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学员的讲座

http://www.zuodapei.com/article/770
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学员的讲座 | 左大培个人网站
  • 关键字: 潜在产量, 货币量, 通货膨胀

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学员的讲座


一、2007年以来,中国的物价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表现为一个“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即沿着一条以偏离潜在产出程度计的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给定的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这种移动基本上合乎一条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表示的菲利普斯曲线:增长率高则通货膨胀率高,增长率低则通货膨胀率低。根据统计年鉴和统计局统计月报、季度报告的数据:


GDP年增长率(%):2007年14.6,2008年9.8,2009年8.9,2010年10.8,2011年9.2,2012年1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1%,前3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7%。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的增长率,2012年2月还为11.4%,10月仅为9.6%;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增长率(%):2007年4.8,2008年5.6,2009年-0.7,2010年3.3,2011年5.4,2012年比去同期增长1月为4.5%,6月为2.2%,7月为1.8%,8月为2.0%,9月为1.9%,10月为1.7%,11月为2%;

这里有小的例外:2008年经济增长率低于2007年,物价上涨快于2007年;2011年也是经济增长率低于2010年,物价上涨快于2010年。一般认为这种反常源于“刹车时的通货膨胀惯性”,但是更正确的解释是:2008年和2010年经济运行都远高于“潜在产出”,导致按同一条菲利普斯曲线计的通货膨胀率也很高;但是这两年的物价上涨中也包含着通货膨胀预期造成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惯性”。

现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回到了其潜在产量上。

二、2010年以后的波动显然是由于国内货币形式的需求的波动。

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再从总量上拉动总需求的增长:2007年中国外贸顺差增加了约9百亿美元,外贸顺差占当年GDP的8.8%;这一年外贸顺差的增长源于西方金融危机爆发前收入增长的“最后的疯狂”。根据统计年鉴和统计局统计公报、统计月报的数据:中国外贸顺差(亿美元)2006年为1775.2,2007年为2643.4,2008年为2981.2,2009年为1956.9,2010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出口为15777.5,进口为13962.4,顺差1815.1;2011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2%,其中出口为18986.0,进口为17434.6,顺差1551.4,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外贸顺差约占当年GDP的2%;2012年前10个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为16709.0,进口为14906.7,顺差1802.4。

2009年外贸顺差减少1千多亿美元,而2007年外贸顺差增加近1千亿美元,这一增一减本身就使2009年的总需求增长比2007年的总需求增长少了GDP的约6%。2009年的外贸顺差大减使中国的总需求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强劲刺激总需求增长的政策使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5万亿元,结果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也还是相当低。但是从此中国就只能靠内需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因为外贸顺差基本不变了。

从总需求的增长中排除外贸的原因,但是在这方面的因果分析中不能机械地看待净出口数字。如2010年外贸顺差低于2009年,但是进出口都增长极大,其中的出口增长是由于欧美国家从危机中有暂时的复苏,它拉动了中国的总需求;进口增长很快,表面上降低了外贸顺差的增长,但是它的增长不仅是由于中国ZF刺激进口,而且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快速的收入增长增加了进口。总的来说,2010年的出口起了增加总需求、拉动需求的作用。2012年净出口可能会大于2011年,但是这一年净出口可能是降低总需求的:这一年出口增加很少,净出口增加是因为进口增加更少,而进口增加少是由国内经济增长慢、收入增加少造成的。

三、2010年以来,是货币紧缩造成了中国总需求的变动、总需求增长的放慢:中国M2的增长率从2009年的27.6%降低到2010年的19.7%,再降低到2011年的17.3%。M2的变动在时间上影响的先后次序:首先是金融资产如房地产的价格,然后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总产出,最后(大概要有一年时间)影响到产出品的价格(如CPI)。

现在中国已经回到了其潜在产量上,今后完全可以在不低于8%的年经济增长率下达到低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上市的股份公司不分红,靠的是经济中的投机行为造成的超级“蓬齐对策”;房地产投机也是超级“蓬齐对策”;中国企业的筹资途径:无回报的债权化。这种借债和投机的经济模式纵容了金融上的“蓬齐对策”。这种超级“蓬齐对策”可能还会延续,是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隐患。

根据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

中国的GDP,当年价,亿元

年份
当年价GDP
当年价GDP的增长率(%)
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率(%)
2008
314901.3

138325.3

2009
346316.6
9.98
164463.2
18.80
2010
394307.6
13.86
191690.8
16.56
2011
471564
19.6


(后补充:2012年当年GDP为51932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8%,CPI比上一年同比上涨:全年为2.6%,10月1.7%,11月2.0%,12月2.5%,2013年1月2.0%。2012年10、11、12月CPI环比上涨从-0.1%上升到0.8%。)

一个重要发现:

中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按支出计算的GDP中的“投资”有很大差别——

按统计年鉴上的解释,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说的“投资”是“资本形成总额”,它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中国1995年GDP中的“总投资”2358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019.26亿元;

1999年GDP增长7.9%,资本形成3049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854.71亿元;

2004年中国GDP为136875.9亿元,其中资本形成69168.4亿;固定资产投资70477.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6万亿元,其中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13158.3亿元,全社会住宅投资13465.1亿元,其中城镇房地产住宅投资8837.0亿元,占GDP的6.5%;

2007年“资本形成总额”11094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323.9亿元,占当年价GDP的52%,当年价GDP为265810亿元;

2008年到2009年,GDP由31万亿增至34万亿,资本形成由13万亿增至16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则由2008年的17.3万亿增至2009年的22.5万亿,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30%;2008年和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当年价GDP的56%和66%。

2010年GDP为39798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19169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GDP的70%;制造业投资88619.2亿元;房地产业投资57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占GDP的14.5%,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占GDP的12.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GDP的8.6%;

2011年GDP为471564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2250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由于统计口径变动,与上一年不可比,但是下边的增长率是按可比的口径计算的),比上年增长23.6%,占GDP的66%;房地产业投资7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占GDP的16%,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GDP的13.1%,其中住宅投资4430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2%,占GDP的9.4%;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GDP的72%。房地产投资9万多亿元,房屋新开工面积177334万平米,峻工面积99425万平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米,比上年增长1.8%。

2012年前3个季度中国的GDP为3534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6932.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72.7%;前9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51045.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4%,房地产开发投资为GDP的14.44%。

中国的货币量(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字,金额为亿元,增长率为与上一年同期比的增长率


年末与上一年末相比的增长率(%)

2011年中国的货币额(缺)

2012年中国的货币额(缺)


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中国2010年末M2比上年末增长19.7%,为72.6万亿元;2011年末M2为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这个13.6%明显不合乎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或统计公报自己的数据所作的推算,不知为何!)。2011年末中国M1为2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9%。

(该问题现已查清:人民银行2011年11月以来的各个金融统计数据报告都注明:货币供给中自2011年10月起都加入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因此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M2同比增长率数据是根据不可比的数据计算的,不能使用)

2013年1月中国M1为3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M2为99.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


推荐阅读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
院校老师推荐 一对一咨询 帮你科学报考 更多...
  • 戴稳胜-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戴稳胜北京市
    博导评分:1.0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研究领域: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人民币国际化
    立即咨询
  • 万志宏-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万志宏天津市
    硕导评分:5.0
    学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领域:国际金融、金融市场
    立即咨询
  • 秦新生-广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秦新生广州市
    硕导评分:5.0
    学校:广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研究领域:低碳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
    立即咨询
  • 晁江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
    晁江锋郑州市
    硕导评分:5.0
    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
    研究领域:风险管理与资产定价
    立即咨询
  • 段军山-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段军山佛山市
    博导评分:5.0
    学校: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领域:数字金融、公司金融、家庭金融
    立即咨询
  • 徐**-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学物理学院
    徐**苏州市
    博导评分:5.0
    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学物理学院
    研究领域:保险精算,风险理论,金融数学,随机控制,机器学习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