具实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和谐社会 着力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中央办公厅 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发改委 党中央 李盛霖

沙发
firstline 发表于 2008-12-17 19: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的想法最好能进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