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阵地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精巧设计课堂练习;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阵地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在具体的数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变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新理念强调: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精心地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面对新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方法,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认真思考、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下面是在“抽样调查”一课教学中设计的问题:
问题1 现有一袋混在一起的红豆和绿豆如果想知道它们的数再这袋豆子总数目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应该怎样做?
问题2 想要得出所有豆子中红豆和绿豆的比例如果把所有的豆子都数过来需要消耗较大的时或人力,那么你能找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问题3 我们可不可以从袋子中拿出一把或几把豆来进行调查,利用这些豆子中红豆与绿豆所占的比例来估计整袋豆子中红豆与绿豆的比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通过这些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与已有经验产生冲突,发现全面调在实施中将存在困难、受到限制,从产生对探索新知识的渴望。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和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教育中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学习关系,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 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创设一种信任的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选择地、较自由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由不敢动手到敢于动手,再由敢于动手到有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勇于怀疑,是数学创造活动的特征。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环境。比如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寻根问底”。让学生敢于对同学的观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探索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常用提问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追根究底,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四、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课堂教学中,对于能够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探索思路,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增强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抓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各种方式方法之间的联系,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向去探索问题,广开思路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从一条途径转化为另一途径,变单向思考为多向思考。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与-。学生常用比较法即减法,思维受阻,教师可启发学生试用分母有理化法则把两个数的分子有理化,成为 , 而后比较,就容易了。
五、精巧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教师本身入手,要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在思考中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大家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课堂给他们成功的喜悦,进取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启发学生动脑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六、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④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⑤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恰如其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学生能学习的东西,让他自己学,学生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使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