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qiong
2205 7

[财经时事] 农村与社会问题分析寒假长篇报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134 个
通用积分
1.8231
学术水平
-16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27 点
经验
16446 点
帖子
5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6
最后登录
2016-4-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写此文一方面缘于今年寒假回乡的见闻感受,但这并非主要的,不如说是本人在南京大学求学数年间,对我国农村以及社会现象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此文不受制于任何个人和组织,也没有参考任何文献资料,纯粹独立写作。我本一介草民,本不应操心国家大事,但此文实乃真切诚恳之作。

首先交代一下作者背景,因为这与全文的素材和视角大有关系。我本人生在农村长于农村,直到19岁离开家乡来江苏求学,我所在县据说在全国贫困县之列。本人并非文科出身,相反,从本科一直到现在博士生阶段,都是名副其实的理工专业,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其是优点而非劣势,避免了陈词滥调和既定思维框架的束缚。我到过中部、东部、南部、西南、北部(不含东北西北)地区,但文中关于农村的体验,主要源于湖北省东南部农村(离武汉市两个多小时的汽车高速);而对于城市的了解,主要来自苏南一带,尤以南京为甚。
 

本文并不指望能引起多大反响共鸣,只愿其中些许敏感文字不至引起毫无必要的疑虑和麻烦。此文一可作为本人平日学习观察的一个总结,二来更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看完,并自由发表意见。本文允许转载。是为序。

今年我是第一次在外地南京过的年,过完年才回乡。路上比较轻松,但火车上人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少,大多都是探亲的。冇得办法,没有直达县城的火车,所以我还中转了一次。一路还算顺利,但到了县城反而麻烦些。县城从去年开始,取消人力车,代之以类似公司形式运作的出租车,打的回家二三十里路要50元(这是过年期间,平常大概也得三四十吧),太贵作罢。人力车果然是难以得见,但我还是找到了一辆,从火车站去汽车站5元(其实就一丁点路),上去后才发现,已经改装成电动车了,不必人力踩踏。现在是新年之初,但县城人却是相当的多,车水马龙貌似繁华。在汽车站转悠了十几分钟,才找到去乡镇的汽车,在这里都是直接上车买票,然后开车之前好像有汽运公司的人来点人数,不过沿路自然还是要带客的。车塞得满满的才出发,在县城足足耽搁了1个小时。这里说明下,我对于目前乡镇的交通状况基本是赞赏的,尽管有些混乱,但效率还是很高的,总体来说,车比以前多,比以前快,而且乱中有序,十余年来鲜有交通事故发生。

现在公路修的很好,半小时就到了镇上,未料在街上大桥处竟然堵车,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遇到!在家待了一个星期。其实平常村里的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过年大部分都回乡,但也有一些不回过年。这在我国农村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必将影响到未来我国社会的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飞速发展,而农村也在逐渐改变。前两年国家搞了个“村村通公路”工程,这是我自小在农村难得一见的利国利民的好
事,现在路真的好多了,双车道铺上了水泥,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我家离中学很近,我去看了一下,面貌改变相当之大,过去低矮的平房,破旧的教室统统没有了。当然,我们镇只有这一所初中。据说教师待遇提高了不少,这里有编制的初中教师一个月有一千多或两千上下的工资了。我就纳闷,为什么小学中学教师待遇提高了些,而大学教师的待遇还是这么低呢?
   

农村生活水平改善了很多,基本上家家都盖起了两层楼房,人们生活习惯也进步了些,不再那么邋遢苍悴泥污满身。有线电视,自来水那是好几年前就有的,街上的网吧有两个,大概都有50台机子,网速还是很快的。这里网吧的管理,貌似与南京的网吧并无多大区别,连上网的人都差不多,一个个戴着耳机,昏天黑地的打游戏,要不就上网,听音乐或QQ视频。
   

连日来所见所闻,让我深深感到,邓小平的政策不仅使得城市快速发展,农村也在发生改变,三十年来,整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切实提高。但是在这之中我也看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的发展并不是来自于农村本身,实际上只是城市发展的副产品——我本想用“城市的延伸”一词,但斟酌再三,那不确切,目前还谈不上“延伸”!
   

农民的收入并不是来自于他们的土地,而是他们外出打工,由农民暂时地充当“农民工”,有的地方称为“新市民”(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实际上呢,噱头而已,我们国人大凡喜欢搞这些面子上的东西,中国不愧是有几千年历史,语言文字技巧博大精深)。
   

农民不再深爱着这片土地!走到田间,满眼一片荒芜,还好,耕地都还在,只是闲置着。现在农民种粮食的目的仅仅是“够自己吃”,并不指望靠这个发财,实际上靠这个也发不了财!我们凭什么要求农民爱他们的土地,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呢?国家前两年实行了两项重大农村政策:一是取消了农业税,二是率先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确,这政策很好,减轻了农民负担,只是农民仍然不愿意多种地,照旧去当“农民工”,靠种粮食能换几个钱??长此以往,这里面潜藏着危机,一是农村是不是真的能够完全城市化,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怎么可能都城市化?如果不能农村和农民工怎么办?二是农民不种地,我国的粮食安全自给能否保证?三是我国农业要不要发展?
   

伴随“农民工”这一词汇,还有城市对农村的冲击。现在县城有点小城市的味道,我竟发现已有电脑一条街,而且很成气候,我在珠江路上买的东西,这里大体都能见到,电脑坏了,软硬件故障在县城均可搞定!而在乡村呢,感觉离城市也并非那么遥远了,城市的一些玩意,在这里不时会闪现在你眼前,颇觉惊喜。小镇的街上已经有了农业银行,ATM机都配备了,我试了一下,南大代办的工行卡的确能用!前面说到堵车一事,我现在告诉你是为什么,其实在平常是不可能堵车的。这些穿行于乡村的小汽车大概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车主正是农民,这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些人自然不是种地的,如果种地也能开小汽车,我就用不着在这里长篇大论无病呻吟了。这些人都在城市打工,有少数办厂开公司当老板大出息了,所以买的起车很正常,过年便都开车回家,造成交通阵发性拥堵。
   

我们经常提“城市化”,但城市化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不仅有物质上,更有文化精神和群体组织结构上。现在的城市化只是初级阶段,说白了就是农民进城出卖劳动力,拿到钱后再“滚”回去,国家、城市、农村,三方不再有任何瓜葛。(我忽然头脑一闪,这怎么有点类似眼下貌似越来越被默认的一个或明或暗的行业呢)。这些“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户口都在农村(在城市买房落户的只是极个别),老人妻子儿女亲友都在农村。大部分农民工或多或少挣到了一些钱,总比种地强的多!少数农民工可谓衣锦还乡,开着小汽车,风光的紧(我观察了一下,车牌号大多是“粤S”,“苏E”,这很值得一提)。而且,尽管农村还很落后,但想买车的人却大有人在,还都想买好车(这让我这个跳出农门的知识分子颇感汗颜)!
   

一言以蔽之,城市对于农村的正面影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农民或多或少有些收入,手里有点钱。城市对于农村的其它影响也不容忽视。我的体会是,现在的农民,也都盯着“钱”和“权”看,谁最有钱谁最了不起,暗地里较劲,都想混得比别人好,人的层次分类已经由金钱来衡量,一二十年前的浓厚乡情、互相串门、共同劳作的场面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物质利益之争,勾心斗角多了,互助合作少了。没什么奇怪的,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或者说是“城市化”带给农村的东西,城市的纸醉金迷、尔虞我诈、争名逐利,以及五花八门的低俗商品和文化逐渐渗透到农村。
   

但是,农村并没有完全被城市给同化。正好我集中说明几方面情况。
   

婚恋。农村人结婚的确是比较早,一般年满十八周岁陆续就有人结婚出嫁了(成家早生子在这里是受到羡慕的)。而且现在有一个新现象,很多外出务工的都在外面恋爱,小伙子带姑娘回来结婚的相当普遍(我们村远嫁外地的也有,但比嫁过来的似乎少一些),这些姑娘天南地北都有,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湖南,江西等等——这也是伴随“农民工”而来的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我认为跨省联姻是好事,只是有些担心亲情割裂,文化破碎,而且农民工之间的联姻势必强化与“农民工”相连的社会问题。有一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可以指责农民早婚早育(目前我还没看到早婚早育有啥不好),可以恶意揣测他们在外面瞎搞骗回来女人结婚,但我所见到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的婚姻包括这些“农民工式”的婚姻大多是很稳定的也很有章法,结婚生子,同甘共苦,充满了人情味,尽管路途遥远,还是很尊重对方家人的,每隔几年会拖儿带女一起过去探视。以我看,农村婚恋中朴素的情感意味似要浓于城市。
   

生育。这是个大问题,我觉得它真实地反映出农村城市化的虚幻一面。农村人都想生儿子,砸锅卖铁举家逃亡都要生个男孩,这是雷打不动的。在我们村,一家只生一个小孩是根本没有的事,有的本来生了儿子还想生。而且,现在计划生育的确是松了不少,不再搬东西掀房屋,罚款压力也小了些。必须一提的是,农村相比二十年前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女孩并没有受到轻视,一样的吃穿,一样念书,考上大学的一样会去上。这说明了什么?我从这个现象中分析:农民多生育不能归因于其愚昧无知,它更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一是男女并未平等,这在城市和农村差不多,也是重男轻女的根源;二是传宗接代的思想作怪,这在城市也有,农村尤甚;第三是社会保障问题,城市人有养老保险,有退休工资,国家还会发低保,而农村人呢,老了不中用了靠谁?国家不管,只能依靠子女,尽管很多子女不孝,但怎么说血脉亲情总比无人问津要强些!说个不好听的话,这一代不行,我还有下一代,死了我有人送葬!城市人为什么还会重男轻女,那是第一二点没解决,农村人为何更甚,第三点是主因。农村富了,但是农民生活仍然没有保障,“农民工”若是没了“工”就立即打回“农民”原形,没有工作,没有文化,没有基础设施和社会制度作为保障!所谓“农村城市化”的虚幻就表现在这里。
   

 教育。我们这里目前来说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希望孩子考上大学的仍占主流,在我们村,上大学的也并不算少。但是人们的价值取向需要仔细分析。考大学的最大理想是指望着子女将来能端上铁饭碗,进入国家机关,做官光宗耀祖。一旦听说谁大学毕业去公司企业上班,签订合同,就会说“还不是个打工的吗?”意思是说,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是打工,和农民到城市打工并无本质区别。这里边说明了几个社会问题:一是为何大家还是认为铁饭碗好,接受不了“签合同”?我觉得这是个暂时的观念问题,城市人不也希望子女找个稳定工作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吗?我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个会得到解决,关键是下面两点。二是为何现代人都还秉持“要当官”的观念?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封建思想在作怪,而是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状,是社会的价值观有问题,是国家的分配体制有问题。现在是金钱社会,当官有地位,收入大大的有,办事不求人人家求你,环境好还稳定,真正是光宗耀祖,当然趋之若鹜了!
   

生态环境。我感觉农村环境生态也在恶化,退化。我家门前一条河,小时河水清澈流淌,经常在河里洗澡摸鱼,但如今河床上升,河水几乎断流,从上游放眼往下看,满目疮痍,小桥流水只存梦中。垃圾到处都是,雨水、生活污水仍是无组织排放,水质变坏了(不少人自家有水井,原来都是用泵抽上来饮用,而现在都不敢喝了,彻底废弃)。空气还算清新,因为这里没有工业。
   

文化。相比经济来说,文化的进步滞后些,主要通过电视来掌握信息,然后就是农民工从城市带回来的五花八门。农村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宫,俱乐部,图书室,展览馆之类的,平时除了几个有点文化的,都不读书不看报纸。而且迷信在我们这里还是比较盛行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本人持中立态度。因为这里的所谓迷信主要是心理上的一种东西,就是信菩萨信神灵(说它是宗教信仰,当然还算不上),并没有真正触及行为和生活上。这里庙不少,都不大,但香火人气很旺。这些年流行大年初一赶早到庙里烧香拜祭,我们叫“出新”,愿菩萨保佑新年大吉大利。还有平时庙里也经常做“法事”,交点钱上个名字,即可祈求平安。算命之风亦甚,但凡有什么重大事情,比如升学,出远门,建房,红白喜事,都会请算命先生指点一下,算算运程如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选个好日子。当然,这里面都有经济因素,比如做法事、算命都要给钱的(比较有名的算命先生算一个要一二十元),有些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的人到庙里烧香会捐钱(有专门的钱箱,和捐款是一样的,叫“上功德”),动辄是几十上百,他们都心甘情愿给的,祈望菩萨保佑在外平安,多挣钱!我之所以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排斥,是因为我觉得这主要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安慰和暗示,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激励,自我警醒,并没有正儿八经的鬼神之事。而且,有些迷信并非没有合理因素,比如看风水就很有说法,还有小孩取名,如果家长自己取,肯定土的掉渣,现在有算命先生,能算生辰八字,五行数理(不是忽悠人的,我亲自检验了一下,与网上查算的一致,我倒是很惊讶这些人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从我的眼光来看,他们取的名字有些还颇有些水平!我母亲就是个极信迷信的人,庙里烧香做法事往往少不了她,初一十五常到庙里烧香,也经常给我们算命,提醒我们何年何月该注意哪些问题,母亲没什么文化,平时十分勤劳节俭,但这些事情她绝对舍得花钱。打小我常和母亲出入庙中,烧香磕头拜佛,颇受了些熏陶,所以现在手机号、银行卡、一卡通,甚至自己的学号,都要琢磨个半天看吉不吉利。有时我也劝告母亲不要迷信,她急忙一本正经的告诉我,不要说这是迷信,信菩萨是教人向善。她还举了个例子让我颇感意外,母亲说瞎子也是人,也得有碗饭吃,所以上天就安排他给人算命,这是天意。其实我从小就有这个疑问,
为什么算命的大都是瞎子呢,没想到答案已在母亲这里。
   

上面扯远了点,现在说说基层政权。哎,没办法,农村照样腐败深重,官员(包括村干部)吃喝受贿成风,但凡有职权的,都混的相当红火,子女入学就业占尽先机。老百姓办事托关系,送礼是常态。学校也未能幸免,重点中学交钱可以上,官员子女入学很是便利。真的不愿再说,其实大家都知道现状。我深深感到,我们国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充斥着一股腐败的不正之风,正义与公平正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谈。但有一点却令我有些意外,基层政权总体还是很稳定的,老百姓很拥护党中央,也不轻视政府。但凡遇到不公,他们常会感叹“这个事国家应该管呀”,“胡锦涛应该知道这些情况,为什么不出来管管呢”,这说明他们还是信任国家,拥护党的领导。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确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至于说贫富差距,那是另一回事,而且贫富差距不仅仅是城乡差距,而是存在于整个社会中)。所以百姓心里对党和政府还是有一定信任度,再加之中国老百姓深受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熏陶以及儒家思想的教化,尊卑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大都习惯做一个顺民良民。
   

 在这个部分的最后,我还要补充说明农村与城市的一点不同。其实我所见到的农村人大部分都是勤劳的,也很本分,他们在家每日劳作,教育小孩,当然闲空的时候也打麻将,在外打工的就更不用说了,非常辛苦,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血汗钱。他们日子稍微好了一些,想着国家的好,但我认为国家应该感谢他们,因为实际上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是城市,牺牲的是农村,农民进城务工,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另一方面更是他们本分守纪,吃苦肯干的结果,他们并没有过分计较长期所受到的不公与剥削,他们通过加倍的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城市里呢,尽管人口是少数,但占据着国家大部分资源,城市得以飞速发展,城乡差距不是拉近了,恐怕是更大了些。城市人享受着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生活状况自然是比农村人好很多。但是,我发现了两大现象:一是在城市物质利益之争相当激烈,乃至不惜践踏基本道德和法律,商业欺诈,权力斗争,官场腐化,学术腐败等层出不穷,这里边暗藏着深重的危机;二是城市人(尤其是土著人)发展后劲不足,比如在南京,很多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青年男女都没有工作,他们也不急着去吃苦做事,他们靠什么生活?首先他们享受着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和福利,其次他们吃住父母的,甚至靠爷爷辈的退休工资过活,他们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还自以为了不起日子过的不错。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农村出身的人来到城市工作创业,靠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很多城市人仍然毫无长进,独自得意于他们优越的城市生活。这一点我觉得很正常,社会就应该肯定劳动,鼓励创造,否则就被淘汰。

由农村再结合城市以及我国社会综合观之,我觉得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大问题(注意这部分不单指农村)。
   

第一是农村发展问题。其实我们很多国人只看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大有超越发达国家之势,但别忘了我国有近8亿农民(很多城里人可能还不知道“城市人”在我国只是少数,大片国土还是贫穷落后的农村呢),农村问题不解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自欺欺人。农民的地位还很低,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农业还远没有达到现代化,规模化的程度;城市占据着大部分自然和社会资源,而农民种地没有收益,只能进城打工挣点钱,然后再滚回去;农民的生活、养老、医疗都没有保障,而其子女继续面临着城市与农村的重重壁垒。农村该如何城市化?农业该如何发展?
   

第二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隔阂问题。其实这一点绝不容忽视,不亚于第一个问题。不错,现在对于农村的报道多了,国家貌似是很关注,但是你看到没有:城市人真的了解农村吗?城市人对于农民是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我所了解的,事不关己算是好的了,大部分是看不起、嫌弃甚至鄙视,这样心态会传承到他们子女一代,继续强化扩大。我真的没有看到几个城市人真心同情农村人,真正愿意去帮助农村人。电视报纸频繁报道农村,报道农民工,其原意应是希望全社会来了解农村,关心农民,但实际效果却似乎是强行撕下了农村的“遮羞布”,无情地揭露农村的贫穷恶俗,让城市人更加鄙视唾弃,敬而远之。这里举两个例子佐证,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城市人,谁情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农民工的子女在一个班上学习,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有多少城市的父母愿意把宝贝女儿嫁给普通的“凤凰男”?
   

第三是腐败问题。权力滥用,权力寻租,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利,大肆挥霍公款,这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我所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政府人员吃一顿饭动辄就是数千元,政府官员哪里像是公仆,人民挤着公交车上班,他们有豪华轿车,说是处理国家大事,执行公务,他们恐怕连1路车的起点终点在哪都不知道!遵纪守法辛勤工作却买不起房子、一家老小挤在狭小空间的人们充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日睡在火车站,躺在马路上的百姓不计其数,而政府官员的住房总是最大最好,他们出差一晚的房费足够穷苦人吃上半年!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是个国家干部,无不是风光得意,衣食无忧。还让人忧虑的是,“腐败”不仅在当权者,而且几乎成为社会潜规则,人们办事,首先要搜索权力资源,有没有关系,能不能通过非常手段取得利益。腐败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长为弥散性毒瘤,与身体难以割离,几成体制本身的一个部分!
   

第四是百姓权利问题。在我们国家,大家都会有一个体会,但凡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发展决策,人事任免,还是资源使用,利益分配,是谁说了算?最终都是政府说了算,领导说了算!百姓的主张得到表达了吗?百姓的权利得到伸张了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能够改变?我只能在这里写写文章纸上谈兵,你恐怕也是爱莫能助。既然无力改变,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充斥着一个价值观:我们的父母教导我们,当然我们自己也很
乐意进入政府国企,做官,当大领导,只有这样自己的权利才能得到足够表达与伸张,那百姓呢,还是百姓,谁让你不是公务员,谁让你当不了领导!所以你发现谁都痛恨腐败,但谁都禁不住动用腐败手段来获得利益;今天你看到这人痛斥腐败义愤填膺,明天他做了官很快会同流合污成为腐败分子,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第五是教育问题。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朝历代以来都很尊师重教,比如古代皇子拜师,皇帝还得表示谦恭,甚至有的单膝下跪;孔圣人数千年来一直受到各个朝代的尊崇。但是现在呢?我看还不如古代。有很多人会立即反驳,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社会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都重视子女的教育。不错,但这就是教育吗?我认为这算不上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让一个天性的自然人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具备人类理性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人。现在的教育带有很大的功利性,教育不再以人自身为目的,而是成了一种功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参与弱肉强食的竞争,或成为追名逐利的资本。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扭转社会错误的价值观和不良风气,反而强化放大了那样的一种趋势。我国为何出不了思想大师和诺贝尔奖,其根源也在这里。说到尊师,同样令人忧心,现在的学生及家长并不真正觉得教师有多么神圣多么权威,甚至他们不信任不愿采纳老师的主张和教育方式,他们本来是带着功利心而来,很多只是把学校和老师当作手段,为将来的博弈增加资历而已。拿大学教师来说,我相信这些人都受过非常好的高等教育,但他们也很无奈,想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但现实阻力重重,缺乏社会大环境的支持。教师待遇普遍还很低,谈什么地位,大学教师的收入都要比一个普通公务员低很多,教师法不过几页废纸。我再说个小事例,汶川大地震时,很多条件稍好的家长自己捐50甚至不捐,而不惜让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子女捐几百,唯恐比人家孩子捐少了。这个现象生动地折射出当前我国的教育生态,爱在这里并非发自内心,在爱心的表象下是攫取名誉好处的动机!
   

第六是社会价值观扭曲,公平正义正受到严峻挑战。其实这一点是最根本的,与上面都有关系。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牺牲了农村,没关系,你学过政治课,这叫“先富带动后富”,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错,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实际上呢,能不能伸张正义,真正实现公平才是关键。从目前的社会来看,公平正义不是得到了加强,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减弱了。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城市与农村,国家公共资源的分配,包括自然资源,教育医疗资源,社会政治资源等的分配并不公平;二是利益的分配开始倾向于“金钱”和“权力”,不完全是按劳动、智慧分配,这不公平;三是公共权力被滥用,本来这部分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但到头来却被侵占,人民不仅拿不回来,反深受其害,有苦难言;第四是少数人利用公共资源获得巨大的私人收益,以政府人员和企业主投资者为典型代表,政府人员掌握着社会公共资源,从中获得利益,而企业主投资者掌握着自然资源,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攫取财富。这里有一个现象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据报道,现在农村大学生的生源比例在下降,这是为何?(你要知道实际上农村孩子的总数肯
定远大于城市),这就是多种不公平合力作用的结果,你纵使再多的努力,也抵挡不了层层不公。这只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正,形成恶性循环,还必然影响我国人才培养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总之,全社会的价值观念逐渐物质化金钱化,为金钱所奴役,打工的,做生意的,做学问的,当官的,无不争权夺利,为了金钱地位可以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我顺带说个小事情吧,数年前南大搞了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将边远地区贫困学生的资料发到百合上,让同学们选择资助。我选了一个宁夏的初中学生,经常写信,每年还邮寄几百块钱,一直到现在我都与这个学生保持着书信联系。但我都是“偷偷”地帮助他,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并不宽裕,如果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竟然还资助别人,会觉得异怪,不理解,不高兴,或者说你独立特行自命清高,所以宁愿选择私下进行。

针对当前种种社会问题,我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吃饱了撑着,这是国家大事,你根本管不着,也无法改变,不如多看几本书多做几个实验或没事出去逛逛。但我告诉你,我过年这些天吃的好吃的饱,是有点撑的慌,所以我要写写我的想法。
   

第一,执政党的自我完善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我国是一党执政,社会变革仍然离不开执政党的决心和力量。不少人说我国也应实行多党制,但鄙人认为现在历史条件尚不具备,一党制要改也需等到扫除藏独、统一台湾之时。人民大众绝非无所可为,人民能够利用和联合自己的力量,为执政党力行改革提供动力和创造条件。而执政党本身更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越是一党专政,执政党唯有实现自我完善,国家才会稳定,社会才能进步,否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悬殊,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有朝一日矛盾若是激化,必然祸起萧墙、内忧外困。
   

 第二,坚持对外、对内开放。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开放才会有发展,封闭只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三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惊人成就,首先应归功于“开放”二字。要继续开放,扩大开放,当前尤其是要对内开放,就是说要消除各省市之间,各地域之间的障碍,让人、物、资源、信息实现彻底流通,只要开放了,必然引起竞争与联合,一旦良性竞争形成,各种资源的分配会自动地朝着效率最高最快的方向发展。南京就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城市,这个城市目前似乎不错,尤其是其文化底蕴和基础建设,但这个城市如果不扩大开放,必然会发展迟缓。
   

 第三,加快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我国继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的根本手段和保证。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正是“自由”、“公平”、“竞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市场经济的威力只会更大。中国有13亿人口,这里潜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若是人民大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内在需求全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我认为尽管国企改革尚未成功,但其大方向是正确的,要继续改革,彻底市场化;打破铁饭碗,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要打破铁饭碗,我就纳闷,单位性质与人员流动根本就不矛盾,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当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与人员配备是两回事,铁饭碗于情于理均不合,只会增加壁垒,滋生腐败,必须全部打破;发展市场经济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紧密联系的,不开放,统一市场就无法形成,不搞市场经济,开放就失去了意义,这两者互为因果、休戚相关。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好两个问题,否则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第一是通过政府监管防止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第二是防止公益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比如生态资源环境。
   

第四,社会变革,教育为本。教育是未来社会进步与否,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关键所在,而教师队伍又是教育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期间指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要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如何让最优秀、最具学识、最富理想的人成为教师,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枢纽所在。我觉得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光喊口号是没用的,要拿出实际行动,比如国家决策规划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基础的位置,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要不断增长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要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第二方面是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育人条件,完善学术体制,营造宽容自由,打破以职权分配教育资源的状况,让教师潜心从教,真正成为知识的象征、思想的源泉,自由地实现教育理想。第三方面是提高教师待遇,严肃对待教师法,切实解决教师的生活实际问题,目前教师收入还低,人非圣贤,试问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会从心里去尊重和推崇一个穷酸教书匠呢?所幸最近几年中小学包括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已有所提高,这很好,而大学教师工资明显偏低却仍无人问津(从我们南大教师的待遇可见一斑),一个优秀博士尚且不
如一个普通公务员,这是哪门子的事?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教师待遇动不动总拿公务员工资作为基准和参照,教师涨工资得先等等看公务员是怎的,有的人见公务员待遇好,提议把教师纳入公务员队伍,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不仅不能纳入,而且教师的价值和工资待遇应该有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去参照公务员,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才,开发智能,发展科技与思想,与公务员的工作有本质区别。另外在教育体制上,现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大多是形式,现在的素质教育风声很大,但既没有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创造性,也没有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凡还是围绕应试展开的,只不过考试的花样多了而已,可以说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华丽外衣变本加厉地进行应试教育。在我看来,素质教育不要来回折腾,应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将以“爱人爱己爱国”、“求真求实求知”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始终作为教育的根本内涵;二是重建师生关系,在学校让学生与教师对等,心灵相通,主张探讨式的双向教育,而非权威式的强加灌输,让教师、学生的思想真正自由起来,共同完全教育过程;三是素质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是搞什么活动,运动,
那不是素质教育,应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进入社区,关注百姓生活,提供服务,传送知识,表达思想;四是从小培育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塑造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第五,完善法制,整肃吏治,促进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存在诸多不公(上文已具体分析过),我觉得权力腐败是其中的引发剂和控制器。学过法律的同学知道,在权利领域,最可怕的不在于私权利得不到维护,而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公权力的本意是维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它本来是众多私权利让渡集中管理的结果,其威力自然远大于私权力,这样一旦公权力滥用,其危害可想而知!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老百姓饱受腐败欺压之苦却无可奈何,正是因为老百姓手中的武器早先交到了别人手里,如今公权力已演成异己的强大力量。很多人持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党大力反腐,将是彻底的一场腥风血雨,那样会把自身给破坏了。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执政党既然牢牢掌握着政权,而且当前政治还是很稳定的,有什么可怕的呢?邓小平说过,改革就是革命!一个国家是否稳定,在民而不在朝,打击腐败是赢得民心的上佳策略,何况对于体内的毒瘤,必须不惜代价及早铲除,我相信彻底打倒贪污腐败,重建清明法治政府,只会使我党获得新生,变得更加强大更有前途!在道德与法治之间,我选择法治,因为道德这个东西模糊不确定,它
更多属于私人的范畴,对于一个需要秩序的社会来说它是靠不住的,一个现代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此外,我反对高薪养廉,但我不主张压低公务员工资,其实原则很简单:该多少就是多少,该拿一万不要吝啬一分,该拿一千,切莫多发一厘。只要秉持公平正义,就不怕釜底抽薪。
   

第六,推进民主改革,削弱政府权力,还政于民。建国前以及建国之初,我党着眼于当时的历史现实条件,实行专政,而今社会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国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已是翻天覆地今非昔比,法治意识与法制建设已大大增强,人民群众完全有能力自主共建和谐社会。我总感觉当前我们国家的体制有些颠倒,最终决定权是掌握在政府特别是官员手中,而人民成了其追随者乃至奴仆附庸,这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严重压制和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无限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以我观之,目前的问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已经成了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障碍。我觉得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应将不再属于政府的权力还给人民,将一个强势威权政府转变成为市场经济和人民大众服务的现代政府,给公民充分的自主决定权,不再什么都是政府、领导说了算,让政府回归“公仆”角色,管理好公共事务,为社会服务。唯有这样,才能激活每一个人的劳动和每一个智慧的细胞。当然,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很难在全国推行民主,但完全可能在局部地区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民主改革仍要寄希望于执政党的远见和决心,但这并不是说单靠执政党就能推行,若是公民无所作为就不可能形成民主社会。实际路线应该是这样的:先必须在公民中形成强烈的民主民权意识,其实眼下并不乐观,老百姓的权力崇拜还相当严重,这主要得靠掌握着先进理念的知识精英创立民主理论,宣扬民主思想;然后是在局部地区小范围率先实行民主政治实践,将决定权真正交到每一个公民手中,建立起在人民监管之下的服务型政府;最后一步是由执政党审时度势在全国各地区逐渐推行新的政治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改革应自下而始,由上推行。1978年以及1992年小平同志正是用这样的战略路线实现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
   

 第七,彻底打破城乡壁垒,建立统一自由的商品和人才市场。怎么解决农民工和农村市化的问题?我觉得关键是消除城乡壁垒。户籍制度该是取消的时候了,欧美国家有户籍制度吗?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城乡应逐步接轨。那么农村与城市岂不是没有区别?不是这样的,农村与城的根本区别在于产业不同,所谓农村是以土地为生,以农业为主!打破城乡壁垒的直接效果是一方面资源科技的输入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二是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理性配置会“自觉自动地”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最后是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会逐步得到消除,农村人可以变成城市人,而留守农村的人会成为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甚至城市人也可以去从事农业。
   

第八,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科学文化建设。我国有8亿农民,农业不能丢,农业也丢不了!那么农民不愿意多种地怎么办?究其根源是因为农村劳动生产力低下,缺乏竞争力。那么一方面要补贴农民,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民种地,这一点国家已经开始做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这是根本。提高生产力的办法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其市场价值。我认为国家完全可以采取如下举措:第一,再来一次“下乡”,这与毛主席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改造不同,这是国家建立特定的部门,安排固定的人员,在各个村镇为农民提供技术和知识服务,让农业实现科技化,现代化,帮助农民建立起与城市接轨的自由市场;第二,专门针当前农业现状,强制性发展推广农业机械和改进农具,提高生产力;第三,全国农业一盘棋进行规划,我的体会是现在农民都不知道自己该种什么,种什么才会赚钱,所以国家应该立即对全国农业进行调查规划,并引导帮助农民步入正轨,这样各地自然资源和市场情况并不相同,哪些地方该生产什么农产品,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就从此有了章法,彻底改变农民无法给自身定位的现状;第四,开办农业技术学校,免费让农民就读学习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劳动技能。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自然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建设新农村的“软条件”。首先是开放,城市要开放,农村更要开放,重点是打造两条高速路,一是公路,二是网路,这样才能实现城乡互通;其次,可以在农村建设图书室,农业科技馆,营造文化氛围;第三是在农村也要开始社区建设,逐渐增强农民的参政和自治能力。
   

 第九,重构社会价值观,维护公平正义。为何现在很多人物质生活好了,幸福感并未得到预期的增强,穷人如此,富人也是如此!原因在于物质条件只代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增强了,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可能在加深。这说明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有问题,人心偏了,背离了人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就越是要维护公平伸张正义,否则,一旦矛盾激化,强大的物质条件会成为相互斗争内耗的工具,终将走向陨灭。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推测中国未来将由现今的“农村-城市”二元结构演化出五个阶层:一是以政府人员为代表的公权力阶层,他们掌握着社会公共资源;二是以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资产阶层,他们占据大量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三是以科技人员为代表的社会精英阶层,他们拥有知识资源;四是通过诚实劳动谋生的平民阶层,他们不占有资源优势,但能够融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汲取财富;五是赤贫
阶层,这部分人无权无势无资源,而且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处于社会的边缘,不能安身立命,看不到希望。财富的分配究竟应该如何呢?财富大体有两次分配,第一次是市场机制,第二第三第四阶层主要是遵循这一机制,以各自创造的价值为标准获得财富,主要是按劳、按资分配,同时宏观上分配的重心要落在第三阶层;第二次分配由政府负责管理,主要适用于第一和第五阶层,第一阶层的分配应与中间三个阶层的平均水平相一致,这体现了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为社会公民服务的性质,第五阶层的分配不低于前四个阶层的最低水准,甚至接近其平均水平,这体现人的基本平等权利得到保障。在社会发展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是防止第一和第二阶层之间的联合,否则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第二是防止第二第三阶层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这不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第三是防止第一或第二阶层对第四阶层的剥削,这会加重社会矛盾;第四是防止第五阶层的扩大泛化
,这同样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全文完  2009年2月11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2 19:17: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问题分析 社会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与城市 公务员工资 农村 社会问题 寒假

沙发
yimin2002 发表于 2009-2-12 19: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实中国农村问题太多了.

使用道具

藤椅
lncib 发表于 2009-2-13 09: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主要是我们的国家还很穷

使用道具

板凳
andywangsc 发表于 2009-2-13 10: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见地呀。其实现在所谓的城镇化本身就值得反思。

使用道具

报纸
zhaohl82511 发表于 2009-2-15 10: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的问题确实很多呀,这些问题我也深有同感呀,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不同的是我学的是农业经济,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熟悉的,可是却没有像楼主这样系统的总结过,真的很感谢楼主能大胆的说出来,写出来!
受人点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使用道具

地板
dahzhchzh 发表于 2009-2-17 10: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文章,心怀天下!顶

经济深度讨论q群:9122 6203。

使用道具

7
dahzhchzh 发表于 2009-2-17 10: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多地方都在鼓动城市化,认为中国也要大力推动城市化,城市化问题,如果从拉动消费角度,好像是有一些道理的,农村出来到城市要买房子,要上学、要这要那,这样必然拉动了消费了。

但是,我认为拉动消费并不应该是社会的目的,社会的目的,应该是人们能安心和谐的生活着,为了拉动消费而拉动,绝对是错误的,终究会最后崩盘。生意有好有坏,收成有好有坏,这些其实都不用担心,历史上看没有任何国家、民族的经济是一直增长的,有波动是正常的,政府远远不必为经济的波动担心,而去采取没必要甚至错误的刺激经济的做法。

在中国,农民工,是国外很少见的劳动力形式,出则可以为工,退则可以为农,经济好的时候,到外边打工赚钱,经济不好了,退回农村,种地。整个农村就是中国加工经济的一个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可以很好地调节市场上的劳动力供需。在这个蓄水池的保障下,中国几千万的失业,也不会给国家带来大的不安定因素的。试想,经济好的时候,彻底把农民工解放了,土地流转到别人手里了,在城里买房子了,举家过起了城市的生活,但是,当经济萧条的时候,生活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人,在城市失业了,农村,回不去了,怎么办呢?就是社会的负担,就是不安定因素。

并且,这次我认为,农民工回到了农村,是带着城里的观念回去的,因为在外边开了眼界,有了新的知识和思想,接受了城里的生活方式,这次回去,会给中国农村带来很多新的气象,我早先就估计,中国农村会需要一大批电脑,而不是别的家电,昨天看“家电下乡”的统计,电脑需求高居40%,列为榜首,正是验证了我的估计。

所以说,中国的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蓄水池,这次经济危机,为中国农村,带来的不是困难,而是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农村会因为这次危机,产生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的变革,不单是形式上的而更是思想上的,是一种升华。

中国农村的进步,必然更加促进我们国家更加强大和进步。


经济深度讨论q群:9122 6203。

使用道具

8
dahzhchzh 发表于 2009-2-17 10: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城市化这个提法有问题,不是所有人都涌向城市,而是应该县城、城镇的城市化,或叫农村城市化,比较适合,不知道认同不。
经济深度讨论q群:9122 6203。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7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