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wd99
6823 30

黄卫东:一分钟读懂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8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447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2607 点
帖子
26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9
最后登录
2020-12-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首先看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所谓经济增长是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了,从而国民产值增加,但是同时消费也必须要同步增长,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否则产品必然积压。过多产品积压必然导致工厂停产,生产下降,使经济不能实现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生产能力明显增长,但是国内消费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生产增长速度,为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国家采取政策推进出口,如出口退税,使近年来,出口产值接近国内产值一半,带来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目前已增长到近2万亿美元。继续增加出口,就是拿我们的财富换美元白条。今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消费萎缩,导致我国出口到美国减少;同时在国外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石油大幅度涨价,增加了运费,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这些都使我国的出口市场萎缩,导致国内工厂停产,工人失业,使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带来更大的危机。另一方面,国内搞楼市股市泡沫,很多人投入大量资金进入楼市,指望房价上升获得利润,虽然短期使房地产大发展,但是,占用了其他行业资金。由于真正的需求者无钱购买,楼市泡沫终究会破灭。此外,将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刚性消费推向市场,提高了消费价格,导致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减少,其他有效需求降低。

解决途径:

        必须增加内需取代外销市场。首先建立覆盖所有人的福利制度;其次,增加老百姓收入,对农民,美国采取补贴,日本采取高粮价,对工人,包括民工,必须逐步提高工资,提高幅度应大于经济增长速率,弥补多年来的亏空。同时制定政策堵住股市和楼市泡沫。降低房价,使住房消费落到实处。西方发展历史证明,必须由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此外,国家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可以减少失业,增加消费。

后注:

        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平衡。多年来,我国就是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不断通过出口财富换回美元,由于无法兑现,实质是白条,国内普通劳动者低收入带来的低消费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生产发展。主流经济学家总是以经济过热为理由,紧缩银根,使中小企业倒闭,降低生产能力,适应低下的消费能力,不知道提高普通老百姓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适应增长的生产能力。此外,提高富人收入,是增加投资和生产能力,使问题更严重。

        西方发展经济学主要论述如何发展生产,不提和少提同样关键的消费能力培养包括分配问题。而在当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最不市场化,最受政府控制的是分配,是劳动者收入。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福利制度,制定最低工资制度。这是因为马克思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历史周期性经济危机所证明了的,分配市场化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自罗斯福采用凯恩斯对策以来,才通过政府介入彻底摆脱了这个问题。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每10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使经济大幅度下降,经济发展速率并不快,到1890年,中国还占世界经济13%,与美国相近。(参见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之八(七〇一——七三〇…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0809/45786.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23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一分钟 黄卫东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Science 经济增长 黄卫东

31
whsmr 发表于 2008-11-12 16: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性的较多.感性的人较多.
追求与生活

使用道具

30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08-11-12 15: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12 12:46:00的发言:

西方国家在福利和收入方面有很好的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堵住股市楼市泡沫问题,我的文章也简要阐述过,应取消股市,即使不取消股市,也应大幅度提高股市交易税率,或交易增值入养老金等措施,减少和抑制股市上的投机活动。制定政策限制打击炒房活动,例如在贷款方面,禁止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制定税收政策,家庭第二套住房加重收税等。学习新加坡,对房地产转让征收100%的资本利得税。

你想中国经济崩溃就直说. 

我不是斑竹.有问题不要找我.
此猫已死,有事烧纸。
论坛空间不加好友

使用道具

29
hwd99 发表于 2008-11-12 12: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yehanxing在2008-11-9 15:12:00的发言:

比较赞同

但是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的

现实的操作

却必须首先分步骤

分优先次后顺序

界定责任权力/利

执行力

以及监督

纠偏才是关键

1.首先建立覆盖所有人的福利制度

福利制度包括那些?如何实施?责任到人?那些单位实行?谁评估效果?

现阶段福利制度目的为何?是分季度/年度评估?

2.其次增加老百姓收入
提高粮价,提高农民工工资

粮价政府可以直接干涉调控,这是不错

但是农民工工资也可以提高最低工资线

可是这些政府直接干涉市场的做法,适度有效问题

以及农民工工资追付的问题如何解决

3.再次制定政策堵住股市和楼市泡沫
堵住泡沫!???

如何堵?用人用军队用麻袋??

谁堵??

经济危机好比洪水泛滥

也只能引和排、疏

好比大禹治水

4.至于降低房价

降低底线?

是否分区域?

分房型进行降价?

降低的手段?

5.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可以减少失业,增加消费

比较赞同现在应该提高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观点

特别是制造业、民营企业

增加基础建设这个法宝

只能重蹈昨天的步调

当然这跟中国特色有关

以上不足之处

敬请斧正!!

西方国家在福利和收入方面有很好的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堵住股市楼市泡沫问题,我的文章也简要阐述过,应取消股市,即使不取消股市,也应大幅度提高股市交易税率,或交易增值入养老金等措施,减少和抑制股市上的投机活动。制定政策限制打击炒房活动,例如在贷款方面,禁止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制定税收政策,家庭第二套住房加重收税等。学习新加坡,对房地产转让征收100%的资本利得税。

使用道具

28
yehanxing 发表于 2008-11-9 15: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比较赞同

但是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的

现实的操作

却必须首先分步骤

分优先次后顺序

界定责任权力/利

执行力

以及监督

纠偏才是关键

1.首先建立覆盖所有人的福利制度

福利制度包括那些?如何实施?责任到人?那些单位实行?谁评估效果?

现阶段福利制度目的为何?是分季度/年度评估?

2.其次增加老百姓收入
提高粮价,提高农民工工资

粮价政府可以直接干涉调控,这是不错

但是农民工工资也可以提高最低工资线

可是这些政府直接干涉市场的做法,适度有效问题

以及农民工工资追付的问题如何解决

3.再次制定政策堵住股市和楼市泡沫
堵住泡沫!???

如何堵?用人用军队用麻袋??

谁堵??

经济危机好比洪水泛滥

也只能引和排、疏

好比大禹治水

4.至于降低房价

降低底线?

是否分区域?

分房型进行降价?

降低的手段?

5.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可以减少失业,增加消费

比较赞同现在应该提高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观点

特别是制造业、民营企业

增加基础建设这个法宝

只能重蹈昨天的步调

当然这跟中国特色有关

以上不足之处

敬请斧正!!

使用道具

27
kiki_chou 发表于 2008-11-9 10: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胀,cpi那么高,工资那么低,怎么扩大内需?如何扩大内需?

使用道具

26
hwd99 发表于 2008-11-9 09: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hibo1972在2008-11-9 8:03:00的发言:

有问题。看了科学网黄卫东的原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82

问题是:设定最低工资可以,农民工可能会因此而失业。其实现在农民工做的工作(比如踩缝纫机,每天只休息8个小时,包括吃饭、睡觉等)城市人都不愿意做。如果真按新劳动合同法来,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要有一半企业关门。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印度和越南那些国家的劳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产业并不必然在中国,它会跑到国外去。

好心会做坏事。

每年新增700万人口,农民工应该占80%左右。新增的人口和现有的人口争夺工作岗位,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劳动力问题是农民工问题。但黄卫东的文章避开这个关键内容没谈。所谈的一切都是空话。

关键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谈再多也没用。

供商榷。

很多时候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比如农民工,你是选择让他有微薄的收入,还是让他失业?比如农民,土地承包下去分散经营,会降低农业效率。但如果把土地收上来规模经营,农民就会变成失地流民,谁来管他们?

凡事有利必然有弊,掂量一个政策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利害分析。只从一个角度去分析会害死人的。


回复:

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出口换美元白条,国外不要,就要停产失业,另一方面国内老百姓收入低,无钱消费。给普通老百姓提高工资,使老百姓有钱购买消费这些产品,与其他国家竞争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想象整个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没有通过货币分配带来的问题),现在生产系统能力很大,但是大部分闲置,因为即使生产出来,由于大部分人无权使用,相当于现实中穷人没有钱买,只能成为滞销产品,已经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出口送给洋人换回了一些白条(现在已积累近2万亿美元白条)。现在洋人不用了,我们的产品积压增加。解决的办法是开动生产系统,将产品分配给大家,现实中则需要给普通老百姓增加收入,使他们能有钱购买产品,从而提高生产系统开工率,实现经济增长。

给工人提高工资,会使产品成本升高,通常工人工资提高10%,成本提高不超过4%(工资占gdp仅40%),而且同行业共同提高,使价格共同提高,而工资提高10%,则消费能力提高10%,产品销售量必然提高近10%,只会使更多企业有更多销售量和更多盈利。

我国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实质是凭空增发14-16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一部分是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得到美元,给中国银行换取人民币,另一部分是国外资本家直接拿美元给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国内没有任何对应的物质财富。如果我们不是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换美元,从而将产品留在国内,同时减少了美元储备,而是通过提高普通工人工资将增发的人民币发给普通劳动者,使他们有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是不是更好?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受国外市场影响。

 

使用道具

25
shibo1972 发表于 2008-11-9 08: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问题。看了科学网黄卫东的原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82

问题是:设定最低工资可以,农民工可能会因此而失业。其实现在农民工做的工作(比如踩缝纫机,每天只休息8个小时,包括吃饭、睡觉等)城市人都不愿意做。如果真按新劳动合同法来,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要有一半企业关门。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印度和越南那些国家的劳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产业并不必然在中国,它会跑到国外去。

好心会做坏事。

每年新增700万人口,农民工应该占80%左右。新增的人口和现有的人口争夺工作岗位,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劳动力问题是农民工问题。但黄卫东的文章避开这个关键内容没谈。所谈的一切都是空话。

关键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谈再多也没用。

供商榷。

很多时候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比如农民工,你是选择让他有微薄的收入,还是让他失业?比如农民,土地承包下去分散经营,会降低农业效率。但如果把土地收上来规模经营,农民就会变成失地流民,谁来管他们?

凡事有利必然有弊,掂量一个政策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利害分析。只从一个角度去分析会害死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8:10:05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fuyangchina

使用道具

24
椰风海韵 发表于 2008-11-8 23: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anggeren在2008-10-6 10:30:00的发言:
中国目前的出口产品都是低附加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利润率是很低的,主要就是通过压缩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来获得利润的,工人的工资的提高势必导致它们的反对,如果政府强制执行,那么很多中小企业就会倒闭的,工人就会失业,结果恐怕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一个问题 提高工人工资确实会提高企业的成本,但同时也会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销售也会提高,从而将经济增长的方式由出口型转向扩大内需。

使用道具

23
椰风海韵 发表于 2008-11-8 22: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一个问题 提高工人工资确实会提高企业的成本,但同时也会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销售也会提高,从而将经济增长的方式由出口型转向扩大内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