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工程力学
  • 关于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对区域环境的影响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综合规划 水资源 生态 西北诸河 论文摘要:通过区域环境现状分析,以及对规划主要内容和目标评述,认为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实施将给区域、生态和水环境等方面带来长期的、深远的有利影响,局部、暂时的不利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减免措施,即:优化水资源工程建设设计方案,合理选址选线,使大部分不可逆影响得以弱化或减免;加强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城市河段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监测,切实掌握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区域环境现状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区域风力强盛和暴雨集中,造成局部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区域产生沙化、荒漠化(主要位于内蒙古阿拉善中部及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地带),沙漠不断侵蚀大片农田、草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部分城市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河道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引发或加重了区域环境生态恶化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达的部分城市河段,如河西内陆河和天山北麓诸河,水体接纳了大量和生活废污水,纳污量不同程度超出河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环境质量下降。 (2)部分区域如艾比湖流域、塔里木河干流等,盲目开垦土地、乱砍乱伐树木,致使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和天然植被大面积退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破坏,区域荒漠化加剧,加之灌溉方式的不合理,人工绿洲土地盐渍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不够,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一些河流(如石羊河、疏勒河、塔里木河干流等源流区)上中游用水过度,致使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大面积减少,天然绿洲衰亡,尾闾湖泊消失。 (4)部分区域如石羊河流域和天山北麓中段诸河,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漏斗甚至地面沉降,引发环境问题,加剧了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的程度。 2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环境目标 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在对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的布局与措施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①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与灌区配套的节水改造、高效输配水工程等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的节水模式;②进行骨干调蓄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蓄和补水、水源地工程等建设,采取水量统一调度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合理配置水资源;⑧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发利用布局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④根据河流的水资源条件和生态保护的要求,确定维护河流健康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生态需水量;⑤制定以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核心的水资源和保护措施。 规划的环境目标为:到2030年,初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包括黑河、石羊河和天山北麓诸河等城市河段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使河西走廊和塔里木河等地区超采地下水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实施调水水源工程等措施使尾间湖泊水量得到保障,湿地和稀有的物种得以保存或恢复,区域植被退化和荒漠化的状况得到遏制,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以促进西北诸河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 论黄河三角洲地区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水资源的匮乏和浪费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随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战略的实施、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题。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家级战略的实施要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通过淡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高效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黄河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淡水资源,占可利用水资源的95%以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黄河己成为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产建设的生命线。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使水资源长期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和实现可持续显得非常重要。当前,从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现状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农田灌溉科技含量落后,管理机制和体制滞后,浪费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就整个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的利用而言,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矛盾很突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黄河三角洲要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实现工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利用好、保护好黄河水资源,解决水的利用率问题是关键所在。如果淡水资源象现在这样效率低下的浪费下去,到本世纪中期缺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会严重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与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面保护和高效利用淡水资源对黄河三角洲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人们逐水而居、傍水而聚成就了当今城市的发展空间。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水也在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城市水资源基本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面对私有化和极端功利化等行为改变、恶化、毁灭城市水环境的情况,面对水污染损害健康、破坏经济、威胁可持续发展、累及子孙后代背负沉重包袱的挑战,应当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199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放在重要地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样就正式地确定了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黄河三角州开发与建设不能盲目进行,在合理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黄河河口的长期治理规划;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黄河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符合黄河流路的稳定和淡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将加强黄河三角州开发与黄河河口的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结合起来,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水资源科学管理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强化全民节水、爱水理念,增强全民水患意识,促进水利事业和黄河三角洲建设事业的大发展。水利到了该重新认识的时候了。认识是随着实践的推进而变化的,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沉痛地说,看来水利不仅仅是农业的命脉,而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而又有专家提出:“水利是基础产业”的论断。写入这样一句话:“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有关“九五”计划和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建设》中,人们注意到关于基础产业又有了排次序的变化。其表述是:今后15年,必须在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加强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这充分说明了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经济的长足发展离开了水那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将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形成共识,必将带来我国水利事业的巨大发展。当然,我们目前所面对水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应当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 黄河调水调沙利弊之我见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黄河 调水调沙 利与弊 解析 【论文摘要】黄河泥沙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是黄河治理的难点。黄河的防洪思想、防洪技术、防洪战略决策都着眼于这一点。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确保我国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委员会创立了举世瞩目用水治沙的先河。“调水调沙”的设想经过实践的考验,正一步步走向成功,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具有较大的效益。但是,笔者认为,在看到有益方面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因素,现结合实际,就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利弊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1黄河泥沙的危害 黄河水患,根在泥沙。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临河地面4-6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悬河”如同悬挂在下游两岸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什么是调水调沙 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 3调水调沙有益方面 3.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而9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刷。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自然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实施科学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这样看来,利用水库的水流和落差,进行人工调度冲水冲沙,其作用和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3.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9次调水调沙的另一个显著的功效,就是黄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 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的状态初步得到改善。同时, 不仅使河道过水流量加大,而且因为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黄河下游沿黄滩区的老百姓心态得以平和,安居乐业。 3.3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具有“纳污”和“排毒”的功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要素。没有湿地,人类就会失去两栖动物、鸟类动物以及植物等等众多朋友。由于上世纪黄河的多次断流,也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的局面。通过9次调水调沙,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2008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3345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1.8万亩;2009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4.37万亩,地下水位抬高0.15米。同时植物繁茂,纵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3.4升华了先贤们的治黄理论,丰富了治黄方略。在千百年的治黄过程中,治黄方略纷呈,理论不断。有的理论束之高阁,有的方略欲施即止,有的理论局部实施,有的方略难以转化。而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的调水调沙,应该说是传承了先贤们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并站在先贤巨人的肩膀上向治黄的伟业高端攀登,但又与时俱进,实施了大胆的创新,升华了先贤的理论。今天,黄河人能够借鉴先人的理论和经验,准确地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治黄探索了新途径,不能不说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弘扬中有升华,在实践中有创新。

  • 关于福建省流域综合规划环评初探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梯级开发 流域综合规划 规划评价 容量 水库 【论文摘要】从我省的流域开发现状和特点出发.探讨我省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几个重要问题.讨论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省山多谷深。河网密布,河流(除汀江外)基本上都是在我省发育并独流人海。由于降水量充沛,因此,河流湍急,水动力条件好,自净能力强。但是近年来。随着水电站的不断开发,我省主要水系都进行了多级梯级开发.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道型水库。 单南平市已建、拟建的水电站就有101l座之多。水流从湍急河流.变成了静止的湖面,生态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很大,自净能力减弱。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和省政府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定(试行)),我省的环评单位对福建省各主要流域综合规划开展了规划环评工作.我省22条68个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环评工作已基本完成。 我省河流主要有以下十大功能。即饮用水功能、水能发电功能、功能、水产养殖功能、景观功能、生产用水功能、灌溉功能、城市纳污功能、生态功能、防洪排涝等十大功能。因此,作为流域综合开发必须要有整体观点,统筹协调地表水的各种功能.实现和谐发展。 流域综合开发具有对环境有利和不利二个方面.例如一个200万KW的水电站与火电站相比可节约原煤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4万吨、氮氧化物4.4万吨、CO 1150吨、废渣140万吨。因此,水电开发的有利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流域开发又会带来生态破坏和自净能力下降等负面影响。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任务是讨论其对环境不利影响及其对策措施,发扬有利影响,减少不利影响。 我省各主要流域综合规划基本内容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水电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城市供水规划、灌溉规划、航运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规划环评针对该流域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价。重点放在水电规划的环境评价中。 规划环评的重点是流域开发中对累积、二次和间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流域规划对环境的累积影响最小化。即在时空尺度上累积度最低;在空问上的分布累积区最小。在时问上的分布范围;累积频率最低。根据本次对流域综合评价结果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省流域开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1.1我省河流的水电开发程度过高。超过了国内外的控制水亚。根据钱正英等“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一文的介绍。国内外对开发程度分类。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完全或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基本上未建具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小于10%,这在我省已基本没有了; 第二类:人工化与自然复合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流域中建有一定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在4o%以下。这在我省也已很少; 第三类:人工化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天然河流已改建为不同类型的人工河流系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开发利用程度在40%以上。甚至高达70%以上,这涵盖了我省的绝大多数河流: 根据本次评价结果.我省主要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都在40%以上。有的河流如汀江甚至高达88.2%;在梅溪干流的78.6公里河段中建了2O个电站:古田溪的达才溪在约5公里的河段中建了5个电站。其密度之密是少见的。由于河流的梯级开发活动.其自然功能正在或已经退化.如果要求对我省河流基本恢复其原有状态与原有的自然功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工程设计、统一管理等方面,对各电站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作分类,并提出改造和管理的要求。这是这次规划环评的成果。

  • 浅论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现行明确取水权可以转让的前提下,我国未来水权制度的发展应明晰水权,并允许除取水权以外的其他水权依法转让。应实行水权转让登记制度,明确规定水权转让必须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赋予该登记以公信力,以保障水权交易的安全。 论文关键词:水权;取水权;水权转让 一、国外水权转让制度的发展 水权是权利人依法对水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水权转让又称水权交易,是指平等的主体之间对水权进行的有偿让与。水权转让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国外,关于水权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早,发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达到高潮。在研究过程中,各国的学者均注意到本国的制度、水资源状况、社会发展情况和传统等因素对水权制度构建的影响,同时,他们注重将水权制度的理论研究与本国的水资源使用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权制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河岸权制度理论、优先占用权制度理论、可交易水权制度理论和水权制度理论等。 可交易水权制度产生于美国西部的缺水地区,近些年来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交易水权制度是人们为了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而建立的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排他性水权制度。允许水权交易,可以促使水资源使用向效率高的地区、行业和用户转移,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近些年,可交易水权理论逐渐被广泛接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智利等国家正在培育和完善水权市场。墨西哥自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综合的水资源和法规体系改革后,水权交易也随之发展起来。此外,中东的一些缺水国家也在讨论和准备实行这种制度。纵观国外的研究进展,各国的水权制度理论还不完整,远未达到成熟、经典的程度。相应的,水权转让法律制度有待于各者的进一步研究。 二、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我国《》、《通则》和《水法》等法律中明确规定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并禁止买卖、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水法》第6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水法》并未规定水资源使用权为用益物权,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以及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法律上明确水资源使用权或者水资源的用益物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水法》第48条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管理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等少量取水的除外。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一规定主要明确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明确规定了取水权这一重要的水资源使用权,从而,取水权的确立对中国进一步确立水权和完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水权交易提供了制度设计路径。为配合《水法》的实施,清除水权转让的法律障碍,实现水资源市场配置的改革,我国2005年1月颁布并实施了《部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2006年2月制定并颁布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并自2006年4月15日起施行,1993年8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自此,水权转让法律制度有了质的发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依法获得取水权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调整产品的产业结构、改革工艺、节水等措施节约水资源的,在取水许可的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依法有偿转让其节约的水资源,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取水权变更手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虽然仅有一条规定,但该条为水权转让确立了法律依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上寥寥数条的法律规定远未为水权转让提供完整的法律上的保障,现行水权转让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水权制度不够明晰,法律上缺乏对水权种类、内容和取得方式的具体规定;《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仅仅规定取水权可以转让,没有明确取水权以外的水权是否可以转让;水权的归属、权限范围和取得水权的条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特别是没有建立水权交易的规则和程序制度,不利于维护正当的水权交易的安全等 三、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 1.建立明晰的水权制度 自199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以来,取水许可制度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明确取水权与有偿使用制度,是对水的自然属性与商品属性认识的结果,而这种认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配置的前提与基础。取水权的确立对中国进一步确立水权和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水权交易制度提供了设计路径。 然而,取水仅仅是用水的一个方面,取水权包含的权利内容太少,并且取水权的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取水权不足以反映水权的丰富内涵,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取水许可制度是用水人取得水权的法律根据之一。近年来,水利发展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把水权制度当作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加以积极推进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水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取水许可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对水权的初始分配,是在国家享有水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赋予用水户对水资源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是由于用水户没有明确的主体地位,取水权不具有长期稳定性,且不可转让,取水权不能涵盖所有水资源的使用行为,尤其在干旱时期,通常倾向于以行政协调为主的临时性方案设计,政府在协商中承担大量工作,受人为因素干扰多,取水权主体和者不能预先把握缺水时的供水状况,造成了“产权模糊”。它是阻碍水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明晰水权已经成为水利市场化改革的迫切任务。

  •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节水工作的良好运行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严格 水资源 制度 促进 节水工作 【论文摘要】 “强化流域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以构建起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是黄河委员会在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举措。实行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管理,对于恢复和保障河道正常的排洪输沙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河道的不利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和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生态,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已经成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一、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 黄河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无可代替的重要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在我国国民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水,工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黄河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用水80%以上靠的是黄河水。因此,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强化节约用水与治理水污染势在必行。 二、黄河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亿立方米以上”。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水资源日益短缺、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法制法规滞后、节水措施不到位、设施落后和水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亟待解决。同时,黄河水资源短缺,又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殊河情,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要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科学配置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黄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解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而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水漫田之后,尾水或流到乡间路上,造成满路污水横流,或流入坑塘,造成坑塘满灌,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起来。引黄供水虽然改变了过去公益性服务、无偿式用水的管理模式,但水费低也是造成水浪费的重要原因。农业灌溉水费标准太低,实际水费标准不足供水费的30%;目前,黄河渠首农业供水水资源费仅为0.01元/每立方米,150立方米黄河水不足一瓶矿泉水的价值,离供水管理实际成本相差甚远;非农业供水为0.85元/立方米,也就仅仅只够成本,而不够弥补农业供水的成本差额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与养护费用。对黄河供水事业的发展和引水工程建设的维护十分不利。也就说没有资金投入于供水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合理的水价应包括引黄供水工程的、折旧费、维修费,正常运行的经费,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工程老化维修费、以及合法、正当的利润。在水费征收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水费不能全额征收,影响了引黄工程、灌溉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 浅议区域给水排水综合规划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 区域规划 优化 论文摘要:分析了传统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影响,指出为了实现水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应采取统一的、综合的和优化的给水排水规划。通过合理选择各类水资源及供水模式、优化配置给水排水工程设施,能够达到满足用水、减少污染、提高效益、降低费用的目的。 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严重,除了自然因素以及增长,城市化、化进程加快,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些中心城市规模过大等原因外,还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观念落后于的发展,而且规划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1传统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已从早期的以单一费用指标为目标,对单一设施或者个别河段进行中、短期的被动单一工程开发对策,发展到了多部门参与的以“净效益”为代表的以单指标为目标,对区(流)域进行长期、中期、短期一体化的多工程开发对策,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给水排水这2个领域规划的某些观念和方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城市建设注重给水、偏废排水,忽略生态用水,对有限的水资源一味开采、利用,却缺乏有效保护的现状,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而且由于缺乏区域统筹规划,各城市仅关注本城市可获取的水量、水质及水系的上下游问题,结果常常出现城市之间污染转嫁、上游城市过度开发形成断流,从而导致整个流域或区域用水日趋紧张的局面。由此可见,违背自然规律,不仅造成自然界水资源的恶性循环,同时也使人类对于水的开发利用陷于困境。 2树立区域(或流域)给水排水工程综合规划的观念 2.1提高对水资源的认知水平进人21世纪,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中,水问题尤为突出。长期以来对水资源过度无序地开采,对水体循环任意的干扰和破坏,已造成很多地方在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失去动态平衡,出现了水少与水浪费并存、水多与生态失衡并存、水脏与水不善并存的严峻局面,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呼吁全社会提高对水资源的认知水平,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关于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水作为人类及一切生物不可代替的生存要素,既应有足够的数量,也要有可用的质量,有“量”无“质”,或有“质”无“量”,都将制约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城市建设偏废排水,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各行其是、互不约束的现象,将给水排水视为水体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2个过程。一个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充分体现出给水排水内在的统一性,通过协调开采与补给,破坏与恢复之间的动态平衡,确保水体始终处于良性循环,长久地供给人类利用。 2.2树立区域、流域观念。形成区域、流域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当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急剧发展,使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迅速改变,工业、人口、资源等各类矛盾日益尖锐时,各国便纷纷步人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规划、开发新区,控制疏散大城市人口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在此期间,区域规划被广泛地推行采用,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规划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专业规划即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区域性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应根据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或河流水体上、下游的水文关系,进行水资源开发和水污染控制,在区域范围内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平衡供需矛盾,通过协调污水处理程度、排污口及水体自净容量之间的关系,维系河流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保证下游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维护区(流)域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区域给水排水规划还应根据区域内水资源可供量及分布特点、水环境承载力,对区域内各城市用地布局、产业结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评价,限制大耗水工业与重污染工艺的发展,提倡建设节水工业和采用清洁工艺,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水资源一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

  • 浅谈水利工程中的施工索赔分析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施工 索赔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施工索赔的概念和处理原则,重点对具体索赔操作中的程序、计算和技巧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0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单件性、建设周期长、大、整体性强和施工的流动性等特点,在现代企业中,水利施工企业的外部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宏观管理完成了从计划到经济的过渡,工程建设市场已得到逐步规范。作为一个施工企业不仅要在这个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份额,而且要获得一定的利润,才能得以立足与发展。施工企业加强建设工程承包管理成为必然,而索赔管理正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 1 工程索赔的概念 工程索赔是指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根据合同和有关的规定,对并非由于自己过错所造成的损失,或承担了合同之外的工作所付的额外支出,承包商向业主提出在经济或时间上要求补偿的权利。工程索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索赔的依据是双方签订的合同和有关法律法规。索赔能够成功的主要依据是合同、法律及有关证据;②索赔是一种合法的正当要求。它是依据合同和法律的规定,向承担责任方要求对不是由于自己过错造成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③索赔是双向的。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被索赔方可以依据合同及相应法规提出异议,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④索赔的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索赔的目的是补偿索赔方在经济和工期上的损失。 2 工程索赔的处理原则 2.1 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不论是风险事件的发生,还是当事人不完成合同工作,都必须在合同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合同中所规定的应由责任方履行的义务或者出现应当由责任方承担的风险均是损失方索赔的依据。当然,有些依据可能是合同中隐含的。工程师应依据合同和事实对索赔事件进行公平、公正的分析。 2.2 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 索赔事件发生后,索赔的提出及处理应当及时。索赔处理得不及时,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承包人的索赔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将会导致其资金运转困难,同时会影响工程进度,给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处理索赔还必须坚持合理性原则,既考虑到国家的有关规定,也应当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 2.3 加强主动控制 减少工程索赔监理工程师对于工程索赔应当加强主动控制,尽量减少索赔。这就要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尽量将工作做在前面,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这样能够使工程更顺利地进行,降低工程投资,减少施工工期。 3 施工索赔的程序 承包商(乙方)向业主(甲方)提出索赔的程序如下:①索赔事件发生后28d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②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28d内,向工程师提出补偿经济损失和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③工程师在收到乙方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8d内给予答复,或要求乙方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④工程师在收到乙方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8d内未给予答复或未对乙方做进一步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⑤当该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乙方应当阶段性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8d内,向工程师送交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 4 施工索赔的计算 索赔计算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承包商根据违约的事实和遭受损失的后果,按照合同条款规定和法律依据向业主要求赔偿的正当行为。它是承包商维护自己合同利益的重要手段。其索赔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技巧及对策探讨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河道整治 施工 技巧 探讨 【论文摘要】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特别是伴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的运用,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论黄河河道整治的技巧及对策。 一、河道整治工程险情概述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它对控制河道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何种类型的坝、垛、护岸等,归根到底都要满足稳定河势、疏导水流、利于防洪的需要。据,自2002年至2007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山东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共有191处险工、控导工程1491段坝垛出险2813次,抢险累计用石49.85万m3,耗资6212万元。工程布局及工程防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更加有效地规划治理流路,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二、出险原因分析 导致河道整治工程出险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沙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中常洪水持续时间加长,工程遭受洪水侵蚀的时间增多,工程失稳,这是工程频繁出险的主要根源;二是河势靠溜发生相应变化,上提下挫,左右摆动,造成工程和滩岸坍塌生险;三是坝岸基础薄弱,多数河道整治工程存在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断面不足等问题,达不到根石坡度1:1.5的标准要求,尽管每年都进行根石加固,但每年又有根石走失现象,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四是新修坝岸未经洪水考验,达不到稳定要求。“98”长江大水后,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新修坝岸筑坝时根槽开挖浅,冲刷坑深度不足等因素,洪水期间坝岸基础被水流迅速冲失,导致一坝或多坝连续多次出大险。 三、施工方法 (一)水上作业的施工方法 水上作业也就是旱工作业,就是在黄河河道滩地上施工,传统意义上的旱工作业除了工程主体的土方填筑之外,考虑到工程的稳定,往往要在滩面上用开挖一个坑槽并对坑槽进行处理且沉埋防冲体或裹护体。多选用散石沉排、铅丝笼沉排、柳石枕沉排等。 1、散石沉排实质上就是在坑槽内填抛块石加强工程的基础强度和深度。挖槽的宽度根据冲刷坑的深度及受水流冲刷的部位的强弱来决定。由于是散石施工,单个块石重量的不足使作业强度不是太高,散石沉排可以随着工程前冲刷坑的深度变化而成为坦石裹护坝体土胎并同时起到防止淘刷的作用,在长期的治黄实践中多有运用。 2、铅丝笼沉排则是将块石装入铅丝编织的网内并形成较大体积的抗冲体,减少了洪水时对单个石块的冲刷走失现象,其具体施工序为:先用泥浆泵开槽(或用大型机械挖槽),然后清理坑槽,开始铺设土工织物(其中有纺布在上,无纺布居下),土工织物上铺放一定厚度的柳秸料垫层,石料到基坑内,开始装笼做为压载体,铅丝笼沉排体施工完毕后,再在其上部覆压土体即可。柳石枕沉排坝主要以做水下的护根结构,它所用的主要有柳料、麻绳、铅丝、木桩、石料等。这种沉排体易闭气,保土防冲性能比较好,当其处于坝(岸)前受溜位置时,能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起到缓冲落淤,防止淘刷的作用。它的施工工序同样是先进行基坑的开挖,并修整清理坑底和边坡,而后就要捆扎柳石枕,铺设第二层枕时应摆放在两枕之间位置以保证闭气严密及完整性,枕体上抛护散石,裹护体施工,最后修整边坡即可。 近年来,河道整治工程中开始应用土工织物沉排,土工织物是由合成纤维制成,具有抗拉耐腐、渗透性强、抗冲反虑、强度高、柔性好等特点,应用它可以削减水流对工程的冲击力,同时也可以防止水位骤升急降而形成的险情。土区织物沉排典型的有铰链式模袋砼沉排、抽沙充填长管袋沉排、褥垫式沉排等,这种结构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机织土工布作模袋,内充具有一定流动度的砼或砂浆(沙),通过灌注压力作用有效保护工程基础,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铰链式模袋砼沉排预先在模袋内埋设有高强绳索来将各个块体联接为整体,而长管袋(包括褥垫)则是将土工反虑布局部缝合加工成模袋,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柔韧性,既适宜于旱工作业,也可以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河面上施工。 (二) 水下施工方法 河道工程的施工,经常遇到水中进占问题,传统意义上多采用黄河埽工的河工技术,即在水深流急情况下用柳石搂厢占体,底坯打家活桩以防止滑动,抛压散石并辅以抛护柳石枕闭气挑流。由于多为在水深溜急情况下施工,因此应注意把握好施工中的几个方面,使用捆厢船要保证船体的长、宽符合捆扎柳石搂厢的需要吊锚缆在进占初期可用桩固定在坝裆或上游滩地及坝体上,埽体位置则要视岸上的标志桩随时调整吊锚缆和揪稍缆的长短松紧,保证其迎水面边线与标志桩对齐,后戗土跟进不宜太靠前,占绳、过肚绳用地锚桩固定在后土中,柳石枕也要抛足,并且抛护铅丝笼或散石来增加抗滑力。柳石搂厢做为占体存在着不足,首先其所用软料供给一旦不足则极易影响工程的进度,其次工程中物料的腐蚀容易影响基础,造成被动抢险频繁。另外如遇水深较小采用此方法施工,形成工程基础深度较浅,如遇大的洪水冲刷,易形成较大险情。 现阶段水中进占工程也有一些新的思路,如修筑透水桩坝、堆石进占筑坝等。透水桩坝系采用桩基进行施工,工程质量能得到保证。由于在主体工程修筑之前,尚需搭建工作平台创造作业,相对而言增加了前期。但工程竣工后可避免工程运行中其它工程竣工后的大量及维护费用。当施工现场附近缺乏软料而且施工时水深不大,块石料源充足时,有时也可采用堆石进占。堆石进占可利用大型施工机具装运石料,避免了农忙时节劳动力上工不及时数量不足同工程施工进度形成的矛盾,而且保障了工程的基础强度。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闭气工作,以防水流淘刷,另外在利用挖掘机回挖抛进河中的块石加以重新利用,堆石进占对水流的作用明显,能加快施工进度,其单价和采用柳石枕及柳石搂厢材料的水中进占投资也相差不多,但能有效地缩短工期。 综合而论,土工织物沉排工程施工及利用土工织物做为护底排布来改善工程与水流的作用条件进行施工时干扰因素小,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了施工劳动力,并且泥浆及砼等原料在采用或配制时较为快捷方便,与传统的柳石结构比头减少了柳秸料的运用,也有利于保持人类的生存大环境,这将是今后河道工程施工的一种趋势。柳石结构料源广,修筑及防守方便,施工工艺也不很复杂,在黄河上经验比较成熟,易于操作,也是黄河现今水中筑坝主要的施工方法。 总之,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其施工方法及工程结构型式内容繁杂,不能只对一些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找准内在原因,对症下,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确保防洪工程安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

  • 黄河口生产村护岸工程插板桩坍塌原因分析_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生产村护岸 插板桩 坍塌 黄河口 【论文摘要】生产村护岸工程位于1976年黄河清水沟流路改道点下首右岸,是胜利油田为制止黄河左岸引水工程相继脱河于1995年始建的,2002年在7#坝下部修建了长150米的插板桩护岸。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受大溜淘刷,插板桩下首坍塌30m。本文就生产村护岸插板桩的建设及坍塌原因进行了探讨。 一、概述 为稳定黄河清水沟入海流路,自1986年起先后在崔家河弯下游左岸修建了西河口,八连及右岸的苇改闸控导工程,与已有的扬水船,护林,十八公里控导工程一起,形成了节点工程,稳定了河势。1993年汛期,崔家河弯大幅度坍塌,使得苇改闸和扬水船工程全部脱河,主溜直冲东大堤下游850m长范围的滩岸,坍塌严重。西河口控导工程处主溜右移、下延。若任其发展,不但西河口工程脱河,而且下游的护林、八连等工程也将溜势发生变化。为稳定该河段河势,保护已有的河道整治成果,1995年在苇改闸工程下游1100m处修做了生产村控导护岸工程。工程建成后,滩岸的坍塌得到了控制,在中小洪水时能将主溜平顺送至西河口工程,保证了西河口引水工程的取水。但工程上游未修工程处,经过1995年汛期冲刷,滩岸平均坍塌宽度30余m,并有超工程后路的趋势。为此,1996年,又将原工程进行上延续建,上中部的1~4号鱼鳞坝为迎溜导溜段,下部的5~6号顺坝为送溜段,长度205m。工程顶高程7.5m(黄海标高)。黄河“96·8”洪水期间,随着流势的不断下移,该工程所有坝垛均受主溜顶冲,工程坝顶水深达0.9~1.0m,坝顶走溜,所有坝垛均出现了蛰陷坍塌现象,5~6号坝损坏最严重,两段坝全部坍落于河中,滩岸也塌进了10余m。97-98年,胜利油田对1-6#坝进行了重新修建和加固,并把工程顶部高程提高到8.5m。根据流势的变化情况,99年在工程未部修建了插板桩护岸。 二、插板桩工程简介 插板桩用于黄河河道整治是胜利油田的一项专利技术,自1997年起曾先后在十四公里险工、丁字路取水口、八连控导、生产村护岸、清三控导等工程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插板桩结构形式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板,板内预埋充水管,板底设喷水管和喷头,用高压水泵充水,借助水对河床泥沙的冲击力将板桩插入就位。板桩的两侧一侧设有凹槽,一侧埋设滑板,以便相临板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板桩插入定位后,板缝内灌水泥浆。板桩顶部预留钢筋,用连梁连接,每30m预留一道变形缝。生产村护岸工程插板桩板高12.0m,板厚0.3m,板宽1.0m,连梁断面尺寸为0.3m×0.3m,连梁顶高程8.5m,插板桩护岸设计长度225m,实做长度150m。 三、插板桩护岸修做后工程的着溜变化情况 黄河崔家控导工程以下河道溜势极不稳定,近十几年来主溜线不断左移下延。2004年插板桩护岸修建后,8月下旬至9月份利津流量100-510m3/s时,生产村护岸工程1-6#坝靠主溜,插板桩靠边溜;10月9日利津流量达1120m3/s,其后溜势逐渐下延,1-6#坝前出滩脱溜,插板桩靠主溜;2000年-2002年6月,由于黄河水量较小,溜势缓慢下延,插板桩下首着主溜,其后长500余米范围内滩地坍塌,最大坍塌宽度260m。2002年7月4日黄河小浪底开始调水调沙实验,7月10日利津流量1770 m3/s时,生产村护岸水位达最高值7.52m,溜势稍有上提,插板桩全部着主溜。其后虽然流量不断加大,7月20日利津流量达到2510m3/s,但由于河口河道发生溯源冲刷,泄流能力增大,水位下降了0.2-0.3m,河道内溜势逐渐左移下延,插板桩下首主溜顶冲,造成坍塌30m。调水调沙实验结束时,溜势进一步下延,插板桩全部出滩脱溜。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