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13153628487
1145 3

西方近代贫困的根源与刘易斯拐点(二)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1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25 个
通用积分
7.3670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9388 点
帖子
54
精华
0
在线时间
3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6-2
最后登录
2019-9-8

13153628487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0-1 07:51:4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西方世界的刘易斯拐点

   近现代企业采用新技术排斥劳动力是无限进行的吗?不是,这种排斥达到一定程度会终止。因为近现代企业的生产同样需要劳动力。随着近现代企业的发展扩张也伴随着增加对劳动力的雇佣的过程。近现代企业的扩张实际上是以资本扩张方式进行,这些资本扩张慢慢雇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也就是吸收劳动力。当雇佣速度超过对劳动力的排斥速度时,近现代企业就表现于吸收劳动力大于排斥劳动力,社会经济体中过剩劳动力就表现为减少而不是之前的增加。而且,近现代型企业当完全取代旧式生产时也就不再排斥劳动力,只有资本扩张下吸收劳动力这一单一过程。那么,过剩劳动力的数量表现为下图:

图1.PNG

在该图中在x处近现代型企业对劳动力的两种过程:排斥和吸收达到平衡,这之前是排斥大于吸收,被排挤出生产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增加的,这之后恰恰相反。

如果加上对劳动力的排斥曲线和吸收曲线,就是图2

图2.PNG

   在图2中,在x处劳动力吸收数量曲线L1和劳动力排斥数量曲线L2恰好交汇,劳动力吸收数量和排斥数量均等,这之前排斥数量大于吸收数量,这之后,吸收数量大于排斥数量。也在此时劳动力过剩数量曲线达到最高点。

x1处过剩劳动力数量减为了0。在x0处近现代型企业已经驱逐掉所有旧式生产,不再排斥劳动力,表现为L2曲线达到0

如果说大量劳动力过剩是西方近代贫困的根源,那么,随着近现代企业资本的扩展在x1处劳动力过剩数量减少到了0,此时西方近代贫困发生了什么?事实上,x1处即著名的刘易斯拐点的开始。劳动力在此处不再过剩,而是走向短缺,x1之前的西方经济社会即阿瑟.刘易斯所论述的无限劳动力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而曲线M是一种库兹涅茨曲线,这一点后面再论述。

阿瑟.刘易斯提出的刘易斯拐点同样适用于欧美西方世界近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事实上在一国从农业社会开始到工业发展成熟,刘易斯拐点是个里程碑,在这之前一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之后是发达国家。这也是刘易斯拐点的本质之一。

那么西方社会的刘易斯拐点是在什么时候?种种特征显示,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特征最明显的是两次大战前西方社会还遍布近代式的贫困,其后西方国家普遍成为有大量中产阶级的发达国家。西方结束了普遍的贫困,民众的富裕成为众多其他发展中国家羡慕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一个社会刘易斯拐点前后的巨大变化是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引起的。这也印证了上述关于西方近代贫困原因的解释,即劳动力过剩。当然,这种劳动力过剩是工业革命的种种技术应用排挤劳动力造成的。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同样适用于西方社会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经济发展历程。刘易斯拐点期间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不仅在单纯的经济上,同时是充满风险的阶段,比如1931年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就发生在西方国家的这个拐点时期。刘易斯拐点前后一国经济增长率会由高水平急剧降速。亚洲四小龙等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但是西方世界近代的经济增长率就不高(其中原因这里不做讨论),拐点后增长率的降速并不明显。这是刘易斯拐点的一个特征在西方世界的不显著之处。我们常常划分世界历史的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也莫不是以西方国家的这个拐点为界线。

库兹涅茨曲线的两种解释

说到西方世界的近代贫困和刘易斯拐点就不得不提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发展理论中继二元经济模型和刘易斯拐点之后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它是俄裔美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5年在对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发现的一个经济规律。但是这一规律被经济数据印证,却没有在理论与模型上给出有力的解释。所以,又被称为”库兹涅茨假说”。

该曲线表明了收入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形状。该曲线所表明的收入分配变化状况内容所依据的经验数据不多,有大量推测因素,故也被称为库兹涅茨“倒U假说”。

西蒙.库兹涅茨依据推测和经验提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的倒u形字曲线假说但是未能给予解释。事实上上面的一系列阐述莫不解释了这种曲线。西方国家在中世纪并不严重贫困的生活状态到近代普遍严重化的贫困,再到跨过刘易斯拐点后的中产阶级式的民众富裕。正是一种库兹涅茨曲线。

实际上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同时也是该曲线的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并不是同一条曲线,而是两条。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一种解释即上述图2中的M曲线,反映的本质是劳动力从适度(欧洲中世界时期)到逐渐过剩(西方近代时期)再到短缺(两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这种变化表现出来的就是广大劳动者收入进而生活状态从恶化到改善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的另一种解释是收入的贫富差距的变化。

一国在工业经济崛起发展初期处于拐点之前的二元经济形态。依照二元经济模型,理想状态下该国经济体在很长时间--往往是直到拐点之前,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将长期保持低水平而不会改变--因为劳动力过剩。那么,我们运用经济基本的三要素模型:劳动力,土地,资本。可以很清楚看到库兹涅茨曲线的确是应该存在的。一国经济每年的收益或产值在扣除出口和国家份额下基本上是在资本,土地,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利润/利息,地租与工资)。由于刘易斯拐点之前的二元经济状态劳动力工资长期保持低下以至不变。那么,如果该经济体GDP以较高速增长,每年增加的财富份额将很少会分配给劳动力。而基本上为资本或土地所有。这样经济增长的增加几乎理论上全部体现为资本或土地的收益不断增高--资本不断扩大,或地租不断丰盛,而劳动者平均工资或工资总额长期徘徊不前。劳动者因此不能从蓬勃发展的经济增长中获得一份甜美的蛋糕。以简单的数量举例如下(扣除土地这一要素不加分析,因为减去它和加上它不影响分析,扣除它使分析更简洁):

假设一国经济体可供使用的平均劳动者有10万,在经济发展初期的GDP1000万美元。固定资本总额为3000万美元。劳动力平均年工资收入为50美元。工资总额为10*50=500万美元,资本利润和利息收入总额为1000-500=500万美元。假设之后该经济体以平均每年5%GDP增速开始经济增长。那么,第二年GDP=1000*(1+5%)=1050万美元,此时劳动者总收入份额依然(工资总额)10*50=500万美元,而资本收益总额为1050-500=550万。第三年GDP=1000*(1+5%)^2=11025万美元,劳动者总收入份额依旧(工资总额)10*50=500万美元,而资本收益总额为11205-500=6205万美元。依次类推有:

表1.PNG

可以看到劳动者收益总额不变,但资本的收益总额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在GDP中资本收益额比重是不断增加的相对的工资总额在GDP占比不断下降。因为劳动者工资长期不变。

所以,在拐点之前一个发展的经济体资本收益不断增加,劳动力收益份额却可能几乎停滞不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劳动者工资收益增速在拐点前低于资本收益额增速,而这同样会导致资本或资本收益总额份额相对劳动者工资份额不断增加。我们对贫富差距经常抱怨的一点是:比如,10%的人口拥有80%的社会财富总额。但这在市场经济体下并不是很不正常的现象。简单解释为:如果100个人只有一个是企业主,另外99人是被雇佣工人。假设该企业主拥有整个企业,企业年收入10万美元。5万为工人工资。那么,企业主的收益为5万,等于说1%的人口拥有了年财富额的50%,并且还没有计算企业主本身拥有的固定资本财富价值。换算到一国经济体同样的原理。因此看似惊人的财富占有额失衡在市场经济下可能并不是不正常的现象。以一国的资本,土地财富总额计算,这种”失衡”更明显:在很多社会中,资本,土地的拥有者(资本家,土地)往往不到总人口的10%,却基本上垄断了所有的社会固定财富,另外占人口大部分的劳动力理论上是没有自有土地,固定资本等财富,只有工资性收入--因为资本家,土地主毕竟占社会人口的小部分。

因此,在刘易斯拐点之前的经济发展,资本收益占比不断增加,资本总额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却相对增长缓慢,资本收益总额在GDP中占比不断增加,劳动力工资总额GDP占比不断下降,而资本和资本收益的占用者往往占社会人口极小的比例,这自然会反映为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所以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在这里实际上是资本收益不断强势和劳动力收入相对不断弱势造成的。但是在经历刘易斯拐点时,这种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就会出现逆转。这也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所反映的。当劳动力在拐点附近开始短缺时劳动力工资会出现快速的上升,开始挤占资本的强势收益份额。这时,在GDP等中劳动力工资收益总额占比会增加,资本收益总额占比会减少。表现于贫富差距开始减小。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不但资本年收益占比可能会不断扩大,而且资本总额由于资本积累也在不断扩大。相对理想模型下停滞不前的工资收入,以所拥有的资本量衡量的财富,资本家的财富总额也在不断扩大,这也是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俗的说,”富人的财富数量不断增大,富人愈富”。即使劳动力工资收入增长,但增速低于资本收益的增速,贫富差距还是会拉大。

图示如下:

图3.PNG

3中曲线M是劳动力过剩数量曲线,其Y轴标度是劳动力数量,曲线N是贫富差距程度曲线,其Y轴标度可以是基尼系数。可以看到在x1处,即劳动力恰好不再过剩时,贫富差距达到最高,也即恰恰处在刘易斯拐点开始处。这两条曲线都是库兹涅茨曲线,表现为两种形态,曲线样式并不一样。

所以,库兹涅茨曲线的N型曲线的下行部分是资本收益(还可能包括土地收益)和增速持续强于劳动力收益和增速所致。而这是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常态。

库兹涅茨曲线有它特有的广泛效应,笔者会另文给出详细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 劳动力工资总额 数据统计分析 经济 政治经济学 工业经济

JUNO啊啊啊 发表于 2018-10-1 07:56: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3153628487 发表于 2018-10-1 07:51
二 西方世界的刘易斯拐点    近现代企业采用新技术排斥劳动力是无限进行的吗?不是,这种排斥达到一定程度会 ...
希望世界没有贫困

使用道具

wangyong8935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0-1 09:03: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ank you

使用道具

13153628487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0-1 09:57:1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wangyong8935 发表于 2018-10-1 09:03
thank you
西方近代贫困的根源与刘易斯拐点(一)已经通过审核 看一下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8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