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ccumulation
810 3

[学科前沿] 林毅夫答记者问: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的增长潜力 [推广有奖]

大师

5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金融学答疑文库

经济学与金融学课件

计量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数据

威望
4
论坛币
217468 个
通用积分
388.3864
学术水平
1047 点
热心指数
1117 点
信用等级
876 点
经验
161293 点
帖子
6522
精华
8
在线时间
6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4
最后登录
2024-4-7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楼主
accumulation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3-7 20:21:2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全国政协6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杨凯生、常振明、贾康围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请问林毅夫委员,您曾经预测过中国经济还能以8%的速度增长20年,我们注意到今年总理在ZF工作报告中下调经济增速目标到7%左右。请问您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是否有所调整?在传统优势消退的情况下,中国新的动力有哪些?目前发展如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20年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

  林毅夫: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是根据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当然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它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多在世界最前沿,所以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必须自己发明,要发明成本非常高、风险非常大。从过去一百多年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靠这个机制,平均每年增长就在2%—3%之间。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是世界前沿之内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如果发展中国家懂得利用这个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两倍、三倍,就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连续30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靠的这个机制。

  林毅夫:现在经过30多年,这个后发优势还有多大?我想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还有多大。衡量产业和技术最好的方式是看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因为人均收入水平代表的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所蕴含的优势,我能看到最新可以比较的数字是2008年。2008年时,我们平均每个人按照购买力计算的人均平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新加坡1967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相当于我们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在同样的水平之下实现了20年8%到9%的增长。

  林毅夫:如果能实现20年8%—9%的增长,那就代表从2008年,我们有20年8%增长的潜力,他们实现的就代表有可能,所以是我们的潜力。当然这个潜力的发挥决定外部因素,决定内部因素,这几年因为国际还没有从2008年的危机当中复苏,我们的出口增长慢了很多,三架马车有一驾跑慢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低于8%。

  林毅夫:第二部分,我们过去经济发展非常快,被称为世界工厂,这主要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那些中低端的产业。现在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工资增加,这些产业逐渐失掉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没有新的增长动力来源?作为经济学家,大家知道比较优势永远是比较出来的。过去我们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比较优势是因为工资水平低,资本稀缺。经过这30多年的发展,去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7500美元,劳动力成本已经不低,资本也积累的相当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还有比较优势。

  林毅夫:而且在这里我可以讲五个领域:第一,我们可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装备制造业,还有向新的电子产业、材料产业、精密仪器,这里面有很多亮点。第二,像互联网有很多新的业态,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快递业务。第三,还有新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传统逐渐失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加工业也可以像微笑曲线两端,可以把这些产业转移到非洲,从GDP到GMP,他们转移出去以后对我们的机器设备、中间部件也创造很大的外销市场。第四,即使现在有不少过剩产能,像水泥、钢铁、电解铝,那随着一带一路我们对其他地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会创造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相信我们做得好,会比7%还要高。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答记者问 林毅夫 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平均劳动生产率 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国新闻网 政协常委 中国经济 政协委员

To hedge or to speculate,that ’s a problem.
沙发
sunyongfifth 发表于 2015-3-7 20:44: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那只能是再一次的改革红利。

使用道具

藤椅
accumulation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3-7 20:59: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nyongfifth 发表于 2015-3-7 20:44
那只能是再一次的改革红利。
ZF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性的,如制定产业政策、发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协调各产业与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产权保护等;未来中国发展的增长潜力取决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技术差距仍然很大,后发优势就仍然有释放的空间;因此,中国还有潜力实现后发优势;
然而,中国后发优势的增长潜力能否释放,取决于国际外部因素与国内内部因素;国际外部因素如发达国家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影响、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治理的重构等因素;国内内部因素如腐败、城乡差距与收入差距、资源与环境、社会发展滞后、教育相对落后、技术与创新能力乏力、法律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金融体制的低效率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个人认为,ZF在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方面更多是引导作用,并不是决定的作用;

使用道具

板凳
2009070246 发表于 2015-3-7 21:03: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学术上讲,我非常尊敬林毅夫老师。看过林毅夫老师的一些文章,感觉写的非常好,许多观点非常有道理。然而,林毅夫老师(和许多做学术的人一样)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由许多自认为是“专家”的人组成的世界,他们并不知道太多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耐心认真体会学者们提出的观点,就这样,许多误解就产生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