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本科论文

本科论文论文范文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处置方法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楚楚 时间:2015-04-30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处置方法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基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路基在自然因素和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的病害与变形,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倍受公路界的重视。 

  路基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滑坡、路基冻胀与翻浆、挡土墙损坏等。

 
  一、路基沉陷 
  路基因填料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水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堤身可能向下沉陷。所谓填筑方法不合理,包括不同土混杂、未分层填筑和压实、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土块等,填石路堤亦因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或就地爆破堆积,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内亦可能产生局部的明显下沉。此外,路基填筑前对基底未处理。如: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及垃圾等未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软的基底在填筑前未压实。路基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陷或承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路基不均匀下陷,造成局部路段破坏,影响公路交通。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垃圾等,基底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在同一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应混填,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 
  路基沉陷的处置方法主要有:返修,采用干拌碎石桩复合地基;补强,采用干拌水泥碎石桩复合地基或灰土(石灰)挤密桩复合地基;注浆法与高压旋喷桩等。 
  二、路基滑坡 
  山坡坡体因长期受水浸湿或下部支撑力量受到消弱,致使一部分岩土在重力等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软弱面呈整体状向下缓慢而长期的滑动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路基上边坡或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具明显的滑动界面。滑坡是滑动界面抗剪应力小于滑动应力而引起滑动体产生位移。护坡体并不完全稳定,在突变阶段会出现急剧的滑动。有些滑坡滑动时速度很快,部分岩土体也有翻滚现象,这种滑坡称作崩塌性护坡。 
  底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产生路基滑坡的内部原因和根本因素,通过对滑坡分析发现,路基滑坡大多发生在遇水易软化的粘性土层和软质岩层中,而很少出现在硬质岩层或砂性土层中。水是路基滑坡的直接诱因和催化剂,降落和汇聚在坡面上的水,会浸湿土坡坡体,使其强度降低和自重增加,以致滑动应力大于滑动界面抗剪应力,发生路基滑坡。此外,在陡坡上填筑路堤,因堤身自重引起的下滑力较大,容易产生滑移。微凹的坡顶地形,为地面水汇聚并浸湿坡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不利于路基的稳定。 
  路基滑坡属于地震灾害的范畴,处理措施有多种选择,主要有抗滑桩、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护坡生态防护等措施,滑坡处理前应详细地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还应该进行地质勘探,查明滑动面及其它相关资料,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处理方案 
  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是承担水平荷载,目前在边坡工程中常用的多为钢筋混凝土桩。它是抗拒滑坡的有效方法。抗滑桩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 
  足够的稳定性;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抗滑桩的埋深及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度和桩断面尺寸都比较适当,安全可靠,施工可行、方便,造价较经济。 
  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水是促使滑坡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理滑坡要先防水。其主要方法有: 截水、排水。 
  边坡生态防护可采用植草和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和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必要时,可结合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培土植草。 
  三、路基冻胀与翻浆 
  在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为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在冬季冰冻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差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气温下降到零下后,路面和路基结构层中温度也随之下降到零下,自由水及毛细水随之温度的降低而相继冻结,于是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剩余了许多自由表面能,增加了土的吸湿能力,促使水分有高温处向上移动以补充低温处失去的部分,这样,就造成了上层路基湿度的大量积聚,这些过量的水分冰冻后体积膨胀,使路基隆起和路面开裂,发生冻胀。春融时,路基上层的土首先化冻,因水分过多而变得极为湿软,在行车作用下泥浆就沿路面裂缝冒出,形成翻浆。路基土质不良、 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水是产生翻浆的根本成因,地面排水困难,路基填土高度不足,边沟积水及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为水位积聚提供充足的水源。粉质土路基,粉质土毛细上升速度快,为水分向上聚积创造了条件。春融期是加剧湿度聚积和翻浆现象的不利气候。而交通量较大、超重超载汽车、不及时排除积水、修复裂缝等都会加剧翻浆的出现。 
  路基的冻胀与翻浆,往往使路面遭到严重破坏,行车受到阻塞,我们在施工及日常养护工程中应预防病害的产生。保护路基表面平整、坚实、无坑槽辙沟,路拱和路肩横坡符合规范标准,边沟畅通不积水。及时扫除积雪,使路基顶面不存雪,防止雪水渗入路基。 
  路基的冻胀与翻浆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降低地下水位法、沉降固结法、加固路面结构法、修隔温层法和修透水隔离层法。 
  换填法是指把翻浆路段的路基挖出,挖到稳定土层,然后填筑碎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其它无机结合料。 
  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修有管渗沟和修盲沟。修有管渗沟是指在路基两旁的边沟底,向下挖一道深沟,深沟的深度要大于现有的地下水位,先在沟底安放四周带孔的瓦管,管上填满碎石、碎砖或小砾石,最上层用20cm厚的粘土夯实封口,这样地下水就可经瓦管排走而降低其水位。修盲沟与修有管渗沟基本类似,只是沟底以较大的石块代替瓦管。 
  沉降固结法是指路基填筑时应预留沉降高度,在沉降期加载预压,待路基稳定后再清除预压材料。沉降固结法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时间,预压材料一般采用筑路材料,如路基填料、路面材料等等,预压完成后可以继续使用 
  加固路面结构法是指加大路面结构层的厚度,提高路面的强度与刚性,扩大其承载能力。如在基层铺设20~25cm厚的石灰土、二灰碎石等,宽度与路面结构相同。为提高路基的强度和抗冻能力,可以再路面底下铺设砂砾垫层。 
  修隔温层法是指在路面结构底部铺设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孔隙下、多传热能力小,可使路面底下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少冻结深度,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50cm,其宽度应大于路面结构宽度。 
  修透水隔离层法是指在路面以下45~55cm处,用碎石、砾石、碎砖等粗粒料在路基全宽上铺7~15cm厚,作为透水隔离层。以阻止毛细水上升到路基上层。隔离层底面应有3%~4%的横坡度,它的上下两底面均应铺设一层后厚1~2cm的苔藓、泥炭或草皮、炉渣,以防止泥土堵塞。与边坡接头处,要用大块碎石或砾石铺进50cm宽,同时。隔离层底面要高出边沟底至少25cm。 
  四、挡土墙损坏 
  挡土墙损坏是指挡土墙上倾、鼓肚、裂缝、浸水挡土墙基底部被掏空、基础失稳产生滑移等病害。 
  挡土墙损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工程所处位置地基承载力不足及基础埋深不够;工程位置选择的不合理,如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等。另外,水的浸入使挡土墙墙背填料湿软、凝聚力下降,增大了对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致其产生病害。挡土墙断面尺寸设计不合理,不能抗拒墙背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损坏最彻底的加固方法就是拆除重修。而拆除重建不利于资源利用和环保;工程费用大,经济性差;施工工期长,对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关键环节多,弄不好又可能产生新的病害。鉴于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选用修复与加固技术恢复挡土墙功能。 
  路基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志国.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83-84.  [2]刘存发.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筑,2013,18:18-19.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