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MBA论文
  •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MBA论文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MBA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环节之一,好的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对策,以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表现在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也只仅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主要是以节约的方式,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降低产品成本:一是规模效益,二是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由此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由于其规模的大小受需求大小的制约,更何况现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正在加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有缩小的趋势。企业成本简单的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非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尤其是在当今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二)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据调查,57.1%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其中使用平行结转法的有22.9%,使用逐步结转法的有16.8%。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我国现在只有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表明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从被调查企业的情况看,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推广。 (三)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确立失误。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因而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于是企业的成本管理因失去很大的管理群体而难以取得成效。 (四)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在我国,有相当多企业管理者因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导致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交通和效能的降低,给企业造成相当的损失。当然成本信息失真也可能是由于成本信息与成本管理的相关性较差引起的,这也是成本管理所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将视野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及产品的设计,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由此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二)引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现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多变,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并依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随时调整举措,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对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三)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目前,由于大多企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及采取的措施,会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无以估量。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他们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并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四)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照依据,为准确核算打好基础。二是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资金占用通常涉及到储备资金定额、生产金额、成本资金定额及流动资金定额等步骤,在成本管理中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有助于企业资金战略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规划,以保证单位资金的运用自如、生产经营的井然有序。三是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涉及产品产量的传票、台账、劳动时间及个人考勤簿,原料的领料单等相关消耗单等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整理。四是内部价格的制订和执行。原材料计划价格的制订、产成品库存的模拟计价等应保持响应的稳定性,以便成本计算、考核的一致性。 (五)搞好企业成本性价比。成本是附属于产品之上的价值形态,其主体必须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适宜顾客的使用价值需求,并不是越低越好。制造成本降低不能以偷工减料为手段,更不能擅自降低质量标准,损害顾客利益。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成本,就是要搞好成本的性价比,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不能一味地盯着可比产品的数字,要具体辨证、量比地分析和验证。

  • 国际合作MBA课程 Management Game的特色及启示_MBA论文

    国际合作MBA课程 Management Game的特色及启示_MBA论文 摘要:介绍了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国际合作课程(Management Game)。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组织和课程特色作了阐述。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们教学实践的体会,指出在我国MBA教育中研究和借鉴此课程模式的重要意义,提出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Management Game 工商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一、Management Game课程的引入 随着现代科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达国家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课程设置和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在管理教育方面全球领先,其著名大学的MBA教育各具特色。如芝加哥大学侧重于传统课堂教学:哈佛大学则以案例教学而闻名;卡耐基梅隆大学注重把科学引入管理,Management Game(以下简称MG)是其管理教育的一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课程。MG以其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锻炼的独特性,受到欧美、日本等国的工商管理学院和各大公司的普遍欢迎,被纳入MBA的课程体系或用于公司员工的培训。卡耐基梅隆大学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开设了MG课程,发展至今。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其交互模拟中心为依托,考虑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国际合作把MG创办成了全球参与的管理教育课程。目前每年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名工商管理硕士生共同修读这门全球课程。在亚洲, 日本青山大学早在9O年代初就学习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经验,参与建设和采用MG课程计划,作为MBA学员传统毕业论文的等价课程。 1998年底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其问中日双方签定了共同开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交流的协议:卜MITT2 1 (.Initiative for Multimedia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2 1 stCenturyProject),在该协议的推动下,建立了中日远程教育示范工程(ChinaJapan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Model Project)。2000年,作为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在日本青山大学国际管理研究生院的支持下,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参与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全球MG管理教育课程,尝试把MG课程引入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国际合作教学项目。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MG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效果优良。指导教师阅读课程材料、听取青山大学教授来学院做的专题讲座,然后按照课程的要求由指导教师工作组组成一个课程小组,亲历了MG课程的教学过程,其间还接受了青山大学的协作教授通过Intemet和远程教育设施给与的协助和指导。经过培训,指导教师掌握了MG的规则、教学过程和主要教学环节,领会和树立了建立学习环境,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课程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式。 2001年至2003年,我们正式采用全球MG课程。至今,我们有40名优秀的MBA学员修读了MG课程。卡耐基梅隆大学指导教授对我们学员的出色表现给予很好的评价,并同意为学员颁发两校共同签证的课程证书。学员们认为该课程非常有意义,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收获很大。在2001年全国高校MBA培养验收中,该课程得到验收专家组成员的充分肯定。 二、MG课程的目的、内容及教学组织 我们知道,将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同时,经济管理活动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和具有进化特征的复杂经济系统之中,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有复杂的分工与合作,企业外部要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和各种不确定经济环境的影响,为了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MBA教育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提供一个针对复杂性经济管理问题的教学平台,MG正是这样一门课程。 MG课程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MG交互式计算机模拟系统为支撑,构建了一个模拟的国际市场动态竞争性经营环境,即生产和销售同一类别两个档次产品的五家股份制跨国公司在五个主要的国际零售市场和一个政府采购市场上进行竞争,同时,所有的模拟公司还共同组成一个模拟的股票市场。MBA学员以模拟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身份出现,每五名学员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经理班子接手管理一家跨国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总体战略和整个管理团队的组织工作,副总经理分别负责营销、研发与生产、财务、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每任经理班子要完成公司2或3年的经营管理任务。在经营活动中,经理班子要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按季度做出经营决策,各公司将决策信息送达卡耐基梅隆大学的MG交互式计算机模拟系统,同时经理人员可用自己的薪金收入参与模拟股票市场的个人理财投资。所有的这些经济活动经过模拟系统运行,产生出各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各公司再根据市场变化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营销计划。这种连续的运营对学员是一种极好的挑战和锻炼。 为了提高MBA学员的理论和实战水平,MG课程设计有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为构造一个逼近现实的模拟环境,MG课程的模拟公司具有丰富的经济内涵,使得公司的经营活动包含79个决策变量和259个市场信息变量,其中决策变量涉及市场(4PS策略)、生产(研发、厂址、产能与产量、库存与运输等)、财务(股票与贷款融资、股利分配、保险、远期外汇交易等);市场信息变量通过市场报告、生产报告和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课程所设计的高效的数据系统为管理分析工作提供了便利。课程还通过发布新闻通讯和设计突发事件的方式,如发生并购、汇率波动等,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和市场应变能力。 2.每个模拟公司都配有指导教师,指导学员熟悉模拟系统并迅速进入角色,组织、协调、控制课程进程,营造知识转化环境,解答疑难问题,保障模拟训练的顺利进行。 3.学员自主组织模拟公司的管理工作,通过分工与合作、交流与讨论的形式制定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计划。 4.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模拟公司的董事会则以审议经理班子的年度报告和战略计划的形式,对学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学员的工作给予监督和评价。每个模拟公司配备由5名成员组成的模拟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企业界经理人士和来自各相关专业的教授组成,他们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为学员良好的学习资源。在每个模拟年度末召开的董事会议是强化学员的经理意识、培养其总结和答辩能力、发挥董事成员作用的主要组织形式。 5.MG有规范化的课程计划。每年从3月份起到11月末结束,包括工作准备、公司运营、董事会’答辩与成绩评定阶段。工作进度按模拟系统的要求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模拟中心统一制定和执行,其快速的节奏和进程安排保证了高效的模拟训练和对学员在时间压力下的工作的考验。 6.MG课程对学员制定了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包括公司团队的经营业绩、董事会议上工作报告的表现、所提交的报告篁 _和总结的质量水平、团队中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董事会确定的经理薪酬和经理们在模拟金融市场上的个人理财纪录。

  • 中小企业物流与成本研究_MBA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物流与成本研究_MBA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流程再造 成本管理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日益要求中小企业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发展物流。中小企业一向是市场的灵活的反应者,几乎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也对物流的战略积极的反应,也同样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发展对物流成本受控的要求十分急迫。物流成本受控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成本现状。而有效把握物流成本现状的基础保障是构建系统的组织。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组织流程再造、机构整合,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人们对物流成本日益关注。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也把优化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首要任务。但是,我们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拟围绕物流成本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第1章 绪论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同时,每一条供应链都有一个核心企业,如何打造一条优秀的供应链,是每一个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 ,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 。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虽然引入我国20余年但发展存在很多不足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 中小企业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物流总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物流是业界公认的第三利润源,随着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开发的殆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各个企业试图挖掘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所隐藏的物流成本。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我国如果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长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完成的物流活动占用、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指商品占压流动资金所花的利息)、储存(含入库、在库保管、出库作业)成本、装卸成本、商品加工成本、物流信息处理成本、商品残损成本、顾客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全部物流费用。 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应该把优化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首要任务。但是,我们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拟围绕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物流不合理现象加以认识和分析,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总结出对物流改革的初步思想,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第2章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而企业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很多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1.1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2.1.2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2.1.3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慢慢显现出来,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教授说过,政府的作用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很大的影响力。在加入WTO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的问题显性被体现为由于政策倾斜所引起,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小企业在国际上的作用被体现以及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对GDP的支撑作用及国内行业对外资的开放程度,政府政策影响最多只会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控上,所以在加入WTO之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更多的被体现为自身素质问题以及从全球角度来看生存、发展的参予竞争的问题。 2.2 中小企业物流配送情况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3中小企业物流存在的弊端 2.3.1 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没有切实掌握物流成本,尤其是没有切实掌握公司内部的物流费用 (2)在企业内部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对于物流成本是什 么也十分模糊 ,弄不清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 ,物流成本与促销费用 的关 系。 (3)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每一年度都变动的企业较 多。 (4)物流成本中,混有物流部门根本无法控制的成本。 (5)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 2.3.2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也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不明确。 (2)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还没有达到利用物流成本的阶段 。 (3)物流负责部门花费很大精力计算物流成本 ,但也只是计算一下物流成本多少而 已 。 (4)物流成本管理,还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 2.3.3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计算物流成本的 目的 ,只是为减低成本 ,高层领导的注意力基本在这里 . (2)物流部门向高层管理人 员报告的物流成本 ,只不过是冰山一 角,而没有向他们以及生产 、销售部 门提供有关物流成本 的确切 的有价值 的资料 。 (3)各个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范围本不相同 ,可是有的企业却偏偏要对比 ,并且时喜时忧。 (4)把降低 物流成本 的工作完全委之 他人 (物流专业人员或销售、生产部门)。 (5)降低物流成本 的问题只是靠物流 部门去解决 而没有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 同研 究解决 。 (6)没有注意到机构 之间的壁垒已成为降低成本的阻碍有的即使注意到 了.也没有认真解决。 (7)没有建立起多批次 、大量物流系统 .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 (8)没有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专门人员和机构 。 2.4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和历史多方面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2.4.1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我国相当多中小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再加上自身资源的限制,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地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2.4.2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2.4.3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 MBA人才必将推动铸造行业的高速发展_MBA论文范文

    MBA人才必将推动铸造行业的高速发展_MBA论文范文 1、MBA教育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 BusinessAdministration)是最早引入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属于管理领域,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MBA教育自1991年试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招生学校从当初的9所,扩大到了2006年的96所。招生学校持续增加,录取规模持续扩大、MBA办学质量逐渐上升。 1.1 MBA教育的培养目标 MBA教育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实用的知识、真实的实践经验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培养目光远大,知识广博,富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MBA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和处理复杂的实际工作中的经营管理问题。 1.2 MBA教育的价值 MBA的学习,使学生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充满活力、胸怀远大理想的优秀人才建立友谊和业务联系。许多MBA说同学是最可宝贵的资源。 MBA的同学给彼此带来大量的促进事业发展和扩大社会联系的机会。 MBA学历始终体现着自身价值。不管用哪个标准衡量,MBA始终是最好的学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选送管理人员在职学习MBA。在大多数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看来,MBA毕业生是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年轻人。因此,这些大公司每年都要录用大量的MBA毕业生,并愿意付给他们丰厚的薪水和奖金。一张MBA学位证书会使你的个人简历卓尔不群。优秀MBA会使进入商界容易得多。MBA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也提供了完成学习后进入商界必需的社会联系。如果你厌倦了现在从事的工作,高质量的MBA学位将是你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通行证。 在已经拥有一个行业或公司工作的宝贵经验的情况下,MBA会让你走得更快、更远。越来越多的学生读MBA是为了以后创办自己的企业。许多学生把MBA看做是建立自己企业前的训练营。在这里学到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毕业时谋得一个大公司的职位,积累三五年的工作经验后,自己创办企业.MBA教育注意到这部分学生的要求,相应地开办了一系列课程以帮助学生创立自己的企业,包括如何制订企业计划,如何从风险资本家和其他投资者中筹资等等。 根据最近《经理人》的一项调查,从读MBA前后的薪酬水平,以及毕业两年后的薪酬来看,MBA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依然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MBA毕业后首份工作的起薪普遍比读MBA前增加了50%甚至l倍以上,而毕业两年后的薪酬,也普遍较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时增加了30%至60%左右。 1.3 MBA教育持续升温 教育部统计显示,200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就是工商管理硕士,在上海、北京两大研究生招生重地,MBA报考呈现一路上升态势,上海研究生报考人数位居首位的是工商管理硕士(MBA),2007年是65 14人,较2006年的6236人增幅达4.5%;在北京,以清华MBA为例,今年的报名与招生人数之比将近5:l,是自2002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2、我国铸造业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国历史上曾创造过铸造业的灿烂辉煌。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精美绝伦至今令世人惊叹。但目前我国铸造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它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铸造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力量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铸造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而先进的铸造技术则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铸件产量1626万吨,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铸件产量已经跃居铸造大国,但从综合质量、材质结构、成本、能耗、效益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看远非铸造强国。 根据我国铸造业的现状,借助国际上的经验,其结构调整应向专业化发展。这里所说的专业化不是简单地集中生产铸件(如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专业化),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利于市场竞争的专业化。由于以上专业化的优点,也就必然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市场,扩大产品批量。按专业化的原则组建一大批人员精干、运转灵活、决策速度快和应变能力强等优势的专业化铸造企业是一条可取的路子。 3、MBA教育对铸造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铸造行业面临着专业化发展的,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MBA课程采取理论教育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开发与市场营销、创新思维与创新经营、财务管理等lO余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学员的管理理念,提高他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管理和运作企业的能力,并使他们掌握国际通用的市场与经营规则。

  • 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_MBA论文

    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_MBA论文 一、中小企业集群与东北新型工业化道路 由于东北地区的企业规模结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中小企业在新的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意义更为深远:首先,为了大东北的共荣共进,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是必经之路。其次,东北三省人口众多,劳动力密集,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投入小,进入市场的门槛低,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再次,由于小城镇经济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中小企业在小城镇市场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和小城镇经济的桥梁,发展中小企业能够有效的平衡东北市场结构的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但另一方面,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太小,不利于整体的发展,因此,有效的组织形式便是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首先,有利于技术创新。由于企业集群中的企业,他们在地理位置上彼此接近,并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不但可以减少成本,还可以使企业间产生有序的竞争,不会产生企业发展动力匮乏的现象。由于企业间的分工,每个企业会有自己专长的技术优势,能够深化企业在此领域的发展,增大企业在专长领域的竞争力。其次,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中小企业集群类似威廉姆森所说的中介机构的组织三方监管和双边监管制度的结合。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既能避免由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成本费用膨胀、市场反应僵化、官僚主义和其他现象,更能减少因增大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小和纯市场机制等引起的市场交易成本缺陷。再次,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内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并通过政府的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集群可以采用共同对外营销,规范的质量标准,确定具体的技术,以促进共同商标,共享信贷和其他措施,以确立其竞争优势和集体谈判权加强集群优势,通过一个统一的谈判,可以有更多的订单,并容易获得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好处。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产业选择 (一)基于就业目标的产业选择 在东北,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不仅能够容纳更多的员工,为社会就业压力的减轻做出贡献,还有着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发展活力,所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东北的实际状况相适应,是东北中小企业的优先选择。在全国就业人数统计中,黑龙江、辽宁、吉林分别排在全国的第8位、第11位、第14位,为居民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东北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有以下行业既可以满足东北就业人员的需要,又符合东北的地区条件:木材采运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肉类副食品加工业和肉制品加工业、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磨粉业、胶合板制造业、其他食品加工业、乳制品制造业、煤炭洗选业、亚麻纺织业、豆制品制造业、天然矿泉水制造业等。 (二)基于企业竞争力目标的产业选择 根据林汉川,魏中奇(2001)的研究,中小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者以集群形式自由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源/技术密集型产业则以中小企业集群形式进入更具有竞争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与大型企业形成集群后进入。如果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层面出发,东北地区工业行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前10位的中小企业有85家,其中从事装备制造业的27家,原材料加工业的12家,另外比重较大的是食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分别有19家和12家。由此可知,东北中小企业集群首先要选择具有竞争力、符合东北产业基础、能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例如木材加工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工业专用设备、化学工业专用设备、电焊机、工业用电炉等,其次是选择既有市场竞争优势又能解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碾米业、水产品加工业、豆制品业、乳制品业、毛皮服装业、亚麻纺织业等,另外从技术进步的层面,鼓励中小企业集群进入在东北具有一定基础的光电子产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产业等。 三、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三个战略方向 (一)基于装备制造业而发展的中小企业集群 东北的大中型城市的企业中,多数企业都属于装备制造业,所以,以装备制造业为中心,形成配套的中小型企业集群是个不错的选择。拿沈阳市来说,其核心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群体便可以以铁路运输及相关器材制造为核心、以普通机械制造业为核心。又如大连市,我们都知道大连是一个港口城市,其造船业相当发达,那么发展以造船业为核心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不仅可以发挥其原有优势,还可以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繁荣东北中小城镇的中小企业集群 小城镇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它是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乡镇企业不但解决了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为提高小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高了小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了小城镇。更重要的是,促使东北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城乡发展体系,也就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城乡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东北三省的比较优势。 (三)依托开发区发展的中小企业集群 吉林省现有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43个;辽宁省现有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23家;黑龙江省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24个省级开发区。政府为这些开发区提供了优厚的发展环境,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还有优越的制度环境,政府从各个方面对开发区进行支持。在开发区内,众多联系密切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聚集在一起,共享特殊的优惠政策和优良的基础设施,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诸如吉林省长春市工业经济开发区内的汽车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吉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光机电中小企业集群、医药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大连市经济开发区内的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等。开发区则可以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企业生产率,促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创新,促进新企业的繁衍,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通过为产业不断提供有效需求与供给,保证产业持续创新,既带动开发区和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也能够提升东北区域竞争力、加快东北新兴工业化的进程。

  •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_MBA论文范文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_MBA论文范文 摘要: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儒家、法家扣道家等传统的管理思想及马列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和西方公共行政学三部分,但我国的国情却呈现出一元化的治理格局、崇尚科学 的思想、市场发育不足、第三部门力量缺乏等特征。文章指出,要吸收西方理论元素,但又与国情之间出现断层, 因此需寻找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在价值观、主体、客体、理论、路径方面的逻辑基点, 以四点一径的逻辑基点为起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 关键词:公共管理本土化逻辑基点 作为理论体系的公共管理,它的核心价值肯定是普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引进的应用学科,理论的实用性要考虑到国家的国情、发展阶段、特有的制度架构。这就是说,一个理论体系不仅要符合逻辑过程,而且要在逻辑基点上具有同质性。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理论是以政治与行政的分离为逻辑基点的,在理论的建构上以效率作为追求,以提倡价值中立和张扬工具理性作为学科发展方向。而英美等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之所以在公共管理领域提倡使用价值中立、工具理性,是为了适应政治与党派斗争过程中,多元政治交接时公共事务不受或少受影响。因此,其理论的逻辑基点是建立在多元政治的情境下的。而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一元化的治理格局是最为特殊的国情。这就决定了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不可能提供解决我国公共管理的现成答案。因此,将公共管理理论引入我国以后,如果不能进行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没有建立理论逻辑基点的本土化,就犹如用一个社会的架构去匹配完美的理论模型,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而公共行政是指政府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因此,公共行政是与国家和政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伴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而产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国家和政府除了阶级统治职 RE I,其另一个基本职能就是社会管理或公共事务管理。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堪称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如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和中央集权体制,严格的选拔、考试、考核的科举制度,完善的监察制度以及严密的行政管理法规等。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治国之道,其中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术治理论,道家的无为而治 说,墨家的兼爱、尚同说和管子的轻重论等构成了我国传统政府管理理论的主要来源,对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近代起,我国开始逐渐吸收、借鉴西方各国的行政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翻译了美国的《行海要术》、《行政纲目》,日本的《行政学总论》、《行政法撮要》等著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和四政权、五治权说。在毛泽东时代,形成了一种以革命作为内驱力的革命型行政体制模式。1 978年后,邓小平确立以市场经济体制 的方式来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的公共行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加,政府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政府机构日益膨胀。 其实质是政府代替市场、公民社会等本应相互独立的服务主体参与公共事物供给和治理的表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都市化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传统的政府功能已感力不从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要求进一步参与对社会、经济、政治事务的管理,整个社会呈现出公共管理的态势。 20世纪80年代,西方开始了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公共管理运动。由于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我国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灵活、高效,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新模式,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基于上述情况,公共管理迅速在我国被接受并获得发展。 我国公共管理的社会基本条件 任何理论都是有限的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同样如此,并不能穷尽和包容公共领域的所有事物。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是20世纪西方社会进步的结果,初期的发展是以外部环境推动为背景,后期发展则表现为双重背景的支持:一是理论自身成熟与自我发育的需要以及学者们的推动;二是民主政治的成熟、经济秩序的整合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更新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完善。两者共同促使公共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并在公共领域显示出指导效应。 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以西方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前提条件为依托的。在我国实现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就必须首先厘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公共管理的政治体制、思想认识、市场发育程度、社会自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一)政治体制 在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制度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国家权力架构方面,中国是一个代议制国家,虽也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制约与平衡关系,而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且呈现出强行政、弱司法、弱人大特征。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渐进式改革中,政府权力向社会、向市场、向基层的移动,构筑了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雏形。但这些多元化的主体缺少完整横向分权框架,尤其社会中间力量薄弱,政府没有充分分权给市场和社会,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强权。 (二)思想认识 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还被视为经济增长外生变量的科学技术逐步演变成为内生变量,科学技术知识本身也成了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中一个可交易的重要生产因素。 再加之,在西方政治与管理二分法即完全理性原则的指导下,对管理过程理性技术的认可及对经济与效率的追求,成为科学管理的模型,有学者曾相信公共管理学可以发展成一门精致的科学,只要足够努力并摒弃政治热情与个人价值观的偏见,普适的类似自然法则的公共管理理论便会被总结出来。这就使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深受西方价值中立、工具理性等现代科学技术思想的影响。 (三)市场发育程度 西方的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已经发育很完善、成熟的前提下,减少政府干预,让经济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去配置资源,在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引进市场机制的结果。而我国各地市场发育程度悬殊,既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又有极其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半自然经济,且后者比重较大。 公共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成熟的、高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目前我国是从非市场体制的计划经济经过转型走向市场经济。 正如休斯所说,发展中国家常常缺少市场运作的经验。市场在具备许多因素之后才能有效地运转。所以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引入公共管理。 (四)社会自治能力 公共管理主张把政府的部分职能转移给市场和第三部门,这就需要有一批发育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治能力较强的第三部门。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是: 尽管有一定的社会组织,但大多数发育不良,缺少独立性、专门性、正规性,还存在着经费不足、能力不足、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不能发挥承担职能的重任。按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萨拉蒙的提法,中国并不存在典型意义的第三部门。即使有少量的组织符合要求,也不会成为与政府部门等量齐观的一个部门。因此政府放权、授权缺乏依托。 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基点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要紧跟时代不至于落后,必须借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跨越式发展。 但现有的国情又要求中国必须沿袭传统,这是一个难解的悖论。那么公共管理理论到底如何本土化,笔者以为应找到本土化在价值观、主体、客体、理论等方面的逻辑基点以及路径选择,以四点一径的逻辑基点为起点,构建真正内生的本土化理论。 因此,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基点构成包括以下方面: (一)价值观基点 以往人们认为政府和公共利益是一体的,管理集中在政府内,是以权力配置为中心的。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官僚制度的科层化管理理论,强调权威、分工、法令、控制等,管理实质是以权力为中心的设计体系。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的权力应移至政府外,它的特点是管理主体的内控,强调管理行为的道德化及对自身的修养和约束。根据目前和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市场化、非政府中介组织、绩效、廉洁等问题,价值观基点就是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实现和谐、民主、法制等社会愿景。 (二)主体基点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又由于政府组织是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产生的,其权力是得到社会公众认同的,因此政府组织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强制性。除政府组织之外,能够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还包括非政府的公共组织,由于该类组织是政府组织授权而进行公共管理的,因此其管理不具有最终强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组织成了百姓的精神支柱,再加之我国第三部门组织力量薄弱,因此,在我国实行公共管理的主体基点就成了政府组织。但政府组织的理念应该是实现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的转变。 (三)客体基点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在这样的目标下,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是外部社会约束条件的实现:即政府的定位与重新认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协调、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政府与公民等诸多关系存在的依据、发展变化的动力等;还需要构筑内部关系的架构:即基本利益分享、制度与规则的建立、公共权力的分享、效益的最大化等。这是中国目前当务之急,只有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即小政府、大社会、强市场的三元架构,才能内生出本土化的中国公共管理理论。 (四)理论基点 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来审视,传统的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公平与民本的价值观等,对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管理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后,我国开始逐渐引进、吸收外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翻译出版了一系列西方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行政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方面的著作。因此,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点就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思想、马列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和西方公共管理学。 (五)路径选择 中国公共管理实践是落后的,因此,本土化基点下的中国公共管理必须从实证分析人手,并以此为重心展开理论研究,其中理论模型与数据模型建立、案例库的建立与经典案例的分析,将有效的实证研究与有限的理论选择相统一,并以此形成本土的研究性质、研究领域、理论模型、理论批评等方面的创新,才是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88 2.宋全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定位.公共行政.2001(1) 3.欧文E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兴荣.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I】.宜宾学院学报,2006(8)

  •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研究_MBA论文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研究_MBA论文 摘要:本文从讨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入手,结合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学实际,探讨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建议,为本学科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 实践环节 实施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008年更是达到创记录的599万人招生规模,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也不容易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这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毕业生数量大而质量参差不齐,招生数量多而就业率不高,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这些弊端促使人们反思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不足,显然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则难以为继。高校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不仅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工商管理学科中的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践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按照教育部1998年本科生专业目录,工商管理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近年来,一些大学又新增物流管理等新专业,培养管理专业人才无疑应围绕着管理的特点来确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例如,计划、定量计算、优化决策等。管理艺术则是指管理的实践性。一个深谙管理理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关键是看理论能否与实践相结合。比如,管理中难以精确分析和判断的人的行为以及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和难以精确地预测的环境的变化等,它要求管理者能够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解决带有个性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所以工商管理人才不仅应具有高度的科学管理素养,还应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因此,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同公司实际操作的结合还存在许多脱节。从教的方面分析,现在国内高校通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把工商管理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课程,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同时教师也因为一门课程的局限,很难把公司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告诉学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公司操作实务。从学生学的方面分析,由于缺乏相关要求,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往往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缺乏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训练,也不知道理论知识如何同企业实际结合,因此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太长。 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原则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时,要力求体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和地域特色。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原则: 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是学校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的具体表现。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和以学生知识结构三个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着力结合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教学,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2. 系统性原则。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考虑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习与实验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3. 实用性原则。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要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长期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体验公司管理实务。 4. 过程管理原则。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涵盖从实践教学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笔者所讲授的运营管理课程为例,探讨设计与实践教学的实施。因运营管理课程的独特性,其它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未必可以完全套用,但可以为本学科的其它课程提供借鉴。 1.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是借鉴军事沙盘训练方式,以企业管理实践为蓝本的一套模拟企业现实环境的模拟训练系统。它以沙盘为载体,学生们通过在沙盘上模拟训练,分角色扮演的公司总裁CEO、运营总监COO、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SO,由学生组成的若干个公司模拟经营,使学生体验公司在运作中的搏弈;每个经营团队不同的决策会产生不同经营结果,通过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在复杂的外部条件中如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最大长处在于逼真地模拟公司运营实际,使学生接触公司管理的全过程,而且实施成本低廉。 在笔者运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用友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十分注重在高校中推广其开发的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经常邀请学生到其公司操作这套系统。每年友软件公司云南公司组织在昆明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组队竞赛,优胜队代表云南省高校赴北京参加友软件公司举办的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大赛。笔者所指导的学生曾于2007年获云南赛区第三名的成绩。 2. 公司调研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有关理论知识之后,其实印象并不深刻,并不知道公司的实际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条件,为学生安排公司考察,以了解实际运作,这就是公司调研的实质。公司调研成功的关键在于周密的计划和组织。笔者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公司调研成功三步曲: 调研前,教师首先在课堂要讲清楚有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要精心挑选拟去调研的公司,哪些公司的运作实务同课堂上讲的最接近? 为了提高学生调研的成功率,教师应先到公司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制订详细的调研计划并公布于学生,为下一步学生到访公司铺路。 调研中,也就是学生身处公司的时间里。安全最应被重点强调,教师一定要把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包括着装要求,学生在生产线上行走的注意事项,杜绝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调研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让学生自己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调研后,督促学生写出调研报告,反馈所调研的公司,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调研的结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碰撞出思想火花。 在笔者曾经执教运营管理课程的几届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班级中,对于每个教学班级,笔者都会安排三次实践课,包括可口可乐云南公司、云南大山饮品公司、昆明卷烟厂、昆明家乐福云纺店、云内动力等在内的一批国际国内着名公司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学生的调研内容包括物流供应链管理、设施布局、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内容。公司调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更喜欢实践课。

  • 浅论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_MBA论文

    浅论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_MBA论文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社会责任 政府 股东 购房者 论文摘要:以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切入点,阐述了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对房地产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的需要和消耗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面越来越广、劳动川_T矛盾越来越突…,而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此,社会对企业提了应该承担社会职能的要求,尤其对存在很多问题的房地产企业提:应承担更多社会职能的要求。南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多数属于民营企业,起步晚,发展时问短,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在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和研究。 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美国。1997年,辛t会责任国际组织在全球发起并推行了SA8000(英文全称为SocialAccountAbility8000.中文译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它不同于法律,是一种类似于ISO9001针对核查企业产品质量等同际性标准,以督促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在同家立法以及商业企业的响应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南起初不被理解到现在已被企业界所接受,并得以存全世界逐渐地传播开来。可见,企业存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其他社会责任已是大势所趋。 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底指的是什么?国内外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对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综合他们的观点,木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存处理与员工、消费者、政府、商业合作伙伴、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荚键利益相关者之问关系的同时,承担起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一种综合性责任。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或群体。 一方面,企业的决策和行动可以影响这些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这些相大者群体也能够影响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企业的发展应借助于这些相关者的力量。 2、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房地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神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房地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居民的住房紧张问题,提高了我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于我围其他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川也是越来越大。此,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必须考虑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率先履行社会责任。 (2)房地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相对来说时间较短.与之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监督监管机制等还不健全,这使得某些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得眼前利益而宣传了虚假广告、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的房屋、销售的商品房价格不合理、拖欠农民TT资、污水及建筑垃圾处理不符合规定等,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不惜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但是损毁了企业形象,同时也损毁了整个行业形象,这些都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虽说企业追求利润也是承担丰十会的经济责任.但同时也应积极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而有序的发展,这样有助于提升行业彤象,推动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3)房地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自然就会提升其信用等级.同时其公众形象也会深得民心,进而一方面会使企业很容易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骨十力量;另一方面,会使潜存的购房者很愿意并放心地去购买企业销售的商品房。销售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经济条件下,销售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拥有了顾客企业就能生存。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意义更是重大。那些承担社会责任、信用较佳、公众形象较好的企业自然是投资者的首选.为他们相信这样的企业风险会低,成长性会好,同报暑霹会更高,所以就愿意购买并长期持有,这样一来就会带动股票的价格上涨和股票价值上升,从而使得企业获取了长远的利润,增加了股东权益。 3、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及其现状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相对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比较广泛。首先,作为企业,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允许的范同内赚取最大化利润是其必须履行社会赋予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其次,房地产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起道德责任,也就是说要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这是南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生产活动过程巾涉及的相关利益者多的特殊性决定的。如今,管理界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们开始提‘企业公民这个概念。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解释说,就是把企业看作是社会的公民,它在参加经济活动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作为企业公民,就应该在商业活动巾兼顾商业链条巾每一个环节的利益相炎者。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些特殊,有购房者、合作伙伴(建筑材料供应商、承建商和营销代理商)、竞争者、政府和社1)(、股东以及员T等。最后,房地产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慈善责任。房地产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存社会{l’现大的自然灾害等事件时,应该积极参与救助,多做些善事。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存存的问题在现阶段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房地产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首先,房地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上公认的暴利行业之一,可是在上缴国家利税方面却差强人意。据权威机构的凋查数据示,房地产业是十大暴利行业之首,在2008年巾同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巾,300名以内无一家房地产企业,而且在各种涉税问题巾,房地产业的问题却占了90%以上.主要体现存对税收的规避、转移和偷税漏税上。又据财政部2005年11月313发布的一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通报39家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欠真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账面反映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I2.2%,而实际利润牢高达26.8%。有的房地产企业刻意隐瞒的利润牢最高达57%。其次,房地产企业中存在严重的骗贷现象。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相当大,而在我国多数房地产企业属于非上市企业,直接获得融资的渠道义比较少,只能以银行贷款为主来进行间接融资。为了解决资金的周转问题,有的房地产企业只好抓住银行政策的空隙,通过办理似按揭骗套收银行信川,诈骗银行信贷资金。最后,存开发生产过程巾,有的房地产企业无视政府对城市既定的规划,占川小公共绿地,随意破坏人义景观等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巾存在的不合理、欠规范等问题,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各项宏观调控的政策,房地产企业有责任落实政府调控措施,照章纳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3.2房地产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一部分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对股东的依赖性就比较强。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取得其股东的信任和持续追加投资,对企业内部发生负面影响较大的事项没有及时向股东披露,以致误导了股东的投资决策,这种企业行为是对股东责任缺失的一种常见表现。企业与股东的关系就是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巾最主要的关系。保障股东投资安全,尊重股东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知情权,使股票升值以提高股东的投资收益率,是企业对股东应尽的最直接的义务和责任。 3.3房地产企业对于购房者的社会责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品房的价格也急速上涨.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平均上涨水平,也远远超了社会平均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幅度。收入与房价相差悬殊,使人们的住房支付压力很大,甚至使得某些住房购买者变成了一个个房奴。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得知,房价与收入比在3倍到6倍之问较为合理,可是我同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广州、沈阳、南京、两安的比例均都超过10倍。然而更训人有些叹嘘的是,近期我国南方有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商人竟然存央视直播的一档电视节目中说j我们是给富人盖房子,而不是给穷人盖房子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他的所言不能不说是房地产商、房地产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一种缺欠。 再者,房地产企业在赚取超额利润的同时,南于缺乏诚信.发生了许多不为业主所接受的事情,造成了严重的诚信危机。近年来,商品房投诉,牢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位居消费品投诉之首.200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商品房投诉20530件。比如说,利用夸大、虚似的广告误导消费者购房;所购房屋面积缩水。多算公共分摊面积;合同违约,无限延期交房;小物业管理跟不上等等,消费者大于各方面的投诉31渐增多,进而引发了许多纠纷,令社会及各类媒体口诛笔伐,不但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

  • 对建设高素质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思考_MBA论文范文

    对建设高素质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思考_MBA论文范文 [摘要]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崭新课题。只有依法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要严格教育,提高工商管理队伍的政治法律素质;严格管理,保持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严格考评,激发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依法行政;工商管理;干部队伍 不论是立法活动、执法工作,还是守法、法律监督,都是人的行为,人的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崭新课题,其中最根本的改革是市场监管方式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新的形势把秉公执法、角色转换和知识更新等方面的考验提上了日程,只有依法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工商管理队伍,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一、严格教育,提高工商管理队伍的政治法律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首先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法律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广大工商管理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责任感,增强讲政治的意识。要结合实际工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够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用以正确分析改革开放和工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探索和尝试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模式、新途径。 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法治观念。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法治经济。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机关监管市场的基本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干部不仅要根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还要接受市场主体的依法监督;不仅要对市场主体进行守法监督,还要向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不仅要依法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还要依法管束自己的执法活动;不仅要执行法律,还要制订市场法规、规章。因此,工商管理干部不仅应当学好已有的关于工商管理的7部大法和70多部规章,还应学好与市场监管活动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多年来,我国在提高工商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大提高了整个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但工商管理干部疏于业务学习、对有关法律一知半解、执法水平不够高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别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等现象也不鲜见。因此,在全体工商干部中继续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工商管理干部是代表党和国家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专门人员,手中握有行政立法权、行政处理权、行政强制权和行政处罚权。这支队伍能否公正、廉洁地行使职权,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重要思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二、严格管理,保持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工商行政权力如果缺乏有力的制约机制,就不能保证执法人员公平、公正地依法履行职权。严格内部管理,确保工商管理干部队伍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是加强工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1、研究制定与已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健全法制体系,是严格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大都只规定了工商机关与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而工商管理干部应对自己职务活动中的违法、不当行为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则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细则。如: 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何对违法行使职权的工商干部进行追偿?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七章的规定,如何追究有关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等等,都未作具体规定。随着统一大市场的逐渐建立,新情况、新问题会越来越多,工商管理干部正确、适当适用法律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个别干部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现象也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精神,是保护广大工商管理干部执法积极性的需要,更是超前防范,减少失职、渎职行为的客观要求。 2、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建设。工商管理干部是一支头戴国徽、肩扛红盾的执法队伍,不同于一般的国家公务员。工商管理干部职业行为规范是与工商管理人员特殊的执法身份相一致的语言规范、仪表举止规范等等。因此,他们除应遵循国家公务员廉洁、公正、勤奋、求实、民主的职业精神和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监督的互动行为规范外,还应恪守一套具有工商管理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热心为市场主体服务、忠实于法律和事实、保护公平竞争、诚实无欺等项内容。应加强探索、研究制定工商管理干部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建设的新措施,把工商管理干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经常开展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实践证明,工商管理干部队伍整体上是一支政治坚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队伍,但在个别地方、个别同志身上还存在着忽视思想修养,公仆意识不够牢、落实规章制度不到位、纪律观念不够强等现象。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除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加强外部监督外,重点应在全系统内部坚持不懈地开展干部队伍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定期、不定期地对执法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检查、纠正。 三、严格考评,激发工商管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对工商管理干部队伍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评,是落实工商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措施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1、考评方法要度量化。任何事物都有质、量、度的规定性。一项工作的复杂难易程度和所需知识、能力的层次体现的是质的规定性,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效率的高低体现的是量的规定性。因此,每一个干部的工作实绩都可以用不同的质(难度等级)和量(数值)表示出来,体现为度的规定性。由于难度大致相同的工作可能存在着量的差别,数量大致相等的工作又可能存在难度等级的不同,每个干部的工作实绩(度的规定性)都可以用一定的数学法则进行运算,并进行对比,从而认定干部的考评等次。这种人事考评方法就是度量化的考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只要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人事考评中的客观规律性,更加完善的度量化考评方法一定能够产生并为工商管理干部的考评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 2、考评形式要多样化。要针对考核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对于不宜量化的思想品质、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廉洁勤政等内容,可以采取比较原则的考核方法,如上级评议下级,下级评议上级,同级互评,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评议,积极发动市场主体进行反向监督,成立督察部门进行专门检查、督导等。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要纳入立体化、动态化考核,把多种考核方式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全面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绩,让广大干部对考核结果口服心服。 3、考评结果要实效化。一般说来,对于考评结果的兑现主要是奖与惩两种方式。但多年来一些单位考评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考评前准备一阵子,考评后热乎一阵子的现象,考评结果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鞭策效能。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只重视奖的作用,忽视了惩的作用,考评对象没有危机感。而对于奖励,有些单位也主要是把它视为对已往工作成绩的肯定,侧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鼓励,没有把奖励作为影响考评对象前途的一种手段,对落后者的思想触动不够大。因此,考评结果应与被考评者的职务任免、晋级晋职、交流、培训、津贴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使考评结果变成吸引力和推动力。这样才能使考评真正发挥出效果,起到激励作用。

  • 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条件和对策分析_MBA论文范文

    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条件和对策分析_MBA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一东盟 信息化 电子商务平台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广西发展中国警东盟区域性信息服务的区位优势,借鉴阿里巴巴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以及应充分发挥本地信息服务提供商优势,合力打造能够服务于广西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对策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产生于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交易双方为主体,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企业信息化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消费模式,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要素的有机结合,给世界各国和全球经贸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1、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条件 1.1我国构建对接东盟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历史机遇2000年7月,东盟第三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宣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目标。2000年11月,东盟10国首脑共同签署了电子化东盟框架协定,朝具体的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合作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双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决定在lO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004年到2009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了6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从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始,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承办方就倾力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南博网,通过建立一个庞大的产品、企业、投资数据库,逐步实现网上展示、网上洽谈、网上交易,实现贸易配对和项目对接,为我国和东盟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以上这些都为我国和东盟国家提供双向互动的合作平台,并为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创造条件。 1.2广西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是内地联系东南亚的桥头堡,在未来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与东盟的信息高地和集散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启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沿海工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为依托,同时包括玉林市和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区,努力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此项决策,体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对信息化建设的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 2、适合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 2.1目前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把广西建成中国一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合适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构建起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电子商务有主要有3种运营模式,分别是C2C型电子商务、B2B型电子商务以及B2C电子商务。C’是指个人,…B’代表企业,…2’的意思是说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双向的。 2.2我国最成功的B2B型商务运营模式 首先,B2B型电子商务是一种企业对企业之间的商务运营模式。在我国最成功的B2B案例是阿里巴巴。阿壁巴巴是目前全球最大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之一,创立于我国抗州市,在大中华地区、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5O多个办事处。阿里巴巴从创建开始就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这一点不同于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以技术作为驱动的,创始人大都是计算机或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或爱好者,由自娱自乐到创造出有特色的网站,进而才摸索可能的网络服务及盈利模式 2.3阿里巴巴网站运营模式成功原因分析 阿里巴巴网站从纯粹的商业模式出发,与大量的风险资本和商业合作伙伴相关联构成网上贸易市场,其运营模式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专做信息流,汇聚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阿里巴巴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将企业登录汇聚的信息整合分类,形成网站独具特色的栏目,使企业用户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服务。 (2)阿里巴巴采用本土化的网站建设方式,针对不同国家采用当地的语言,简易可读。这种便利性和亲和力将各国市场有机地融为一体。阿里巴巴已经建立运作4个相互关联的网站:国际网站、中国网站、全球性的中文网站以及韩国网站,而且即将推出针对当地市场的日文、欧洲语言和南美洲语音网站。这些网站相互链接,内容相互交融,为会员提供一个整合一体的国际贸易平台,汇集全球178个国家(地区)的商业信息和爪l生化的商人社区。 (3)在起步阶段,网站降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髓录平台注册用户,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而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创造无限商机。阿里巴巴的会员多数为中小企业,免费会员制是吸引中小企业用户的最主要因素。 (4)阿里巴巴通过增值服务为会员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服务、增值服务,一方面加强了这个网上交易市场的服务项目功能,另一方面又使网站能有多种方式实现直接赢利。目前该网站不向普通会员收费,但据介绍,其在我国供应商、委托设计公司网站、网上推广项目和诚信通等栏目上实现了总体赢利。 (5)适度但比较成功的市场运作。比如参加福布斯评选,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阿里巴巴与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库(Softbank)结盟,聘请软库公司首席执行官、亚洲首富孙正义担任阿里巴巴的首席顾问,聘请世界贸易组织前任总干事、现任高盛国际集团主席兼总裁彼得萨瑟兰担任阿里巴巴的特别顾问。通过各类成功的宣传运作,阿里巴巴多次被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 3、构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对策 3.1借鉴阿里巴巴成功特点,汇聚大量市场供求信息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