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776 0

[休闲其它] 苗实:修行生活一起走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47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今天早上起来
发现正在下雨
天已经旱了好一阵子
这一下
猕猴桃正需要呢
如同猕猴桃离不开雨水一样
我们也离不开知识的滋养
当然了
一个人
知识好
自然修行也好
生活也好
反过来
一个人生活好
也可以是
修行好
知识好
而这个知识呀
除了来自书本
还可以来自任何时间
还可以来自任何空间
还可以来自任何人
还可以来自任何事
包罗万象
无边无际
刚才
网友转过来两条微博
不知谁是原创
先放在这里
一起欣赏
第一条
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现在的我
不埋怨谁
不嘲笑谁
也不羡慕谁
阳光下灿烂
风雨中奔跑
做自己的梦
走自己的路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
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遗憾
随风散去
美好
留在心底
给心灵一米阳光
温暖安放
心若向阳
无畏悲伤
第二条
快乐很简单
快乐即放弃
放弃不堪的负荷
放弃满腹的哀怨
放弃虚伪的矫饰
放弃纤巧的诡辩
放弃失落后的痛楚
放弃屈辱后的凄婉
放弃无休止的争吵
放弃没尽头的周旋
放弃对情感的奢望
放弃对金钱的渴盼
放弃对权势的觊觎
放弃对虚荣的纠缠
当一切尘埃落定
我们才真正懂得
放弃是快乐的源泉
净空法师讲
“六度”是属于菩萨的行法
菩萨是觉悟的众生
古译翻作“大道心众生”
玄奘大师以后的翻译叫新译
新译翻成“觉有情”
觉悟的有情众生
换句话说
他那个情没有完全断
虽然有情
他觉悟
他不迷
这就叫菩萨

佛没有情了
情完全化成智慧
诸位要晓得
在大乘佛法里面
智跟情是一桩事情
觉悟了
情就变成智慧
迷了
智慧就变成感情
变成情识
所以就是觉与迷
一个觉悟的人
他在日常生活当中
处事待人接物
一定是遵循这六个原则
遵循这六条
这叫六度
“度”的意思
是说从我们生死轮回的这一边
度到不生不灭大涅盘的那一边
你用这六种方法就可以达到从凡夫度到圣人的境界
我们一般讲超凡入圣
到这个境界
第一个是“布施”
此地布施跟四摄法的布施
名词是一样
但是意思不相同
四摄法里布施
是跟众生结一个善缘
结一个欢喜缘
目的在此地
菩萨六度
这个是真正要度自己
所以六度不是度别人
是度自己
自己这个烦恼的根
是“悭贪”
悭贪是烦恼的根本
虽然佛家讲烦恼很多
四弘誓愿里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
真的是无量无边的烦恼
这些烦恼把它归纳一下
八万四千烦恼
八万四千烦恼在佛门里头能够查得到的
确确实实跟你讲的是八万四千种
那是真的
不是随便说的
确实是八万四千条
天亲菩萨把这些烦恼归纳成二十六大类
有六个叫“根本烦恼”
二十个叫“随烦恼”
随烦恼又分大随中随小随
总共是二十个
这二十六个烦恼再归纳
就是六个根本烦恼
这六个再归纳就变成三个
叫三毒烦恼
三毒就是贪瞋痴
六度法度什么
就是度三毒烦恼的
我们自己有三毒烦恼
用这个方法来对治
换句话说
三毒是病
六度是药
希望我们用这个药把我们自己的病除掉
所以大乘断烦恼实在比小乘来得高明
大乘就用这个方法
布施是度悭贪的
实在讲
贪是一个根本的烦恼
就是三毒再归纳
再归纳一个就是贪
贪要是拔掉
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
我们就可以知道
菩萨修学的方法没有别的
就是布施而已
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
不能不认真的去学习
布施是什么
是舍
布施就是放下
我们的大病就是不肯舍不肯放下
听到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
也有一点体会
读了也很欢喜
实在自己做不到
就是自己不肯放下
这就是自己修学不能成就
不肯放下
我们的心就不清净
心里面有一丝毫东西在里面就是障碍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
我们现在心里面东西太多
牵肠挂肚
胡思乱想
到什么时候你能把它统统都放下
那就圆满成佛了
菩萨的阶级
大乘法里面给我们说了五十一个阶级
阶级从哪来的
可以说是他放下多少而分的
他能够放下得多
菩萨的地位就升高
他放下得少
他地位就低
就如此而已
所以一定要放下
佛为什么要我们放下
因为我们真如本性本来清净
本来无有
所以放下是当然之理
应当要放下
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真正去学习
学习就是修行
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
我们错误的行为就是吝啬贪得
吝啬
样样执着不肯舍弃
这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今天明白
觉悟了
必须要把这个观念
把这个行为修正过来
这叫修行
可是我们毕竟是凡夫
这个习气是无始劫以来养成的
一下就放下
那谈何容易
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
一点一点放
放到三大阿僧祇劫才统统放完
这才成佛
这是佛在一般经上说的
《华严经》上说
成佛需要无量劫
不只三个阿僧祇劫
可见得这个舍干净之难
太难太难了
虽然难
一定要做
更希望的是加速度去做
从什么地方做起
从我们心里头最爱的最不容易舍的
从这里下手
因为最不容易舍的能舍
其它的就容易多了
这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在生活当中
哪一样东西是我们最贪恋最不能放下的
我们从这一点下手
布施通常把它分做三大类
第一个“财布施”
第二个“法布施”
第三个“无畏布施”
财布施得财富
法布施得智慧
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三种布施得这三种果报
第二个科目是“持戒”
持戒
不仅限于大小乘戒律
戒律
用现代的话来说
就是生活规范
我们自己一个人独处
佛法里面叫小乘戒
“独处”就是儒家讲的慎独
即使自己一个人
没有人见到
自己一举一动都守礼守规矩
决定不放逸
依然谨慎
这是慎独
这个属于小乘戒
“入众”就是我们跟大众在一起
应该要守哪些规矩
这叫大乘戒
所以大乘是跟大众相处的
在佛门里面小乘戒叫比丘戒
大乘戒叫菩萨戒
戒律的意义
用现代话来说
就是守法守礼
戒律
包含了我们世间的法律道德风俗习惯
因此
学佛的人
不仅要遵守佛的教训
我们在任何一个地区
要遵守这个地区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道德观念
守法
自然会被这个地方的人所欢迎
为大众所接纳
我们在这里推行佛教的教育就很容易了
守法也包括在四摄法里头
这个是度诸恶
就是我们造作一切的恶业
持戒的人不造恶业了
所以戒律的精神只有八个字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第三个科目是“忍辱”
忍辱
实在讲就是忍耐
翻经这些大德
忍下面他不用“耐”
换成一个“辱”
这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
中国古人对于“辱”看得很重
“士可杀,不可辱”
杀头不在乎
侮辱不行
决定不能忍受的
这些翻经大德
看到中国人把“辱”看得这么重
所以翻成忍辱
辱都可以忍
还有什么不能忍
那就一切都能忍了
经典上本来的意思
是忍耐
忍辱
范围也很广
大乘经论把它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为的加害侮辱
无论是有意或者是无意
都要能够忍
第二是自然的灾害
举例而言
夏天酷热
冬天寒冷
这是自然的变化
我们要能够忍受
第三是佛法
佛法的修学要很长的时间
要有耐心
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方法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成就的
是要长时间的修学
经上讲
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
你没有这个耐心
怎么能成功
所以对于佛法修学
要有很大的耐心
这是属于忍辱
忍辱
度瞋恚
经上常说
一念瞋心起
百万障门开
障是障碍
所有一切障碍都来了
所以学佛
忍辱是功夫
我们一定要修学
《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
一切法得成于忍
世间的事情
小事要有小忍才能成就
大事要有大的忍耐功夫才能成就
“小不忍则乱大谋”
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要有耐心
第四个科目是“精进”
精进是对治懈怠
懈怠是懒惰
懈怠
这也是许多人的通病
一定要懂得对治
如果不懂对治
我们的成就就非常困难
但是对治要讲求有效的方法
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
别人纵然帮助你也是有限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
民主开放
大家都讲自由讲人权
谁也不愿意干涉一个人
劝你一次两次不听
第三次以后不会再劝你了
为什么
劝你
你记恨
反而变成仇人
不会再说你了
在从前
真正督促教导我们的是父母老师
现在老师也不会督促你
父母也不会督促你
所以这个懈怠是我们今天修学最严重的一个大障碍
自己很容易原谅自己
不会原谅别人
这个麻烦就大了
自己一定要想方法
什么方法让自己能够精进不懈怠
我自己是过来人
我这个毛病也非常严重
老师严格的教导
我们有时候还会骗老师
还跟他打马虎
我在学校念书
骗老师的本事很大
我小时候记忆力很好
所读的功课我只要看一遍
就能背得下来
因此
在学校不念书了
什么时候念书
考试前十分钟
那是我念书的时候
考多少课
我把这个书翻一遍
马上就应付考试
而且考试还一定及格
我答考试卷子
答完之后自己算一算够六十分
赶快交卷
第一个交卷
六十分就够了
我不跟人家争名次
赶紧出去玩了
玩重要
应付老师
应付家长
我年年升级就好
家里就没有事情了
我不会留级
我在学校念书是这个念法的
可是我很喜欢看书
所有的时间在学校图书馆看书
图书馆几乎大半的书我都浏览过
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常识很丰富
我读的东西太多了
骗老师容易
对治懈怠
就想到讲经
讲经确实能把这个毛病纠正过来
老师一个人好骗
听众几百人在底下
不行
这个不能欺骗
所以初学讲经
要用很长的时间去准备
我们在台上讲一个半小时
自己准备的时间超过三十个小时
那是一点都不敢懈怠
用这个方法学精进
所以有人说我喜欢讲经
其实那都搞错了
我不讲经就偷懒
就懈怠懒惰
用这个方法来把自己这个毛病克服
刚刚开始讲经
上台一个小时
一个半小时
需要用三十到四十小时的时间去准备
过了一年
预备的时间就减少一半
大概十个小时就差不多
十个小时准备
讲一个小时没有问题
这两年三年
讲一个半小时
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准备就够了
讲到第十年的时候
我一天的准备至少可以讲半个月
十年以后
跟诸位同修说
不要准备了
但是那个经要看一看
怕里面有生字
如果有生字查查字典
就干这个
所以现在讲东西不要准备了
你们有时候打电话找不到我
我都在外面散步去玩去了
一面散步
一面也念佛
所以东西熟透的时候
无论什么经典都不需要准备
懈怠懒惰
真的是我们非常严重的一个毛病
这个毛病绝对比贪瞋痴那个力量还要强
所以菩萨善根
唯一精进
第五个科目是“禅定”
禅定
在此地我们用广义的说法
那就是心中有主宰
不轻易被外界所动摇
这就是定
譬如
我们在世间必须学习一两种技能
用做谋生的工具
我们选择之后
就能够定在这个地方
心就专了
能够专精
你的事业一定出人头地
因为你精你专
专里面就会有智慧
智慧是从“定”当中来的
佛法也是如此
在许多法门当中
我们也要专学一门
这叫“定”
定于一
那就对了
纵然自己能力很强
同时可以修学许多个科目
如果要有大成就还是要专
唯有专精才能够有伟大的成就
学业事业佛法的修学
都要专精
专精就是禅定
我们的意志精神能够集中
不至于分散
禅定就是对治散乱的
使我们的精神意志集中
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六个科目是“般若”
般若是梵语
翻成中文是智慧
般若
把它翻成智慧
保留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尊重不翻
古来第一个翻经的法师
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批注
以后译经的大德都缘这个例
尊重这个
第二个
怕一般人对这个名词产生误会
因为这个地方讲的智慧是真智慧
不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聪明智慧
世间人这个聪明智慧
佛法里讲世智辩聪
世智辩聪不是智能
有这么一点差别
为什么
世智辩聪
是从意识里面生出来的
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
从我们的思惟研究推论判断当中产生的
佛说这是世间人的聪明
不是真智慧
真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真智慧是从禅定当中来的
换句话说
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
清净心不需要思考
不需要研究
不需要推断
自然明了
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
这叫做智慧
整个佛法所求的
就是求智慧
因为智慧是从定当中来的
定在佛法修学里面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戒得定
因定开慧
定是佛法修学的枢纽
最重要的一环
这六种
是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
处事待人接物修学的纲领
也就是依这个为修行的标准
以布施对治悭贪
以持戒对治恶业
以忍辱对治瞋恨
以精进对治懈怠
以禅定对治散乱
以般若对治愚痴
所以它叫做六度
度什么
就是度我们这些毛病
可见得这六大纲领不是度别人
纯粹是度自己
贪瞋痴这六种是我们的病根
世尊教我们这六种方法是药
用这付药来对治我们的毛病
这叫做真正的修行
功夫用得得力如法
药到病除
这六条
大乘经典讲得非常多
说得最详细的是《大智度论》
《华严经》里面也说了很多
单单讲布施
就讲了将近一百种
财布施有外财内财
内财就是身体头目脑髓
都可以布施的
所以讲得非常的详细
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
周止庵居士《心经诠注》
那里面也搜集不少经论对这一方面的开示
很值得我们初学人做参考的
《金刚经讲义》跟《心经诠注》
分量都相当大
初学的人可以把它当作佛学常识来看
对于大小乘的名词术语解释得特别详尽
想深入经藏
那的确帮很大的忙
帮助我们研究佛法
研究佛法首先对于法相名词要熟悉
要知道得透彻
然后读一切经典疑惑就少了
自然就会懂得经里面所说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一个人生活 学校图书馆 一个人独处 日常生活 非常严重 一个人生活 下雨天 猕猴桃 空间 微博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5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