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jingjun
543 0

[休闲其它] 汇率武器的火力大不如前 [推广有奖]

  • 7关注
  • 66粉丝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8338 个
通用积分
4118.6398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390 点
信用等级
264 点
经验
713191 点
帖子
2322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5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
最后登录
2024-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汇率武器的火力大不如前 英国《金融时报》 肖恩•唐南 华盛顿报道


上周,当中国央行触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的两个人民币单日最大跌幅时,很多人都敏锐地宣告汇率战争重新开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汇率战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特征之一。
但是,如果北京此举引发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政府的“汇率战士”可以预见的政治回应的话,这便忽视了一个如今在很多贸易经济学家看来日益得到充分证明的事实:作为贸易武器的汇率跟过去不一样了。
在一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46个国家所做的新研究中,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经济学家得出,作为推动出口的工具,如今货币贬值的效果仅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的一半。
此外,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发现,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越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令人瞩目地实现了这种融入——汇率变化对出口可能带来的影响就越小。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米歇尔•鲁塔(Michele Ruta)称,对于压低本币汇率以寻求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而言,“关于贬值能带来多少影响,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他称,如今现实情况是,多年的数据表明,贬值的影响很可能比过去低得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鲁塔及其同事称,最大的原因是,过去20年全球供应链得到发展以及如今很多产品都是由很多产自不同国家的部件组装而成的。
其结果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而言,计算贬值影响的方法变得复杂得多了。
汇率走低仍然会降低很多商品的出口价格、从而提升它们在海外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增加进口的成本。对于一些简单的产品,比如一瓶由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产区的葡萄酿造而成的澳大利亚西拉(Shiraz)葡萄酒,这一论断仍然成立、并且仍是重要的。澳元走低将降低这瓶葡萄酒的出口价格,提高它对海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提高澳大利亚从法国或智利的竞争对手进口葡萄酒的价格。
但是对于更加复杂的产品,比如很多在中国组装的电子产品,汇率走低的实际影响计算起来要困难得多。以智能手机为例,屏幕可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主芯片可能是从韩国进口的,其他部件在东南亚、欧洲和美国采购。所以,尽管人民币贬值理论上降低制成品销往海外的价格,但它也提高了进口部件的成本。
因为这个原因,贸易经济学家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是谁拿走了产品的真正“增加值”利润。无论你在哪里购买一部在美国加州设计、在中国用产自世界各地的部件组装而成的iPhone时,拿到利润大头的是苹果(Apple),而不是台湾组装企业富士康(Foxconn),或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工人。
过去10年,中国许多品类的进口强度——衡量进口部件占出口产品的比重——已大幅降低。中国一直在扩展自己的供应链,贸易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长不断放缓的原因之一。
但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现实是即便大幅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也微乎其微。
本周,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全球外汇策略主管马克•钱德勒(Marc Chandler)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过去这一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累计下跌逾17%,不过,在截至6月份的3个月里的日本出口出现了5年来最大季度跌幅。
钱德勒表示,韩国、台湾、甚至德国都是同样情形。合在一起,这些国家的状况指向了全球经济的一种更严重疾病,这种疾病不太可能是任何汇率调整治得好的。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关键讯息是,对于无论美国、中国还是欧洲的出口而言,最好的消息都不是本币贬值,而是全球需求增强,”他说。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World Bank Chandler Brothers Margaret Michele 汇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