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illyin
4911 9

[学科前沿] 重庆和成都两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教授VIP

世袭大将军王

教授

5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试验

威望
0
论坛币
20060190 个
通用积分
622.7416
学术水平
34 点
热心指数
50 点
信用等级
31 点
经验
43736 点
帖子
1713
精华
1
在线时间
8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4-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新华社重庆6月9日电 (记者 刘健 张琴 丛峰)中国西部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日前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图为重庆解放碑)

国家发改委已于日前下发了有关通知,要求重庆和成都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1 9:03: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统筹城乡 试验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解放碑 重庆 城乡 成都 统筹 试验区

沙发
feel 发表于 2007-6-11 09: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重庆就是个大农村,统筹工作要真正做好任重道远~

不知道将会是怎么个统筹法~

妖艳的伤口,舞动着滴血的快乐

使用道具

藤椅
露海 发表于 2007-6-14 21: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底什么意思呢?

使用道具

板凳
jiahaiming 发表于 2007-6-24 18: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进中央做政绩^^

使用道具

报纸
jiahaiming 发表于 2007-6-24 18: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往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相当大的区别。设立试验区,并不是就意味着“给钱、给政策”,而是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积累好的发展经验。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国家、省、市共同商讨制定。作为试验区,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非有人想象的“国家给很多优惠政策”。

大胆创新,探索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积累好的发展经验,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国家设立新特区的初衷。

使用道具

地板
jiahaiming 发表于 2007-6-24 18: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白了,就是一场新改革的试验田

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天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这一方面赋予了天津滨海新区很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对天津滨海新区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更是对天津滨海新区提出的更高要求。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整体上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对于贯彻中央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周密设计方案,不仅要有利于解决其自身面临的问题,而且要为全国改革提供示范。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是进一步提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层次,形成自主创新的微观体制基础。通过积极推行股份制,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引进外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的微观体制基础;通过不断完善引导外资的政策体系,将引进外资与促进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结合起来,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与增强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保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眼于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着眼于建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长效机制,促进城区、功能区与周边农村地区一体化发展;着眼于打破城乡分治的管理体系,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

三是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全面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以金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制度创新为重点,全面提升要素市场能级。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对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的服务和辐射能力;进行土地管理体制创新,推进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发展石油和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煤炭交易市场、优质钢材交易市场、航运市场,完善商品(服务)市场体系。

四是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公共服务事业。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重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为重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重组改造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探索建立新型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为重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完善医疗卫生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为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五是推进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要科学界定职能,理清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要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理顺政府机构和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除上述重点改革任务外,为更好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还应着力研究和推进以下相关改革:

加快建立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环境。深化外贸、外汇体制和口岸体制改革,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

加快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改革。着眼于完善各类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公平保障和有效减少收入差距的机制;着眼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层次和水平;着眼于建立起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健全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通过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金融政策、健全资源节约监管制度,建设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区,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经济调节机制、环境监管体制、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

使用道具

7
jiahaiming 发表于 2007-6-24 18: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题: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记者 刘健 张琴 丛峰

  中国西部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日前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9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说,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

  杨伟民表示,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国家发改委已于日前下发了有关通知,要求重庆和成都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反映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也已经达到警戒线。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的公共服务差距更为突出。城市发展得再好,如果农村跟不上来,那么

和谐社会还是无从谈起。

  重庆和成都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地区发展差异很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重庆市3100多万人口中农村居民占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城乡差距也较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如果重庆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将对全局具有推动意义和典型示范意义。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规划,重庆将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争取到2020年试验区人均GDP达6500美元以上,城镇化率70%,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2.5:1,人均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建设西部领先,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成都市政府秘书长毛志雄则表示,成都市将重点在统筹城乡规划、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等8个方面方面率先突破,通过改革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使用道具

8
jiahaiming 发表于 2007-6-24 18: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华网重庆6月13日电(记者张琴、丛峰、刘健) 国家日前批准重庆市与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关专家认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终“花落”成渝的主要原因是在此进行试点的全局和典型意义以及该区域已经具备的改革的基础条件。

因素一:在成渝地区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

此前我国的改革试验区主要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这一次为何要选择在中西部呢?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曾国平教授指出,在成渝地区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立成渝经济区,消除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也需要在中西部地区探索有效途径,重庆和成都无疑是在这些国家战略和改革方向下比较适合进行试点的区域。

重庆市委财经办副主任陈新民说,选择重庆和成都进行综合改革试验,有利于深入推动西部大开发,优化我国区域战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遏制东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也有利于探索解决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路子。

因素二:在成渝地区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和典型意义。

成渝经济区空间分布图。制图/胡杨

重庆和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重庆市3100多万人口中农村居民占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城乡差距都较大。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认为,重庆和成都具有与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区相似的基本特点,其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具有广泛的推广借鉴意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等走出了一条更多地依靠外需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但在引进外资数量方面中西部地区很难达到东部地区的水平,所以不能照搬沿海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探索出适合中西部地区新的发展模式,而重庆市与成都市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探路者”十分必要。

  因素三:重庆和成都自身具备的良好基础条件和在统筹城乡方面积累的探索经验是设立改革试验区的现实因素。

首先,重庆与成都两地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财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发展总水平、居民购买力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处于中西部前列,这些都为下一步在更高层面和更大区域范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创造了基础条件。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试验区的两极是距离约300公里的两个特大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涉及了100多个中小城市,上千个乡镇。这种区域除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再也找不到一个这样经济规模的经济区。

其次,重庆与成都在体制方面的探索为试验区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重庆市的财政人口供养比是55:1,直辖市行政体制决定了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很有优势;长江黄金水道、区域性枢纽机场、上千公里高速公路、9.5万公里农村通村公路、5000多公里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使得重庆形成西部最大的综合主体交通枢纽雏形;重庆、成都两地产业配套能力强,不仅在区位上承东启西,而且在产业梯度转移中也承担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其三,重庆与成都两地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指出,统筹城乡试验区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中央没有现成模式,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发挥创新,成都、重庆在此之前就开始试点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重庆市在城乡统筹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一是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框架。二是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初步建立起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工作体系。三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四是加快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网络化的要求,建设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

成都市从2003年起就开始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6年的2.61:1;近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实施土地规模经营153.8万亩,土地每亩增收600元;2004年率先在全国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将全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统筹城乡试验区能给成渝农民带来什么好处

新华网重庆6月13日电(记者刘健、张琴、丛峰)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日“花落”重庆和成都。专家们普遍认为,与以前设立深圳特区等改革试验区“让沿海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所不同的是,在重庆和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将更加注重“民生”。

那么,设立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究竟能给成渝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说,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有专家形象地称,统筹城乡改革就是“让农民变得和市民一样”。

新老改革试验区的区别

此次国家新批准设立的重庆市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承担着同样的历史使命。然而,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相比,从背景和目标到改革重点、发展模式、评价标准等,增加了“统筹城乡”四个字的成渝试验区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从背景意义看,此前的试验区是为了给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探路,或者是要建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而成渝试验区是在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一些难点问题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中西部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和谐社会而设立的。

从改革目标看,成渝试验区已经由原来的经济建设为主,发展到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也就是说,由经济任务变为社会责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应该做到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的权利。二是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三是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主要是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等。

使用道具

9
jiahaiming 发表于 2007-6-24 18: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将尽快制定报国务院审批

  成都:站在新起点 继续为全国提供经验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昨在蓉举行陈锡文许善达杨伟民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演讲李春城作主题演讲葛红林在欢迎会上致辞骆隆森黄忠莹等出席

  (记者陈文勇何晓蓉张婷婷李影李凌翌缪琴张立陈伟摄影张全能杨永赤)在成都建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gt;<br>
  2. try{
  3. var TurnAD22=new Cookie(document,"TurnAD22",24);
  4. TurnAD22.load();
  5. TurnAD22.visit=(TurnAD22.visit==null)?parseInt(Math.random()*2+1):TurnAD22.visit;
  6. if(TurnAD22.visit!=0)var intTurnAD22=parseInt(TurnAD22.visit);
  7. TurnAD22.visit++;
  8. TurnAD22.visit=(TurnAD22.visit>2)?1:TurnAD22.visit;
  9. TurnAD22.store();
  10. function showTurnAD22(basenum){
  11. if (basenum==1){
  12. var sohuFlash2=new sohuFlash("http://images.sohu.com/cs/button/yiqi/2007/3502500606.swf", "_bflexO", "350", "250", "7");
  13. sohuFlash2.addParam("quality", "high");
  14. sohuFlash2.addParam("wmode", "Opaque");
  15. sohuFlash2.addVariable("clickthru","http://doc.go.sohu.com/200703/5e7ee2249ecf3ab21d1b825f8d2cc93c.php");
  16. sohuFlash2.write("TurnAD22");
  17. }
  18. else{
  19. var sohuFlash2=new sohuFlash("http://images.sohu.com/cs/button/fengtian/2007/news3502500528.swf", "_bflexO", "350", "250", "7");
  20. sohuFlash2.addParam("quality", "high");
  21. sohuFlash2.addParam("wmode", "Opaque");
  22. sohuFlash2.addVariable("clickthru","http://doc.go.sohu.com/200705/78808a72d57b7aaa04ecb5559024d7a4.php");
  23. sohuFlash2.write("TurnAD22");
  24. }
  25. }
  26. showTurnAD22(intTurnAD22);
  27. }catch(e){}
  28. <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昨日,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成都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围绕“成都:实践中的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为成都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更好地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出谋划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代表论坛向我市赠送《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培训部负责人周其仁,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黄守宏,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等专家学者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主持研讨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出席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代表我市接受赠书并在欢迎会上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隆森、市政协主席黄忠莹,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佩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郝康理,市委常委孙平,市委常委、秘书长邓全忠,副市长白刚,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媛,市长助理陈争鸣、周学文,市政府秘书长毛志雄等出席研讨会。

  陈锡文在演讲中指出,在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际,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成都举行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见势早、认识高、行动快、措施实、效果明显。”陈锡文表示,通过研讨会的举行,实地了解实际情况,总结成都实践经验,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他强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在五个方面实现创新:一是形成党委、政府及所有部门齐心协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深化改革、形成不断增加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投入机制;三是形成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美好家园的激励机制;四是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各方面资金的参与机制;五是加快推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陈锡文希望,成都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深化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重新设计,推进工作,为全国提供借鉴经验。

  李春城在演讲中介绍了我市城乡统筹的基本做法,并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做好城乡统筹的制度保障、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工作,更好地推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李春城说,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支持下,成都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践证明,成都市初步走上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李春城说,从成都的实践看,统筹城乡发展是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关系和领导方式方法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虽然我们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全省和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杨伟民在演讲中指出,2003年以来,成都从本地实际出发,一手抓统筹城乡发展,一手抓相关配套政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初步形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全面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城镇化水平提高,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做到了以人为本,发展改革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杨伟民说,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和谐社会体制机制、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成都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基础,下一步改革的发展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内容明确,具备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础和条件,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他希望,成都要全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办好试验区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葛红林在欢迎会上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为成都建设与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各位专家提出的真知灼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许善达在会议结束时作小结发言,代表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对成都市为会议成功举办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加快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挑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他表示,中国经济50人论坛及各位成员将积极参与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工作,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

  研讨会上,李晓西就处理好城乡统筹与五个统筹的关系;石小敏就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汤敏就抓住机遇,在统筹城乡中发挥金融的作用;周其仁就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处理好集聚与分工的关系;黄守宏就成都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都阳就在推进城乡统筹中探索中西部加快区域发展等问题,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作了精彩的演讲,为成都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更好地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市委、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市级有关部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在蓉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前,与会专家学者还在白刚等陪同下考察了我市锦江区三圣花乡,并在研讨会上,观看了我市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专题纪录片。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锦里一条街。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经济学界的部分有识之士于1998年6月在京共同发起设立的学术论坛,目的是把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理论研究的专家们对中国经济问题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集合起来,希望能用他们研究的思想精华对中国经济改革及各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意义:

  这是国家对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高度肯定

  这是国家推动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这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这是成都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试验区将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统筹城乡规划

  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

  建立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健全基层自治组织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记者 何晓蓉 陈文勇 张婷婷 李影 缪琴 李凌翌张立陈伟)成都市人民政府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宣布,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还有同处成渝经济圈的重庆市。

  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试验目的:试点探索示范带动

  继2005年6月、2006年5月国家先后批准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为国家首个和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下发通知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在于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带动推进面上的发展。这次设立的成都市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战略层面上设立的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构架、政策设计、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国家希望试验区能为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这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选择成都:对先行实践的高度肯定

  党中央关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以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市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这个主题,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这次批准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对近年来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肯定。

  成都机遇:在探索中加快科学发展

  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成都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成都将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些重点领域包括: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成都将站在成为试验区的新起点上,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继续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成都行动:尽快制定获批实施方案

  批文已经下发,当前成都最紧迫的是要尽快制定完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审批,争取尽早通过,然后展开各项具体的改革试点工作。据悉,下个月,国家发改委将与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一道在北京举行高层论坛,研究探讨方案制定有关事宜,“制定配套方案的过程也是成都继续探索统筹城乡工作的过程”。

  区域影响:加速成渝经济区崛起

  这次国家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进一步发挥成都特有的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生态优势,强化成都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加速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的成渝经济区的崛起,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毛志雄发布新闻,并与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回答了记者现场提问。

  设立试验区并不是“给钱给政策”

  “国家试验区是否像深圳经济特区一样,会享受国家的资金倾斜和很多优惠政策?”针对一些媒体的疑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解释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往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相当大的区别。设立试验区,并不是就意味着“给钱、给政策”,而是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积累好的发展经验。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国家、省、市共同商讨制定。作为试验区,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非有人想象的“国家给它很多优惠政策”。

使用道具

10
vangjianping 发表于 2007-7-12 14: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9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