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j-w
1874 8

[学科前沿] 筑起精神壁垒,促进技术创新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教师

硕士生

2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8 个
通用积分
1.5591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133 点
帖子
34
精华
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30
最后登录
2024-5-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  先说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1992之前,美国对高于10亿次以上数量级的超级计算机输往中国严加控制,当然,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与美国穿一条裤子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不会将此类产品输往中国。1992年1月19日,“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没过多久,美国就宣布克雷(Cray)公司可以向中国输出26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当然,我们的银河机无论从运算速度还是从材料、发热等其它指标来说,都要逊于克雷机。“银河—Ⅱ”当时的焊接全部用手工完成,就此一点,它的质量就可想而知。有心的朋友可能还能记得,大概是1992年夏季之后吧,CCTV-1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片头用了“银河—Ⅱ”的一个短片,可没有过多久,这个短片就被撤了。原因何在?据说第一台“银河—Ⅱ”卖给了中国气象局,用作气象数据分析,但中国气象局没用多久就不用了。为什么?因为“银河—Ⅱ”不稳定,发热量大,预报不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气象局购买了Cray的超级计算机,比“银河—Ⅱ”要好用得多,“银河—Ⅱ”就闲置起来。取消“银河—Ⅱ”的片头是否是Cray公司的要求不得而知,“银河—Ⅱ”后来的销售情况也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从纯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超级计算机需求的单位在对比了银河机和克雷机后,是肯定会购买后者的。从这个逻辑出发,由于克雷机的存在,“银河—Ⅱ”在中国的销售情况肯定不好。如果研制“银河—Ⅱ”的是中国仅有的一家自负盈亏的公司,那么这家公司只有倒闭的命运。如果这家公司倒闭了,那么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技术就停滞了。<O:P></O:P></P>
<P>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我是要说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我们中国现在大力提倡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技术进步引领经济发展。但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当然,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种原因来,如改革科研体制、对技术人员以物质激励、ZF加大创新投入等等。制度改革等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创新动力和源泉却是熙熙攘攘的市场需要。<O:P></O:P></P>
<P>马克思早就说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比一百所大学更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市场的需要。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各种商品和劳务都要市场化,因此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市场的需要,通过市场的供求来表现出来。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后来被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罗默(Paul M. Romer)用数学模型来加以证明,就是所谓的内生技术进步(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罗默的理论建立在三个基石之上。一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二是技术进步源于市场激励;三是技术可以毫无代价的复制。说技术可以不费代价的复制并不是说中国可以毫无代价的拷贝美国的技术,而是美国公司可以几乎毫不费力的一次次使用新技术来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美国公司的核心技术是绝对不会向中国输出的,甚至中国连购买它的产品来研究一下的资格都没有,就象Cray的计算机一样。所以说,我们要可持续发展经济,我们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我们要技术进步,我们的企业必须开拓市场。<O:P></O:P></P>
<P>这里还有一个创新的主体问题,也就是说,谁来创新?谁来引领技术进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个人、ZF和企业。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像阿基米德跳进浴缸就想到浮力定理、牛顿苹果砸在头上就想到万有引力定理一样的创新机会不太多了,单单靠个的力量来已是难以取得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但也并不能否定个人的独立思考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ZF和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ZF侧重于风险大、周期长、不能立即带来利益的基础研究,或者说科学研究;企业侧重于能够有给自己带来利益、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应用研究,或者说是技术研究。ZF是从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企业是从战术方面来考虑问题。但二者有互动关系。ZF基础研究的突破会给企业带来应用研究的前景,企业通过应用研究使产品占领国际市场,通过税收使ZF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基础研究。<O:P></O:P></P>
<P>但我们这里着重要说的是企业的应用研究,或者说企业如何能通过技术进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提高竞争力。我们前面说了,市场激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其实很简单,企业生产出产品来,只有把产品卖出去获取利润,它才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研发来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市场是残酷的,套用NBA季后赛的口号来说就是,要么胜利要么滚蛋(win or go home)。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资源在全球得到优化配置,不开放就没有出路,没错!但是,开放并不是完全开放,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开放的(包括放弃关税、人员自由流动、资本自由流动等等),香港好象是最开放的了。为什么不能完全开放(你可以叫做保守主义)?且不说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之事儿,我们只说关税的事儿 。举个例子,一个10岁小孩儿和一个20岁的小伙儿打架,双方都赤手空拳,一般情况下胜者肯定是20岁的小伙儿。如果没有关税保护(或叫关税壁垒),中国的企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竞争,就好像10岁小孩儿和一个20岁的小伙儿打架一样,一般情况下是会输的。因为我们的企业无论从技术还是管理上来说,都逊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的停止营业点要比发达国家的高。<O:P></O:P></P>
<P>据说在1998年和美国进行WTO谈判的时候,由于我们操之过急,让步很多,以致于我们的一些行业如汽车、超市等尚在弱小时就要失去关税壁垒的保护,就要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全国人民和企业都按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来购买商品,那么中国的附加值高或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就要彻底沦陷了,中国就会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殖民地。看看所谓的苏州发展模式,所谓的外资高科技电子企业很多,但在整个产业链中,中国得到的只有5%的价值,其余95%的价值都被外资所获得。就好象是,二人合作制作了一个蛋糕,你分到了5%,人家得到了95%。长此以往,人家的消费水平永远比你高,人家永远富足,你永远贫穷。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长期博弈结果。<O:P></O:P></P>
<P>我们怎么也能站在产业链的高端,多分享些蛋糕甚至大部分蛋糕?我们要进行技术创新,掌握高端技术。前面说了,企业技术进步来源于市场的激励。但是,在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弱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弱小企业要开拓市场,怎么开拓?<O:P></O:P></P>
<P>我们的企业在成长期就没有了制度壁垒的保护,但我们还有另外的保护方式。我们可以筑起精神壁垒来保护我们的企业。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国货,多消费国货,少消费洋货。虽然这样我们可能在面对选择时,福利稍有损失,但等我们的企业强大起来后,我们损失的福利就会补偿回来。爱国就从支持国货做起吧!即使我们这代人损失了福利,但我们可以造福后代。以购买国货为荣,以崇洋媚外为耻!筑起精神壁垒,促进技术创新!<O:P></O: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技术创新 Endogenous Technolog Logical 资本主义国家 国土部 资本主义 计算机 日本 中国 技术创新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基金

沙发
尽屠美夷 发表于 2006-10-20 12: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以说,我们要可持续发展经济,我们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我们要技术进步,我们的企业必须开拓市场

看过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么?为什么不建立起高官税的贸易壁垒?

市场经济本身就不完美,而中央计划经济有着无比优越性。

只要计划经济的技术进行改进,通过线性规划就可以做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错误最少,经济危机的机率不但会大大减少,而且危害性也会缩小到最小范围。而且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和全民享受高福利,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上两三班并不是做不到的。

集中计划,企业分别决策成功的关健在于有一个正确的价格核算体系(客观制约成本诂价)和唯一的利息率。这样就可以通过线性规划达到最优的配置。

现代计算机技术要算出“客观制约诂价”是完全可能的,完做可以做到理想中的纯计划经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0 12:29:34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尽屠美夷 发表于 2006-10-20 12: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怎么也能站在产业链的高端,多分享些蛋糕甚至大部分蛋糕?我们要进行技术创新,掌握高端技术。前面说了,企业技术进步来源于市场的激励。但是,在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弱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弱小企业要开拓市场,怎么开拓?

所以说加入WTO代价太大,还不如退出来。不一定要与美国西方它们进行国际循环。我们完全可以以我为主与第三世界的非洲、拉美等进行循环分工。

为什么不学学日本,日本是典型的苏联体制,完整可以通过剪刀差的价格管制(日本是通过银行制造坏帐进行输血)来对上游高技术的产业等重工业进行输血,不断强化技术。

美国的军费那么高?难道不是通过军够来减少上游产业的坏帐么?所以说要重工业自负盈亏是打断民族的脊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0 12:17:34编辑过]

使用道具

板凳
尽屠美夷 发表于 2006-10-20 12: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市场的需要。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各种商品和劳务都要市场化,因此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市场的需要,通过市场的供求来表现出来。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后来被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罗默(Paul M. Romer)用数学模型来加以证明,就是所谓的内生技术进步(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可是现实世界情况确相反!美国、日本以及前苏联无一不是如此,都是生产力过剩(上游的重工业产能过剩),在产能过过剩情况下就会有坏帐,实际上坏帐并不重要,它只不过是工业体系的润滑油,政府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帐做平(如提高军费这也是做平坏帐的手段)。除非达到理想境界中计划经济那种线性规划才不会有坏帐。但是并不一定需要计算机来进行计划,这际上价格扭曲正好成了计划经济的优势,这是在提高机器效率,与提高人的效率的任何体制比起来都要高明得多。

使用道具

报纸
g-j-w 发表于 2006-10-20 12: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建议你看一下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F.A.Hayek, AER, Vol.35, No.4(Sep., 1945), 510-530

就知道为什么不能实行纯而又纯的中央计划经济了.

使用道具

地板
尽屠美夷 发表于 2006-10-20 17: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F.A.Hayek, AER, Vol.35, No.4(Sep., 1945), 510-530

又是哈耶克这厮,我高中时就看过他的书了,特别是对《通往奴役之路》颇有意见。相反我就是因为看了《通往奴役之路》才成为社会主义者的,哈耶克是一个地道的偷换概念的大师和超级高手,把计划程序和计划混淆,这很容易误导那些有自由精神的人们,这些人根本不了解这种标准化经济的运行方式,而哈就是从“计划”两字的字面意思来误导,特别是经济上运用了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更给了这厮很大的一耳光。

如果计划经济是在线性规划下的帕托雷似的改进,由于社会成本(即客观制约诂价)的限制那么计划经济就比市场经济更接近帕托雷似的改进,多数人将会受益,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权益受损。

线规性划,使得社会的个体(企业或个人)有分别解策和利用知识的机会(当然是在现有社会的某种标准化平台上利用个人的知识进行创造),而动态上确能达到高度统一,而那本《通往奴役之路》确在故意误导人们。

使用道具

7
尽屠美夷 发表于 2006-10-20 17: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实际上市场经济有着同样的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以哈的观点不反向推导市场经济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如果应该存在这种问题,如果这个工业化的按哈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早就解体了

首先从他早期批评社会主义的产品没有效用,那么根据经济规律反向推导,那么现代的市场经济就也有这种问题。这主要是社会整体成本(比各项资源的比例)的限制以及模规化生产与效用论在成本上的驳论。

现在我们就来推导这一个驳论:

假使社会生产的商品要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偏好,也就是所说的效用。如果我们反向推导社会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个人,就需要为每一个人都专门建立一个工业体系,当然有很多人对某种物品的偏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进行组织呢?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根本组织不出种充分满足每一个人偏好的体系,而假使忽略这种客观条约的限制而做到,那么就会推导出现很奇怪的现像,如果要是现代化的文明,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全能的无所不能的人。

那么我们再回来客观条件上来,假使社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生产出大量的基于某种标准的原料或原件让人在某个基础上进行排队组合进行创造),由于某些人不满意于这种最基础的标准化的限制,决定为自己建立属于自己标准的生产体系,但是就出现矛盾了,一个怎么可能建立起这种体系(成本限制),而且每个人存在资源上的竞争。

由于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每个人要充分个性化那么社会生产只好拆散成最原始的手工业劳动。(这正是效用驳论的最精确表述)。

这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适应么????难道哈耶克这不是在忽弄人????????实际上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越来越标准化了,比如说: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在WINDOWS这个标准化的平台上进行各种创造,这不等于打了哈一耳光么?哈耶克怎么解释这种驳论,而且有可能比计划经济更严重。这不意味着WINDWS,不但计划了我们而且还计划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个人利用知识不是~~~~~~~~~~(可见哈耶克是一个超级大骗子).

另外市场经济的交易还带来这样的一些问题,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理想条件下完全管制的计划经济也就是线性规划除外),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0 17:40:37编辑过]

使用道具

8
saman19941 发表于 2006-10-20 2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的,你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你只是个计划主义者

哈耶克在自由主义中算是很有“货”的了,当然他的逻辑有些地方有问题

但你说的用线性规划……这个,以后别在这么说了。

使用道具

9
尽屠美夷 发表于 2006-10-22 00: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的,你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你只是个计划主义者

哈耶克在自由主义中算是很有“货”的了,当然他的逻辑有些地方有问题

但你说的用线性规划……这个,以后别在这么说了。

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同意词,正如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一样。线性规划正是解决集中控制中,个体分散决策成功的方法,可以说是计划程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