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中国矿业大学(华东)怎么样_电话_分数线_专业_排名_招生网

    中国矿业大学(华东)怎么样_电话_分数线_专业_排名_招生网中国矿业大学(华东)怎么样?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华东)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1960年和1978年,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在经历了天津-焦作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4月,中国矿业学院举行成立典礼——焦作工学院的历史宣告结束。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期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位于华蓥山下的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北京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的命运始终与国运的兴衰紧密相联。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词曾激励着一代代矿大人为事业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指引学校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学校科研工作并为我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习近平同志出席了我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文学与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孙越崎学院、国际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22个学院。学校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独立学院。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和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省重点序列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名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77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47人,副教授564人;博士生导师303名,硕士生导师812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拥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担任相关学院的院长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有1人获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以孙越崎学院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拔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建立绿色通道。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建成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和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47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180余人。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2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15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11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24家,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学校承担了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炭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校总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提升,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目前,中国矿业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014年9月更新)中国矿业大学怎么样?中国矿业大学好不好?

  • 重点高校研究生院系列之: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1年,1978年研究生教育恢复后,我校第一批获准招收研究生;1981年,我校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200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获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 5月,被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8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博士点,100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88名,硕士生导师548名,其中部分导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已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生源和多层次、多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格局。在培养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在选拔方式上,博士生除公开招考外,还有直博生、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硕士生除全国统考外,还有推荐免试、单独考试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在培养方式上有全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学习;在培养目标上,除继续为高校、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外,还突出了专业学位、煤矿企业急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始终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并致力于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的改革,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徐州校本部共授予674人博士学位、5035人硕士学位,截止到2008年9月,徐州校本部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6059人,其中博士生948人,全日制硕士生3768人,专业学位硕士生1342人。在我校毕业的研究生中,有8人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有12人先后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奖。1999年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将继续贯彻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基础,以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关键,以发展高水平的科研为支撑,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条件,充实内涵,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树立矿大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品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创办于1953年,195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81年被批准具有管理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具有管理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管理工程学科被评为煤炭工业部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5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在教育部2006年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12名。1998年批准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 2009年批准招收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EMBA)。2011年批准会计学和资产评估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学院现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0人、副教授45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8%。聘请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21人。1名教师获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称号,2名教师获中国矿业大学 教学名师称号。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青蓝工程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1名教师获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青年科技奖,1个教育部归国人员创新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人入选校级青年学术带头人,25人入选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入选校青年教师启航计划。1个校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设置经济与管理复杂性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资源会计与财务研究所、煤炭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设置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电子商务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7个教学系,在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本科专业招生。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近几年发表学术和教学论文19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等100余部,完成科研报告150多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900余篇,其中,SCI、SSCI和EI源期刊分别为50余篇,CSSCI源期刊120余篇,核心期刊900余篇。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二五"规划为纲领,以永不满足为动力,以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术、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和谐学院,使学院总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研究型、创新型的国内领先的管理学院。

  •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1年,1978年研究生教育恢复后,我校第一批获准招收研究生;1981年,我校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200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获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5月,被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目前,学校设有22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及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名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94名,硕士生导师988名,其中部分导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已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生源和多层次、多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格局。在培养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在选拔方式上,博士生除公开招考外,还有“直博生”、“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硕士生除全国统考外,还有“推荐免试”、“单独考试”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在培养方式上有“全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学习”;在培养目标上,除继续为高校、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外,还突出了专业学位、煤矿企业急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终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并致力于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的改革,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到2013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10660人,其中博士生1470人,全日制硕士生6092人,非全日制硕士生3098人。在我校毕业的研究生中,有8人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有16人先后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奖。1999年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将继续贯彻“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基础,以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关键,以发展高水平的科研为支撑,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条件,充实内涵,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树立矿大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品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中国矿业大学(华东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华东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文学与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等22个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现有59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及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名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17人,副教授478人;博士生导师273名,硕士生导师651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拥有14名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担任相关学院的院长),先后有3人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0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3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0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建成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27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各类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8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30人,成人教育学生和培训生400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53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4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51项、授权专利2065项(其中发明专利315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8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26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20余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24家,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学校承担了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的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学校在煤炭行业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未来10年,中国矿业大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矿业大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提升,努力把中国矿业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目前,中国矿业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近几年来,在全国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矿大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举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建成了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就业查询和远程服务,增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就业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就业层次得到了极大提高,毕业生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就业率超过全省普通高校平均就业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所以矿大也是广大高考毕业生的一个可靠选择,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