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881 0

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2 个
通用积分
245.41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从有助于形成有哈尔滨特色的可持续农业角度出发,研究可以发挥哈尔滨市农业产业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适应性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作物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经营成本,突出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名特优产品,实现品种优质化、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科学化,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把产业发展理论融入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生态农业。通过对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为哈尔滨市的农业生态化建设提供参考,从而能加快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农业生态化;农业经营方式;生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2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26-02
  一、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地处中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全市面积5.31平方公里,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地区中部。至2008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164.5万公顷,其中旱田130.9万公顷,水田33.6万公顷。全年基建用地410公顷,退耕还林4 778公顷,因新开荒、园林改耕地等原因增加耕地面积29.8万公顷。
  (二)哈尔滨市农业经济基本情况
  至2008年末,哈尔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粮食总产量达到210.8亿斤;农民纯收入人均实现5 960.9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个百分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达3 000万亩,比上年增长30.6%;认证产品达到2 107个,比上年增长35.4%;共谋划储备农业项目170个;争取国家、省投资的旱作农业、标准粮田、松浦镇渔港、市农科院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8项,总投资11 855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个;完成20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硬件建设和市农业信息网建设;全年转移劳动力122.4万人,比上年多转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4亿元,同比增加5.7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 428元。
  (三)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管理情况
  1.耕地生态化管理情况。至2008年底,全市共向耕地投入优质有机肥2 375万立方米;每公顷均施肥12.91立方米。其中过腹积肥1 449万立方米,秸秆堆沤造肥444万立方米,城粪下乡281.9万立方米。全市农作物根茬还田面积达93.3万公顷;玉米秸秆和稻草粉碎还田20万公顷。2008年开展GPS土壤定位监测60个点,其中,旱田34个,水田26个,现已完成取土和土壤物理性状调查工作,正进行化验分析。
  2.农作物生态化管理。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已达2 967.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30.6%。有效使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共计229个,产品2 072个,比上年同期增长80.5%。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24个,产品1 762个;绿色食品企业78个,产品189个;有机食品企业27个,产品121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上半年加工总量已达342万吨,同比增长28.6%,销售额35.7亿元,同比增长18.1%。
  3.自然水域生态化管理。哈尔滨市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加自然水域渔业资源的含量至2008年底,向松花江等自然水域人工增殖放流各种鱼苗1 330万尾,投入资金45.3亿元。十八年累计人工增殖放流鱼苗15 798.1万尾。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力度,保护渔业生态资源的健康发展。一年来共出动车船检查230次,出动执法人员1 200人次,没收渔船4艘,销毁禁用渔具4 500件,办理渔业行政执法案件66起,罚款5.94万元,罚没物资变价款3.51万元,有效地打击了使用禁用渔具和渔法的违法行为。
  二、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化较低,未能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
  目前,哈尔滨市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生态化水平较低,无法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方面,该市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不足。以农用化肥施用量为例,2008年全市施用各类化肥39.1吨,平均每公顷耕地用肥214吨,同比2007年分别增加7%。由于农产品生态化的不足,不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发展基础,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未能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农业经营方式传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2008年,哈尔滨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6 586.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 859.6元,牧业收入1 284.7元,共占家庭经营收入的93.3%。可见,目前该市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以种植业、牧业收入为主,其他收入仅占不到7%。说明该市农业尚未与旅游业结合,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缓慢,没有将农业的生态效益等无形产品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业生态化发展基础条件不充分
  农业生态化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同时牵涉到市场、财税、科教等产前产中产后诸多方面。目前哈尔滨市农业生态化发展基础条件不充分。一是生态农业建设尚未形成体系,缺乏区域化布局。二是生态农业建设的责任落实、目标细化、定期检查等许多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农林牧副渔各产业与金融、财政、科技、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间还没有充分的组织协调。四是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存在破坏植被、滥用化肥农药等粗放经营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态化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将“农民(基地)-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大市场”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哈尔滨市在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地域差异与生态适宜性原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及生态技术,配合以相应的流通、售后服务体系,生产、加工、销售等手段,充分开发当地生态优势的名优特产品,形成具有生态优势的产业。为此,应在认真进行资源潜力、生态劣势及优势、市场条件等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为寻求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农业产业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二)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经济,实现农业生态化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农业相比,观光农业是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一个边缘产业,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农业。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实现农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繁荣农村经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可在城郊沿线区,利用庭院经济提供休闲农家乐旅游项目,即开展耕作、栽培、休闲、娱乐、农事体验活动等。观光农业旅游不但为市民提供与农村和农民进行交流、体验农事劳动乐趣、普及农业知识的场所和机会,而且将观光、娱乐、休闲、体验、购物等融于一体,扩大了鲜活及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带动种养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大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法制
  对生态农业建设提高认识,责任落实到位,细化目标,定期检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于生态农业建设是涉及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各种组织协调工作,农林牧副渔各产业要有分工、有协作,加强行业指导和项目管理,积极组织金融、财政、科技、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支持和参加生态农业建设。
  2.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增加资金投入
  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制定和完善与生态建设有关的投资、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强调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从政策导向上,招商引资项目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良好,向农产品质量高的项目倾斜,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加快哈尔滨市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
  3.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支持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建立生态农业信息网络
  一是要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农业技术水平。要通过多种宣传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生态经济学知识,让广大农民认清破坏植被、滥用化肥农药等粗放经营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后果的严重性和长期性。
  二是要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科技研究和科技服务的支持。为解决在生态农业科研和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结合各地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实际需要,组织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协作和攻关,重点开发生态农业工程所需的接口技术、关键技术和环监测实用技术,面向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转变和加强农业生态学研究重点。
  三是要建立生态农业信息网络,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应在全市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全市生态农业建设信息网络和市内生态农业信息库,通过调动和发挥网络内各单位的作用,收集、整理和传递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的信息资料,扩大生态农业的“生态农产品”销售网络,开展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举办生态农业建设学术活动,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29,117-119,105-115.
  [2] 周文宗,刘金娥,左平,等.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76.
  [4] 林向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J].生态经济,2006,(2):110.
  [5] 史培军,刘学敏.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EB/OL].http://www.silkroad.org.cn/article/detail.asp?sno=768.2005-01-22.
  [6] 郭强.节约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1-28.



作者:牛爽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哈尔滨市 发展研究 哈尔滨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 研究 农业 生态 哈尔滨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9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