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cggqq
2044 0

評孫善豪對《資本論》的翻譯(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学科带头人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5139 个
通用积分
0.1454
学术水平
24 点
热心指数
20 点
信用等级
9 点
经验
-47 点
帖子
3174
精华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最后登录
2011-10-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評孫善豪對《資本論》的翻譯 新世代青年團 武松

 《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商品,是在分析商品二重性與勞動二重性。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形式下,勞動產品採取商品的形式,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商品的物質屬性,雖然,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但是,從使用價值中找不到一個價值的原子;價值則是資本主義的社會形式所賦與商品的社會屬性,因此,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雖然,如果一個商品沒有使用價值,那麼這個商品也就不存在價值,但是,從價值中找不到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

 使用價值有其質、量、度,例如:鑽石使用價值有其特殊的質──即物質屬性,原料是金剛石,經過特殊的具體勞動(採礦、切割、研磨)加工,滿足特殊的需求(審美、切割)──鑽石有相應於鑽石特殊質的量,1克拉鑽石、2克拉鑽石第等,1克拉、2克拉是鑽石使用價值的量,"克拉"是鑽石使用價值的尺度。

 不同的商品體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具有不同的物質屬性,各有其不同的質,因此,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不能相互比較與通約,例如:水的使用價值與鑽石的使用價值,是不同的物質屬性,彼此不能相互比較與通約。

 然而,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如何能夠相互交換呢?其交換的評準(即相互比較與通約)是什麼呢?

 交換價值是不同商品使用價值間的一種量的比例或關係。兩種不同商品能夠進行交換,必定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第三者"存在,作為交換價值的內容,交換價值只是這個內容的表現形式,這個內容讓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間能夠進行比較,才能夠有交換的量的比例。而這"共同的第三者"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於是,就抽象掉商品的使用價值,那麼商品就只剩下勞動產品這個屬性。隨著把勞動產品成為使用價值的物質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那麼各種勞動就只剩下無差別的、相同的人類勞動,也就是抽象人類勞動,而勞動產品所剩下的就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這就是價值。

 因此,價值的"質"是無差別的抽象人類勞動的凝結,價值的"量"是1小時勞動量、2小時勞動量等等,"小時"則是價值的"尺度"。所以,不同商品皆具有共同的"質",即價值,於是彼此之間能夠相互比較與通約,可以交換。

 中共中譯《資本論》第一卷59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的文本: 「就使用價值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質,就價值量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量,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沒有質的區別的人類勞動。」

 顯然翻譯的不妥,「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沒有質的區別的人類勞動」指得是"質",卻是誤植為"量"──「就價值量說」。如此,讓人誤以為價值(或交換價值)是"量"!

 如此不妥的翻譯,成為歪曲《資本論》攔路虎的打點,使用價值是"質",價值(或交換價值)是"量",將商品的物質屬性與社會屬性混同起來,而這正是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將紅色《資本論》歪曲顛倒成白色《資本論》!

 例如,黃瑞祺在其《馬克思論方法》第26頁(巨流出版社1994年版)的文本: 「《資本論》從分析資本主義的細胞──商品開始,馬克思指出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價值(自然形式)和交換價值(價值形式),前者代表商品的質,後者代表商品的量,二者迥異,而且似乎沒有什麼關連。例如鑽石的交換價值極高,使用價值卻不高。水的使用價值很高,交換價值卻不高。」

 黃瑞祺將使用價值代表商品的質,交換價值代表商品的量,不僅將商品的物質屬性與社會屬性混同起來,竟然還說「二者迥異,而且似乎沒有什麼關連」!

 在黃瑞祺的眼中,水的使用價值很高,鑽石的使用價值卻不高,水與鑽石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相互比較與通約。

 可見,黃瑞祺的《馬克思論方法》是歪曲《資本論》的攔路虎。

 我們來看看英譯本的翻譯,《資本論》英譯本第136頁(Ben Fowkes 翻譯, Penguin Classics 1990年版本)的文本:  「with reference to use-value, the labour contained in a commodity counts only qualitatively, with reference to value it counts only quantitatively, and must first be reduced to human labour pure and simple. 」

 將英譯本的翻譯成中文如下:  「就使用價值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質,就價值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量,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同質的簡單的人類勞動。」

 因此,使用價值具有"質",價值也具有"質"。顯然,英譯本的翻譯較為妥當。

 我們來比較另一個中譯本的翻譯,孫善豪的《第一個非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 第61頁(誠品2002年版)翻譯如下:

 「就使用價值說,則包含在商品裡的「勞動」就只作為質;而就價值量說,則這種勞動──在它已經被化約為「人類勞動」這個最後的質之後──就只作為量。」

孫善豪的翻譯比較中共版本的翻譯除了更不通順外,是錯誤得更離譜。

孫善豪有使用價值是"質",價值(或交換價值)是"量" 的不妥當翻譯。

 中共版本的翻譯與英譯本的翻譯:「就使用價值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質」,孫善豪的翻譯則是「就使用價值說,則包含在商品裡的「勞動」就只作為質」,從"有意義的只是…質"被歪曲為"就只作為質",如此,使用價值所具有的質、量、度,在孫善豪的翻譯裡,使用價值"就只作為質",使用價值的量與度就不見了!

 中共版本的翻譯:「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沒有質的區別的人類勞動」,英譯本的翻譯:「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同質的簡單的人類勞動」,譯為"沒有質的區別"或, "同質"意思一樣,都翻譯得很適切,因為價值是"共同的第三者",是共同的內容,是同質,沒有區別,才可以相互比較,彼此通約。孫善豪的翻譯則是「則這種勞動──在它已經被化約為「人類勞動」這個最後的質之後」,孫善豪譯為"最後的?quot;,實在是不知所云,閹割掉了"共同的第三者"的重要內涵,是歪曲《資本論》的原義。

 因此,從這一段譯文就可以比較出孫善豪的譯文,是非常拙劣,是遠遠不如中共版本的譯文。

 可見,孫善豪的《第一個非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是歪曲《資本論》的攔路虎。

 事實上,《第一個非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除了有對《資本論》的拙劣譯文外,孫善豪對《資本論》的導讀更是歪曲,滿紙是荒唐言,容武松下回續打攔路虎時,再一一說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QUANTITATIV Reference Commodity 資本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9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