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在倡导民主、平等和主人翁意识的今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这一教育理念体现了积极上进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笔者结合自己小学数学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和体会:
一、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自主学习是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具体地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在他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二、“公式化”:自主学习指导的现状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完成角色转换,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许多时候,常常会演化为一种公式,其具体表现为:
1.教师在教学中的越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逐步讲解例题,知识分析要点,学生做习题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看例题,去探索例题中的知识要点,学着试做习题,老师在其间应该更多的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虽然很多老师也在学、也在尝试,但部分老师以为这是赶时髦,以为只要认真地教反复地练,学生自然会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考到高分。这样的老师常常以“教你一个真理”的老调去实施教学,有意无意地“一统天下”,控制了课堂教学话语的“霸权”,由此造成很多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当被动,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老师叫我们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久而久之,成了麻木的“考试机器”。
2.学生自主地位的缺位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细致、冗长的教授讲为主,以教师和个别 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 ,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 .7%、2.7%与1.8%。而由“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国教学上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惰性,特别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只是消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人云亦云,做个小“南郭先生”;抑或根本就不会自主学习,平常连预习教材也做不到位,只能像故事书一样通读一遍,读了以后既不思考,也没有产生疑问,如此,又怎能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3.自主意识理解上的错位
在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抑制。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各科教学都已上升了一个层次,教师角色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但许多教师对“自主学习”产生误解,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自流,少管少问,甚至不管不问,俨然把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对立起来,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卸了肩,学生的自主意识却终究没有培养成功。自然,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或者说收效甚微的,也就是所说的教学中的高耗低效,也是教学的“软肋”。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中心的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培养有创造力、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转变观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能途径
㈠、指导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看书时,一笔在手,对重要的词句做好记号;概念性的东西可以默诵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特殊的数学表达方式,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运用;通过观察、比较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知识并寻找答案。这些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的阅读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练习题,这些题的题目要求是很重要的。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埋怨:这孩子不读题,粗心大意。归根到底,还是小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没弄清题目要求。
2、抓住重点词语,注意细节变化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适当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费时不多,但收效颇大。如中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往往要求“用两种方法”、“用竖式计算”、“笔算”、“保留X位小数”等,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或不按要求做,出现错误。
3、弄清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许多应用题让学生头痛不已,教师也觉得棘手,埋怨学生就是不开窍,弄不清数量关系,这也是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造成的。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学生不会阅读,自然就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题目中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先列出数量关系式,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在《条形统计图》(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第1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全能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发现统计图形象具体的特点,而比方块统计图更优的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同时,统计图的绘制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分分步骤,理清先后次序;再铺以合作探讨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可解决。
㈡、重视兴趣培养,形成自主意识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对所学材料、学习方式、知识的获得与评价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活动必定是成功的。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教师以此为手段的出发点,能出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学习内容和呈现方式是学生熟悉的、相关联的和喜爱的时,学生的学习心态就比较放松,学习活动也变得积极而有效。
如,在学习《找规律》(苏教版,第七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直接引入“一一间隔排列”这一新知似显突兀,倘先让学生听听节拍、打打节拍,理解规律的有无及其意义作用,再由学生来自主探索的特点效果可能好一点。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强烈。数学知识和原理作为人类的间接经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不能简单地拿出真理,而应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深入探究、认识掌握、应用真理,这将使学生终身获益。
㈢、优化教学资源,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优化、革新现有教学资源,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和指向,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笔者最近听一节课,内容是《圆的周长》,教材不是新版,但教师的设计和语言运用却是深有功底,其教学片段如下:教师课件出示动物王国参加田径比赛,小猫沿着圆形跑道跑,小狗沿着边长与圆形跑道直径相等的方形跑道跑(如下图)。最后小猫获得了赛跑冠军,小狗感到很委屈,为什么?在此情境中,学生兴趣的指向明确而强烈,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纷纷发现并提出了问题(1)小狗跑的路程比小猫长,比赛不公平。(2)圆的周长如何计算?(3)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等。此种引入,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开了一个好头,以下的学习活动顺势展开,圆融而贴切,学生自己发现要学的东西,感同身受,知识得到积极的更深刻的内化。
小猫

小狗

图1

上例中,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明确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常数(圆周率),并会据此计算圆周长后,教师呼应开头,让学生得出小狗感到委屈、比赛不公平所在——小狗跑的路程为4a,长与小猫所跑路程3.14a;再由学生自己设计公平的比赛方案;最后,教师结合08年北京奥运会,拓展提高,设计了(如图2)的比赛线路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达到了高潮。

图2
㈣、注重学习评价,鼓励形成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与形式,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自信极其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进行教学评价,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答错、写错的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正面的激励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传统的数学评价中,对学习的结果比较重视,至于学生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往往被摒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积极特征,对于其中的闪光点,必要有的放矢、明确鼓励,以突显其主动积极的倾向性。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确实见识深远,我以为这是民族大计,作为教师深感重任在肩。其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尤为重要,过程中可能面临许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但这是他们成长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过程,最后留给他们的可能是终身有益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当代教育科学》,《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与评价》2003年第6期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