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jout
2510 8

[经济学教育] [转帖]王尧:如果大师上课不及格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粉丝

讲师

2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7692 个
通用积分
13.8372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22526 点
帖子
345
精华
0
在线时间
3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17
最后登录
2023-11-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br/><br/>王尧:如果大师上课不及格<br/>来源: 作者:王尧  [2008-01-30 17:14:27]   </p><p> 旧时的大学,现在能够反复说的就是北大、清华和西南联大。<br/>    去年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出版,又让大学的话题再起。读完这本书,我心里的感觉是自己虽然读到什么“博士”,其实应当算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如果参照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当年的面貌以及何先生这一代大学生的经历。不必说我这一辈后生,上两代的知识分子大概都无法写出《上学记》这样的书了。所以我在给学生讲座时曾发感慨,余生也晚,失去了选择读西南联大的机会。我渐入中年,越来越意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不逢时。<br/>    近日又读到《书城》上彭刚教授访问何兆武先生的谈话录《〈上学记〉之后》,谈话中说到西南联大教授上课的风格。许多年前读过汪曾祺先生回忆西南联大的文章,汪先生一年级时和何兆武先生住在同一个宿舍,汪先生“述”得传神,何先生“论”得精辟,文学家与史学家还是有些不同风格的。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写北大的那些文章,也曾让我着迷。我一时曾想,那些听过大师讲课的前辈真是幸福,别的不说,记下那些大师的细节,就是好文章了。后来知道,这话说过后应该牙疼。因为能够记住而且写出那些人那些事的,也只是极少数人。<br/>    回到西南联大的课堂。何兆武先生说,西南联大的老师讲中国史只讲到宋代,往后就不讲了。如有某老师在今天还是这样上课是不可思议,因为你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何先生旁听闻一多的课,他的印象是,诗人闻一多先生,讲课投入而且有激情;闻先生上课时什么都念,当然也会念自己的作品,新诗旧诗都讲,讲《诗经》、《楚辞》也讲唐诗。大学里好像博学又有才华的教授都喜欢这种天马行空的讲课方式。我读大学时还有极个别这样的教授。但现在的课堂已经不赞成这样,有一个词叫“跑野马”,批评的就是这样一种散漫的教学方式。这些年在课堂上念自己作品的教授恐怕也已经微乎其微。大学课堂讲授经典,敢讲自己作品的不多,把自己的作品“经典化”是要被人嘲笑的。闻一多先生的新诗已成经典,所以他怎么念自己的作品,谁也不觉得不正常。我感慨的是,当下多数教授们在教材、论文、讲义之外已经不会写作了。何先生这辈学者往上,除了专业成就,大多数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我辈只能说惭愧惭愧!<br/>    完全以昨天来说今日肯定不妥,“中国问题”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太阳照常升起,但时过境迁,一样的太阳,那时照在“红楼”上,现在照在“大学城”。大学的课究竟如何上,没有人能够说自己的课就是“范式”,即使是何兆武先生说到的陈寅恪、闻一多先生的课,我想也会见仁见智。从那时到现在,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上课的“自由”与“规范”问题。现在的“规范”几乎已经到了极限,从教材到试卷,连板书也快被“PPT”取代了,中文系的老师也快到了不写粉笔字的程度,在“规范”的名义下,课堂已经被格式化了。“规范”被视为“科学性”,但“科学性”是否只在“规范”之中,当有可议之处。当“规范”已经走到极端时,“自由”的问题也随之而生。何兆武先生说:“旧社会没有标准教科书,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我觉得这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至少比死盯着一个角度要好得多。‘转益多师是吾师’,学术上独尊一家,其余的都一棍子打死,那就太简单化了。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什么都绝对化、纯粹化总是很危险的。”我不反对“规范”,但实在找不到不赞成何老先生这么说的理由。<br/>    如果我是学生,自然会选陈寅恪、闻一多先生的课;现在我是老师,心里也想学陈、闻先生的皮毛,但肯定做不到,或者只能打“擦边球”,正如何兆武先生说,陈先生的课“如果要按解放后的要求,他讲课是不及格的”。教书先生困惑的仍然是怎么教书。当下的大学,都在经受本科教学的评估,此项“工程”的是非,已是教育界的旧话。以前是小学校重视,大学校无所谓,个中原因不言自明。我所在的大学为迎接检查而草木皆兵时,有人说,现在连北大清华都重视了。可见,这项工作必须十分重视了。如果当年也有评估组,如果评估组进驻当年的西南联大,可想而知,陈寅恪老师要“下课”了、闻一多老师要“下课”了。既然这两位都下课了,梅贻琦校长手上永远拿着的那把“张伯伦式”的弯把雨伞,恐怕也会摔落在地。<br/>来源:www.infzm.com<br/>原文链接:http://www.infzm.com/column/zljj/200801/t20080130_35839.shtml<br/></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不及格 column colum 西南联大 北大清华 知识分子 历史学家 西南联大 大学生 博士

沙发
chinaz 发表于 2008-2-1 21: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道地精辟

使用道具

藤椅
laudon 发表于 2008-2-2 09: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按照当今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这些大师上课真难及格。不过,当今这种“博观而约取”、“学广则闻多”的大师委实罕见,偶而见之也乃极度稀缺之。

使用道具

板凳
sfhsky 发表于 2008-2-2 13: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8-2-2 9:14:00的发言:
如果按照当今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这些大师上课真难及格。不过,当今这种“博观而约取”、“学广则闻多”的大师委实罕见,偶而见之也乃极度稀缺之。

      大师的风采至今令人神往。在如今这种教育体制下,不知道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大师。

      昔日西南联大的刘文典在月光下给学生讲授《月赋》。能口出狂言:在中国 ,真正懂得《庄子》的就只有两个人,一

个是庄周,一个就是刘某人。更曾豪言:我刘叔雅并非凡夫走卒,即使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

武夫耳,其奈我何!

       如今这样的“狂妄之徒”确是罕见,而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怕是今人更加学不来的。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就只剩下黑板上的方程和曲线。但如诗的数学要与如画的现实结合,经济学才是既活又美的。

使用道具

报纸
果冻 发表于 2008-2-6 10: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已经将此帖转往凯迪论坛,被凯迪列为推荐帖子。

链接: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2&id=206545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6 10:53:50编辑过]

《高维欧氏几何学》免费下载:http://www.gwjhx.com/

使用道具

地板
Edward 发表于 2008-2-10 01: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事经济学教育10多年了,这两年最头痛!

要完成学校领导的点名、保证不及格率不能超过多少多少的要求。学生也知道了这些领导的要求。你要求严格了,学生就不给你测评及格;你放松要求吧,对不住良心,毕竟是大学教育,10多年来都这麽要求的。

持不认真的态度,当然好糊弄,但你要认真对待,就头痛了。据说美国就走过10年的弯路---学生考评教师,现在改为同行评议。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使用道具

7
sfhsky 发表于 2008-2-14 11: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2-10 1:02:00的发言:

从事经济学教育10多年了,这两年最头痛!

要完成学校领导的点名、保证不及格率不能超过多少多少的要求。学生也知道了这些领导的要求。你要求严格了,学生就不给你测评及格;你放松要求吧,对不住良心,毕竟是大学教育,10多年来都这麽要求的。

持不认真的态度,当然好糊弄,但你要认真对待,就头痛了。据说美国就走过10年的弯路---学生考评教师,现在改为同行评议。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同感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就只剩下黑板上的方程和曲线。但如诗的数学要与如画的现实结合,经济学才是既活又美的。

使用道具

8
jasonjia 发表于 2008-2-15 11: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大学里好老师太少了,忙着捞钱的不少

使用道具

9
sszb 发表于 2008-2-20 20: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语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