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4497 0

[经济学增长周期理论] 对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及未来的发展建议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79 个
通用积分
243.42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超过9%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奇迹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该模式也导致了内需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培育有利于内需增长的社会环境,包括建立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国民基础教育与人力资本培训制度、加大对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等。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特点
    纵观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经济模式具有十分独有的特点,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又与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有着本质区别,这也正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诠释。总结该经济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主导经济。作为以经济、民生议题为主要施政目标的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主导着经济发展的走向和命脉。这主要体现在:(1)政府通过制定5年经济规划、召开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等方式,确定全国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2)政府集中垄断着土地、矿产、行业专营权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经济资源,决定资源的投向和规模。(3)政府确定由国家主导的行业的收入分配。(4)政府利用国有企业、与国家关系密切的企业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通过上述方式,政府以行政及市场的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主导经济发展的走向。由于有政府权利的参与,有严密的政府组织体系作为执行保证,使得经济计划的执行强力、快速、高效。同时,政府又以自身这只“看得见的手”,主导、培育和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市场化的方法,合理组织、高速运转着中国这台庞大的经济机器。
  2.人口红利与出口导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而拥有庞大数量的廉价劳动力,每年劳动力的供给总量约为1000万人。同时,过去30年,劳动人口比例高,社会保障支出负担低,这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低成本人力条件。在最近30年里,廉价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6.8%。即所谓的“人口红利”。由于国内人均收入低,内部市场需求不足,而国家及外资的大量资本投入形成了过剩的生产能力,由于有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使得过剩的产能得以向欧美等国家输出,这就是所谓的“出口导向”。
  3.投资拉动。在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方面,由于国内需求的不足,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有银行的信贷与政府财政的直接投资支持。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以银行信贷与政府财政直接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有企业进行投资的政策,使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在年平均9%以上的水平。
  4.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生产力。在21世纪初期,我国加入了WTO,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在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将发达国家的中低端产业吸引到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本国的资源和3亿农民工,为全世界迎来了中国制造时代。
  二、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利弊
  (一)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有利方面
  迄今为止,通过前述的经济模式,我国累积了庞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总量急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因此,该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经济活动效率高,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国的经济模式下,首先是由政府来做出宏观经济决策,包括确定投资和信贷的方向、目标、规模,然后再通过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以市场经济方式贯彻下去。由于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决策,使得经济活动效率高,经济增长速度快。同时,由于政府控制着资源和收入分配的权利,政府可以集中经济资源,搞大的、高精尖的投资项目,如建设三峡大坝、高速铁路、公路等,因此,能够集中力量办有利于国计民生大事。
  2.劳动力成本低,在国际专业分工中可以形成成本优势。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而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十分廉价,这使得我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形成成本优势,并成为世界工厂。
  (二)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
  1.出口和投资增长逐渐出现瓶颈,内需增长乏力。过去3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出口和投资拉动。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萎缩可能会成为长期趋势,另外,由于我国巨额的出口顺差,发达国家也在不断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增长将会逐渐放缓,甚至萎缩。同时,由于投资的多年持续增长,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饱和过剩的程度,投资增长的下降也将成为一种必然。伴随着出口和投资的高速增长,多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一直萎靡不振,而随着出口和投资瓶颈的出现,消费不振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因为过剩的产能将无法得到消化,经济效率与经济增长也将随之受到影响。
  2.资源分配不均衡,资源定价发生扭曲。在政府强势主导的经济模式下,如果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规划、政策合理,执行正确,将会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但是,有时由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集团利益等的纠葛、驱使和游说,可能会使政策的制定、执行偏离方向,这时,资源分配的多少往往会与权力的大小相联系,而不是社会本身需求的多寡。这样就有可能使得权力越大的部门、地方和领域,获得的资源越多,以至于形成资源的过剩和浪费,而社会上本来应该更加需要资源的地方却又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以至于造成社会发展的短板效应。
  3.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目标确实得以实现,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上比较偏重效率,致使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可以通过政策优势、利益集团垄断和权利主导等非市场化手段比较容易的在短时间内获取巨额财富。这种向既得利益集团高度倾斜的生产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既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形成对社会进步的阻碍,又会对大众消费的增长产生根本性的抑制力量。因为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财富分配,可以使财富极易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少数富人的基本消费相对固定,他们再有钱也只能消费那么多,但如果把这些财富相对更加分散地分配到更多国民手中,那么国民基本消费的增长将会提高很多,这也正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消费增长一直乏力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4.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巨大。纵观我国30年来的发展,特大、大城市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小城市、乡村,特别是偏远乡村仍然比较落后。同时,因为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经济基础较好,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国家就将更多的资源优先投入到了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要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这种状况在经济发展初期有其必要及合理性,但当这种差距经过了30年的经济发展之后,仍然持续存在或进一步扩大,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为大中城市会因资源有限、人口过度膨胀等问题而承载力超过负荷,同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增长可能会达到饱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将慢慢降低下来。另外,广大农村、偏远及西部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会因为贫穷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温饱、教育、医疗等,这些问题如果持续存在,将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5.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作为世界工厂向世界输送产品,而所生产的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单位能耗高,生产总量大,致使我国的资源消耗量十分巨大。由于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的过度消耗将会剥夺后代使用资源的权利,所以,长期来看其具有不可持续性。另外,由于生产商的自利、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对环境成本的相对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恶化,将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经过了30年的高速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已经因为产能过剩和“铁、公、基”等基础设施的过度豪华而出现瓶颈,再只靠投资,经济增长将难以持续。同时,由于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萎缩,造成我国出口大幅下降,如2009年,出口与2008年相比下降17%。而且许多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也在不断增加,以美国为首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还在针对中国进行“实现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战略合作,这都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增长的压力。
  要解决投资与出口瓶颈的问题,唯一的途径是要实现自身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进行政策调整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内需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扩大内需,建立内需持续增长良性循环机制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起乐观的心理预期社会保障体系。乐观的心理预期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指由社会来承担无生存能力的人的基本生、老、病、死、失业等安全保障服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安全有了保证,才能进行其他高层次的人类活动。目前,我国的生、老、病、死、失业社会保障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在城市(或非农业人口中)中,老、病、失业基本上有了一定保障,但生、死仍然全部由个人来负担。众所周知,养育子女是一项即重大又重要的开支,并且它还是关系到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重大事业,因此,养育子女(没有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并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国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来帮助人类再生产的进行,并解放父母进行物质生产和消费的生产能力。在广大农村,生、老、病、死、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几乎没有,这使得本来收入微薄的农民除了要承担自身的生产、生活费用外,还要全部承担不具备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及自己的生、老、病、死等费用,因此,农民的微薄收入在经过这种分配之后,其剩余的消费能力便可想而知。所以,建立起全民享有的生、老、病、死、失业等社会安全保障机制,让全民对未来有乐观的心理预期,是提高全体国民消费能力的首要条件。
  2.进行国民基础教育投资,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社会公民。目前,我国已基本实行了全民基础义务教育,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异常不均衡,这不仅仅是表现在硬件设施的差异,还在于软性教育资源的差异以及整个国民基础教育考核机制的偏差。这种差异在城市里表现为好坏学校之间拥有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在城乡之间表现为整体城乡教育资源和品质的差异,(在整个国家表现为以高考为唯一指针的基础教育考核机制的畸形化)。基础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教育,即培养具有法律观念,具有诚实、善良、爱心等文明道德品质,尊重别人、追求真理、崇尚公义等高尚社会责任的高素养国民。当国民普遍具有这些基本的公民素养后,社会才会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本根基,即合格的社会劳动者首先需要具备合格的人的基本素养,才能产生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力,因此,进行合格的国民基础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国家应该调整、平衡公办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即不要再向那些本来已经拥有很多资源的好学校投入过剩的资源,以避免使有限的教育资源的边际效益递减或浪费。同时,应该加大城市中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及设施投入,增加对广大乡村、县城等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域的教育资源投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减少了对未来进入社会的人力资源的培养成本,而且还改善了人力资本的基础素质。同时,国家对教育领域硬件资源的投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对教育领域软性资源的投入,改善了教育领域这个庞大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使收入分配由偏向少数的资本、权利拥有者更多的向普通劳动者倾斜。
  3.国家建立为人力资本提供信用的制度。这个制度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很好地实行,即对贫困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等制度。这个制度很好地解决了人力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假设一下,如果国家不实行这个制度,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实现不了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也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农民工、城市无专业知识的待业者行列。如果再进一步,我们把这个制度加以扩大,即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农民工、城市无专业知识的待业者以及大学毕业后不能充分就业的待业者也能够提供相似信用制度的就业培训,那么,这些不能充分就业的待业者将可以得到专业知识的训练,提高就业的机会和能力,然后再用他们就业后的收入偿还培训费用。这样国家将可以形成由国家信用支持的培训市场以及培训产业链,拥有对口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以及他们就业后收入的增长。可见,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待业者因没有技能而无法获得收入的问题,又解决了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的问题。
  4.缩小因权利、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而形成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建立机会均等、社会公正、实现个人价值多元化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目前,在我国的某些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等存在行业、部门收入过高,而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十分不均衡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大量存在,并且收入差距达到大多数个人通过努力也永远无法实现的程度,那么,它将对整个社会的效率、进步、增长、消费等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权利的介入,改变因权利、垄断等非市场因素形成的行业、部门间的收入差距,建立机会均等、社会公正、个人价值多元化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是实现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劳动,共同富裕,增加内需,扩大消费的必由之路。
  5.调整国有资源配置方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存在长期、巨大的城乡差异,无论是国家对城市的投入还是市民收入,城市都远远高于农村,这同时也由城市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体现出来。因此,在我国城市投资和消费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占我国人口56%的农村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将会提高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带动相关产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农民的资本投资成本,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作者简介:刘克,男,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蒋力,男,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 刘克 蒋力 来源:《中州学刊》2010年第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长 增长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 模式 建议 经济增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