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wodexiazawu
1072 1

[公告] 老子心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学前班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0 点
帖子
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10
最后登录
2014-10-10

wodexiazawu 发表于 2014-10-10 23:59:3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老子》又叫《道德经》,说是先人老聃为摆脱追随者纠缠草创五千言。授完扬长而去,或曰紫气东来。于是《老子》一书版本众多,主要有傅奕根据项羽之妾墓出土的《老子》校订得来的版本,战国后期河上公传本,西汉人伪河上公注本,六朝张道陵残本,王弼本等等。韩非子最早对《老子》一书作有解释,有《解老》、《喻老》。当然最早的古本应该是马王堆出土的两帛书《老子》甲乙写本。由于没有原始参考材料,我只好混讲甲乙本为帛书,知其字体介于篆隶,目前来讲,确实是最接近《老子》原始风貌的材料。故而以帛书为讨论范本。

帛书将道经置于德经之后与通行本大不相同,然而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老子将上善奖励给了水,以其居众人之所恶,这是明显的崇下思想。道经主要讲述道的博大体系,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德经主要概括道的具体体现,是道经为体,德经为用也。因此,将本质的、内核的道经放在重要的后面的位置,是活生生的“道”的体现。

所有版本的道经的第一章都没有区别,皆为“道可道”篇。自己去搞懂字词句的大概意思,我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我们就来看通行本的第一章的断句: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流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恒”为“常”。或说常、恒古音古意皆同,可通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手里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翻译的:道是不可以道出的,可以道出的道就不是常道。无名、有名是天地的始、母。所以要经常没有欲望以便观察微妙,要经常有意识的观察有形的端倪。无名、有名都源自于道,指的是同一个真理。……道是洞悉一起奥妙的门径。显然是将“无名”、“有名”认为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无欲的欲简单的理解成欲望。如此这般,欲望这个飘忽不定的东西也可以经常有经常没有了。因为老子是主张无欲的,有欲也就没办法解释了,干脆生拉硬扯一个有意识。所以不难看出,这样解释是比较有难度的,我看了,尽管是大家,像这样断句的话解释出来还是难以服众。那么像这样来解释可否解释得通呢?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因为老子自己都说过:道常无名,始制有名。这里的“有名”就是连用的。

    可别小看了断句,一个逗号的威力就决定了道的体系的建立。还有一种断句方法是这样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样一来,无、有,都是老子哲学语言中的特殊指谓,两个都是天地万物的始祖。不过这里的名也是勉强为他命名而已,“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无法用语言道出的道从此也有了两个派生名词即常有和常无。常无、常有都是道,道有难言的性质,即妙和徼。“妙”本不该这样写,有木字旁,有目字旁等多种古本,女字旁的妙应是后起的代字。木字旁的妙《说文》解释为木标末也。后引申为微末原始的意思。相较之下目字旁的妙我认为更恰当一些,真不愧为帛书保存之原貌。据我推断,目+少极言目之所不能及也,意即边界、边际。这正好与徼字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前后相较,不难得出,这样断句是老子自己也支持的。而且归纳出了一些特质的道学称谓,是不是玄学意味更加浓厚了呢?

    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这两处断句是相辅相成的,前面断无后面就必须断无,这点必须注意,免得落下牛头不对马嘴之病。

有了通行本作为铺垫,我们再看看帛书应该怎么断句。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人说帛书此章似不可靠,无论按照哪种断句方法读出来都不押韵,且稍有冗杂之嫌。鉴于帛书的古性,在通读全书的情况下不难发现,多用“也”、“呵”之类的词语本身是一种趋势,怀疑为老子个人爱好,另外关于《老子》书中叹词是用呵还是用兮的讨论,我觉得也是没有必要的,谁能保证所有楚人都说兮呢?

我是这样给帛书断句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样看来不仅对仗而且上口,语言更是两两回环,前后紧紧相扣。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哲理诗,更是将这个理论框架和盘托出,清晰明了。划分基本套路与第二种断句方法一样,只是在欲也那里加以停顿,欲,表明对恒无和恒有的追求探索。翻译解释完全跟第二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相辅相成 活生生的 参考材料 如此这般 相得益彰 马王堆 韩非子 道德经 老子 程序

fjro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10-11 00:11: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wodexiazawu 发表于 2014-10-10 23:59
《老子》又叫《道德经》,说是先人老聃为摆脱追随者纠缠草创五千言。授完扬长而去,或曰紫气东来。于是《老 ...
道可道非常道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