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幼儿教育园地中的“一枝独秀”——蒙台梭利教育走进中国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1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蒙台梭利( Montessori )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 • 蒙台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教学法。其精髓在于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以此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五大教育内容。作为一种新的幼儿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园地中的“一枝独秀”,已经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相对落后,幼儿教育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由于幼儿教育是教育之基础,国家要培养人才,首先要从幼儿教育抓起,这就是在新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蒙台梭利教育,应该结合我国实际特点,大力发展蒙台梭利教育,使之更加适合当前的幼儿教育,成为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质教育。
[关键词]:蒙台梭利 教学法 特点 本土化

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台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我国已经有不少城市开设了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使蒙台梭利教育法更加贴合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实际。

作为幼儿教育园地中的“一枝独秀”,蒙台梭利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几大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区别于传统教育压抑儿童性格的特征,蒙台梭利不主张教育儿童一刀切的模式,提倡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并将儿童视为区别与成人的独立个体。
2、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1)、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蒙台梭利教育突出与强调教师的辅助作用。
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2)、教师还是一位指导者,在儿童需要干预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  ①教师要善于观察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由于儿童发展的最佳条件是作业与儿童成熟的程度相匹配,因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对儿童成熟程度的观察,指导儿童选择相应的作业,使儿童心理获得正常发展。在必要的时候,还指导孩子自发训练和给孩子必要的启示。教师还应掌握指导的艺术,把握干预的时机和方式,而且要尽力避免直接的干预和禁止。对于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极大的耐心,对于成功要表示热情和欢迎。
②教师要对儿童的活动给予潜在而巧妙的促进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区别儿童的个别差异,注意对每个儿童的引导和个别练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运用引导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方法,向儿童提供必要的建议。既不要由于提供过少或过于容易的材料,使儿童感到厌烦;也不要提供超乎儿童能力的材料,挫伤儿童的信心和积极性。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在儿童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这就需要教育者有“个人的教授艺术”和指导艺术。 3、尊重孩子,使孩子内心得到成长的力量
(1)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台梭利教育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论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对幼儿来说,若在某种特性的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要比他在生命中的其他时期学习该特性来得容易。蒙台梭利环境运用了这些事实,让孩子在各阶段的敏感期,自由选择活动。 (2)、完全人格的培养
完全人格的培养是蒙台梭利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教育者头脑中应该具有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理想形象——具有完全人格的儿童。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试图通过一个一个孤立的感觉训练达到儿童的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和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4、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在成长。 同龄幼儿敏感期出现或早或晚,敏感期出现没有固定时间,它是以爆发性状态表现出来,有时真的又需要静静的耐心的等待。蒙台梭利教育的成果是以“爆发式”形式显现的,区别于传统教育中儿童每天都在被迫的灌输语言、数字等观念,蒙台梭利教育期待儿童心智的内在积累,蒙氏教育相信在某一敏感期内,幼儿会在量的内在积累后产生质的飞跃。
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程度
蒙台梭利不仅带给人类影响了一个世纪科学的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带给人类一个读懂孩子的法则。孙瑞雪是我国最早一批将蒙氏教育引入中国,并将这种科学的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捕捉幼儿的敏感期》一书就是孙瑞雪蒙氏教育在中国实践的结晶,她以孙瑞雪学校的每位教师通过对敏感期理解并运用的过程,以教育随笔的形式总结出来后,以蒙氏教育理论为基础进行的评析。这种形式有较强的实践性,通俗易懂,及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本书按幼儿的年龄段去解读幼儿的敏感期,是即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体系的再发展。一切事物都有它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也是如此,婴儿从一出生开始,他的内部就孕育着巨大的内动力,这是规律性的。这也证实了蒙台梭利教育目前已经引起了我国大多数幼儿教育机构与学者的注意。但是作为不同于我国传统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本土化过程中会遇到些问题,但是只要深入研究分析,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蒙氏教法中另两个严格的地方,即对教室里展示的特别材料的严格选择和儿童使用这些材料时的严格的结构化规则。“蒙台梭利教师”这个词似乎被想象成了这样一幅样子:她时刻等待着扑向那些没有正确使用材料的儿童,或者严厉的纠正儿童的使用错误,或“嗖”的一下将材料拿走。这种印象可能普遍的存在于蒙氏教法感到疑惑的人之中,这些人对蒙氏教法中,教师给儿童展示材料的过程和教师所希望的儿童的操作都要求那么繁杂感到疑惑。在标准的蒙氏教学法中,蒙台梭利关于教师对儿童的干预有着明确的观点。当儿童正在集中注意力操作材料时,是不允许教师干预的。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使整个蒙氏教法的核心目标,儿童、教师、环境都应该是集中注意力的组成部分。在运行良好的蒙台梭利教室里,甚至像吃饭这样必须要打断的时间都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安排。如果儿童有危险,或者在伤害自己或其他孩子,或者在危害材料或教室,教师当然要干预。例如,木板是用来让儿童感受长度、宽度和高度的。许多自由搭建活动就是为了发展这些能力而设计的。但是,如果孩子把木板当成短剑,教师就不能置之不理,尽管这个孩子没有危险或没有打扰别人。蒙台梭利教师通常会下很大功夫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活动可以选择,教师会努力介绍新材料,并且只要孩子们的使用恰当,就尽可能快得让儿童独立的操作材料。
(二)、不断深化蒙台梭利教育改革,使幼儿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蒙台梭利,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名词,它在中国已经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是,当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进入中国的幼儿教育,似乎就有了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一段时间,“蒙氏教育”成为幼儿园吸引家长的金字招牌,一套价格不菲的蒙氏教具成为幼儿园档次的象征。就这样,蒙氏教育以相当高调的方式,在中国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幼儿园落脚。
但是,当最初的新鲜感退去,“蒙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议:有专家提出,这种教育方法最初是针对特殊儿童(有智力障碍的儿童)设计的,不应该被用来教育正常儿童;也有专家认为,蒙氏教育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关注不够,这是致命的缺陷。 从这几年的情形看,对于 “蒙氏教育”的盲目推崇已经越来越少。而至今还在坚持采用“蒙氏教育”的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则更多的出于对其教育理念的认同,而不再是当初的好奇。
1、蒙台梭利教育目前存在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重视幼儿的内在需要,强调借助于能满足此内在需要的环境与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是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再加上时代的局限,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一) 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强调孤立地训练各种感官。其教具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的做法。从这个某种上说,孤立的感官训练也许适合那些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却不适合广大发展正常的儿童。 (二) 对创造力的忽视 首先,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则没有自由。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儿童不能改变。她要求的只是让儿童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缺乏最能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自由的艺术教育。在蒙式教室中,虽然孩子也使用艺术教具,但已被指定在既定的目标上创作,只强调技巧及实体复制的做法,这也反映出蒙式教育对创造力的忽视。(三) 过于强调读,写,算 关于这一点,通过蒙式的课程组织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出。(四)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2、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蒙台梭利教育应做那些改进与发展,使其更加适应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局限,一些新一代的蒙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1)、 扩展了课程内容。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练习)。 (2)、 强调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现代的一些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使用者 强调把握蒙式课程的实质,即回应学习者,支持他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 (3)、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经验。针对蒙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起来,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课程中,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往往是来自于幼儿实际的生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蒙式方案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作息安排上,对其原有的时间段的活动安排进行了一些改动。另外,在工作时间幼儿可以选择蒙式教具,也可以选择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工作,这主要看其内在兴趣与敏感度而定。
回顾历史,在蒙台梭利前后,已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儿童研究学者采用了教育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实验也是如此,她对于实验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她用科学方法了解和研究儿童,探索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这是在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中可以借鉴的,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是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面临的一场严峻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进行创新。创新也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对儿童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为依据,在科学研究中探索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蒙台梭利教育经过本土化,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总结经验,它一定会更加适合我国的幼儿教育,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