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浪星星
2185 1

[考研外校] 楼主呕心沥血之作——2013年一战复旦管院DDIM初试准备、初试经历、初试心得(二)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初中生

1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75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19
最后登录
2014-11-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数学复习心得体会

对于所有有意考取复旦大学的同学来说,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失守,机会渺茫。

1.      数学的复习首先在时间上要投入充足

在我的复习备考的全过程,数学的复习强度都是最大的,直到考研前一天,数学仍没有丝毫松懈。

2.      数学复习的核心:基础扎实+熟练掌握

基础:研究生考试是一场选拔性考试,数学考试的选拔功能尤为突出。但是,考研数学强调的仍然是基础。有些眼高手低的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选拔性考试,考试就不会侧重基础。但凡是经历过考研的人都很清楚,要把数学考试大纲覆盖的内容的基础全部掌握绝非一件简单的工作,事实证明,能做到基础足够扎实的也实在是少数。

熟练:由不会到会,由会到做对,由做对到熟练快速做对,表面上看上去很自然,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如若你想达到熟练做对的阶段,你只可能付出比由不会到会,由会到做对多得多的努力!我常跟周围的人分享心得,有一点得到广泛的认可:你平时做的简单的题目出现在考卷上,它的难度马上变为中等;你平时做的中等难度的题目出现在考卷上,它的难度马上变为困难。因为考场上你面临着压力和各种干扰因素。只有极其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才能保证你在考试时,顺利发挥出你应有的水平。那些你平常似懂非懂、将就掌握我的知识,等到真正考试时,它们都将变成无效的(和不会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都不会帮助你取得分数。这就是应试的实质之一——只有熟练掌握的知识才会转化为分数!仅仅是会做了,但是不够熟练,这与熟练掌握,看上去“差不多”,但一旦在考场上,这就会产生性质不同的结果(0分和满分)。如何做到熟练呢?反复、反复、反复!

基础+熟练!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做到这两点的两人少之又少。因为这两点的实现需要一个人持之以恒地付出和脚踏实地行事。

(二)DDIM专业课复习心得体会

相比较数学而言,DDIM专业课——国际商务基础的复习就复杂许多。复旦经管类专业课的难度之大是远近闻名的。这种难度一方面源于复旦专业课对学科知识综合性要求之高、之灵活,且常常全部以主观题考查,主观题考查的形式本身就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另一方面,复旦官方从不公布历年专业课的答案和评分标准(至少DDIM是这样的),。一旦考生的答题思路与评卷老师的“偏好”相距甚远,一切努力便付诸东流!主观题就是这样,说你答得好你就答得好,说你答得不好你就不好。一道题目给你十分说得过去,给你八分也说得过去,给你零分也有理由。

即使考试的难度再大,也不能阻挡追逐理想的心。准备DDIM专业课一定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获得需要各位在对DDIM专业课考察风格和思路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以以上八本参考书为依托,在参考教育部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复习!

1.      DDIM专业课复习时间的投入要充足

特别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只有看得多了、背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才会慢慢培养起自己对国际商务学科的感觉和思路。接触到新问题,才能从这个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

2.      DDIM专业课备考的一条核心思路

经过与这八本书前后将近一年的“亲密接触”,我总结出了一条DDIM专业课备考的复习思路。

考虑到以上八本书大部分都是由复旦经济学院的老师编写的,所以里面的内容论证过程都是从经济学出发。更何况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最闪耀的明珠,管理学的本质就是经济学。但是,从备考的角度来讲,我们一定要学会站在管理学的角度,站在DDIM国际商务的角度,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总结这几本书中每一章节和管理学、和国际商务的联系(这几本书中各章节的内容如何在国际商务中运用)。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各位能很好的掌握并运用这一条思路和原则,不仅可以有效地辨别哪些章节是核心、是重点,更可以在参考教育部大纲的基础上,锁定DDIM专业课复习的重心!(哈哈,理解了这一原则,你就不会再来问我《国际金融》里面的汇率中长期调节设置题目的可能性有多大了,总之,这一部分我从头到尾都没看过!不要问我为什么敢做出这么坚决的判断,你只需要思考一下汇率的中长期调节与国际商务有多少关联性就好了,永远不要忘记我们考的是国际商务,而国际商务属于管理学,不是金融学!)

这绝不是简单的技巧,这里面融入了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每个人对DDIM的理解是不同的、对国际商务的理解是不同的,对这八本参考书目的理解是不同的。这种创造性思维绝不是简单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成倍的提高复习效率,使我们复习到得知识可以尽可能得反映到最终的试卷上。如果你对DDIM没有什么认识,对国际商务考查的思路没有任何理解,那么面对八本教材如此之大的信息量,那就要颇费脑筋了!

虽然我第一遍将这八本书几乎从头到尾看了个遍,但从第二遍开始,我便明确了这个思路。一遍又一遍筛选我认为最重要、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的内容,并结合八本参考教材整理笔记。十一月份以后,我每天专业课复习的内容就基本围绕我自己整理的笔记展开了。例如,尹翔硕的《国际贸易》,按照我的理解和思路,我整理了A4纸正反面20张(我整理笔记喜欢记在空白的A4纸上,不喜欢记在本子上)。试想最后阶段复习国际贸易如果还以课本为主,复习一遍的时间会有多长!但如果以自己整理的笔记为基础,由于有自己的原创性劳动在里面,记忆、理解直至最后运用的效果自然不一样!

3.      专业课整理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DIM专业课官方参考书数目有四本,但我前后看过八本,而且我觉得这八本书都很有必要仔细研读。我建议大家专业课一定要整理笔记,但是这种整理绝对不是机械般的照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在里面。

课本编写者编写的书是有他们自己思路的,单纯一遍又一遍翻看那些书的复习效率递减很严重。因此,我们在第二遍和第三遍阅读时,要尝试跳出书本本身,结合我们自己的考试需求(结合国际商务、结合管理学),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去整理我们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特别注意,整理出来的内容的形式一定是方便为我们所记忆并最终使用的。在整理笔记的这个过程,你的创造性劳动(假如你来出DDIM的专业课,每章节你会怎么设置题目?)越多,这份笔记对你的价值就越大,后期专业课复习一遍的周期就越短,效果越好。

整理笔记的学问太大了,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原则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三)政治、英语复习心得体会

一开始我就提到,整个考研复习过程中,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至少占据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因此,我花费在政治和英语上的时间相对较少(与我周围一起备考的同学相比更是如此)。虽然最后取得了英语一70政治70的成绩,我个人也非常满意,但与许多考研“大家”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1、           关于政治

在政治的复习方面,我个人堪称“投机取巧”的典范。当然,这种“投机取巧”绝不等同于“偷工减料”,我只是觉得政治和英语这两门考试“标准化”程度较高,自然“应试诀窍”也会多一些。由于数学和专业课“厚积”压力之大,我在政治上的复习周期只有三个月,这就迫使我必须提高自己“生产工具”的效率(与其说是效率不如说是复习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

首先,建议大家政治着手复习之前,先去研究研究政治近三年的真题选择题,熟悉熟悉真题命题的方向和风格。这一点很重要!我一直以为政治真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了解政治选择题的命题方向和风格,帮助自己确定复习方向。更对大家有实用价值的是——帮助大家在日常复习的过程中,建立甄别“题目质量”的标准。熟悉了真题,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份辅导资料题目的质量到底对我们的复习帮助有多大!第二,通过定时训练真题,培养考试的思维和感觉。“定时”很重要,如果做一做歇一歇,想起来再做一做,真题的这一功能就完全丧失了。

政治选择题一方面需要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需要比较好的政治素养和感觉(为什么有些比较模糊的选项有些同学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政治觉悟高呗……)。这些大家都会随着政治复习的深入不断完善。但我在这要特别指出一点——“非智力因素”在政治选择题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审题能力(辨别选项差异、辨别答非所问等等)。而且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诸如审题能力等一系列的“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提高只能通过平常的训练(特别是定时训练),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原因很简单,审题属于习惯问题)。我相信大家在最后的模拟阶段,这一感触会非常明显,到时候格外关注一下就好。

政治的50分分析题主要就是靠考前的反复记忆了,当然这种背也有“诀窍”。今年肖秀荣的“四套卷”只压中了完整的一道题。但我事后却发现自己解决这50分的分析题的“素材来源”几乎全部来自“四套卷”!“诀窍”就在这里!单纯的记忆并不能帮助大家很多,取胜的关键就在于“灵活”!政治这门学科的语言本身的特点就是偏“大”、偏“空”的,这给我们的记忆和理解带来了困难。但事实的另一面是,这种语言决定了我们所积累的诸如“四套卷”等“素材”具有极高的普适性!换句话说,它们不仅仅可以用来解答“四套卷”上出现的材料,只要我们足够“灵活”,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各种材料,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而已!例如,“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没有人会质疑它在政治材料分析题中强大的解释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灵活”,因为每个人在记忆过程中投入的“原创性劳动”是不同的!“原创性劳动”属于高级智力要素,各位各显神通吧!

2、           关于英语

英语的整个复习过程就是“随心所欲”,一想到英语的心得体会马上“词穷”了。

关于英语,我只想强调历年真题(尤其是近7年)的重要性。考研英语的考察思路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其他英语资格证书的思路大相径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即使你能完全理解考研英语阅读文章的全部内容,做题仍可能出现错得稀里哗啦的情况(不可思议吧……试试就知道了)。而反复研读历年真题最大的目的就在于理解这种命题思路的差异,最终能够按照考研英语的标准和要求指导自己的全程复习!

二、初试经历

我是1月4号中午到达复旦的。去宾馆安顿好之后,和复旦的同学吃了顿饭,之后看了考场。大概两点回到宾馆,睡了一觉(准备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我一直保持午休的习惯)。三点多起床看看政治的“四套卷”和英语的范文。五点多去“旦苑”餐厅吃了顿饭。晚上和考经院的几个同学在四教看书到十点,之后会宾馆休息了。

周五晚上回宾馆的时候莫名开始飘雪了。周五晚饭之后直至回宾馆休息这段时间,心里会有莫名的紧张和焦虑,可能是大战在即的原因吧!突然感觉眼前的世界换了一个模样。不过,自己还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这种负面情绪,没有影响第一天的休息。

周六早晨6点左右就醒了。与以往“睡不够”相比,那天早晨格外清醒。自己抓紧时间把“四套卷”的分析题又过了一遍。7点去宾馆餐厅吃好早饭,回来洗了一个澡,“梳洗打扮”结束之后直奔考场了!复旦校园里的考生很多,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但我只有一个人。与周五晚上的紧张和焦虑相比,此时的我只有兴奋和激动!上午的政治进行得很顺利。中午抓紧时间回到宾馆吃好午饭,又睡了一会。下午的英语进行的比较紧张,一方面时间很紧张,另一方面英语的题目设置的思考容量比较大。考完感觉英语不如政治答的满意,但仔细想想英语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瞬间欣慰了……晚饭是和同学一起吃的,本来想晚上去光华楼再看看专业课和整理的数学公式,无奈考试精力高度集中,晚上实在是太累了,根本看不进去任何东西,索性回宾馆休息了。

晚上9点睡觉,周日早上5点半就醒了。抓紧时间利用早餐前的一个半小时把带到复旦的专业课笔记迅速翻了一遍。7点去吃早餐,之后洗澡,“梳洗打扮”之后直奔考场。周日的两场考试进行得有条不紊,有了前一天的考场经验,我对自己的考试节奏和时间把握更加成熟。由于数学进行过很多次历年真题的定时训练,所以自己对考试就更驾轻就熟了。数学11点做完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试卷。检查的这一遍把线代的证明题做了出来,并发现了第一道概率论大题的一个小错误。数学考试结束之后,急忙奔回宾馆吃了饭,休息了一会。下午的专业课,面对8道简答题和2道论述题,我的情绪非常平稳,大脑思考活跃,一直写到了4点55终于把12面纸全部写满。

两天的初试就这么结束了。我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去网上对答案,急于给自己的努力一个说法。因为我心里很清楚:无论是这半年的积极准备,还是最后两天的发挥,我自己都非常满意!即使最后的结果不理想,我也能欣然接受!因为自己真的已经全力以赴过了,没有遗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复旦管院 呕心沥血 DDIM DDI DIM 复旦管院

沙发
yeting2000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4-26 22:13: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