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其他论文
  •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不仅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同时还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真正达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首先,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幼儿教育的法规文件(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这些法规文件中都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在家长工作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家长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 广大幼儿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逐步领会了法规文件的精神,增强了对家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工作不仅仅是让家长了解、理解、支持幼儿园工作,同时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指导幼儿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其次,许多幼儿园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培训、教学观摩、听专家讲座等,已逐步树立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如:终身教育观、以人为本观、生活教育观、环境教育观等,在保教工作中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寓教育于各种游戏中。但幼儿园的种种做法,许多家长不理解,不认可。家长们往往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多少知识、技能。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诸如:过度照顾、过度宠爱、重智轻能、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如果不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园同步,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将无法深入开展。家长认为,幼儿园非常有必要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这是幼儿园做好家教指导工作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给家庭带来的新要求,使家庭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正如“知心姐姐”卢勤在《写给世纪父母》一书中提到的:“中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孩子,关注教育,关注未来。”但由于许多父母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感到非常的迷惘、困惑。于是,家长非常希望得到幼儿园的帮助、指导,他们渴望了解孩子,渴望家教知识。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情况1.正确处理家教指导工作的直接目标与间接目标的关系,明确指导目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作用,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尚有许多家长还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为此,必须加强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水平。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的关系。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我们保教工作的直接目标;家庭教育指导是截然不同的,它工作的对象是家长,提高家长的素质和能力是直接目标,幼儿的发展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间接目标。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即:(一)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帮助家长转 善教育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二)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根据指导目的、调查结果,确定家教指导的内容。运用课题组的调查工具,我们对实验班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平时的了解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①有不少家长受落后思想的影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家庭传宗接代的私有财产,有的过份溺爱,娇纵,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无限满足;有的则专制打骂自己孩子;也有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成长上期望过高,表现为重智轻德,即: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轻视品德培养和个性形成。②有较多幼儿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及厌食现象比较严事,一提吃饭,幼儿情绪就会低落;有部分幼儿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活动性游戏;还有个别幼儿体弱多病,四肢无力,这是家长缺乏一定的营养知识和不重视让孩子参加锻炼所造成的。 从家访中发现,孩子家庭住房条件较好,部分家庭有豪华的装饰,但没有孩子的活动场所,没有一块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家长应具备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等。又针对突出问题确定了三个方面专题指导的内容即: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家庭中的品德教育以及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心理环境),这就是我们重点指导的内容。3.适应家长心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高指导活动的可接受性。根据指导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指导形式、方式能够提高家教指导活动的效果。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教养方法,一些家长的家教观念是正确的,家教方法是有效的,值得借鉴和推广;再次,由于多种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各个家长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困惑是不同的,为此,开展个别针对性指导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我园在实验过程中,克服了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形式主义,针对家长的以上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指导的实际效果。①讲课式指导和活动式指导相结合,以活动式指导为主,增强家长的主动性、参与性。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家长之间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为此,首先必须调动家长对指导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意参与。在这方面我们也曾有过教训。由于只采用授课、讲座、宣传栏等简单、枯燥的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使家长觉得很累,收效甚微;而活动式指导法却能使家长通过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习,效果甚好。老师和家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孩子玩具的活动,也不失为一个成功的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部分家长整天忙于自己的事,和孩子一起游戏、玩耍的时间极少,亲子感情不够浓厚,加上还有部分家庭孩子的玩具较少,即使有,也都是现成买来的,价格昂贵却不实用。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不仅了解了选购玩具、制作玩具的一些要求,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玩具,我们及时请他们当场演示制作和玩耍的方法。这一活动后,大家觉得在家庭中和孩子一起制作,不仅培养亲子感情、孩子动手能力,也能增加家庭乐趣。使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家长学做点心”,“家长座谈”、“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家长在参与中转变了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方法的科学化。②选择家庭中教子有方的家长组成骨干队伍,促进指导活动的互补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光靠幼儿园是不行的。最好的指导活动是家长自我教育、互相帮助的活动。家长中也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对教育有一套切实可行办法的,我们就把这些教子有方的家长组成骨干队伍进行互相指导,促进指导活动的互补性。因为是同龄孩子的父母,大家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家长对各种见解容易接受,这比幼儿园单向传授的效果要好的多。当有家长说出自己指导孩子的某种行动后,另外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见解与他共同商讨,提出不同的教养方法,帮助其改进;而当某个家长的意见得到肯定时,他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家长之间互帮互学,提高了指导效果,家长已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了直接的指导者。③随机指导、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有机结合,提高指导活动的针对性。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并寓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教育。各家庭的环境氛围不同,教育观念不同,孩子都各有各的特点;加上绝大多数家长工作繁忙,不可能也不允许经常性来园参加集体指导,因而,每学期的集体指导活动不宜过多,家庭教育的观念也不可能因为参加了几次集体指导后马上转变。我园除了组织一些集体指导活动外,更注重个别指导、日常随机指导。教师们把指导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在带班中发现问题及时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上门家访,家长接送孩子时的交流、谈话,咨询,家园联系册等是最常用的指导形式。 二、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家教课题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1.端正思想,正确处理好实验工作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关系是确保实验任务完成的前提。 要把家教指导看成是幼儿园的任务和职责,把实验任务看成是提高的机会,而不是额外的工作和负担,因为家长正确的家教观念,良好的家教行为能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健康发展,这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仅不会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而且能使家园配合,促进孩子最 大限度发展,同时也可能使这项工作成为幼儿园众多工作的突破口,以此来推动其他工作,真正提高办园质量,这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2.建立必要的制度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①课题组人员保证制度。组织了以园长为核心的家教指导课题组,成员包括园领导、教研组长和带班教师。 ②定期学习、培训,共同研讨提高素质。课题组除了日常不定期的碰头交流,一般每学期学习、商讨三次。有时学习一些家教理论知识,有时讨论指导工作的问题。我们还针对教师缺乏科研能力的情况,及时举办了科研培训班。请新区教科室的领导和教师来园讲座,内容包括:课题的选择和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提高了课题组人员的素质。③系列家长工作制度。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园活动日、家委会活动制度和家园联系、板报宣传制度以及优质服务制度。这些制度使本园的家长工作成了教师的常规工作,保证经常性地落到实处。④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对家长工作的态度、质量、以及家长的反馈意见是考核内容之一。这项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实验顺利开展。3.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指导质量的关键。教师是家教主要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熟悉并把握一套有效的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加强学习和交流:学习一些家教基础知识和指导基本方法。 加强指导和研究:针对教师家教指导工作上的薄弱点进行引导帮助,共同制订每学期家教指导工作具体计划,然后分步实施;根据实际不断调整。 加强锻炼和提高: 加强反馈和总结:对指导工作的意见,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教师的指导更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也使较师的实际指导能力得到提高。 三、取得的成果1.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2.有效地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了教师的能力 四、有待探讨的问题1.开展家教指导工作,教师必部树立坚定的信念,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这是干百万父母都十分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最具时代特色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在变化,家教指导工作不能靠一、二年就能做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反复性。我们要不失信心,端正指导观,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2.开展家教指导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本着一切为幼儿、为家长的思想,指导工作要方便家长,尽量利用家长的业余时间、为家长解除后顾之优,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这是做好家教指导工作的基础。3.家教指导工作的内容一定 要与形式有机结合,根据指导内容采用多种的指导形式。家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幼儿园无法代替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作用。 幼儿园教师应加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许多教师因忙于幼儿园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特别是在进行集体指导时更是说不出所以然。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平时点点滴滴的业余时间,多看一些理论书籍,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和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此外,还要了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等,从而帮助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笔者认为,在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方面首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如: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等。因为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而家教观念又影响和制约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综上所述,幼儿园只有不断提高家教指导的能力,改进家教指导的方式方法,充实家教指导的内容,才能形成家园一致,共同合作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 刍议优秀班风的建设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刍议优秀班风的建设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评价一个班的好坏,不能只看学生的多寡、只看个别科目的优劣和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应从这个班的思想状况、学习风气、守纪情况和整体学习成绩去综合评价,也就是从一个班的班风去评价。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风好,班风正的班,学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思想健康向上,给老师们留下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的良好形象,教学效果佳。虽因智力、基础等原因,尖子生不多,但整体成绩肯定会好。反之,没有良好班风的班,犹如一盘散沙,正气压不倒邪气,虽有为数不少的尖子生,但带动力不强,课堂纪律松散,老师课很难上下去,整体成绩就上不去。所以作为班主任,首要的任务就是搞好班风建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进步的集体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健康成长、有所受益;而不应舍大弃小把精力都集中在几个成绩突出的学生身上,置其他学生于旁观者、配角的地位,而丧失了班集体的整体教育功能。 抓好班风建设,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老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恰当的教育方法,要符合教育原则。这个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那么具体到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建设良好的班风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在今年我校运动会中,有一个集体项目——障碍接力赛,当时在选学生时,我选了几个平时调皮又不听话的学生。有的孩子说:“郭飞平时不做作业,跑步乱跑,交棒又要掉,吴悦跑的时候不看人等等。”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他们会为班级争光的。”听了我的话,那几个孩子都像我表示:“一定要认真跑。”比赛那天那几个孩子特别认真,李赫还带伤比赛,结果我们班获得了一个第一名。事后,我表扬了那几个孩子,并且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努力,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通过这次比赛,孩子们的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比原来有自觉性了,也能主动完成作业。 二、注意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平时我注意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这是我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长:有的好胜自尊,自我意识较强;有的调皮有术,学习无方;有的心理生理发育不平衡,存在逆反心理……所有这些,必须正确引导,要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在工作中,我仔细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学生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比如:何静同学由于母亲过早离开她。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性格内向,对任何事都特别敏感。针对这种现象,我给她以特别的关怀,每次她生病或受到委屈时,我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给她母亲般的关怀。慢慢地孩子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说,而且性格也慢慢的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我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班级融洽,学生愉快能够使集体朝气蓬勃,积极进取。 尊重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老师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就会使他们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愿意同我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对我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我这儿找答案。我们班已形成了这样的班风,我们班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动找我谈心,有些时候有的同学看我很忙,但有事想说,就很有礼貌地在我桌上放一个条子,或在作业本中写一句话告诉我:“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等等,这样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尤其是当不少学生把我称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导航员时,我为之一震,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豪感。现在,我们班基本上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和睦关系,形成了班级团结、和谐的气氛 三、注重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工作中我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为了树立小干部的威信,我精心培养他们。首先我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利用“班队课”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使自己的工作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和轻松。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善于正面教育 要建设良好的班风,必须树立正气,经常表扬一些优良行为,大力倡导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注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 我的一次班会课的主题就是《珍爱生命》,在这节课中,我谈及到附近一所中学的两位男生的恶作剧:中午上课前,看见一位女生在远处走来时,故意将5元钱丢在了路上,并躲到一边,当看见那位女生捡去后,就到老师那儿慌称这位女生偷走了他们的钱。由于是两人一口咬定,老师叫来了这位女生后,搜出了那5元钱。那位女生再三辩白也无显得苍白无力了。不明真相的老师批评了那位女生,导致这位自尊心大受伤害的女生竟然“饮毒自杀”!这一惨痛教训,引出了一系列话题的讨论:这样做,值吗?你如果在那种情况下会怎样?以后万一老师或别人误解了你会怎样……通过多种的形式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误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关心集体,勇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行为。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应和风细雨般地疏导教育,可采用说理、讨论等方式:坚持以情动人,情达理通,使疏导工作具有情感性;以事喻理,以理服人,使疏导工作具有说理性;有的放矢,不空谈,使疏导工作具有针对性……总之,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善于正面教育,切忌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些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陷入僵局。另外,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应尽量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能情绪化。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形态中步入误区,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信念。常常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寓教于乐,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受到春风化雨润心田之效。 记得一次与一位老师闲聊时,谈及班上的颜海兵同学时,那位老师断言说:“如在他身上花心思的话,那真叫瞎子点灯——白费蜡!”我却坚决地说:“不能这样,我放弃了一个学生无所谓,可对他来说是一辈子。”的确,这位同学平时一直是班级日记上的“常客”,第一次月考总分只有42,全年级“第一”。为了转化他,我一连家访了三次。在一次值日卫生大扫除中,我看见他不怕脏、不怕累地带头干的情景后,在班会中重点表扬了他。他当时就激动得留下了眼泪,因为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听到的老师的表扬,能不激动吗?之后,该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成了一位表现相当积极的学生。 五、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我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以及学校各项评比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等诸多方面的训练。我班的郭飞、吴悦、李赫,行为习惯特别不好,上课随便走动,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纠正他们的坐姿等习惯,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马上给予表扬。就这样我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六、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我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如我班的孩子以前没带桌套的习惯,刚开学时,很多孩子都忘记带桌套,教室里总是弄的乱七八糟。针对这一现象,我制定了比赛谁每天能准时带桌套这一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中队干部星期一早上必须带,小组长下午必须带上,那种特别调皮、没记性的孩子适当的延长一点时间,只要做到的孩子都给予表扬。这样一个月下来,孩子们都能在星期一放学前带齐桌套。 七、协调与家长的关系,共同一致地教育 老师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儿童顺利健康成长。缺那一方面的教育或者教育不一致,就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损失。而家庭教育在儿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急切,孩子刚进校门,就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过高的要求往往使孩子承受不了。这就要建立沟通学校、家庭的立交桥,而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每次开家长会,我都精心作准备,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我认真的向家长介绍我班的情况,表扬进步大的孩子,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进行作业展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总要意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其次,作好家访工作,有目的向家长介绍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家长教育子女主要存在的问题,让家长走进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学校、班级对孩子的要求,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及时促进、巩固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从上我们可以知道班风建设具有熏陶、选择、约束、净化、优化等教育功能,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良好的班风影响下,班级同学必然具有团结和谐、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形成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这些无疑对学生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而久远的影响。但是,抓好班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可以改变。我们要有足够耐心,足够用心,并坚持不懈才能把班风建设好。

  •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一、幼儿素质教育的意义 如今,各级各类学校都把自己的教育重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在全社会已达成共识,并将成为我园下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容置疑的应该进行素质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指导幼儿园工作的总纲领,既是幼儿教育的方法和要求,又是衡量衡量教育结果的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实,“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宗合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和肯定了“素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二、科学理解素质及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素质是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化素质的宗合,是人的整个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的结合,是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又化素质的统一。由于素质不仅仅是体质、知识、能力等人的展中的个别属性的某个方面,而是人的整个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所以忽视任何一种因素的发展都是片面和错误的。它是所有因素的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1、相对稳定性:人的素质一旦形成,便会一较固定的行为方式、值观观念表现出来。人的行为本身并不是素质,但它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可以测量其素质的发展情况。例如孩子见到生人来,是否会根据其年龄、性别判断称呼,并主动与人打招呼,交谈等。根据不同孩子的行为表现,可以判断其想象力、语言能力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潜在性:素质是人的潜能,它存在于人的内部不容易发现。这一特性为客观评价幼儿素质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由于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之间存在差距,因而不能仅根据表面现象简单地加以评论,甚至草率结沦。 3、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个因素是统一在一身上的,他们是互相紧密结合又互相影响的。人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人的各种素质构成一个系统,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也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各因素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具有1 + 1大于1的效果。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掘这一系统的最大潜能,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 4、发展性:人的素质是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的,它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教育要求应稍难于孩子的现有水平,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和进步。 三、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他决定了幼儿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幼儿素质教育就是以形成和发展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质就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如何把规程要求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问题。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 我们知道,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专家、学者、还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因此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少数幼儿的发展上,更不能重复“高分低能”的悲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幼儿之间由于年龄、体质、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的差异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为此,幼儿园应该建立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档案,定期评估记录,使教师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并给每个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其主动积极的探索学习,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自2000年到2003年之间,我班(小班)曾经作为幼儿园的试点班级,对全班幼儿实行家庭与幼儿园相结合的目标管理的教学试验。即家长参与幼儿发展目标的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教育内容,做到家园双方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每个月对幼儿评估一次,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对目标及教育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完成这一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有全面观察、客观评价幼儿的能力;第二,要切实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理解并保证目标的实现;第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在相同的活动内容中应该分别提出不同的目的知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有一定的努力方向,并且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要求。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胆小内向的幼儿,我们只要求他敢说、愿意说就行了;对于中等层次的幼儿,则要求他能够说得比较完整连贯,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对于发展比较好的幼儿,则要求他们说的详细生动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等等。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渐渐提高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能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主动去寻找与众不同的答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又兼顾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全体幼儿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教师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 过去,教学中曾出现两种偏向,第一是只重视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幼儿如何学。一切活动都由教师安排,并要幼儿达到统一规划的要求;第二是九十年代初受西方一些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幼儿至上”,给孩子一切活动的自由,教师只起到保姆的作用。无疑,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绝不能忽视了外因的影响作用。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才不至于“喧宾夺主”呢?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相信每个幼儿的发展潜能,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和发挥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树立广义的课程观,把幼儿的一日活动都看作课程,都是幼儿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积累经验的过程,从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意愿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三是增强目标意识,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教育对象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便体现在是否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各个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否围绕目标选择、制定和创编教学内容;是否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起到提高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探索并把零散经验系统化的作用。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幼儿自主考虑和选择,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活动。另一方面,这一切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应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师生共同作用完成教育目标。例如,原来午睡时,我看到孩子们一时不能入睡,就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讲完一个,又要求再讲一个。我灵机一动,趁他们想听故事的热乎劲儿,就鼓励全班小朋友轮流在午睡前讲故事。我说:“你们每人每天讲一个,就可以听到很多很多的故事了”。没想到这一招大受欢迎,孩子们在家里从书上、磁带中听了不少故事,有的都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了。现在可有了表现的机会了。先从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开始,我提前一天就提醒第二天讲故事的幼儿:‘明天轮到你了,你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故事?’,这件事家长也很支持,晚上自愿做孩子们的听众。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听完故事,大家顺理成章的认为该睡觉了,再没有入缠着说“再讲一个了”。这就是利用了幼儿爱听故事的兴趣、好表现的特点、午睡前一点时间,既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师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一点点向教育目标靠近。 3、集体教育与分组活动的关系。 由于当前条件限制,幼儿人数较多,教师在集体教育时不可能给每个幼儿提供均等的机会。分组活动便成了必要的补充。有的幼儿动作很慢,分组活动又可作为集体活动的延续。分组活动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这是幼儿展示个人能力和自由发展的好机会。我认为,集体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引导、示范、讲解、包括设置的问题等,不可避免的在很大比重上是针对一般水平的大多数幼儿,因此在分组活动中,教师应更加注意观察“上下”两头幼儿的表现。能力较强的幼儿,在他们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稍加引导和启发,他们就能朝前迈进一大步。特别差的幼儿是少数,他们一般不敢或者不愿在集体面前发言,教师不要勉强,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会使他们感到紧张不安甚至退缩,教师应有意识的多接近他们。最好同他一起活动,细心、耐心的帮助他克服障碍,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渐提高其能力和自信心。 4.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素质教育是涉及人的身心整体素质的教育,教育方法不拘一格。在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要强调两点原则和方法: (1)环境 环境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园应努力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好的环境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现在,一提到环境,许多教师便想到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这是重要的,也是片面的。我们所说的环境是指幼儿接触的整个的园所环境。好的教育环境在物质材料方面应该丰富多变,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才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种兴趣,才能照顾到不同幼儿的差别。例如,自然环境:沙、石子、泥等自然资源;大肌肉运动的物质和设备;结构性材料;角色游戏的材料;艺术活动的材料;科学探索活动的材料;认识和操作活动的材料等等。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它应该具备以下的气氛:自由、理解、温暖、宽容、安定、平等合作等等它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等,都应该是平等宽松和亲密协作的。尤其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能明显的激发和抑制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我很赞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当你的视线和孩子一样高时,便能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另外,周弘的“赞赏教育”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要赏识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认为他们都是天才、是天使,只不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些挫折,尝试一些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教师的作用正是宽容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修正错误、迈向成功。这样的环境能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精神轻松愉快。它能让幼儿充分活动,获得表现自己能力和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好的教育环境有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功能,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幼儿,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幼儿园应重视环境的创设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2) 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它最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孩子应有的权利。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习。除有明确目的的集体组织的规则游戏,更重要的是一幼儿意愿为主的自选游戏。主要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等。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材料,给他们结伴的自由、选择的自由、玩法的自由。在自选游戏中,幼儿能充分表现自我,尝试错误,学习与他人交往。例如商量角色的分配,轮流使用材料、协作完成任务等。这个过程是幼儿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条件。游戏前,幼儿要一起收集、准备材料,协商游戏内容、角色分配等;游戏中,幼儿要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发挥想象丰富游戏;游戏结束时,还要评价谁好谁坏,从而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游戏是我们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前面发展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但要为游戏创设条件,还应该把握好各种游戏的指导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素质教育结果的评价 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发展性,使素质教育成为可能。一定的素质会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又为评估素质教育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正确评估素质教育的结果,才能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每个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特点及规律;才能为制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才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线索。可是素质教育具有潜在性的特点,使教育评估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评价者主观态度、评价过程及环境的变化,被评价对象的配合情况等。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提问等,我认为观察是幼教工作者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最方便,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幼儿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避免了许多人为的、表面的因素。因此评价者应持有公正、客观的态度通过观察评价对象的行为而分析其内在动因,把定量考察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评价素质教育结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目标明确、措施落实、有效地促使每位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性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书目] 1、《将素质教育作为幼儿园改革的核心》 史慧中 2、《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 吴积静

  •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摘 要]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模式。我国的电子商务处于起步阶段,从电子商务本质及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入手,讨论与分析阻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电子商务 互联网 网络安全 对策 第一章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 WTO 的加入 , 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把其发展战略建立在全球基础上 , 跨国公司通过扩大海外业务以及跨越国界的收购和兼并来力图扩大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 , 现在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取得显著的发展。事实上,全球化是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尤其在许多产业面对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需求的时候,竞争越发表现得残酷和激烈。几乎所有传统产业的商家们都己面对平均赢利能力下降的压力,因此,所有参与全球化游戏的商家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是如何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去发掘更大的赢利空间,同时传统的经营方式己经不能适应庞大的跨国公司所需要的高效管理模式,这时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为各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管理、交易的有效手段。 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的社会化以及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要求业界提供更加周到和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要求业界能够提供多客户化的产品和服务,法规的放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的业务全球化,再加上企业突破了传统的业务范围而引起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业界正在寻求新的业务模式,并希望通过新的业务模式能从这种环境的变化中取得收益。首先,富有人情味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带来新的客户,或是从现有的客户身上取得更多的收入。资源的共享和资金的集中使用可以做到业务的协同处理,从而节省开支。这种新的业务模式要求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商家和商家之间进行更紧密的双向交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来完成这种交流。 在这种背景下,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增长的引擎,现已受到我国企业的广泛关注,这必将对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仍存在许多阻碍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不获得实质性的解决,将会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进程,本文结合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借鉴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对这些阻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理论思考。 第二章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经济的脚步,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一个新概念。作为全球经济的一分子的中国参与全球的电子商务也已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电子商务其实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代替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下面从我国的网络基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软硬环境来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应策略。 一、中国的电子商务状况 尽管这些年,我国在通信网规模和技术层次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是由于受上网用户增长迅猛、网络自身服务能力及可靠性有限、网络营运成本及资费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上网速度慢、收费高,网上中文信息量有限等问题。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角--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现状如下:1.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2.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3.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 4.企业联网率低,使用效果欠佳。 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当今,中国的传统企业和中国的新型网络服务商,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在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的配合下,积极行动、共同努力,开始真正地面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我国成功的实现了“政府上网工程”,早在 2001 年就开始了“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它们被称之为新时期网络发展的“三部曲”,在全国掀起了上网的新浪潮。“企业上网工程”是推动和检验这三部曲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我国企业上网以“新竞争战略”为主题,提出“上网提高竞争力”的口号。“企业上网工程”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1. 计算机网络知识较为贫乏,信息化观念淡薄 在我国,不论是企业还是国民,对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认识不足,有的只限于从网上获取消遣性信息,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管国内对电子商务“炒”得沸沸扬扬,不少人(包括企业)对电子商务仍然持怀疑、犹豫、观望甚至拒绝的态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5 年 1 月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截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我国上网用户介于 9138 万和 9662 万之间,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浏览网页、查询信息、网上聊天,电子商务应用与美国、日本等电子商务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2. 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一个真正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运营,除了融资和市场推广这两个因素外,拥有一批复合 人才是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验丰富的管理和 IT 人才资源在全世界都很稀缺。在我国,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目前我国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方面力量严重不足,而没有各个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CCID 的调查显示, 80% 的企业急需引进高级管理信息人才,来促进企业的电子商务规划、管理与建设。只有真正解决了人才制约的问题,电子商务才可能真正实现同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升级。 3. 安全障碍 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对于我国来讲,网络产品基本上是“舶来品”,其本身就有不安全的隐患,加之技术、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其不安全因素更加突出。因此,网络安全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障碍。电子商务必须通过 Internet 进行,但网络并不具备商业交易需要的安全性。大量的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 资金在网上划拨流动,网上交易的权威认证要求万无一失,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电子商务安全还令人忧虑。目前,国际上通常采取访问控制、授权、身份认证、防火墙、加密存储及传递和内容控制、数据备份等多种措施来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结论 面临 网络经济时代这个大背景,企业向Internet迁移是必然的趋势,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自己成为面向全球的成功企业,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强大动力。虽然,基于Internet的全球电子商务应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观念到法规、从技术到产品还不成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有待规范,再加上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技术支持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低、支付结算方式落后、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都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困难。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基础环境的优化,意识观念的革新,电子商务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相关法规的逐步出台以及全球金融电子化的逐步实现必将会使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并日臻完善。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了,它的迅猛发展势头一定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在不远的将来,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必将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幼儿过失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指导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幼儿过失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指导 背景分析: 张能,可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很差,导致他从没有哪一节课能安安静静地倾听,不是拉拉别人的衣服就是挠别人痒痒,或者发出怪叫声,搞得其他幼儿也无法正常听讲。人家做操时,他就在地上又摸又爬。另外,他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极差:如爱骂人、打人、乱扔垃圾、乱吐口水、乱扔积木……但张能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其实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当发现老师脚后跟上有两个大水泡时,他会关切地问我是怎么回事,疼不疼,还会轻轻地帮我摸有一摸,说这样老师的脚就不会疼了;看到老师发呆时,他就会问:“老师你在想什么啊?”这样一个观察细致入微、善良的孩子,我怎么也无法将他与上面所说的那个“调皮大王”联系起来。可是他们毕竟是同一个人。为什么张能的习惯会这么差呢?为了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寻求最好的方法引导他,我为他建立了这个个案追踪,记录其行为表现并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力和自信心的缺失 案例一: 张能把橡皮泥捏成许多个小圆球,并把他们扔得满地都是。经过询问,我知道原来他除了捏圆球,其他什么都不会捏。他现在是把圆球当子弹玩打仗的游戏呢。我告诉他不能把橡皮泥乱扔,并准备教他捏一样东西。他说想捏恐龙。于是我一步一步地教他,看到我捏的恐龙,他直拍手叫好。可是当我要求他自己独立捏时,他又退缩了“我不会”,还要我帮他重新捏一只。我鼓励他说:“能能你行的。”可是我的鼓励根本不管用,他又玩起了自己打仗的游戏,将橡皮泥乱扔。这时,黄子洋捏了一个泰罗奥特曼的面具。为了刺激张能,我兴奋地拿来照相机:“看啊,黄子洋自己捏的面具多好啊,我要把它拍下来。能能,你自己捏一只大恐龙,老师也帮你拍下来好吗?”这个激将法果然有效,他的积极性大增,一个人回到座位上认真地捏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很兴奋地跑来让我去拍他的成果。可是当我们走到“恐龙”那时发现黄子洋正用手指戳“恐龙”。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被破坏,张能立刻边哭边打黄子洋,可是黄子洋好像很委屈,忙解释:“你的恐龙没眼睛的,我帮你戳两只眼睛出来。”可是张能根本不听他的解释,还是不停地哭不停地打,最后只能由我出面解决。 分析: 张能不会捏橡皮泥,只会把它们捏成圆球当子弹乱扔,造成乱扔橡皮泥的假象,这正是由于他能力不足引起的。当我说要教他,让他自己捏时,他不肯捏,后来经过老师的鼓励,好不容易捏好的恐龙又被破坏时,他伤心地哭闹并不停地打黄子洋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他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如果他有自信能重新再捏一只恐龙,相信他不会这么伤心更不会产生打人这种极端行为。成人要找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加以阻止,否则时间长了,张能就会养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二、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案例二: 角色游戏时,“商店老板”丁丁急匆匆跑来:“不得了了,出大事情了,商店里有贼。张能偷了我们商店里的东西不付钱,还抢我们的钱呢。” 老师:这可是件大事情,发现了贼你怎么办? 丁丁:我要打110。 老师:现在我们没有“110”这个游戏区,怎么办呢? 丁丁:我叫一个人站在商店门口做警察,这样贼就不敢来了。 老师:请个保安在门口维持秩序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请谁呢? (丁丁环视四周,抓了抓他的大脑袋。) 丁丁:不知道,张能太厉害了,小朋友打不过他的。 老师:我想张能他不知道不能随便那别人的东西,这是他第一次犯错,我们就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让他来做保安吧。 经过我的劝说,原来执意要将张能送“110”的丁丁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张能也高兴地加入了他们的商店游戏,做起了“保安”。 分析: 其实张能他根本就不知道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就叫偷,所以我们也不能冠以“贼”的名号,更不能以对付贼的办法来对待他,如果那样我们就是在用放大镜看他的过失行为。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让张能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同时,更重要的也要让丁丁以及其他幼儿学会宽容,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案例三: 小老师顾天南正有模有样地带领小朋友猜谜语呢,突然张能在彬彬耳边“啊——”地大喊一声,随即彬彬哭了起来。这时顾天南指着教室的一个角落并命令道:“张能你怎么又做坏事了,给我站到那边去。”听到小老师的话,张能只是无所谓地“哼”了一声,并转过头去继续玩彬彬的衣服。见他无动于衷,小老师便拉起他的衣袖,并把他直拽到那个角落。见到张能被成功拽走,其他孩子们都拍起手来,有的幸灾乐祸,有的还议论着:“张能真不乖,老是做坏事。”这时,张能蹲在地上哭起来,一边用衣袖擦眼泪一边自言自语:“顾天南只会拉我的衣服,衣服也要拉坏了……” 案例四: 生活实践游戏的时间于到了,小朋友们可开心了,都在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区域。张能哭着跑来向我申诉:“他们不让我玩。”(为了让幼儿有角色意识,体验生活,我们在每个区域选了个负责人。如在医院中选了个院长,幼儿自己去应征,要院长老板们同意了他们才能到相应的区域中玩。)我问他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让他玩,他说不知道,为了能让他知道原因,我带他到每个区域应征,可是结果还是一样。院长李心煜说:“因为他平时喜欢打人,所以我不让他来玩。”商店老板严纯瑜说:“他总是喜欢把乱扔积木,我才不请他呢,我们商店要被他弄乱的。”其他区域的负责人也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二拒绝他。这时因为不能做游戏,张能又蹲在地上哭起来:“我再也不打人了,不乱扔积木了……”此时如果我硬叫负责人让他去玩,游戏规则就会被我自己破坏,可是如果不让他玩,他体验不到游戏的快乐,以后就有可能对游戏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其他幼儿产生敌意。于是我提议张能做我的宝宝,和妈妈一起玩。随后我以“妈妈”的身份带着张能到每个区域中玩,在玩的过程中我让他了解了每个游戏的玩法与规则。这一次,他玩的很开心,在游戏结束后,他到处宣传:“今天我是朱老师的宝宝,我们去很多地方玩的。下次我还要和朱老师一起去玩。 分析: “张能真不乖,老是做坏事。”这是孩子们对他的认识,并给他下的定义。顾天南是个很有威信的小老师,许多孩子都听他的话。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从顾天南此时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平时张能在出现不当行为时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孩子刚出生时就象一张白纸,他们初始阶段的处事方式几乎都是从成人那模仿来的。假如他们看到的是成人一味的责罚,那他们当然也不会宽容。教师一味地指责、罚站无意中在孩子们心中强化了“张能只会做坏事”这个概念。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愿意和他玩了,就这样更使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伤。于是破罐子破摔,连他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小孩。接着就是恶性循环,张能的习惯越来越差。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张能的过失行为固然和他的内在因素(自制力差,能力和自信心的缺失,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等)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成人的教育给孩子的影响。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张能在家时奶奶非常溺爱他,父母的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还好教育他。而且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假如张能做错了事,一个字“打”。作为教师,我们当然不能这样。张能这样的孩子比其他幼儿更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和好模仿的特性。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一味地责罚,必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然后学着用孩子的角色去体验,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坚持正面教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张能以及类似的孩子一定都会成为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 关于“随班就读”的几点思考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关于“随班就读”的几点思考 “随班就读”一词提出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基本对这一提法持肯定态度,而且孜孜以求地探讨、解决“随班就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操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教育效果甚微,并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质疑,如梅芙生老师在《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沉思》一文中质疑道:“不能把聋哑人送到普通学校去,说成是‘回归主流’。不要漠视聋哑教育的特殊性,从一种极端走到另一种极端。……否则,将给聋哑教育带来极大危害,让聋哑人吃大亏。” 笔者带着对“随班就读”的疑惑拜读了许多专家学者在此问题上的高见,其中有陈云英主编的《中国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柳树森编著的《全纳性教育》等大量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综观这些文本信息,笔者发现:第一,各位专家都把“随班就读”作为安置残疾儿童的主体,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第二,各位专家都对“随班就读”的可操作性及其对策提出了论证,并有实验报告证明:“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社会能力和学业成绩上明显优于特教班的残疾儿童”;第三,各位专家都认为“随班就读”是一种理念:它不仅要求普通学校要能够接纳残疾儿童并有能力为之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更强调从全体儿童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对其所有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负责。然而,很多有良知的一线教师都知道:“随班就读,即随班混读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随班”好比画鬼,这个东西谁也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怎样画它都行,画得都像“鬼”,而且很容易画。笔者在这里可以斗胆地说,现在还没有一位专家或者一线教师能勇敢站出来请众生观赏其“随班就读”的实际操作过程。不过,“纸上谈兵”大家都行。由此看来,我们实在有必要对“随班就读”作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思考。 下面,笔者就对“随班就读”中的某些提法提出自己还不成熟的一些见解,恳求同行们提出商榷。 其一,把“随班就读”作为安置残疾儿童的主体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追溯历史,我们都还记忆犹新。最初,“随班就读”一词的提出是针对广大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提出的。从当时的主客观因素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因为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办学物质条件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得到根本改善,要解决广大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只能改变单一地办特殊教育学校的方式,实行“随班就读”政策。然而,任何事物总是在变化中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部开发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平衡、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各种需求应运而生,那种以安置为目的的教育已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残疾儿童的深层纵向发展——成才。最近,残疾人犯罪率的不断增长,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与当前残疾人所受教育的体制——“随班就读”分不开的。所以,如果把“随班就读”长期作为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主体,那么,这显然是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 从“教育机会均等”和“人”的角度来说,“安置”这个词,我们从字面上稍加琢磨,就会发现我们对残疾儿童的不尊重。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主宰的世界,同在一片蓝天下,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合情合理的,为什么要给残疾儿童贴上“安置”的标签?假如,给残疾儿童贴上“安置”的标签,就会体现了我们正常人的人道,那么,这正体现了我们正常人的不人道。因为,接受教育本身对残疾人来说是“应该享有”和“不容侵犯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安置。 其二,把“随班就读”定位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笔者赞同“‘随班就读’不等于取消或彻底否定特殊教育学校”的提法,但是笔者心里盘算着一笔经济帐:如果“随班就读”切实能使残疾儿童受到符合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教育,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就没有必要再存在。因为,“随班就读”不仅取得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效果,并且高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效果,而且它投资少。那么,谁还愿意花大血本投资效率相对低下的特殊教育学校,除非是傻子,才肯做这种赔本生意!再说,如果“‘随班就读’不等于取消或彻底否定特殊教育学校”,那么,“随班就读”是不仅具备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而且还超越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这不是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功能的一种泛化和弱化吗? 综上所述,如果把“随班就读”定位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只能是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功能的泛化,只能是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功能的弱化。 其三,“随班就读”能否根本上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切实达到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也是值得商榷的。 教育是“以人为本”。即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不仅赋予学生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使之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正如孙中山所说:“教育是人的建设”。 残疾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所谓特殊,就是残疾儿童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各方面和健全儿童相比较存在特殊。特殊教育正是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而创设一般或特殊空间,再利用一般或特殊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特殊教育形式的教育。笔者认为,对残疾儿童而言,不仅需要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接受“以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特殊形式的教育”。“随班就读”作为一种理念,这本身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进步,但是现阶段我国普通教育能否对残疾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并且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能否对残疾儿童的发展和提高做出负责,能否切实“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这就值得质疑!因为,“特殊需要教育要求普通学校来一次重大的改革。”而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客观、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要让普通学校来为特殊需要教育做一场重大改革那是不可能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把学校的升学率纳入政府的“政绩”范畴,一方面政府受制于社会,反过来政府又施压于学校,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首先就看升学率,由此导致整个教育环节都出了偏差。从政府对学校的评价,一直延伸到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试问: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财力、物力、人力、精力投资在残疾儿童身上?然而,特殊教育学校由于不受教育评价体系的制约,能够有效地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以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竭尽全力地把财力、物力、人力、精力投资在残疾儿童身上。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会产生某些弊端,但是这些弊端不但远远小于“随班就读”中出现的弊端,而且这些弊端是有办法改进和改革的。 随班就读,是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我们目前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如何呢?最近我对他们的学习、活动以及情感表现作了一些小小的调查,得到了一些感性材料。在此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以利于进一步搞好随班就读这种特教形式。 我主要按学习、活动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分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形式主要是谈话和问卷的调查。现对调查结果进行陈述和简单分析。 一、学习表现 随班就读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且能听懂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一半的学生表示对学校读书感兴趣,六分之一的学生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有时能听懂。 至于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不尽令人满意。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做作业,三分之一学生甚至表示从不做作业;在课堂发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表示从不举手,极少数学生偶尔举手发言;考试成绩,只有一小部分有时及格,其余从未及格过。这其中既有学生智力上的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其他同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随班就读学生特点。譬如,上课提问、作业布置因人而宜,考试不使用同一张试卷。 再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的评价来看,基本上每个教师都反映自己班中的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表现差,作业不能完成,最基本的作业也不会做,记忆力差,等等。他们没有看到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也有差异。这对部分学生的要求也没有做到适度,或者等同于其他学生,或者干脆放任不管。 二、活动表现 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课余和家里活动情况的调查表明:智力残疾学生有与他人交往的欲望,但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因此交往受挫,没有活动伙伴,交往能力和交往成就较差。 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也反映了这个事实。教师反映一部分同学能与其他学生和睦相处,但活动能力较差,积极性也不高;另一部分学生有能力与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经常做出一些对抗性的行为,或者无故打闹同学。另外,教师反映这部分同学与同龄人交往不多,但与低年级学生交往较多。 从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活动情况来看,因受智力影响,这类学生活动能力较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交往范围不广。这表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并教育其他学生主动团结这类学生,以利于他们在活动中活跃身心,发展智力,培养交往能力和健康、的交往心理。 三、情感表现 总体来说,这类学生情感表现比较外露,情绪转化比较快,碰到高兴或伤心事,会很快忘记。但由于教师对他们了解不够深入,关心不够,因此,不太注意他们的情感活动,也无从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 家长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比较一致。大部分家长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不关心或很少关心。家长对他们到校学习不寄于任何希望,只不过在尽家长的义务和责任,但总体上还是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了爱,对他们歧视的现象比较少。 教师对这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外适当利用时间进行补习外,在课堂上关心不够。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上课很少或从不要他们举手问答问题,对他们也很少表扬或者批评。 随班就读这种特教形式,是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一方面,智力残疾儿童对到校学习有较强的兴趣,也有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交往的愿望;另一方面,广大家长也比较乐意接受这种教学形式。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家长、学校、教师要重视对智力残疾儿童教育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这类学生一般满足于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送他们到校读书是出于责任和舆论。因此,对他们学习情况关注较少;而学校因为上面缺少对这类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也很难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明确要求。由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原因,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心和负责程度,全凭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的教师比较认真负责,有的则关心不够甚至从不关心。因此,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明确制定对这类学生的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感,是当前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紧迫任务。 二、大力开展对随斑就读的教育科研活动 随班就读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它的不足,特别是目前的随班就读基本上属于智残儿童寄读于普通班,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如何在普通教学中体现随班就读的特殊性,制定出有效的可行的组织形式,以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对智力残疾儿童的照顾,使这类学生基撇处于旁观者的状态。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为他们设计难度适宜的作业,考试时如何做到因人出卷,因人阅卷,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及格甚至优秀,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对随班就读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智力残疾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能否生存。通过活动、游戏,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还能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情操,是提高这类学生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 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这类学生由于学习、交往中的困难和受挫,心理表现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他们或者行为过激,或者自我压抑、退缩,或者兴趣减退甚至淡漠。能否由班主任或者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他们进行经常的,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研究探讨

  • 中小学校长的领导效能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中小学校长的领导效能 领导者,组织行为学为其所做的定义为:身居领导岗位,能够对组织制定目标和实施目标的全过程施加巨大影响的人。因此,所谓领导,其本质是一种影响力,也就是说,领导者是靠影响别人来获得真正成功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逐步实行政校分开,明确教育机构的社会法人地位的改革目标。实行政校分开,就是要学校从被动依附的地位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地位。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校长由“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发展者”的角色,这种转变强化了校长独立领导学校发展的职责。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校长领导效能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校长研究领域存在强调校长的教育者与管理者角色忽视领导者角色的情况,使得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 所谓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它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领导能力。 第二,领导效率。领导效率是指已经实现的领导任务(或目标)与时间之比,即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领导任务(或目标)的速度。 第三,领导效益。领导效益是指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即领导活动投入与领导活动结果之比。它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是个综合性的指标。 校长领导效能是指校长在实施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果的系统整合。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是中小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效能,必须强化领导者的管理职能。 一、强化战略决策职能 纵观著名学校办学成功经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总结办学治校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在理论中溶入了领导的个性特点,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教育风格,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思想。一个领导的教育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办学思想上,端正办学思想是管理好学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要有经营意识和经营头脑,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战略,而正确的战略决策又来源于领导者良好的政治素养。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首位;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校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通情达理,与人为善,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公正廉洁,艰苦奋斗,严以律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具有勇于进取和改革创新精神;认真抓好全面育人,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发展。 面对学校实际,转变观念,锐意改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每位校领导面前亟待解决的任务。想在别人前面,就必然干在别人前面,只有站得高,看得远,超前思维,开拓创新,只要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发展,就要坚持解决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强化决策。 强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善于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摆脱以往的从属思想,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思考,对学校的适应性进行审慎思考,对学校的发展特色进行深入思考,搞清楚我们是怎样的学校?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学校?……据此提出自己的办学发展目标。现今就有许多成功范例。 与此同时,随着管理者管理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强化,他的战略决策职能将更有迫切性和开拓性。不仅再现决策,更会创造决策,使学校管理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强化教学管理职能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内容。学校就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层层展开的有机系统。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抓住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取得对教学的驾驭权,才能有序高效地管理好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和加强素质教育并不是矛盾的。教学是学校实施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基本途径。那种把教学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观念是一种陈腐的观念,把加强素质教育理解为减少基础知识教育而加强社会活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该是一种整体的基础性的教育。它的整体性,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内容要全面,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础性,即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中,是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基础性不仅仅是指全面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基本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加强素质教育是指在指导思想上的突出地位。明确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定向作用和动力功能,并不意味着去弱化文化课教学,强化技能课教学,强化品德课教育。现代教育是一种立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渠道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非教学因素。以教学为中心,就是要求校长要抓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落实到位。 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的,三者同步运行,有机结合,推动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教规、教改、科研的成效必然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管理者要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决策,对教学系统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对教学过程及其基本环节,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育质量的控制与反馈,对教学组织及环境等系统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管理的重点、难点,提高管理教学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个性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必须立足于教师、学生的发展。 一个善于管理的领导者,必然尊重教师的个性。因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乌申斯基)。有人说: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个性。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 三、强化内外协调职能 在新的环境下,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更好地发挥协调的职能,正确处理好内外协调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领导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管理者的领导作风要民主化,要善于走群众路线。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依靠对象,学生是学校工作的服务对象。领导者要和教师及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疾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要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尊重集体领导,要使班子中每一个成员的才能都得以发挥。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尊重教代会的职能和权力,主动争取教职工代表的民主监督,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2、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 校管理者应该十分注意自己在教职工面前的形象,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平时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就会使人感到亲切,备受人们尊敬,产生一种感染力,促使教师自觉地为办好学校努力工作。如果言行不一,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不到,人们自然会敬而远之。还必须克服偏见,客观正确地衡量评价每一个人,并要善于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对于生活需要,要关心体贴,亲自过问,及时帮助解决;对于自尊需要,要从尊重出发,真心诚意地信任教师,依靠教师,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归属感、安全感;对于成就需要,要尽力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他们提供可以大有作为的机会。这样,校长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教职工中赢得尊重和威信。 3、争取上级、社会、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这里仅谈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领导者要主动关心社区,关心社区的发展,关心社区的命运,让学校和社区共同成长,让学生和社区的居民共享教育成功的喜悦。因此,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十分重视与社区的关系,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同时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与社区共享,这样社区也会关心学校,支持学校,这是双赢。 四、强化开拓创新职能 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管理学校不能因循守旧,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利用内部、外部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局面。 管理思想的创新是领导者管理学校的首要问题。它要求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超前思考,包括对整个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还要求能用联系和整体的方法来分析与思考当前学校教育改革面临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创造性地思考整个学校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引导教师统一认识,同心同德沿着校长的改革思路去思考和实践。 当然,创新绝非突发奇想,心血来潮。领导者应当把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机结合,立足于学校的现实基础,提出学校的创新目标和策略。应当着力培养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师生的创新实践。为此,领导者应当确立创新的理念,把组织思想运用到学校组织中,通过大力提倡组织学习、自我管理,使广大教职工自我超越,不断创新,最终达到学校组织的创新和进步。 面对管理职能的新的变化,领导者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此,要求要尽快转变认识,改变以往被动的思维模式,进行角色换位,明确自身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要迫切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预见力、决断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及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能力,重塑自我。 一个学校的领导,是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改革者,对内团结兴校,对外树立形象。其职责就是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团结、依靠广大教职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 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1、家庭氛围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家长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条件 3、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障碍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的稳定情绪 2、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并重 3、要有民主的行为作风 4、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家长的教养态度 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以及感情的总和。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说家庭和家长是家庭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整体,这两者对孩子心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许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所以心理学把这个时期定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 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 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本身的素养以及对待子女的教育观、教育方式,家长之间和幼儿园之间是否要求统一等,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印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儿童期的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一、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1、家庭氛围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家庭氛围是通过人际和语言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尤其对儿童心理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在一些家庭中,我们发现家庭成员关系和谐、融洽,在很多原则性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相互之间充满合作、理解,使孩子感受到的是团结、互助、互爱,合作、谅解,和谐发展,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安全感。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试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健康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犹如在精神监狱,受着不可逃避的磨难,这样的孩子的心理是不健康的,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甚至把这样精神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得自己心理的平衡。所以,作为成人,为了孩子的健康的心理成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相互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有事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有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正确形成。 2、家长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条件 对于当今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专横式 有很多家长的心里,存在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树打自然直”等观念,其实家长也都爱孩子,但是棍棒式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对孩子一种伤害,凡事以爱的名义,爱的结果却产生了恨。 这正如古代教条式教育方式一样,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一味地只是要孩子怎样或者应该怎样,而不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以及年龄、兴趣等多方面考虑,这样的家庭,需要孩子绝对的服从,孩子缺少自主权,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想的是父母让不让做,会不会挨骂等,一方面造成孩子胆小、自卑、缺乏自信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孩子撒谎,暴戾和逆反心理等。 第二种 溺爱式 这种教育方式正好与专制式教育方式相反,及家长对孩子没有原则地溺爱,百依百顺也是引发孩子心理问题的另一原因,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管走向任何一个极端方向都是不对的。这样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娇纵,有求必应。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改变,独生子女也在日益增多,“溺爱”已成一个普遍问题,有的家庭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还有的家庭甚至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了焦点的“中心”,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这边的家长说打,那边的家长说,你敢打,我就打你。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孩子做错事了,做爸爸的很生气,甩起手就想打;做爷爷的看见了心疼孙子,说:你敢打你儿子,我就打我儿子!”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是从中我们还是不难看出一个“溺爱”的现象。家庭中的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造成孩子依赖这个或者排斥那个等也是比比皆是。大部分家长只想为孩子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真应了那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冻了”这句话,殊不知这样的保护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强,任性、自私而又爱乱发脾气。 第三种 忽略式 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完全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失去孩子关爱的孩子就像风中摇摆的草,无所依傍。孩子需要家长的关爱,就像草儿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没有了家长的关爱孩子而变得孤僻,不和群,就像没有阳光的花儿,渐渐地产生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常常会伴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易怒等,渐渐形成冷酷、爱攻击别人,甚至自我放荡的品性。 第四种 民主式 很明显,民主式的教育态度是是最好的。民主式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只属于家庭,他也属于他个人,还属于国家,将来,他要走进社会,他要自己生活,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不管是怎样渺小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正如孩子,他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就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孩子还要允许孩子去尝试,支持孩子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跟在父母的后面像“小尾巴”一样,处处由父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独立的,健康的。 3、社会弊端—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障碍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成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造成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极度的空虚,对于情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家庭结构也在慢慢地变质,表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地出现。家庭离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一开始,也许家庭中只是争吵,然后发展到摔起了锅碗瓢盆,最后一直发展到各奔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孩子,他们在父母的争吵中,战战兢兢地看、战战兢兢地听,他们圆睁着单纯的眼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争吵,他们每天战战兢兢地做事,惟恐自己错误的行为会引来父母那声嘶力竭的喊声。当孩子还处于那种懵懂的时候,说不定父母就这么离了,然后孩子不是成为父母争夺的战利品,就成了父母的遗弃品,试看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和爷爷奶奶过的孩子还少吗?再看那些跟着单亲父母的孩子,有时是父母的出气筒,有时又成了有家不能归的孩子,他们宁愿在街头流浪,在外面偷、抢,受风餐露宿,也不愿回到那没有温暖的家。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以这样说,家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传身教。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孩子身上的某些东西,首先要从能否在自己的身上进行改变,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孩子具有一个生长和优秀人格的温床。 1、家长的稳定情绪 家长要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注意克制自己的烦恼、伤感和烦恼,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静才能思,心静才能心平,所以家长的平常心可以让孩子感受平静、温馨的家庭气氛。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像个孩子般,忽而喜忽而悲,作为孩子那就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孩子会在这样的一惊一乍中,变地无所适从,所以家长要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生活中总有风浪,不管是你,还是他,都要能坦然面对,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2、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并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儿童期的喜欢模仿、爱模仿,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向大人学习。他们不局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已经人格性格等。只要父母子女的关系确立,父母的人格对子女就有了决定性的影响。父母品格端正,工作勤奋,就能为子女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成就感,而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家长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让孩子学有榜样。作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哪怕是一件极细小的事。在一个家庭中,尊老爱幼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怎样对待老人,当他们一直处于一种不尊重老人的氛围中的时候,等他们长大后,他们通常就是以他们的认识来对待自己的老人,也许态度会不好,但是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原有的环境造成了他们这样的观念和意识。另外,家庭中物质环境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对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家长对于穿着、陈设、对子女的智力投资等,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投上影子。现在的孩子,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一部分孩子穿要名牌,吃要比贵,出门要打的,谁过生日就上饭店请客等等,试问他们的钱又从那里来,他们这样的观念又是怎么形成的,难道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应该深思一下。 3、要有民主的行为作风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既是长辈,又是朋友,也是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观察问题,只是有时候,我们总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甚至以一脸家长的面孔,强烈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怎么做。有人说:你蹲下来,以孩子角度来看世界!许多家长老师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心里。如电视节目“今天我来做爸爸”,家长和孩子进行角色换位生活,让孩子家长之间能够有了更多的沟通。家长除了一边要了解孩子,家长还要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双向沟通的关系和环境。现代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外乎“爱”和“管”两类。在婴儿期。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全身心的,从身体接触到生理心理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时候的“管”,应该尽量顺应孩子的状态,而不是顺应父母的意思,在幼儿期,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这时父母和孩子必须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爱”的核心是“关怀”,是“尊重”;“管”的目的是强调启发孩子的自主和自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按照家长自己的主观意愿随心所欲、拔苗助长;家庭内出现意见和分歧时候,切忌急噪、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4、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为孩子营造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万事如意免受一切挫折,这似乎成了许多父母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这样“爱”,致使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任性、脆弱、依赖的弱点,这点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娇惯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从小不经历一些小的逆境,长大了自尊心更强,那他就无法承受一些挫折,我们可以纵观社会上,那些高中生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自杀的,还少吗?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恰当的进行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合群、协作的素质。在我们班级中,就有一个泰的孩子,平时家长通常都是表扬说理为主,他们觉得还胆小,内向,所以特别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从不去批评他。可是当孩子看到人家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大苹果”后,他就开始心理不平衡,甚至在那里不停地哭,对于这样的孩子,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挫折教育,而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保护的太多,以至于孩子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让孩子面对挫折,承受挫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哟坚忍不拔的性格。 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新一代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良好心理品质。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长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态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危机,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数学,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即使是最简单的数学问题,也必须进行数学抽象。这就使数学的学科门槛较高,不易入门。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而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活动课作为新课标、新教材的一部分,和必修课相辅相成,能对必修课的学习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数学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把计算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有效克服数学学科抽象有余、形象不足的困难。计算机独特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空的限制,跨越语言与形象的障碍,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制作的计算机课件,创设教学情景,建立“数学的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而鲜活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这一高科技产物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下面结合我个人实践谈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 1、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站在世纪之交,展望世界,国际竞争,表面上看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力,这就为现代的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二、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计算机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要非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至于什么内容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的内容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较合适”,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1)、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如:函数;(2)、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如:三角函数,点的轨迹;(3)、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如:柱、锥、台;(4)、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如:数形结合;(5)、教学资料的汇总,如:图片、声音、录象的合成,6、探索性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等方面都能显现出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2、在计算机屏幕上实现生动灵活、有声有色的演示。利用计算机演示的优势,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演示过程,代替教师冗长的讲授,很多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数旋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观察演示而易于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初中几何“正方形”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较长的一组边同步缩短,使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紧接着把一组对边绕着同一邻边的两个端点同步旋转,使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用动画演示了“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正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再用动画演示了“矩形→正方形”、“菱形→正方形”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出了正方性的性质,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3、反映事实,呈现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计算机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计算机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4. 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由于计算机计算机的介入,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数与形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旋转与平移,分割合并,以及慢镜头的分解动作,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时空维度,降低抽象思维坡度,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定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往往只能给学生讲授定理的证明过程,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思维环境和条件。而使用计算机则能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环境和条件,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几何课中,平面图形的平移和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弄不清楚。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粉笔画出的静态图来讲解比较费劲难解,而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动态显示平移和旋转的整个过程,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易于观察量与量的关系。数学的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教学方法因之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单调划一。如何协调教学活动和数学抽象空间的联系呢?而计算机教学这种新颖的手段,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恍如变数学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学生心目中的对于数学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缺少人情味。师创设导入情境,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程序调动,借此形成演示情境,向学生展示各种现实中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应用,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各种概念公式的内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例如在讲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辅以屏幕上动态图形的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这样说,计算机的辅助,为启发式教学注入新活力。对居于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兴奋状态,产生了情境效应。对于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老师来说,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搭配、布局、材料上的优势,精选范例,组织材料,使教学准备阶段日趋于和谐统一。计算机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单位时间内的容量增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和练习。这样不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不应流于形式,以投影代替黑板板书。 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计算机,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得气派,才跟潮流,有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但是有的教师整节课全部使用计算机教学,不使用粉笔和黑板,整节课教师只动动鼠标,原来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 不管多现代的教学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用计算机,什么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用黑板就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用错位,产生的功效微小。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功能,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其优越性而费尽心思。例如在讲过的“定比分点”(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课中,教者在屏幕上用Flash课件演示了“线段MN的端点M(x,5)、N(-2,y),P(1,1)为直线MN上的点,求M、N的坐标。”一题的解题思路,但是由于课件的制作在直线MN的变化过程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易阐明的难点上却一晃而过,学生不能真正弄清楚,但若将课件改由几何画板制作,拖动点M时实时显示,N点坐标数值大小,学生就能较好的领悟变换过程。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计算机教学软件,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软件,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优化,以及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和优化。 3、小题大做,杀鸡用了宰牛刀。 如有的教师在讲“直棱柱的侧面积”一节课时,教者为了创设情景,用计算机演示了直棱柱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铺平的动态过程,而实际上学生只需亲自制作模型,就非常直观地深刻认识这一点。试问,这样的设计,不是给人以小题大做,杀鸡用了宰牛刀的感觉吗?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要尽可能降低成本,降低需要付出的代价,提高媒体产生的功效,即要选用代价小功效大的媒体。比如若用实物模型、投影或录像就可达到功效,又何必非用计算机不可呢?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化大量的时间辛辛苦苦制作课件,这是完全不必的。 总之,信息时代呼唤数字化教师,呼唤学习型教师,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但其光明前景却是十分光明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合理、科学的使用这种技术;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长处,让计算机辅助教学真正有益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益于学生的提高与发展。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21世纪将对教育教学起到重大作用。 作为教师我更要积极进行尝试和探索,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明天更加辉煌,从而真正地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为崭新的21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 论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论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育管理手段就要应运而生。个性化管理的观念就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个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管理对象不同的生理、心理和各自拥有的优势,采取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式以及激励措施等诸多方面,给予被管理对象提供独到的管理服务。个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立足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有效地协调起来,以达到人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这种基于被管理者的最大潜能和拥有优势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有自己独特贡献的积极人。本文将从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管理的启示、个性化管理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 [关键词]: 个性特点 多元智能 管理 管理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导价值取向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的改革。现代社会、广大家长以及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素质的高要求以及教职工本身自我发展的需求等都是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感受着作为教育者的光荣与自豪、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困惑……作为在现代社会起重要作用的教育管理而言,不变革管理,就跟不上时代所要求的力度和高度,一个教育理念就会失去优势。因此,如何根据个性特点,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职工各自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的最佳答案,就成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当前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幼儿园管理中,人们越来越强调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这是现代幼儿园管理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幼儿园的“科学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的幼儿园把“科学管理”仅仅看成是强化“量化管理”,结果重形式的条文过多,教师为了应对那些量化表,反而给他们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这种“过度”的量化管理,把极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变成为机械程序,把教师变成了统一指令、机械操作的“工具人”,这哪里还谈得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在这种管理之下,教师的教学没有了个性,没有了风格,这样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又如何形成特色幼儿园呢?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幼儿园管理的理念,应把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作为现代幼儿园管理的一个主导价值取向,强调以教师为本,体现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管理指导思想。 二、个性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种智力特征的总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具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言语——语言智力2、逻辑——数理智力3、音乐——节奏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醒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近年又提出自然智力。加德纳认为,以上这些相对独立的智力,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历史文化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 而个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管理对象不同的智力和各自拥有的优势,采取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式以及激励措施等诸多方面,给予被管理对象提供独到的管理服务。个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立足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有效地协调起来,以达到人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这种基于被管理者的最大潜能和拥有优势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有自己独特贡献的积极人,从而开发人类隐藏在自身内部的巨大潜能。因此,个性化管理体现了尊重人和发展人的特点,使教师都有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这不仅使教师的个性和优势得到发展,而且对孩子也产生良好的、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孩子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主要启示和做法: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启示,即: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工作特点,教师是否“成功”不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成功和怎样成功的问题。科学的管理和培养将使每一位教职工的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幼儿园的管理应该重在全面调动和激发每位教职工潜在的各种能力上,为教职工创造多种多样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位教职工的潜能和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个性。因此,我们完全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位教职工都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潜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每位教职工都能“成才”。作为管理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潜能的教职工提供适合他们才能展示的不同机会和条件,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其主要做法应有五个:环境创设法,搭建桥梁法,目标支持法,动态评价法,互帮互促法。 (一)环境创设法——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教职工积极向上。 人是各项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园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否真正调动起来,而园长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离不开“尊重”两字。每位教职工都是幼儿园全面工作的主体,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的发挥源于宽松和谐的环境,源于领导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园领导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的劳动,承认每位教职工在集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欣赏教职工的各种有意的,有创见的想法,宽容教职工的非原则性的过失,为每位教职工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而欣喜,使教职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自己取得的成绩被重视,自己的进步领导看得见,大家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那么每位教职工一定都愿意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从而实现每个人的新的自我需要。 (二)搭建桥梁法——善于发现和肯定每位教职工的优势智能,使之迁移到其他困难领域的智能。 “现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发现!是管理者的独特发现。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特别敏锐并善于把握的发现者。”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教师。园长应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接触教师,在交谈中了解教师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只有充分了解教师的特点,熟悉教师的情况,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扬其长而避其短,让教师各遂其志、各献其能。现以本园的一个具体管理工作为例:我园有一位教师手非常巧,所做的手工都很美,但其工作的主动性不够。一次,幼儿园要编辑一本手工制作书请她参与。她感到自己的特长——优势智能被发现了,非常高兴,立刻表现得十分投入。她制作的作品不仅精美,而且还富于创造性。这期间,她还动员自己的孩子发挥绘画的优势参与作品的制作。以后,园长将班里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了她,在和班里老师的共同协作下,精美而符合儿童特点和教育目标的环境布置成为这个班墙饰的又一个亮点。这就是管理者善于发现、肯定、利用被管理者优点、长处,而不是完全盯着被管理者的缺点、不足,充分发挥教职工优势的智能的一个小小的做法,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一个基本思想。 (三)目标支持法——善用多元智力评估,设立多项标兵,为促进教职工的发展服务。 应该说,我们的教职工群体中,天生就不想好发好工作成为优秀教职工的人是不存在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有多有少、各不相同,更多的人则是某几项优异,其他几项稍差。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群体内确实又存在着“优秀”和“平庸”之别,其造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然而,那些“平庸”者的优势智能没有被发现或是没有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也是事实。因此,作为园长应积极地为教职工的发展提供服务,为教职工成才创造更大的空间。我园在教师管理上采取设立多项标兵的方法,来激励教职工争当各项标兵,并在幼儿园内营造出一种大家都能也都愿意为幼儿园的发展献力的良好态势(我园最初由教师们自己提出的标兵多达48项,现归纳概括为10项)。“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职工们都积极地为自己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标兵,并主动朝着自己选定目标努力。 (四)动态评价法——随时对教职工中各种好的做法予以正面评价、引导。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动态的多方位的、综合性强的工作。如果单独以某一次或某一个活动情况来为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下结论不但不公平,而且还会极大地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动态评价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并符合多元智能论所倡导的从多个方面评价被评价者的多种智能的思想。比如:我园把过去单一的期末每位教师做一次观摩活动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要做法变为日常动态性的互评活动方法。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打破班级界限,抽看全园其他每位教师的活动。这样就把以前教师一学期精心准备一次活动变为精心准备多个活动了。其结果是:孩子们从中获得更多更优的教育,教师的工作也能得到更多个人的了解和肯定,避免了“一次结果定终生”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也使“优秀者”的好做法、好作风被大家所公认,“平庸者”也能从中清楚地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互帮互促法——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促,共同进步。 “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所有个体身上都蕴藏着每一种智力潜能,但或许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这些潜能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完善无缺的人实在难寻。而教师教育工作综合性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间必须能够合作、互补,才能使教育对象获得最大的成功。因此,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我们极力倡导教师之间要互学、互帮、互促、相互合作,以取得教育的最大成功。例如:一个人要做观摩活动,大家帮助出主意、备课;谁教育教学上遇到了困难,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最后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而这样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群体间的互学、互帮、互促、相互合作而来,所以,大家都有资格分享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 ,我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教育思潮,个性化管理是未来幼儿园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向,这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里,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通过怎样的方式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并不是对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否定,更不是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园发展规律的否定,而是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职工各自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大超、张学斌、关伟主编的《课堂教学艺术》,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1年12月版。[2]董英华《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思路教学”》,载于1993年11月28日《教师报》。[3]石学斌《教学的空白艺术》,载于1993年11月14日《教师报》。[4]蒋金庸《学法指导与教学艺术例说》,载于1993年11月2日《中国教育报》。 [5]《国际教育理念》 顾明远 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6]《中小学管理》 2002年第2期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