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内容摘要
本文在阐述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学校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二个基本要求:坚持以师为本的学校管理和坚持以生为本的学校管理,再导出学校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三方面策略:建立民主、科学、和谐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创设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学校管理以采用的分级管理的模式,管理上共分为三个层面:学校领导层面,为学科管理的高层;教师层面,为学校管理的中层;学生层面,为学校管理的下层。这种垒塔式的管理体制,本身就决定着权力的集中。加之,国家为明确学校的责任,推行校长负责制,使学校权力基本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家长式”、“独断式”管理极为严重。近十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将指标分解下达,学校再把指标下达教师,为确保指标的完成,学校大都推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在利益的纠缠面前,教师轻重取舍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所以,教师自主精神的遏制,学生个性的极大埋没,成了现行教育的主要弊病。这些弊病当然有学校外部的原因,但学校本身也难辞其咎。再加上现行学校管理仍有不尽人意,机制有待健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尤其需要花大力气来转变观念,否则,就跟不上形势发展,就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的振兴就很难落到实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时代对教育的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管理行为中认同和遵循的原则,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况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体现,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管理不是靠规章制度、建立条例来管理,而是学校以师为本,教师以生为本,关心、尊重、信任、平等、民主、亲切,以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为本,从而让学校的内涵得到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
以人为本的思想停留在书面的口号还是比较普遍的,实际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的科学管理所讲的以人为本,比较强调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刺激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如奖金、工资、福利、奖品,这叫物质刺激,然后是职位、职称、先进、劳模等等,这是精神刺激。基本来看是用外边的力量来刺激人的发展,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马斯洛阶段。他认为人都有某种需要,当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追求这种需要,而产生一种动力。所以学校管理要研究每个老师和学生现在最大的需要是什么?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但不同时期有一个比较主导的需要,只要这个主导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就会提高。第三个阶段强调人的巨大潜能,要开发人的潜能。怎么开发人的潜能呢?就是让他高兴,使他快乐、愉快,对工作和学习有兴趣,促进他的发展。 可见,对“以人为本”涵义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着眼于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表现在尊重生命、健全人格;规范行为、形成内化;沟通心灵、和谐人际;激活机制、挖掘内潜;张扬个性、自主发展。
(二)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以往一些学校管理,是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是让被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是让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应该说,这确实也是一种管理理念,而且有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
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含义决不等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现代教育管理是完全不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重和有价值。
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关注师生的优势,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帮助老师将他的工作、学习建立在他的优势上。这样一来老师就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他的干劲,他会越干越愉快。因此,他们就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老师的工作将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在工作中愉悦身心,真正让学习和工作效率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
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学校领导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支持者、排难者,成为教师心目中一个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
“发现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促进师生学会发现,发现他人的优长,在比较中提高;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二、学校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以师为本的学校管理
从师本角度,坚持以师为本:一是把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首位。树立“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和“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建设优秀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因为,学校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首先让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让教师能全面发展;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是创新型人才;学校要培养智慧人才,就必须有智慧型的教师;学校要有千里马,就要有伯乐。二是把教师真正的当作“人”的管理。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实施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给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管理不断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自觉精神,为教师创造和谐、平等的发展空间及平台,让他高兴,使他快乐、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开发他的潜能。以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学校管理
从生本角度,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就是强调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促进和满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去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健全人格是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发展个性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互助与支持中,感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和真情,培养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都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上的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蹲下来教育,建立以尊重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切为了学生的潜能发展”,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更要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需求与愿望,关爱每一个学生,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个性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学校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民主、科学、和谐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和任务等)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
所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一个办学理念、决策水平、处事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具有强势影响的校长,一个团结协作、各司其责、各尽所能的管理班子,一支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素质不断提升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一批专长突出、优势互补的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这些构成了一所学校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就管理体制而言,学校应从单纯制度的约束向激励机制转化,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实施管理上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微观上,学校首先要注重环境管理,建设绿色校园,培育环保氛围,把学校建设成花园、乐园、家园,使师生们在幽雅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学习。其次,加强民主管理,让老师参与管理,实行民主理财,设立校务公开栏、设立校长信箱,通过民主监督等形式,使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第三,关注个体的生活环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情”的投资,关注教职工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从思想工作注入情,精神鼓励蕴涵情,物质激励富于情,从而形成绿色的人际关系。第四,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人性化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事业留人”,非常恰当地阐明了关注个体事业的重要性。如果管理者在其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为老师“铺路架桥”,给予教师事业发展的足够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鼓励老师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不断深化,使每一位老师都有成功感、人与人之间有信任感、办公中有舒适感、工作中有温暖感,这样必然极大地激发教职工的创造热情,换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良好环境
1、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因素存在,他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和一般人一样有共同的特质,需要人的关心,特别需要有社会功能的管理者的关怀。学校的管理机构就是行政班子,校长就是这个班子的核心。你给下属一点温情,这就是人本管理的一个好的开始。对教师的家庭情况,子女就学问题,住宿现状等,都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或通过学校的行政机构,或通过学校工会,妇代会等群团组织给有困难的教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在小榄很多学校都有了一些很成功的实例:有个别的教师在工作中不够投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教师大多是“半边户”(配偶无职业),生活拮据,导致教学上精力分散。于是,学校领导利用社会上的关系资源,帮助配偶找工作,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这样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前几年某县教育局定的《教师十不准》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教师不准在教学期间请婚假。”这条规定的意图是教师不要因为结婚而影响教学,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事与愿违,每年总有几个人“违反”规定,他们认为这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后来局领导修改文件时,改为“倡议教师不要在教学期间请婚假。”结果几年都无一人在教学期间请婚假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一个是制度的“不准”的硬管理和一个是人文的“倡议”的软管理,目的一样,效果殊异。教育管理者多给予一些人文的关怀,达到彼此间心灵的沟通,学校中没有做不好的事。
2、要尊重教师的人格
学校领导最易犯的错误就是高高在上,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对有过错的教师直面训斥,不尊重他们的人格。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途和价值,但尊重的需要一旦受挫折,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也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这是说的普遍的人需要尊重的心理,教师能得到领导的尊重,他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他才乐于去做每一件事,一个学校才能更有效的产生凝聚力。
3、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职前所受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再加上教师业务素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因而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必要。另外,追求新知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和侧重点。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教师,因为其几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因而可通过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即一位老教师帮助一位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指导,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对于已经工作几年、具有一定教学技能的教师,应多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参加教学观摩课比赛等,让其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对于那些进入工作成熟期的教师和能熟练地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可采用多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和进修访问等方式加以培养,使之尽快脱颖而出。
4.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硬环境指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绿化、美化等外显的东西;软环境指学校的校风校训、校纪校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员工的价值取向、道德信念等内在的东西。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成员的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力还相当持久。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与教职员工不断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由现代人向文明人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锻炼和修养,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督促,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而“自主管理”又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他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发展中的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让学生由现代人向文明人发展。
1.把自我管理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自我发展中体验成长。通过推行自主发展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2.把民主选举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健康成长。积极营造民主竞争的氛围,搭建学生参与管理的舞台,实行班干部、升旗手竞争上岗制度,让学生在民主竞争中锻炼,在挑战自我中成长,在自主管理中成熟。
3.把自我教育权交还给学生,还学生一个品格塑造的新空间。学校不断拓展和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渠道和载体,可实行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自我规划、自我督促、自我评价的教育。
4.把活动组织权交还学生,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自主创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学校班级可积极开展了具有特色的一系列活动,如:(1)让学生自己设计班级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方案。班级活动方案、主题班会的方案都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以往班级活动、主题班会“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让学生自己主持班级重大活动(“讲故事大赛”、“趣味体育竞赛”等)。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能让学生说的道理就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事就让学生做,使之在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三、结束语
在学校的管理中,学校如果能真正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开展各项工作,教师如果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富有个性地主动地发展,学生如果能在学校里健康的成长,那么,学校就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它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在学校的管理中,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其中教师发展是关键,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达成目标后的自然结果,同时它又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如果只有教师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发展,那就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何谈学校发展?学校发展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教育之路。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