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amares
8326 49

[财经时事] [转帖]郎咸平:中国也是次贷危机的输家 帮美国人赚钱 [推广有奖]

41
shuiyuredai 发表于 2008-4-21 17: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落后要挨打

使用道具

42
everett 发表于 2008-4-21 22: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在对外间接投资上,不管是中投公司还是中金公司还是什么QDII,玩的都是赔钱买卖。

作为间接投资的东道国,银行和人家做交易,大比例让对方参股,QFII在股票市场也赚了一大票,仅仅因为我们是新来的不会玩?

使用道具

43
bnumxc 发表于 2008-4-21 2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国投在黑石上的失败值得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在投资时思考。

使用道具

44
2002chines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4-21 23: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治的地位远远高于经济的!

使用道具

45
qdlichun 发表于 2008-4-22 13: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aofansi

使用道具

46
victorhyp 发表于 2008-4-22 15: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美国银行拟“高抛低吸”建行
早报记者黄武锋
      
         外资银行为缓解次贷压力抛售中资银行股份再次成为各界的焦点。昨日,有消息称美国银行正计划出售部分所持建设银行(下称“建行”)的股份,以强化其资产负债表。更令人关注的是,在卖出的同时,美国银行可能还将寻求行使其拥有的选择权,以远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买入更多建行股票。
      
         “这实质上是一种明显的‘套现’行为。”对此,中央民族大学证券研究中心教授张宏良称,通过一买一卖,美国银行持有建行的股份比重可能不降反升,但却可以通过股价差赚取到足够的现金,用来弥补次贷损失。
      
         支持其观点的就是美国银行所拥有的一项期权:2005年6月,美国银行与建行签约,首期以25亿美元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受让建行9.1%股权,同时拥有2011年前将股权增持到19.9%的选择权。
      
         根据双方协议,美国银行在公开市场减持,并同步增持,每股就可赚取价差3.85港元。
      
         除了价差,美国银行抛售股份或造成建行股价的下行也是分析师关注的重点。国泰君安金融业首席分析师伍永刚就分析指出,“建行只有少部分股份上市,如果美国银行短时间大量抛售,必然会对股价带来较大影响。”
      
         但在张宏良看来,美国银行即使抛售,也将采取渐进的方式分期减持,避免股价巨幅破动,以维持与建行的良好关系。2007年底,由双方合资的设立的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在北京开业,此前他们还在免费ATM提款、汇款服务、信用卡业务进行了合作。
      http://search.windin.com/news/findsnap.aspx?id=43807242&t=stocknewsinfo
今天的消息证明事实与郎教授预测的情况完全一致.美国银行的期权选择权是持有建行19.9%的股权.而最高的比例就是20%.今天,上证指数暴跌至2990点,在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国家里,政府所谓的"救市"到底有什么作用?!本人不是搞金融的,但是佩服郎教授,他讲的是真话.在关注奥运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应该多关注中国金融的安全与未来?毕竟这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更长远的利益.

使用道具

47
sunzuomeng 发表于 2008-4-23 22: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哎,可悲啊。

使用道具

48
流星曳尾 发表于 2008-4-23 23: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伤心落泪   需要振奋啊
甘瓜苦蒂,物无完美。

使用道具

49
princedzp 发表于 2008-4-24 18: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金融体制再不健全,以后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危机呢

使用道具

50
wonderful-love 发表于 2008-4-24 22: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啊!中国的国企有国家做后盾是多么强大的优势啊!是多少外国企业羡慕的,可是中国却进行改革,把国企变成一定程度上的私有程度,真是损失啊!还有建行上市这样的策略,真是不理解啊!也许,是我没有看到他的好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