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回眸明天
3267 29

[经济热点解读] 第十八期经济热点讨论之 底线 GDP 7.0% [推广有奖]

11
一笑而过2000 发表于 2015-4-20 11:05: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键词:新常态 合理增长 扩大投资 扩大内需

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就像骑自行车,如果太快了,刹不住,很容易翻车,如果太慢了,骑不稳,很容易摔倒。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不是什么好事,减减速,降降档,暂时的阵痛是为了长期的稳定发展。当然,如果速度太慢,就业、民生就是个大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保持合理的增长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7%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底了。稳增长还得主要靠扩大投资、扩大内需。扩大投资重点在基建、环保、民生,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头戏,国企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随着各项政策利好和改革红利的充分释放,三季度增长效应应该会很明显。
个人愚见,欢迎指正。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回眸明天 + 6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6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2
tommson 发表于 2015-4-20 11:09: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实际上,游戏模拟的结果中,取消掉所有的刺激政策,将基础设施和电信投资全部降为0,失业率也基本没有变化,只是ZF支持率下降了一些。所以,如果等等看之后,失业率确实没有明显下降,请不要解释为扶持僵尸企业的巨大成功。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fin-qq + 60 + 3 + 3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60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3
85252714 发表于 2015-4-20 11:16: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DP核算方法有所调整  

使用道具

关键词:底线,7.0%,新常态,投资+内需,保就业 ,调结构。新常态其实就是再也不能依靠过去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的手段发展经济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已经到达顶点,人口红利也已释放殆尽,可是新的增长动力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只好要适应经济下行的新常态咯,可是经济增速下行背后是就业的压力,每年新增1000万(700万大学生加300万农民工)如何保障呢?恐怕这才是大问题吧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fin-qq + 2 + 2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5
akuang20 发表于 2015-4-20 13:01: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观察中国经济只看增速,就可能一叶障目将部分数据增速减缓误解为经济发展全面低迷,甚至得出中国经济衰退等错误结论。
    用比较眼光看,7%的增速并不逊色。从心理感受看,增速的调整并未影响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处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但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看待一季度7%的增速,需要克服转型焦虑,保持理性客观,方能洞悉中国经济冷暖,辨清中国经济前行大方向。
    诚然,GDP在经济指标中最受关注,反映了一国经济总体表现,也是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奔跑,许多人习惯性地把增速当成解读中国经济的唯一符号。
    但是,经济发展不仅是增长速度和总量扩张,还要看其他指标,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如果观察中国经济只看增速,就可能一叶障目将部分数据增速减缓误解为经济发展全面低迷,甚至得出中国经济衰退等错误结论。
    用比较眼光看,7%的增速并不逊色。横向上,中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保持7%的增长,年度现价增量达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纵向上,中国经济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中仍居前列,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独占鳌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为发展方式上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上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改革和创新成为最强劲的引擎,迈向更高级的形态、更复杂的分工、更合理的结构。
    这种变化清晰反映在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上--投资增速回落,但消费增速保持稳定;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主要内需指标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表现疲弱,但服务业占比又有提高。降与升的鲜明对比,恰恰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逐渐增强,新的竞争优势正逐步形成。
    从心理感受看,增速的调整并未影响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如果说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速被动下滑,带来一定范围的恐慌和迷茫,那么新常态下追求转型升级而选择主动下调指标,彰显的则是从容与自信。
    一季度增速下滑同时,就业、物价等底线指标保持平稳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连续跑赢GDP;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飙升41.3%,消费欲望保持旺盛;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旅客发送量却阶梯上升,更多人选择出行和旅游。可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人们的心态依旧积极,市场保持繁荣,活力更加充沛。
    理性看待增速并非不要增速、轻视增速。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让经济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因降速过快、过猛而失速,发展和稳定就无从谈起。
    新常态下,保持发展态势面临诸多挑战,房地产、地方债、影子银行、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对经济健康平稳构成潜在威胁。要采取更有效措施,把稳增长当作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当前,需要给中国经济一点时间和耐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党和ZF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经历修炼和升华,中国经济必将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使用道具

16
李攀 发表于 2015-4-20 13:05: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基数那么大,7%都不得了。现在中国人均gdp是7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说实话,产出还需要增长,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还有就是,中央提出新常态,符合当下经济形势。还有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对就业有影响,容纳劳动力就业,700万大学生、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都有影响。最近在研究这个,所以比较关注。

使用道具

17
绝对不思考 发表于 2015-4-20 13:41:5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PI和CPI背离时间很长了,为什么相关性,互相影响的关系不起作用?所以目前更需要深入分析的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什么问题,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什么情况。资金奔向股市一定程度上,很大程度上是财政政策挤出效应造成的。

经济学家总是假设ZF的政策能促进经济增长,实际上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是日本近20年经济政策,及其对汇率市场和国内制造业的影响。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fin-qq + 80 + 2 观点有启发
回眸明天 + 40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8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8
schzwhzw 发表于 2015-4-20 13:51: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键词:妥协
感觉离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之初提的所谓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口号越来越远,中国经济又回到依赖宽松货币政策和强投资来拉动的老模式(当然政府有它的考虑,毕竟关系到方方面面,维稳某种程度上是很必要、很关键的),可以说是种妥协,或至少是种权衡,但是这么做从长远看真的对中国好吗?说的严重点,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不破不立,中国不经历次较大的危机,估计很难彻底蜕变。

使用道具

19
苏苏mu 发表于 2015-4-20 15:44: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发展停滞,总理去东三省也可从侧面印证制造业的衰落,房地产已过了黄金增长期,3.30政策的刺激也只能使一线城市缓慢增长,二三线城市下降趋势减缓,所以最近的资金大量流向股市。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城市群等改革将会在长期对经济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回眸明天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0
宇辰灬美 发表于 2015-4-20 17:04: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增长都会碰到瓶颈的问题,如现在的美英日德等国。造成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个人感觉与国内与国际需求有很大关系,另外,如果产业没有跟着升级,传统产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告诉发展基本已经饱和,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仍未形成,资源的消耗,劳动力成本的增大等等,都是造成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5 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