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哆啦a梦2112
2012 6

[学科前沿] 求大家同讨论,老师留的课堂上要讨论的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大专生

5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5220 点
帖子
13
精华
0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3
最后登录
2017-3-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资料1、2014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发布日期:2014-02-10来源:中经专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应有之意,更是推动体制改革、为之营造一个宽松宏观环境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衰退周期逐渐转换为供给调整周期,并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2013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伴随中国经济长达三年的持续调整,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调整也已经比较充分,赢利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企业自身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2013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下跌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与伴随着结构转型服务业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有关。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工业服务专业化的趋势等,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从而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率先步入复苏之路。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2013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只有18.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 .5个百分点。尽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比上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自2月份以来,增速逐月稳步回升。由于投资关联效应和收入放缓效应,更多上游行业及消费品行业的投资受到了影响,是导致制造业全面深度调整的主要原因。汽车消费、网络消费以及与住宅成交量相关的居住类消费等都有明显增加,则是促使消费持续回暖的根本动力。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维持12年下半年以来温和上涨的态势。但是,食品价格涨幅依旧较大,其中粮食、肉禽和蛋类等涨幅甚至超过了上年同期;居住类项目价格涨幅也超过了上年同期。结构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这种价格上升具有一定的趋势性。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仍然偏低,只能通过农产品价格上涨获得必要的利润。住房价格的上涨和交通区位便利住房的日益紧缺,则推高了房租。

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2013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由上年的4.2%提高到9.3%,特别是进口额增速由上年的1.4%提高到8.6%,同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却由上年的8.1%下滑到5.7%,连续3年明显下滑。要素成本变化对加工贸易产生持续不利冲击。例如,2013年前三季度,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2005年同期上涨了3倍多,年均递增约19.0%,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比2005年汇改前累计升值了26.3%。

央行基本维持了偏松的货币投放力度,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2013年总体上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尽管货币供应量M 2已超百万亿,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已由2001年的5 .69快速下降到2013年的2.53,M 1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也由2.15下降到约0.77。同时,中国经济连续三年调整减少了企业利润额和现金流,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迅速,致使人民币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01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尽管如此,经济复苏的力量仍然正在逐渐积聚,并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微观企业效益的改善上,而不是体现在经济增速的明显提高上,从而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结构性通货膨胀和潜在金融风险等,是影响2014年经济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首先,产能过剩将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投资乘数效应,致使终端需求的增加只能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却不能有效引致新的投资;其次,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将弱化投资促进政策的作用,因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三个行业,是政府投资促进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13年其投资增速已达22.9%,很难进一步提升;第三,食品类、劳务类和居住类项目价格仍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并驱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更加趋于紧缩,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妥善管理,但从短期来看,这些举措却可能造成房地产投资及地方政府投资的下降。

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制造业投资调整充分、投资消费结构转换和微观企业效益改善等,则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积极因素。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力度逐渐增强,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一般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一般贸易的发展将比加工贸易产生更大的增长效应;其次,制造业投资的调整较为充分,只有饮料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投资增速高于30%,其他行业已经全部降低到30%以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难以再有回落;第三,投资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转换,2000年以来连年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高储蓄下银行对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以及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较高通货膨胀率等因素,促成了中国抑制消费、刺激投资的发展模式的形成,但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和重工业化“三化叠一”时代旺盛的需求出现趋势性回落,中国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将逐渐变成一种趋势;最后,微观企业效益有所改善,除了部分行业企业因产能过剩严重而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外,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正在趋于良好,借贷能力和投资信心也相应得到提高。
  我们认为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5%,进出口额增速约8.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约3.0%。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认为2014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也更加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因此,为了应对经济运行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014年宏观调控就需要更加重视前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稳定的目的,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具体来说:财政政策方面,需适度提高赤字率,稳定政府主导投资,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避免投资的再度下滑;税收政策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营改增”,同时,通过现有税种的调整、新税种的开征和企业效益的提升,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和降低流转税的比重,以减轻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货币政策方面,应适度增加货币供给的力度,并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优化资金特别是增量资金的配置结构;城镇化政策方面,宜将促进中小城镇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以中小城镇为主体来统筹城乡发展,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

资料2、中国经济重回危机状态

尽管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对8月份宏观数据的“波动”提前预告,但这几日密集出台的很多宏观指标的下滑幅度之严重,还是大大超出了市场人士的普遍预期。

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8月份同比增长6.9%,创下2008年12月来的新低;发电量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2%;三驾马车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只有16.5%,创下14年以来的最低;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13.2%,已经连续7个月回落。可以说,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最差的表现之一。尽管李克强总理指出这是“暂时波动”,并且一再强调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但毫无疑问,8月份的很多指标的确已经跌回到金融危机爆发阶段的水平。

对于宏观指标令人注目的波动,管理层显然已经做好了解释的预案。李总理对前8个月的宏观经济有三点评价:一是认为在今年下行压力加大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总体仍然在合理区间,特别是前8个月的新增就业接近1000万,几乎接近全年增长目标;二是认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是“没有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动改革,大力调整结构”,特别是政府简政放权对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显著,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使得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三是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经济的新常态,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同时,李克强总理强调最后四个月稳定经济的主要举措仍然是改革。但很显然,从外界对近两个月宏观数据下滑的忧虑看,总理没有暗示会刺激经济的做法让很多人很不甘心。

尽管管理层并未因最近两个月宏观指标的大幅下滑而再次回到过去“刺激”的老路,但外界对于中国高层的决心和忍耐度似乎仍然持怀疑态度。面对数据的下滑,一些人呼吁管理层再次放松银根,重拾刺激计划。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直唱空中国经济的一些国际机构甚至认为,如果不实施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减速;如果没有新的刺激措施,不要说7.5%,今年恐怕连7.3%的增速都保不住。而一些屡屡预测错中国经济表现的国际投行又大胆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会跌破7%的心理防线。

笔者认为,在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明确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包括海内外机构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无所不用其极的呼吁高层采取更加有力的刺激计划稳定经济增长,这既有过去的思维定势,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新的周期性特征认识不足有关,同时,一些人对高层能否顶住压力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仍然持有怀疑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一旦宏观经济指标出现波动,政府慈祥的“父爱主义”立即抬头,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此颇有心得,因而对经济下滑时政府刺激政策的甜头有了深度的依赖,这种依赖已经深入到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灵魂和骨髓。因此,尽管管理层多次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但很多人并不以为然。同时,习惯了过去高增长周期的很多人,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速的回归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上半年7.4%的增长是一个很不理想的数字,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回到8%以上的高增长。事实上,从中国经济的长周期而言,中国经济已经正式告别8%以上的增长了,在未来10年,能够维持7%以上的增长,已经非常了不起。很显然,如果对这种“刺激依赖症”和“高增长依赖症”,不从灵魂和心理层面进行彻底“治疗”,他们是不会主动把刺激的“药方”从政策的百宝箱里丢弃的。

8月份宏观指标的下滑,一方面肯定是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必须承认,这种指标回到四万亿刺激政策之前的表现事实上已经宣告,不去痛下决心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仅仅依靠大规模刺激维持经济增长,只能维持一时,在药效终结之后,经济仍然会回到危机状态。大规模刺激计划不仅无助于解决深层矛盾和问题,无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反而使得矛盾和问题更加严重,宏观经济更加复杂和动荡,这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最近两个月宏观指标的下滑,再次证明,任何刺激措施都无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和稳定。

当然,如果管理层对中国经济真的有定力,近期一些宏观指标的波动,事实上也为管理层下决心抛弃“刺激思维”,回归改革正途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发现,前8个月一些指标尽管触目惊心的下滑,但由于管理层用改革的举措来“对冲”下滑的风险,中国经济并没有因宏观指标的下滑而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大规模失业。而企业也好,居民也罢,担心的不是经济的短期下滑,而是已经制定的改革举措不能落实。笔者认为,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指标是改革的“完成率”,最强的刺激是“强力改革”,如果今年不能在金融、国企、土地和户籍改革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性的举措,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实上,经过金融危机以来的大规模刺激的轮回,大家都已经非常明白: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不是经济的下滑,而是不能容忍经济的下滑;中国经济最大的信心不是人为炮制的高增长,而是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的表现。这的确是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

资料3、李克强总理不刺激的底气何来?

李克强总理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强调中国经济不会强刺激。

从CPI、PP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等数据来看,中国经济难言强劲复苏,去年6月20号前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到13%以上,让人惊出一头冷汗。总理承诺不强刺激,说明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底气,底气何来?从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总理致辞中,可找到踪迹。

经济数据平缓,但就业形势不错。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3%。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1-8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10多万人。统计局不愿公布的调查失业率,总理公布了,只有5%,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算得一个好成绩,大量就业者从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其他行业。

高就业率得益于服务业与草根创业、大众创业。在去年5月召开的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服务业是各国就业最大的容器,目前体制问题制约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改革,为服务业“松绑”。

“洗头洗脚是朝阳产业”,这句话没错,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一趋势在今年一季度得到延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高于第二产业4.1%;从增速看,第三产业增长7.8%,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服务业对就业增长的吸纳能力高于制造业三成左右,就业上升使中国经济弹性增强,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增加。未来中国服务业还将得到极大提升,关键是在服务领域的各项管制必须清理,该建立的游戏规则应严格执行,政府不该伸的手坚决不伸。

当然,服务业上升顶不了制造业下滑的缺口,政府财政收入等数据也会有所下降,但民间财富有所积累,是中国行业转移与财富转移的一个契机。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创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今年1到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到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其中上半年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增幅达70%以上,出现“井喷式”增长,带动1000万人以上就业,如果800万户每户增加两个就业人数,可以增加1600万人就业。

信心由此而来。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调控的下限是比较充分的就业。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明确,在经济转型期区间允许经济略有波动,只要就业可以承受。

前途依旧艰辛。9月13号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增加值数据,降到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同比增速意外回落至6.9%,发电量同比-2.2%的负增长,GDP与财政收入预期将进一步降低。

如何度过难关?关键是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于政府来说,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掌握这个要义,政府的手就不会伸得太长,寻租空间就会大大收窄,中国赚钱西方消费模式可望有所改变。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政府稍一收手,注册登记企业数据两年就将翻番,就业人口大幅上升,未来的一切靠改革解决,只有改革才能释放中国生产力。

不刺激不等于一点也不放水。

今年上半年长短期货币工具,使银行拆借成本大幅下降,保持了银行的稳定。而定向降准等举措,显示央行试图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等,但资金如水逐利而流,不借助市场之力而由央行直接引导资金,显示了对市场规律的不尊重。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市场之力如社区银行、电商小贷等,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难题,而不是由“央妈”越俎代疱。

无论如何,在最大的新兴市场,在财富饥渴的人群中,释放正确的政策红利,以改革与城镇化推动再次发展,如火箭上长过程中抛弃第一节,成功概率极高。在财富转移、行业转移、空间转移的过程中,那些哭着喊着进大企业、当公务员寻求稳定的人,会是失落的一代。现在的90后创业大军,蕴含着中国经济真正的生命力。

本讲思考讨论题:

1、你认为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怎样?

2、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

3、你如何评价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

4、你认为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应采用何种经济发展政策?

5、你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将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中国经济 生产总值 统计局 结构性 课堂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macross509 + 20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Lakewood__M-32_ 发表于 2014-10-27 11:41: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么长 要看到啥时候去 先去吃个饭 下午再来看你的文章

使用道具

藤椅
Lakewood__M-32_ 发表于 2014-10-27 11:50: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兄弟 你这数据准确么 出处是哪?

使用道具

板凳
哆啦a梦2112 发表于 2014-10-27 15:41: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akewood__M-32_ 发表于 2014-10-27 11:50
兄弟 你这数据准确么 出处是哪?
这是老师发的,出处是哪儿我也不知道。

使用道具

报纸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4-10-27 16:07: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欢迎发到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板块大家讨论啊! 这种形式大家应该还是挺愿意参加的!

使用道具

地板
哆啦a梦2112 发表于 2014-10-29 00:29: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4-10-27 16:07
欢迎发到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板块大家讨论啊! 这种形式大家应该还是挺愿意参加的!
能给个链接吗?

使用道具

7
东西南北之人 发表于 2015-7-19 00:21:4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像阅读理解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