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_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产能过剩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如何理解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学者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产能过剩是一个总量概念。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以钢铁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数量相加,就称其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多工序连续作业的,而且还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综合条件具备,才能实现生产。另外,从全世界情况看,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时产能发挥85%左右就是正常状态,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
第二种,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个变量,不容易准确测定。因此,认定产能过剩,需要在纵向对比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还应同时指出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第三种,产能过剩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同样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因此,要对行业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2013年以来,产能过剩变得越来越越严重,盲目投资和过度扩张再次成为众矢之敌。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产能过剩的原因众多。从宏观层面看,产能过剩通常与经济波动相伴随。在经济扩张时,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产能不足,如拉闸限电、运力紧张等;经济下行时则正好相反,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如果下滑时间很长且下滑幅度很大,则会出现大范围的严重产能过剩。但经济低谷的产能过剩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产能大多是今后需要的,富余产能是在为今后加快发展作准备。
从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看,产能过剩并不一定源于盲目投资和过度扩张,也有可能源于需求下降或需求增速减缓。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需求呈大幅波动的产业和进入成长后期的产业。钢铁产业的需求就波动很大,2008年,钢材产量增长率从2007年的22.7%回落至3.6%。2011年之前,光伏产业在各级ZF大力扶持下急速膨胀,但国际市场需求在2011年急转直下,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地方ZF和光伏企业都不得不吞下过度干预的恶果。需求波动引起的产能过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暂时的,只要需求重新进入扩张阶段,产能过剩会自然消除。1998年发生过电力过剩,并采取了限制电力投资的措施,但到了经济回升的2003年,电力紧张再次拉响警报。
在基础设施领域,产能过剩更是正常现象。一条道路需要使用很长时间,如果按当时的需求来建,那么几年后就需要扩建,而扩建的费用甚至要比新建还高。由于缺乏远见,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众多难以弥补的严重问题。由于排涝能力不足,城市在爆雨天变成蓄水池;由于停车设施不足,城市变成了超级停车场;一些刚建好的马路被挖得到处是补丁。基础设施没有与需求同步发展的可能,只有超前或滞后两模式。在经济落后和资金紧缺的年代,滞后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但现在的储蓄率很高,资金相当充裕,超前发展理所当然,在那些难以扩建的领域,如城市地下管道,纵使超前百年也不为过,法国巴黎的下水道很能说明问题。
产能过剩有时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拥有先进技术和更高效率的生产者要进入和扩大产能,但原有的生产者不会轻易退出,这时候有可能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落后的生产者会被逐渐淘汰出局,这个过程很残酷,会有资源浪费,但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1995年工业普查发现,彩电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很低,但仍有大量彩电生产线上马,当时北京还有牡丹集团,竞争的结果使彩电行业上了一个台阶,若因产能过剩进行干预,后果只能是阻碍彩电行业的重组进程。
关于盲目投资和过度扩张,古典经济理论的解剖很深入,古老的蛛网模型很好地描述了盲目投资引发的波动过程。猪周期就是典型的案例,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就是产能在过剩与不足之间循环。为了消除猪周期,ZF在不停地干预,但问题还在不断地重演,因此盲目投资不是有了ZF干预就能解决的。ZF干预有时还会加剧盲目投资引发的波动,2007年在猪肉价格大涨时对养猪进行补贴,加剧了之后产能的过度扩张。这种情况的产能过剩有时也是合理的,比如开个煤矿,两年就挣了总投资的好几倍,即使之后关闭了也是值得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所谓的过剩产能并不是需要淘汰的产能,因此用产能利用率低或富余产能来描述更为确切。除非是落后产能或将来不需要的产能,否则不宜称为过剩产能。如何对产能利用低进行调控相当复杂,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富余产能。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即使出现较大规模的产能富余,几年后就会自动消除;
⑵ZF不一定比市场更有效,不能期望ZF干预就能解决问题,计划经济没有取得成功,ZF干预造成更坏结果的案例相当多,因此哪些情况可以干预需仔细甄别;
⑶ZF调控应侧重于事前防范,淘汰富余产能靠市场调节就能做到。事前调节要求ZF具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能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市场动向。如果预见能力不够强,对市场动向出现误判,那么干预就会导致更糟的结果;
⑷ZF干预应是逆周期的。高盈利或超高速发展最容易引发某个行业盲目投资,ZF要对这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状况进行监测和判断,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或采取限制性措施;当某一个行业因暂时性原因过度萧条时,ZF应对将来仍需要的产能进行保护;
⑸大范围的产能大量富余是总需求不足的表现,要靠总量调控来解决。凯恩斯理斯论虽然引发了赤字膨胀的严重后果,但成效也很大,危机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大幅下降;
⑹不宜用危机的方法消除产能过剩,虽然危机阶段的大量产能富余会把落后产能淘汰掉,但也会把一些今后仍需要的产能淘汰掉,从而对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