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黯夜守望
1707 4

[财经时事] [分享]提供思想的经济学课本-王则柯 [推广有奖]

  • 0关注
  • 9粉丝

航空工程师

讲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 个
通用积分
8.1499
学术水平
52 点
热心指数
73 点
信用等级
65 点
经验
13293 点
帖子
4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2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4
最后登录
2019-3-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人们经常用“五位经济学家会有七种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讽刺,来否认现代经济学的科学性。对此,赫舒拉法首先指出:“人们很容易夸大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因为争论可以成为新闻,意见一致却罕有报道。”

美国杰克·赫舒拉法(Jack Hirshleifer)教授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是我最喜欢的微观经济学课本。在国内出版这本书的中译本,是我二十多年来的愿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感到非常高兴。遥想当年则柯走上经济学教育的不归路,就是从研读赫舒拉法教授这本为大学本科生写的微观经济学课本开始的。二十多年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率先开设国际主流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我们的名誉院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邹至庄教授,就指定我们使用赫舒拉法教授的这个课本。

亲切的回忆

翻开课本,处处勾起我亲切的回忆。

赫舒拉法教授在前言中告诉读者,“经济学是一种思考方法”。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我给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本科生上“中级微观经济学”,头一节课要强调的视角。

中译本第111页(以下只说页数,均指所说的中译本)有一个这样的思考讨论题:

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的主角贝姬说:“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镑,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你能给出一种经济学解释吗?

我在上课的时候和普及写作的时候,都进一步展开说,如果贝姬这个表白本身是真实的,人们至少可以提供两种可能的解释:一、贝姬是想做好女人的,但是她太穷,所以做不了。如果贝姬每年有五千镑的收入,她就会恢复好的本性。二、贝姬本来并不愿意做一个好女人,就像不想辛勤劳动一样,但是如果有人每年给她五千英镑作为补偿,为了这些钱,她也愿意勉为其难,做一个好女人。

怎样才能知道贝姬本性是好的还是坏的呢?如果我现在全权主持一个科研基金,你是否可以向我提交一份“项目申请”,把贝姬的本性研究清楚?你必须在申请书上写清楚你的“技术路线”,即准备怎样完成这项研究,并且写清楚需要多少钱完成这项研究,让我信服。

鼓励读者尝试这个模拟申请,有助于发掘他们的经济学潜质。我还提醒,为了不干扰思路,建议大家撇开“好”“坏”的道德判断,例如不妨把“做好女人”理解为“笑不露齿、行不见步”的仪态规范这样的事情。

翻到74页关于衬衫和蛋糕的“图3-9 餍足”,又马上想起我上课时候的另外一个得意的小品:教授组织的“志愿者吃饼领赏”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实验进行的半小时之内,自愿参加实验的同学每吃下一块比萨饼,就获得一美元的奖赏。我请同学们想象并且画出一个典型的志愿者面对美元和比萨饼这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即中译本所说的等优曲线,并且画出实验是怎么进行的和志愿者何时退出实验。

等优曲线或者无差异曲线,是刻画消费者偏好的简捷工具,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体现在他们不同的等优曲线图。在这个吃饼领赏实验中,胃口大小,食量是否敏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等优曲线图表现出来。现在这个新的版本,变化的只是把美元改成衬衫,把比萨饼改成蛋糕而已。这里关键的一点是:随着越吃越多,必须吃下肚的比萨饼从原来的“合意商品”逐渐变成“厌恶商品”。

我的贡献是,实验本身,也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出来,并且清楚显示所论的志愿者何时退出实验,即吃了多少比萨饼以后选择离开。

在中级微观经济学,曲线表达就有这样神奇的魅力。据此,比李俊慧和周燕她们晚许多届的学生欧瑞秋,把我的课堂笔记整理成《图解微观经济学》出版,很受大学生欢迎。我们这种“图解”思想的萌芽,很大程度上来自赫舒拉法这个课本的启发。

不意成“名人”

前年9月我应邀在大连给东北财经大学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在一项由羊城晚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协主办,广东省文化学会协办,包含一个网上票选环节的活动中,被缺席评选入“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要说健在的岭南文化名人,红线女、唐大禧、潘鹤这些艺术家固然众望所归,其他对于岭南文化有所贡献的人士,也多了去了,哪里轮得到我?

后来发现其中身份跟经济学沾边的,只有我一个,才算悟出我竟然能够忝列“当代岭南文化名人”的一点道理,那就是我乐意写小文章,从老百姓身边的故事阐发现代经济学的道理。现代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经济的学问,广东人民素来比较能够放眼看世界,所以容易接受我的这些小品。如果一定要在广东找一个容易跟老百姓沟通的经济学者,我想我的确可以作为一个候选人。今天,我仍然不认为我可以忝列“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但是同意我是一个容易跟老百姓沟通的经济学者。

不过现在我想说的是,我的小品写作固然基于我对于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但是其中许多观念的提炼和升华,却十分得益于赫氏的这本《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比如我很早就批评“劳动决定论”,喊出“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可以说就是赫氏《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把基点放在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的结果。赫舒拉法在第一章开始不久(第20页)还进一步明确,“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从而微观经济学是关于权衡取舍作出最优选择的学问。

我写过一篇文章,故事是说一家人把临街的原来自住的房间空出来做馄饨卖,辛苦一个月,销售收入减去原料成本,账面上有几百元的盈余,以为赚了,其实是亏本生意。这是因为房间要是租给别人,自己什么都不干,恐怕已经有超过那几百元的收入,何况现在全家辛苦,要是这么辛苦给别人打工,也不止收入几百元。这篇文章的说服力,就来自赫舒拉法在第141页阐述的“经济利润VS会计利润”,把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区分清楚了,虚盈实亏的关系就能够一目了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多数企业还是在做低水平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微利时代来临”的恐慌,我很早就写过文章,说这么低水平地竞争下去,不要说微利,连保本也都将难以为继。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明确点出,现代经济学有一个零利润定理,说的是:“长期而言,竞争产业(行业)中任何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为零。”这个“零利润定理”,完全是赫舒拉法告诉我的(第178页)。怎么逃出零利润的宿命呢?那就是要创新。用广东话来说,就是要“饮头啖汤”。人无你有,别人就处于不能和你竞争的位置。所以,貌似消极的零利润定理,实际上有着鼓励创新的非常积极的意义。

经济学不讨好

对现代经济学略有所知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经济学曾经被称为是“沉闷的科学”(a dismal science)。但是自从马歇尔和萨缪尔森以来,经济学已经很有吸引力。因应这种变化,正是赫舒拉法,对Economics has been called the “dismal science”,给出了新的解释。他说(第4页):

经济学曾经被称为“忧郁的科学”。这大概是因为经济学家常常带来坏消息。例如,一旦把所有后果都考虑进来,某项表面看起来颇具吸引力的项目或计划可能就并非如此美妙了。

所以,经济学不是一门讨好的学科。这是现代经济学的品格。

赫舒拉法进一步指出(第5页),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更具体地说,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人们经常用“五位经济学家会有七种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讽刺,来否认现代经济学的科学性。对此,赫舒拉法首先指出(第5页),“人们很容易夸大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因为争论可以成为新闻,意见一致却罕有报道。”“正确的经济分析并不一定比在心理上富有感染力的错误主张更有市场吸引力。”(第7页)他还深刻地指出(第5页),“科学的特征并非普遍赞同,而是愿意用事实来验证理论。”

随后,赫舒拉法给大家讲了这么一个例子(第6页):生态学家奥克利一再发出“我们已经输掉了养活所有人的战争”这样耸人听闻的论断,还预言“很多重要矿藏的供给将在1985年濒临枯竭”。经济学家西蒙出来和他打赌,请他在五种重要金属中挑选商品,打赌十年后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结果,奥克利挑选的他认为价格一定大幅度上升的金属,十年来的价格一直下降。奥克利只好乖乖认输,写了一张几百美元的支票给西蒙。那段时间,他们已经成为打赌的对子,每次,奥克利都输给了西蒙。

成为讽刺的是,虽然一再被证明预测错误,奥克利那些夸大其词的著作,却总是卖得很好,而西蒙教授那些被后来的发展证明是真知灼见的论述,却很少有人表示兴趣。

信哉!“正确的经济分析并不一定比在心理上富有感染力的错误主张更有市场吸引力。”

吴敬琏教授最近感叹:“有时候预见和前瞻性的文献,发表早了,并不一定能起到我们期待的作用,这真是遗憾的事情。”(《比较》2009年第一卷,第10页)也许这里还可以补充一点:不知道为什么,真知灼见往往缺乏心理感染力。

认为经济模型脱离实际,也是怀疑现代经济学的一种典型批评。赫舒拉法教授正确地指出(第27页),“经济学就如所有科学一样,使用的只能是不完全地刻画现实的模型。反映现实的模型就有如城市的地图,再好的街道地图也不能完整地描绘现实的城市,但它足以告诉你如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因此,人们不该问模型是否丝毫不差地反映了现实,而应该问它们是否有用。”

只要有用,只要能够揭示道理或者预言发展,就是有价值的经济学模型,而不是苛求它未能“丝毫不差地反映了现实”。

小小激将法   

新世纪以来,神州大地出现了一股“张五常热”,这没有什么奇怪。首先,张五常先生功力深厚。他的“佃农理论”,是非常深刻的研究,此其一;科斯这样的经济学大师,奉他为罕有的知音,此其二。还可以有三,有四。其次,他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往往片言只语就让人感觉他已经切中问题的要害,不由得读者和听众不佩服,因为他们经常面对的是保守的和木讷的先生和官员。

张五常先生正确地指出,经济学不是数学游戏,而是要解释世界的现象。但是他对经济学使用数学方法的直言不讳的反感和贬斥,给年轻学子以无须学习必要的数学方法也能成为现代经济学者的错觉,这就很不妥当了。他还一度全盘否定博弈论,说“看不到这理论对解释现象有什么用处”。

不久,张五常先生开始写作中文的《经济解释》,声称这本书会把斯密、马歇尔和费雪“全盖过”。对于如此宗旨的《经济解释》,我自然读得非常认真,不过也读得好辛苦。于是我在一篇文章里抱怨说,我觉得以商品的界说等一些概念为例,五常先生的老师赫舒拉法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写得比五常先生自己的《经济解释》要好得多。另外我指出,赫舒拉法一直做博弈论的研究,并且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些研究,获得美国经济学会杰出成就奖。在《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的前言中,赫舒拉法就明白写着:“博弈论在处理诸如寡头垄断、共用品以及合作与冲突的题材方面特别有用。”

毕竟是性情中人。平素给人张狂印象的张五常先生,对于他的恩师,还是非常恭敬的。他找来恩师的这个课本,组织李俊慧和周燕翻译,并且深情写了《受教的经历——为老师的课本序》,交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两位译者在求学的时候,都选过我的课,我知道她们是基础很好做事认真的学者。翻译出版的整个工程,历时至少三年,可谓精工慢活。翻阅之下,觉得质量很好。恩师的这个课本,想必勾起五常先生动情的回忆,他在《为老师的课本序》中写道:“(这个课本)1976年初版之前,赫师寄文稿给我,让我提供意见。我一看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赚教科书的钱,需要的苦心经营吓倒了我。”非常谦恭。


猫爪  金钱 +30  魅力 +10  确实是好文章,楼主转得不错。 2009-5-19 22:29: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王则柯 Hirshleifer Economics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学 分享 课本 思想 王则柯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沙发
chenhe2007 发表于 2009-5-19 21: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赫舒拉发是张五常的导师,能不尊敬吗。

跳跃之前,总要有一个下蹲的过程。

使用道具

藤椅
猫爪 发表于 2009-5-19 22: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知谁有这本书的电子版,拿来分享一下?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板凳
thongling 发表于 2009-12-15 01:14: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才知道王则柯教授,好落后啊!文章可读性很强啊!喜欢
[img][/img]

使用道具

报纸
susikang 发表于 2010-10-10 11:21: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比较》不错@!
轻舞飞扬人笑痴
神伤有时君不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