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14317 56

[季曦] 北大经院季曦(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5月21日在线访谈 [推广有奖]

51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1 22:18: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ingdatou0303 发表于 2013-5-21 08:27
坛友dingdatou0303:
     老师,你好!现在国家准备进行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型城镇化说的漫天都是,但当前 ...
我非常赞同城镇化应该保护农民利益,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但对你问题里的一些说法我想先做一些修正:

一是“zf却没有发现底层的真实画面”,我认为这是不贴切的。应该说,ZF对我国城市化历史和现状的问题知道得很清楚,恰恰是意识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牺牲了很多农民得利益、牺牲了生态环境利益,才提出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
我国过去城镇化的特点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这是基于地方“土地财政”所呈现的病态城市化,伤害了很多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我国是所谓的“半城市化”、“伪城市化”,城市化率高出非农化率15%之多,农民工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却没有公平地分享城市化带来的成果。这些问题ZF都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ZF和学界也都在探讨,比如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有很多相关的政策讨论,我在这里不赘述。

二是“如何有效地推动新型城镇化运作”,运作这一词我也不认同,就好像我不太认同ZF用“推行新型城镇化”这个词一样。我认为,城镇化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了,产业升级了,就业需求多了,因此城市对农村人口产生了积极的吸引力,才流动到城市,城市化也自然而然的推进。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城市的这种积极的吸引力导致的,但还有很多是ZF主导的,这就出现了很多别的国家城市化中所没有出现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我想我们不能因此质疑城市化(城镇化)。国际有很多经验表明,城市化对提高全民福祉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城市化没有问题,是有问题的城市化才有问题。我国城市化进程应该让市场和经济发展决定,ZF应该消除一切阻碍城市化的障碍,比如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问题。
如何消除?有两种思路:
一是逐步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农民和市民从此只是“地域”或“职业”的区别,不再是“身份”或者“福利”的区别,消除了这种不平等,户籍自然就只是像“身份证”一样的,仅仅是一种个人信息而已。
二是逐步有序自愿的放开户籍。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关于这两种思路如何落实,涉及土地、财税、融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做一篇深入的文章,由于时间关系旧部再多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100 + 5 + 5 老师辛苦啦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52
dingdatou0303 发表于 2013-5-22 08:39: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1 22:18
我非常赞同城镇化应该保护农民利益,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但对你问题里的一些说法我想先做一些修正:

一 ...
谢谢季老师,很受用,会进一步关注该问题。
本人开通了“河南统计数据库∪重大文件”文库,请大家多多订阅!谢谢 !

使用道具

53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2 10:5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资料狂人 发表于 2013-5-20 08:45
坛友Kslior:
老师,我有一题要请教:在现今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我国先污染后治理的以透支环境资源为代价 ...
东北重工业区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同时也牺牲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降低了该区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工业区的各种问题被隐性化了,但随着体制改革,其固有弊端集中明显化,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
1、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业少;
2、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开采成本逐渐上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逐渐削弱,现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渐不足;
3、发展环境差,其中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该区域奉行了“先生产,后生活”、“先发展,后治理”的宗旨,片面追求产值增长、GDP增长的传统增长模式,导致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很不完善;
4、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逐步脆弱化,等等。

东北重工业区要想持续发展,亟需深化改革。改革可以借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重工业区的改革经验,比如:
1、坚持产业转型,并且产业转型坚持“慢冷—发展”型路线,即在对现有资源依赖型、环境污染型产业进行扶持的过程中,逐步摆脱对这些产业的依赖,坚持旧产业的扶植——接续产业的培育——新兴替代产业的发展三部曲,接续产业大多根植于传统产业;
2、接替产业的选择与大经济环境发展需求的对接。如何选择接替产业,使之充分体现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决定区域未来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接替产业的选择必须紧跟外围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只有保障接替产业与外围经济环境发展需求的对接,才能赋予产业持续的生命力,实现重工业区域的彻底转型;
3、多方面、多渠道争取中央ZF的支持,同时当地ZF应灵活运用政策手段促进转型。这些支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类形式:一是成立相关职能部门、颁布相关法规;二是制定财税政策,提供诸如专项基金、税收优惠政策、信贷支持、困难资源型企业的补偿政策、失业职工补贴、失业职工再就业补贴等;三是提供服务支持,比如企业孵化、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当地ZF在重工业区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应积极争取中央ZF的各项政策支持,一方面也灵活运用这三方面政策,保障转型获得持续的动力;

使用道具

54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2 11:12: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22595877 发表于 2013-5-21 10:37
季老师您好,请问如今我们所谈的城市化都是建立在人口层面,是人口的城市化,但是许多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的 ...
请允许我首先表达一下我对指标体系的不信任吧?
我知道有很多关于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也肯定有关于健康城市化的指标体系,但我没有具体关注过这个问题,不太清楚具体有哪些指标体系。
诊断城市化是否健康,最常规的方法可能就是用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估。但是指标过多,就会涉及用什么方法把多指标的信息整合起来,就会用到很多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大多都难以避免主观性,这是让我们都非常头疼的地方。
我倒是认为如果你有兴趣,也许你可以自己构造一套指标体系,但建议指标最好别太多,别太滥,能关注城市化的多个方面,又能体现城市化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即可。未必要综合成分数或者无量纲化的数值,就多指标反映问题也挺好。

使用道具

55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2 11:13: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丘比丘 发表于 2013-5-21 16:27
谢谢季老师,我就是一小研,对环境经济学比较感兴趣,属于自学范畴吧,泰坦伯格的自然资源经济学,Prato等 ...
尽量看原著,也许会有更多收获。加油!

使用道具

56
lyx396529 发表于 2013-5-22 17:36: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1 17:06
当然可以,最近我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绿色经济的益贫效应研究。
经济、环境和社会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 ...
谢谢,我觉得还是要靠转移支付和绿色发展来缓解贫困,否则仅靠一个方面是不行的
[多交流,共同进步!

使用道具

57
kaizong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3-5-26 12:32: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appycici123 发表于 2013-5-21 20:30
我们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吧,生态经济学认为“任何新秩序都必须以环境里的更大混乱为代价”。 ...
首先谢谢老师的悉心解答,拓展了我对此问题的思考视角。但是呢,我还有一个观点想与老师您分享一下,望指正。
就是对于对于当下能源紧缺问题的应对措施上,我认为节能减排也好,发展方式从粗放转为集约也好,都是一种gradual change,且也是有较大成本的;而facking的出现,是一种比较大的shock,这种shock对经济发展的价值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可能更大,即使它的出现也伴随着些许阵痛,但或许这些成本是我们当下更愿意接受和改变的。依赖于发展方式转变来改观当下困境似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嫌,并且面临着较大的经济社会成本,而重点发展fracking似乎更符合当下发展意愿;但由此衍生的问题是,相比于新能源产业,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是否很强,抑或这种替代能延续多久,fracking的出现会让新能源产业进入漫长的蛰伏期吗?或许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于当下的选择更为迫切吧,您觉得呢?  再次谢谢老师能抽空与我们交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