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223 1

[经济学教育] 新京报:“功利化”只是大学问题的表象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2 个
通用积分
245.41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0年09月21日 08:54 来源:新京报   【字体:↑大 ↓小】
  “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在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9月20日《人民日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高校校长、教师批评大学弊病,似乎越来越“流行”,这当然是好事,“人贵有自知之明”,高校的局中人只要心中明了问题所在,即使种种弊病不能即时得到缓解,至少也还有康复的希望。不过,批评也要找准靶子、说清症状才行,否则无异于一个病人稀里糊涂地喊疼,对于医生的救治非但无益,没准还有误导的害处。
  比如这一次复旦大学校长批评师生功利化,教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学生“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杨校长还认为学生无德性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祸害。诸如此类的狠话初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细品其实无关宏旨。
  哪个年代都会有这样的功利心态,都会有吃请之风,只是人的本能总是倾向于憎恨当前的不足,怀恋过往的美好。就如张艺谋感慨当前清纯的女孩越来越少,硬生生编造出一个“纯爱”的故事去标榜过往。那个年代的爱情真的无关性爱、无关金钱门第,女主角真的都清纯无比吗?那只不过是满脸皱纹的张导自己一厢情愿的哀悼初恋罢了。
  杨校长此刻对师生功利心的批判,就有点类似于张艺谋感慨如今女孩清纯的缺失。他们批评的对象固然存在,只不过这对象未必更加“世风日下”,而是历来如此。放大对这些现象的批判,会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谁都知道,高校的最大问题绝非师生的功利化心态,或者说功利化心态只是最浅表的问题。
  把问题归责于心态、德性,这也可算是一种传统。但是,道德是要以公平和正义为支撑的,公平与正义能得到保证,道德的力量就会异常强大;相反,公平正义一旦被破坏,道德只会沦为遮羞布。但吊诡的是,往往越是公平和正义被破坏的时候,道德就越被谈得多。譬如现在的某些高校,资源分配以及内部运行的公平和正义缺失,师生的道德自然难彰,但是感叹世风日下的话语多,推进制度改革的行动少。
  当然,这并非说体制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先寻求道德的改良。只是道德改良对倡导者的个人要求太高。就以杨校长来说,只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认可的:杨校长自身就是对国家社会有着强烈责任感,有着超越知识的德性,在校园里有着无可质疑的道德楷模地位,并且在校长的位置上竭尽所能地保证校园的纯粹。否则,再怎么慷慨激昂,也难以服人。 王敏慎(网络从业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学问题 新京报 功利化 中科院院士 公平与正义 人民日报 复旦大学 中科院院士 成功秘诀 新京报

沙发
yzyzyz716 发表于 2010-9-21 16:56: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只是一种博弈,一种典型的多方博弈,只是各方需维持的平衡点不同,换句话说,既得利益不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0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