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ngzh
1965 1

谢国忠:通胀时代财税改革先行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7515 个
通用积分
9.7968
学术水平
35 点
热心指数
33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18157 点
帖子
902
精华
1
在线时间
6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1
最后登录
2022-3-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凤凰财经12月22日《经济制高点》播出节目“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保卫战”,以下是文字实录:

央行两率齐下,中国经济的政策性拐点是否到来?

谢国忠:中国已经进入通胀的时代,这时候如果是为了救市,去把货币政策放开,引起高增长,对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出口熄火,内需疲软,就业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如何安然度过困境?

谢国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财政的分配上面,中央政府让地方政府占的比例上升,解决中国流通的问题。

张维迎:主要还是好多的企业家,对经济对未来缺乏信心,缺乏安全感,所以仅仅靠降息,我想起的作用还是有限的,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一些其他的措施,使得这些企业家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继中国政府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央行连续出手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却几经调整,《华尔街日报》的分析表示,虽然中国经济上半年增幅超过10%,但对经济即将剧烈减缓的担忧有所加剧。

中国经济内外都有问题 经济放缓趋势短期不会改变

记者:关于中国的经济状况,无论是政府的决策层还是很多的经济学家,现在都认为是1998年以来,最困难最恶劣的一年。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说法?

谢国忠:我想就是现在是内外的话都有问题,中国的话就是主要还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现在世界经济,出现一个很困难的状态,日本、美国和欧洲可能都在萎缩,然后就是通胀水平比较高,所以要刺激经济的话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中国出口的,在下半年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比较疲软的,甚至于可能增长的话会有明显的下降。另外就是房地产销售也是有很大的回落,房地产景气的话也是出现问题了。那在下半年的话,房地产投资的话也可能会放缓,这两边加起来的话,对中国经济可能会引起比较快的一个放慢,最终这几个季节,周期,几个季度的话都是,每个季度的话是放慢0.5个百分点,可能这个趋势的话,暂时还不会改变。

记者:出口在过去这10年,中国经济增长当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谢国忠:中国出口,现在是从毛值来算的话是占GDP40%,但是中国自己的增值,去掉进口的原材料和设备折旧的话,可能是四分之一的GDP这样一个水平,最近这几年都是在20%左右的增加,所以直接对 GDP的贡献的话就4到5个百分点,所以另外它还有带动作用,所以就是出口的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可能是三分之一,经济的增长直接是由出口盈利。

记者:那您估计今年下半年到年底,出口的下滑幅度会有多少?

谢国忠:下半年,因为有基数的原因,还会显得有增长,但是可能增长的话跟上半年相比会放缓不少。

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今年前7个月实际出口数量仅增长了12.5%,商务部官员此前也作出表述:"现在的出口实际增长速度已经是10年来最低。"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熄火,投资减速,而另一驾动力内需明显不足,令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预测,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增幅可能跌至9%以下。由于学者普遍认为,9%是保证就业的增长下线,未来中国可能为"保9"而战。

国外需求疲弱导致中国出口下滑

记者:那出口的下滑更主要的是因为需求的疲弱呢,还是本身成本的上升导致供给方面出现问题?

谢:两边的话,我想现在主要是因为需求的疲弱,但是这几年,就是从成本上来说是一个大问题,那出口商盈利,已经有问题,已经有两三年了,自从中国汇率上升以后,然后就是增值税退税下降,又出现了就是《劳动法》和两税合一等等之类,对出口商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出口型的股票,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掉百分之七八十是很普通的,说明这个市场对出口公司的前景非常不好看,现在又出现了需求这样一个问题,所以结合起来,他们是处于比较大的危机了。因为成本的问题,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企业搬到其他国家去,现在我们看到东莞这样的一些企业有不少是朝越南走的,所以出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记者:很多的出口企业,现在都在考虑,将他们的企业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来转移,这对于他们成本控制能有多大的帮助,会是一条出路吗?

谢国忠:我跟一些出口企业也去看过内地的一些地方,最终成本算下来,不是太合算的。

记者:没有太大差别。

谢国忠:一个物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零配件,供应的话成本也会上升,那么它没有一个价值链在一个地方,所以就是很多供应的东西都要从外面进来,这也是对时间上,各方面来说都有一定的问题。另外就是内地很多省份,它就是经营的环境不如沿海的环境,他很多企业,他害怕,你先投资的时候,你就被套住了,然后地方政府可能以后就对你不好了,所以他有这样的担忧,所以从很多,有不少企业,如果能有选择的话,他宁愿搬到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去。因另外我们铁路也没造好,如果你要从沿海要搬到中部地区的话,最重要的就是铁路运输要畅通,没有这一条的话,像美国的中西部的制造业,如果没有铁路,是起不来的,所以我们现在铁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连要拿集装箱,要拿箱子的话,现在都很困难的,都得不到保障的,所以因为有这样一些不确定因素,为什么大部分就是出口企业还是不愿意搬到中部去。

今年以来,受成本、劳动力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更多企业尝试移师到成本更低的海外发展。据越南纺织协会的资料显示,500家外资纺织企业中,中国大陆的投资企业超过200家,中国台湾有150家左右。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温州市外经贸局近来组织了5家民企,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一个皮革制品工业园。

记者:但如果一些出口的企业,将他们的资产、厂房、设备移到越南或者印尼,那会不会造成这些沿海地区的经济空心化?

谢国忠:是,我想我们看到的一个焦点就是在东莞这样的地方,它是中国就是劳动力集中型的行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就是技术含量也比较低的。现在就是像广东在提转型,但是我觉得转型的话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所以像特别广东,经济的空心化,是其他的东亚四小龙十几年前经历的事情的话,很可能也会不同程度会出现,所以沿海经济这几年,这两年,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非常应当

记者:可能其中的一部分会搬到东南亚去,但是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来说,破产会成为一种潮流吗?

谢国忠:是的,我觉得破产的话,很多企业的话,它其实现在已经是不赚钱的,而且美国的那些采购公司,现在都欠钱,现在很多名牌的公司都不给钱的,不给钱之后,那生产商自己,他对他的供应商也给不了钱,就这样一直欠着,大家都是应收帐款,应收帐款三角债,现在积压,我觉得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有专家对中国宏观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表示担忧,许多企业的资金链相当紧张,有的甚至发生断裂,银行面临着相当严峻的信贷风险。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金融市场的"二等公民",货币政策一旦紧缩,最先缩掉的就是他们的信贷。

记者:今年下半年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专门来帮助这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比如说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还有针对他们的银行贷款等等。那么这些政策能够救活这些企业吗,或者说这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是应该来被政府挽救的吗?

谢国忠:我觉得政府给他们一个缓冲我觉得是应该的,现在很多出口企业的老板跟我说,跟我在谈,诉苦的时候觉得说,就是中国成本上升的话,并不是说不应该,他们搬到中国来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对吧,在日本出现过这点,东亚四小龙或者东南亚都有这一天,知道中国也会有这一天。但是觉得就两件事情,他们觉得就是不可理解,第一件事情就是中国的话,所有的政策同时出,说汇率,税收,《劳动法》,环保,各方面来说是同时出的,所以他企业他觉得自己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把他打得就是晕了,就是不知道怎么来应付这件事,第二个就是说整个的媒体,中国就是一些当官的出来就是好像把那个出口企业说得一钱不值,有出口商跟我说,就是中国政府可能不要他了,这个的话,这个就使我觉得,对他们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是政府应该是要采取友好的态度,就说中国没富到这个份上,这些企业都不要了,第二就是说,给他们一点缓冲机会,增加出口退税的话,增值税退税,我觉得也是应该的。

内地明年就业形式会非常严峻

记者:但是现在很多人会担心,这些企业的破产潮,演变成制造业危机,会不会演变成就业的危机?

谢国忠:我觉得就业的问题,跟过去的话,就是大不一样了,如果它真的出现了有100万、200万的就是失业率的增加,对某个局部的地方,比如说东莞这样的话,会带来暂时比较严重的困难,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是很灵活的,制造业现在如果出现几百万下岗的话,对我们的国家来说,并不算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一年有2000万的年轻的劳动力进入这个劳动力市场,这几年都能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一个良好的一个吸收,所以现在我们这个制造业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话,也是受到我们这个劳动力市场比较良好的一个吸收,所以我觉得我并不太担心。

张维迎:明年的就业形势我觉得非常困难,这个因为就业主要靠一些中小企业来创造,而目前情况就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国家的好多投资呢,都给一些国有的大企业,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现在就我所知,仍然是非常有限,即使中央出台措施,但是地方,特别是这些下一级的银行在实施这个措施当中还是有很多的担忧,所以目前来讲,可以说对中小企业的,面临困难还是非常大的,

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亏损,部分企业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因此失业。而中国的经济现状也岌岌可危,谢国忠认为中国经济将要面临1998年以来最大的调整。

记者:如果这些制造业的出口型的企业大量地破产的话,再加上现在的股市、楼市都不太景气,会不会造成大面积的三角债的危机?

谢国忠:中国现在有两个紧急的问题,一个是流通的问题,就是三角债的问题,一个就是经济下滑可能过快的问题,这个是短线的问题。另外从流通不畅通,我觉得可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没有财政问题,地方政府这几年的财政非常依赖于房地产,从土地的出售到,拍地到房地产开发商就是纳税,这种购房者的纳税,就占了一大块,现在的话土地也拍不出去,房地产销售又大幅度放慢,接下来有可能,很多开发商的话,他去年拍的地,今年可能就退地了,就不给钱了。那这几年地方财政膨胀以后,他开支也膨胀很大,所以一下子他钱拿不出来,就是他的很多的供应商的话,就拿不出来了,他从地方政府开始,他一轮一轮下去,大家都欠钱,那地方政府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当然是因为他可能摊子的话,一下子铺得太快了,有问题。另外一方面,中国这几年财政的话,都是从中央政府走的,中央政府在财政当中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中央财政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可能解决中国流通问题,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财政的分配上面,可以灵活地,有点灵活的空间,中央政府让地方政府占的比例上升,解决中国流通的问题。

记者: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在过去这些年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大概是多少?

谢国忠:过去的话是地方政府就是可能拿三分之二左右吧,现在可能是,我估计是一半左右,当然不一定包括所有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小金库等等之类的,中国今年财政的话,总的财政6万多亿的收入,财政之外的收入可能有两万多亿,加起来的话,可能有8万多亿,可能9万亿都有可能,所以这是很大的一块蛋糕,怎么来分。所以就是,如果能转到就是地方政府,给他们增加到5000亿左右的话,短线来说的话,可能中国现在很多流通的问题全能解决。

长久以来,财税改革的呼声未曾间断。现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曾指出,自1994年分税制之后,中央政府日子相当好过,省政府也不错,地市一级的也不错,但是县一级的财政经常困难。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也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概念。

内地政府支出占GDP比重过大

记者:一直有一种观点都在批评说,整个的政府在中国的GDP,在中国的经济当中占的比重太高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谢国忠:是,其实中国政府的话过大,刚刚提到了税收的话,可能有个近9万亿,还有国营企业的盈利,也可能一万五千亿以上,所以加起来可能有11万亿,我们的收入是政府拿走的。那我们今天的GDP的话,可能就28万亿,那个我们的折旧可能就有5万亿左右,5万亿以上,所以我们的净的GDP,就是23 万亿左右,所以政府拿走一半,这在世界上来说的话是非常高的,除了欧洲的这些福利社会之外,他拿来主要是为了福利,在其他国家,如果你没有大量的福利开支的话,是没有这么大的,我们国家的福利开支很小的,对吧,所以为什么就是政府需要那么大,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政府那么大的话,不光是一个它歪曲了市场经济当中一个分配的问题,还要引起政府的腐败的问题,他钱多了就权力大,权力大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个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政府到底有多大,多大比较合适,这个我们应该要考虑,因为我们现在就是低成本的时代过了,我们出现了成本上升的时代,所以我们要提高效益的话,要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包括政府的行为,政府在经济当中占的比例,这个我们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的。

记者:那在中国的GDP当中,政府所占的比例在什么水平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谢国忠:我自己,我个人的感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样,应该四分之一差不多了,25%,足够国防,就是一些基本的社保,加上一些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本身政府自己的开销,觉得这个是比较合理的。

记者:那如果从具体的政府的政策来看,从财政政策,除了刚才你谈到的,要增加支出来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退税方面呢,现在很多人都在建议千亿元的退税,您的看法呢?

谢国忠:对财政政策的利用就两个考虑,一个是稳定,短线,稳定经济,第二个是长线,就是增加国家的效益。从短线稳定经济来说,退税的话,钱给谁比较容易帮助经济,我觉得好的话,还是给家庭比较合适,我这个是可以考虑的。

2008年6月,由于财政收入的增加,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证实,市财政将拿出超过1.2亿元税收发放给12.2万低收入户籍人口,此次"千元红包"这颗重磅炸弹的投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舆论。通过调查显示,七成网民赞成政府发"红包"。一些网民认为,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个接一个,动辄就投下几亿元的资金时,他们更希望多来些现实的红包。

记者:那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支出这方面来看,也有人可能会提出一些异议,觉得那么大规模地投入这些基建,短期之内可能都用不上?

谢国忠:说的也是,我觉得就是就看你投什么样的东西,我觉得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城市化,现在中国的一些二线的城市,像一些省会的省府,以后都跟现在我们一线的城市会一样大的,这个是十年以后可能就会出现了,既然我们知道以后未来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去做一些铺垫的工作,准备这件事呢,所以我觉得就是很多投资的话,就是从现在来看,不一定过早,你现在如果你投了就是地铁,投了污水处理,那个对一个城市化会加速发展的,它把很多地的话,你看房地产的问题,土地的问题不是一个土地本身的短缺的问题,是一个交通的问题,交通方便之后的话,土地,很多土地可以用来就是做居住用的,所以你只要把地铁造好的话,一个城市的话房价不会过高,交通不会拥挤,而且我们现在能源价格那么高,十年前,我们造公路,当时的话石油价格很低,现在石油价格那么高,一百多块,我们要造铁路的话,才是就是能源高消耗能比较少的这样一个运输的方式,所以从地铁到,就是长线的交通,铁路来运那个货物,那我们国家,就是地区的,就是快铁的,就是相互之间的一个城市群的融合,都是非常值得做的,这个我觉得投下去的话,他自己会创造需求的。像今天没需求的话,它这个网络一旦建立起来之后的话,它需求就来了,而且会提高这个效率,所以我觉得这些投资是很值得注意的。

张维迎:财政的投资,我觉得目前来讲还是起相当大的作用,我觉得中国的各界政府都有很大的投资的冲动,#这一点呢,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确实我觉得还是有积极的意义。当然了,这种投资它的效益如何,只有等以后才能看出来,我是担心就是说好多的投资,其实钱花了,但是效果不一定非常地好,

记者: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和十年前投高速公路,会有相似的作用?

谢:对,我觉得十年前投高速公路的时候,因为你投一条高速公路,它不管用,它网络出来才管用,像地铁一样,你一条地铁的话,你做了的话,没什么大的意义,你形成网络时候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这种投资的话,它是有一个拐点的,你到了一定的,就是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它形成一定的网络了,一下子需求就上来了,我觉得在北京,在上海,我们都看到这样,说北京、上海是特殊,但中国以后省会城市,很多城市的人口都会,像中国中部的,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这样的地方的省府以后的人口都会过两千万的,所以现在大量地投地铁,根本就不过早。

近年来,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年均增长超过20%。但是,有专家指出,银行系统作为地方政府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风险逐步增大。今年以来,在内外围经济环境的重重重压之下,央行同时启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三大工具,力图维持经济平稳运行。

美国经济短期不可能复苏 或呈现L形走势

记者:虽然中国政府的政策还是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但是现在也会有一种担心,认为美国的经济可能在短期之内都不会复苏,会呈现一个L形的形状。

谢:是。

记者:那您估计这一轮中国经济的调整需要多长时间?

谢:我觉得就是两年的可能性的话是非常大的,因为美国的经济,就是一时半载是不可能回来的。

记者:那下一轮的高增长,会像过去这样吗,持续10年的时间,它的增长模式,除了刚才你谈到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之外,和上一轮增长相比较,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谢:那不同的地方,我觉得就是,第一就是说中国的内需占的比例的话,会高一点,中国的出口的话,因为现在盘子很大了,过去二十几的增长的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可能我们以后的出口的话是维持在10%到15%就算不错的了,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出口对经济的拉动的作用的话,不能像过去那么大,所以我们对内需的,就是那个效益的话,就要求很高了,另外就是我们从城市化来说,要朝上走,走一个城市,就是我们城市化,我们还是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还分开来,然后城市人口又从农村,农村人口融入城市,通过打工的形式,这个东西不改的话,对我们的城市化一定会带来很大的阻力的,我们最终怎么把人口给放开,让城市发展的能很快。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很重要。另外我们企业的,要从贴牌这个模式走出来,所以这个三个方面,从市场,从发展中国家,从出口起的作用到企业的,就是它做什么,到我们城市化,这三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通胀时代 财税改革 谢国忠 全球金融危机下 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 时代 通胀 财税 谢国忠

沙发
tonysueng 发表于 2009-7-20 13:19: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感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9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