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12-2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1)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通过对滑坡特征及其变形破坏机理的探讨,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经分析研究认为,溢洪道滑坡不稳定,必须加以防治。 关键词:溢洪道滑坡稳定性 一、概述 湖南省黄材水库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沩水上游。主坝位于宁乡县黄材镇以西3.5km的铁山里,距宁乡县城54.5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和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集雨面积240.8km2,总库容1.53亿m3,主坝为黏土心墙坝,最大坝高61.5m,坝顶高程169.5m,坝顶轴线长347m。副坝有2座,其中竹山坳副坝位于主坝右岸约1km处,坝型为风化料填筑的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3m,坝顶高程170.5m,坝顶轴线长131.5m。溢洪道布置在竹山坳副坝左岸的狮牛冲,为河岸开敞式,进口为无底坎的宽顶堰,堰顶高程157.0m,为控制泄流,其上装3扇10m×9.3m(宽×高)的钢质弧形闸门。 该工程于1958年9月破土兴建,1965年枢纽工程基本建成,1986年完成灌区主体工程配套任务,运行至今。工程在灌溉、发电和防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对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设计标准太低,主、副坝渗漏严重,因而在1982年至1984年的水利“三查三定”中,被列为“七五”期间需进行加固的重点“病险水库”之一。在确定加固方案时,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认为狮牛冲溢洪道左岸应扩建一孔并改造泄槽。实施过程中,因未做任何勘探工作,对边坡所处的地质环境缺乏认识,扩建开挖时导致边坡先后发生5次较大规模滑坡,溢洪道进口滑坡就是其中之一。 该滑坡形成后,设计单位曾对其采取了表层铺盖防渗薄膜、滑体内布设排水洞、前缘设置挡墙等措施,但因缺乏必要的勘探、试验资料,对滑坡特征及其破坏机理认识不足,所以处理尚不彻底。现有观测资料显示,该滑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迹象。为此,必须查明滑坡的边界条件、滑体特征,研究滑坡形成及发展过程和变形破坏机理,并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稳定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采取适宜的工程处理措施,确保溢洪道安全运用。 二、滑坡特征及其变形破坏机理 1.滑坡特征 滑坡所在山坡自然地形表现为上陡、中缓、下陡,其后缘基本处于地形缓陡变坡处,后缘圈椅状特征比较明显,滑壁近于直立,高2~3m。前缘向坡外凸出,鼓胀区特征明显,前舌略伸入沟底(靠近原冲沟岸边),最大高差35m。滑坡顺溢洪道呈长条形分布,长约80m,宽30~45m,滑体厚一般为10~20m,纵剖面上为近似圆弧状,呈2~3段弧形折线,体积约3.2×104m3。滑体具有前陡后缓的地形特征,下部地形坡度35°~40°,上部25°~30°。 2.滑坡变形破坏机理 滑体物质上部为残坡积物,下部为风化破碎岩块夹劣质煤层、粉质黏土等。基岩中节理裂隙发育,加之岩体抗风化能力弱,严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使得岩体具有层状碎裂结构的特点。滑坡地带地形陡缓不一,岩体性质和岩体结构存在差异,滑坡变形破坏表现为上部(后缘)从残坡积物中拉裂,下部沿强风化破碎岩块与完整基岩接触面滑动。 滑坡变形破坏的力学机理:人工开挖使前缘边坡变陡,加之降雨及地表水渗入,使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岸坡岩体在水的作用下软化、强度降低,发生压缩蠕变,坡体重心外移,并在其他各种因素尤其是开挖切脚的影响下,致使岸坡下滑,形成滑坡。由于基岩风化破碎,其滑面并非完全受控于岩体的结构面,故而形成近似圆弧状的破坏模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地形地质环境是形成该滑坡的内因。滑坡区地表残坡积层广布,岩土松散,有架空现象,下部基岩为薄厚不一的层状砂质板状页岩,浅变质细砂岩夹炭质板状页岩及劣质煤层,岩体中结构面发育,风化破碎,岸坡岩体卸荷松弛,地形坡度较陡,不利于边坡稳定。二是溢洪道开挖、地表降水入渗以及施工放炮震动等,是促使滑坡产生的外因。众所周知,由于坡脚开挖,减小了阻滑力,破坏了原本稳定性较差的山坡自然平衡状态,而地表降水的入渗,致使边坡岩(土)体力学强度降低,加之开挖放炮震动等因素,导致了滑坡的产生和发展。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