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呈“波动中筑底”趋势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核心提示】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中国启动系统性的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全面改革方案具有必要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大改革的出台将在中期重树市场信心,助推宏观经济景气逆转。

  本报讯(记者霍文琦)11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在京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3—2014)显示,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2年“底部波动”的局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相对稳定,“波动中筑底”的趋势较为强烈。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8%,CPI为2.7%。

  报告预测,2014年,附加改革约束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当定位在1250万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7.5%的GDP增速、3.5%的CPI增速、13.5%—14.5%的M2增速以及2.5%的财政赤字率。对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分析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送了三大“红包”:土地可抵押担保转让,房屋可抵押担保转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能跟城市建设用地同价。如果这三大“红包”落实,土地潜力就可发挥出来。在他看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就业需求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资本潜力,因此,未来10年中国经济每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没有问题。

  报告认为,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中国启动系统性的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全面改革方案具有必要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大改革的出台将在中期重树市场信心,助推宏观经济景气逆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从经济层面要继续过好四个关口:发展和转型的关口、公平和正义的关口、ZF的关口、生态与环境的关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新的优势,也才能赢得新的未来。

  在2014年宏观政策建议方面,报告提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在强化存量管理的同时,不能过度收缩增量,“大改革+强监管+中性货币定位+结构性短缺的流动性管理”可能是未来恰当的组合,大改革的目标在于制度体系和存量盘活,但需要增量的支持。流动性过剩的治理必须强化中期定位的策略,财政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地方债务清理带来的地方隐性支出下滑、改革需要财政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等因素。

  报告认为,2014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定位应当有别于以往年份:一是应当小幅提高中央财政赤字;二是应当加强减税力度,对冲企业财务成本的上扬;三是为配合ZF职能转变,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四是在福利体系大转型过程中,可以增加部分一次性福利补贴。此外,还要全面转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重点以及具体措施,从需求抑制转向供给扩张和制度改革。

更多免费资源:http://www.nssd.org/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