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gic/tp
5119 3

[其他探讨] 由梵高、尼采、荷尔德林谈精神分裂与艺术创作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贵宾

大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834375 个
通用积分
19.9230
学术水平
860 点
热心指数
1007 点
信用等级
647 点
经验
164635 点
帖子
72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7
最后登录
2013-2-19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艺术家是介于天才和疯子之中的一种人。

                  ---佛洛依德

人人都是疯狂的,不疯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

                  ---  荣格

文学艺术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有一部分艺术家、哲学家、文人在其精神分裂期间,创作了一些惊世骇俗乃至于震惊世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当然,他们本身就在各自领域才华横溢,并且在心理健康状态下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是那些精神分列期间完成的作品似乎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其艺术生命中几乎起了决定性作品,这里我们姑且以梵高、尼采、荷尔德林为例。

梵高尽管在绘画上天赋极高,但是一生中郁郁不得志,生前仅仅卖出了一幅画,即《红色葡萄园》,如果以红色葡萄园为代表来观摩梵高早期的画作,其表现梵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一切的一切都证明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优秀画家,但是完完全全不能代表梵高,因为这和他后期的相比,简直逊色多了,我们很难想像抽去梵高后期的作品尤其是《向日葵》后,那种艺术的张力和灵魂的震颤会缩减多少,而梵高还会成为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吗?无疑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后期的作品才真真正正代表梵高,他的风格不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艺术成就达到一个破天荒的高度。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偏偏在精神分裂期间,梵高迎来了人生中创作的高峰期,不但成就卓著,而且好作品层出不穷,一幅接着一幅,线条、色彩、比例,几乎不需任何修改。其创作时间之快,精力之旺盛令人匪夷所思。再看其作品:疯狂的、粗糙的、爆炸式的激情宣泄涂满画布,梵高几乎走了一种艺术的极端。黄色,那时人们所忌讳的颜色,恰恰在这时频频出现在他的画作中,极端的刺目与鲜艳似乎有些锋芒毕露,但却在他的笔端达到一种和谐统一,张扬生命的原始冲动却又能保持着自身的静穆旷远。我们说,这才是真正的梵高。

同样尼采也是在生命最后的光阴里,他把自己缩进阴暗的小屋里,疯狂地进行着自己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天,两天······十二天,其创作速度之快到了令人折服的程度,你才几乎省去了自己的睡眠和其他一切活动,只管笔尖流溢,伟大而惊人的思想好不倦怠地涌入纸上。等到著作完成之后,他似乎像完成一个毕生使命般,溘然逝去。我们不禁惊叹,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上帝死了”的著名论断,也提出了超人哲学等对后世思想界和社会影响深远的思想。试想,如果没有这本书,今天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荒诞主义、超现实主义似乎还有一点遥远。似乎没有这本书,尼采便不再是那个伟大的完整的尼采了。因为查拉斯图拉所包孕的思想内涵足以等同一部《浮士德》,而尼采的哲学核心思想、体系也是在这里得到体现的。如此想来这确实是一次壮举,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新世界,锻造了一个伟人。

然而比较梵高和尼采精神分裂期间的作品,我便有了这样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是精神分裂的状态使它们达到艺术和思想上的极致。不管是《向日葵》也好,《查拉斯图拉》也好,他们表现出一种非常态的升华,展示出来的原始生命和艺术的感人力量。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精神分裂的梵高和尼采眼里,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也是经过蜕变和分裂的呢?在其作品中呈现出的“我”,多少成分是清醒的?多少成分是分裂的?还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的艺术天赋和精神分裂的特质完成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仅有的绝对的伟大的美呢?然而他们的作品又丝毫显不出混乱迹象又证明什么呢?作品的伟大和他们的特殊状态似乎构成一个永恒的谜,但是我们如果离开其中一者去谈另一者难免又有缺憾,在这种矛盾中似乎我们也找不到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不能用常态的眼光和标准去看待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闪烁着一种“病态的伟大”。

这是否如佛洛依德所说,作品显示出他们潜意识的某些东西,然而分裂的状态其中又夹杂多少非理性的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越来越明晰,那就是他们的作品从本身反映的“自然”更多是他们内心的风暴,凡高的画作犹能证明这一点。然而其“病态伟大”也必然显现出一种“病”,而这种“病”在荷尔德林身上表现得似乎更加明显。荷尔德林在精神分裂后写出好多诗歌(《塔楼之诗》),也续写了其悲剧《恩培多克勒之死》,却表现出语言混乱,无章法、无逻辑,令研究者无从谈起,但是我们还是从其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篇章,就如同荒诞主义的荒诞语言、黑色幽默一样,在凌乱诙谐的背后却表现出严肃的主题,同理,其实荷尔德林晚年的诗则是一种云雾状的非存在物质,是一种孩子般的梦呓表现生命深处最初的震颤。是超脱后晦涩隐密的哲学。他的诗更像一组被打乱的语言编码,要破解其意义就必须深入诸如“荒诞主义”的语境中,丢开我们所谓的知识体系和内心标准,才能进入语言本身。尽管荷尔德林的诗理解起来确实困难,但我从心灵深处觉得那是他最好的诗,就如同凡高的画,尼采的哲学,其实都显现出一种“病态”的伟大,换句话说,他们的作品不单单再属于读者和观众,而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灵魂深处隐密的东西,属于诸神。

而最后也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精神分裂与艺术创作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较高艺术素养,内心极纯洁、性格又相当偏执、遭遇又相当悲苦的人(以上三位皆属于此类)来说,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甚至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作用。而作品也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理性和神秘主义相交织而又融为一体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其作品乃是其病态心理与卓绝才能、艺术灵感及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之后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纵观三位伟大的人物悲剧性的一生,我们又有了这样的疑问?假使今天出现类似的人,在其精神分裂期间让其放弃艺术创作而专心疗养会会否出现诸如梵高、尼采的伟大惊人之处呢?而如果任其心情让其自由发挥才智,我们是否又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呢?而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艺术和人生(包括疯狂的艺术和精神分裂的人生)的关系,挖掘其中的奥秘呢?这似乎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荷尔德林 艺术创作 精神分裂 惊天地泣鬼神 查拉斯图拉 艺术创作 荷尔德林 精神分裂 心理健康 才华横溢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吴经渊 + 2 + 2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huhaimei 发表于 2011-4-10 18:49: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精彩。。。。。。。。。。。。。

使用道具

藤椅
244865471 发表于 2011-4-10 19: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啊。。。

使用道具

板凳
nuo0206 发表于 2011-4-10 23:50: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啊呀,有时候觉得很奇怪,既然这些个人是疯子和精神分裂者,我们又怎么能够认识到他们的伟大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6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