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ngxiao123
1084 4

【转帖】爱情经济学的讨论 [推广有奖]

千叶居士

院士

3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7
论坛币
169815 个
通用积分
15254.7507
学术水平
459 点
热心指数
625 点
信用等级
416 点
经验
51456 点
帖子
1500
精华
6
在线时间
11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8
最后登录
2024-2-26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出色的经济学家,长于数理分析的居多。但也有不少顶尖高手,却不大爱用高深的数学工具。他们的灵感和贡献,主要来源于丰富的直感、敏锐的观察以及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如创立人力资本理论的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开创信息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的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拓展经济分析到非经济领域的贝克尔 (Gary S. Becker),都属于这一类。我初学现代经济分析时,很喜欢它的数理部分。总觉得文字叙述拖泥带水,凭空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模糊了理论的逻辑脉络,不如数学表述直接触及核心,几个公设与定理,三下五除二,便把经济学理论那种精巧严密的逻辑结构,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很是畅快淋漓。直到自己尝试着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时,才发现,真正的经济学思维,根本不可能从数理模型中学到。于是又回过头去研读斯蒂格勒、贝克尔等人写的本科生教科书,时有所悟,不禁对大师们思想的深刻、明晰和敏锐,佩服得五体投地。斯蒂格勒的《价格理论》,是一本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里面自然也不少值得深思的洞察。今天的经济学,大不同于以往,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生活领域。它的视野更广,抱负更大,号称要用经济学逻辑,去理解尽可能广泛的人类行为,包括非经济行为在内。近三十年来,经济学家们披着数理逻辑的铠甲,挥舞着经济分析的刀剑,不断跨越本学科的地界,攻入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世袭领地,激起了社科界一片“狼来了”之声。有人给它一顶大帽,斥之为“经济学的帝国主义”,虽然有些激愤,却也不无道理。就数学化模型化而论,社会学科中确实以经济学最为成熟。数学投资太多,模型生产过剩,自然要向别的领域“倾销”了。更何况,别的学科很少经受数学洗礼,大片大片肥沃的处女地未经开垦,岂有不令经济学家垂涎之理?不过,倾销归倾销,若说经济学家见猎心喜之余,还存有什么“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恐怕也是出于对经济学理论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误读。《价格理论》里面举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此点。
  在美国,经常有圣诞礼物基金一类组织,参加者每月存入固定数额的钱,不计利息,到圣诞前取出累积本金或等值的礼物。有人就问了,有钱不放在银行吃利息,明显是非理性和不经济的。你经济学能够解释这种行为吗?
  斯蒂格勒回答说,此处人们宁愿经济上吃点亏,原始动机究竟是什么,实证经济学并不感兴趣。也许人类天生就有意志薄弱的毛病,有些人就喜欢有个东西来约束他们,以防自己大手大脚不守计划留不下礼物钱。如此种种,就让社会心理学家去解释吧。经济学关心的是,给定人们的原始动机,倘若经济机会发生变动,人们的行为会随之作何改变?比方说,利息率提高,人们存进礼物基金的金额,会如何变动?变动幅度多大?再如收入增加,或个人信用额度扩大,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在经济学家眼里,人类的绝大部分行为,不管出于如何非理性的动机,都会对经济机会作出反应,于是便可拿经济学来分析一番。
  就说爱情吧。爱情,在许多人---特别是纯情少女少男---的心目中,属于那种典型的反经济行为,讲究的是付出而不是得益。爱情的真谛,就是有个人能让你甘心全心付出,让你付出付出还想付出,唯恐自己付的不够。据说这才是爱的大福。如此情意,令人动心动情,令人生死相许,崇高而纯美,岂可与锱铢必较讨价还价的市侩行为,混为一谈?
  然而,正如斯蒂格勒所言,经济学家讲求的是通过观察行为来作实证,倒不怎么关心动机的性质和来源。爱情也许就是出于典型的反经济动机,爱情本身也许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这没什么关系。至于人们为什么会从爱情的付出中,得到心理生理上的享受,不妨让心理学家去研究;爱情的动人之处,也不妨让文学家去探求。要作经济分析,只需作几个简单的观察,承认几个很弱的假定便够用了:第一,人们从爱情中获得甜蜜与快乐;第二,爱情的享受,一般是情人们用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主要投入,辅以花前月下或楼台茶馆等次要投入,而生产出来的;第三,生产爱情的效率,或者说,情人们从一定的爱情投入中,享受到的爱情快乐程度,取决于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赋和人力资本投资,如语言天赋、性爱技巧以及得自文学作品的爱情观念等等。
  与其它物质享受相比,爱情的生产是一种时间相对密集的活动。它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花费在爱情生产活动中的时间的价值。由此,爱情的需求和供给,将会受到时间价值变动的重大影响。时间价值相对提高,比如说工资率上升,一方面意味着人们收入上升,变得更加富有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爱情的主要生产要素相对昂贵,因此爱情的成本或价格,也变得相对高昂了。根据经济学原理,这必定导致人们相应调整其爱情行为,由此至少将产生三个方面的效应。
  首先是收入效应。经济学根据消费量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将物品区分为经济上的劣等品与正常品。比方说,上个世纪英格兰专供穷人消费的黑土豆,其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便是劣等品的一个典型例子。爱情显然不是经济上的劣等品。其他情况不变,收入增加,人们的爱情行为通常会增加。穷家小子命苦,没多少时间谈恋爱,倘若他投生于豪富之家,成了有钱的花花公子,必定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谈情说爱中去的。其次是替代效应。时间价值的上升,提高了生产爱情的机会成本。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将导致爱情行为的减少。生活悠闲的乡村,将比繁忙的都市,有更多爱情行为。闲得无聊闷得发慌的高中生本科生,爱情行为最为丰富;参加工作之后,时间金贵了,爱情行为便明显减少。
  再次就是诱发性创新效应。文艺复兴到现在,人的时间价值十倍上升,大幅度提高了爱情生产中所费时间的机会成本。现代人很少有罗米欧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躲在在朱丽叶窗下,没完没了说些甜言蜜语。古典时代那种温吞吞慢悠悠的爱情生产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了。这就诱发人们,去寻求加快爱情生产进度,节约时间耗费的技术创新。这里面的花样多了去。性解放思潮的发展扩张,可以算是其中最明显的爱情生产创新了。其实质,便是是在爱情人力资本的培养中,减少甜言蜜语和追求内在美等古典要求的分量,同时增加感官愉悦特别是性快感的作用。
  这个分析表明,爱情行为与时间价值之间,大有数量关系可循。我们也可以用实证办法,对此关系作些检验和预测。有人在顶尖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证明人的睡觉时间,随着工资率的高低不同,有大约一个小时的系统差异。类似地,如果我们用人们花在爱情活动上的时间,作为爱情活动多寡的指标,那么,验证它与时间价值之间有数量关系,显然不应该比研究睡觉时间更难。另外,假如阅读爱情小说是培养爱情人力资本的主要方法,那么,由于替代效应和诱发创新效应的作用,花在爱情小说上的时间和费用,很可能与工资率高低成反向变动关系。这也是可以检验的。有兴趣的话,甚至可以建构一个模型,预测爱情小说的销售量,拿去蒙出版商一把,赚他一票。换个角度看,爱情生产的技术创新,虽然波及甚广,然而首当其冲的,还是要数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等等,受其影响最深最烈。从古典的爱情故事到现代全方位开放的性描写,这一转变可说是爱情技术创新的典型表现。现代若干迂腐的批评家,明显缺乏经济学思维,居然把这种创新,分析成什么性对社会的反抗,不通之至。要我说呀,应当把他们统统赶进大一教室里去,老老实实地修一遍经济学。兴许此举能促成文学评论开出一片新天地,也未可知。仅有爱是不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 Theodore Schultz Stigler 经济学 讨论 爱情

沙发
文化苦旅 发表于 2010-1-15 10:28: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有点理性啊

使用道具

藤椅
kevinlee1017 发表于 2010-1-15 15:27: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问题的起点:什么才是经济学?建议读《经济解释》

使用道具

板凳
wlgmath 发表于 2010-1-30 22:22: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爱情这个东西是不能用经济学来解释的,情感是不能定价的,而且也根本无法定价

使用道具

报纸
mon334 发表于 2010-1-30 23: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此文说的不错!很有道理。

窃以为,只要又投入有产出,就可以用经济学去解释解释...没啥不可...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