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lw_88
1118 0

[咨询文摘] 民族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 [推广有奖]

  • 1关注
  • 7粉丝

教授

7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704 个
通用积分
23.8591
学术水平
16 点
热心指数
25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25901 点
帖子
756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9
最后登录
2021-9-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丝路文化等众多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未来,我们要将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融入文化产品,打造优秀的文化资源品牌,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文化产业瞄准国际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自发创造的,并为这个民族世世代代所喜爱和传承、凝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承载着这个民族文化血脉和情感因素的文化形态。
        中国民族文化包含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少数民族文化两方面,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和根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专家认为,“聚合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要素,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引领文化产业朝向国际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族文化国际传播、文化产业全球推广,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有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话语权。

        二、民族文化亟待品牌化

        然而当今时代,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占到我国国际传播内容的比重甚少。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没有专门针对国外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第二,出口产品缺少原创性,没有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第三,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只是片面化、零碎化地开发,没有体现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
        因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品牌化包装及国际营销,从国际传播受众效果角度进行建设,从而创造出国际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产品。
        当前,在众多出口文化产品中,网络游戏出口产品处于领先地位。业内较有成效的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在立足于中国民族文化,创作出众多优秀武侠作品的同时,与多元文明互融互通,引进国外优秀作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的文化和宗教习俗,让当地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对当地的文化、服饰、语言,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留,让产品本地化。可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并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尽量与当地多元文化相融合,是中国文化产业打开国外市场大门的关键。

        三、文化交流趋向多元化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丝路文化等众多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未来,在引领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文化又怎样更好地对外交流融合呢?专家认为,多元交流融合是最有效的途径。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要在做好护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帮扶计划”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提炼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同时,还要充分把握当前众多产业跨界融合的机遇,发挥科技、金融等行业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而文化交流不仅仅是走出去和引进来这么简单。交流本身是相互的,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要将民族文化中的正能量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外的文化相融合。
        未来,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要着力寻找对外交流的切入点,构建对外沟通合作的桥梁。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民族、历史、文化、语言等因素的差异性,中国民族文化在对外交流融合过程中也必定有损耗。对此,在全媒体时代,要采取尊重对方,让对方接受的交流形式。但是无论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文化传递和交流的正能量不能被削弱的。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更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迁就国外的曲解。
        “感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目标,“创造财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目标。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运行轨迹。民族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众不同的本源。融入了优秀民族文化的文化资源品牌终将引领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
        版权声明:本文章为 产业规划_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中机院原创文章,转发请带原链接地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少数民族地区 技术有限公司 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 文化产业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资源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