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生态学
  • 2014年中国大学生态学专业排行榜-专业排行榜

    名次 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星级 学科专业层次 学校名称 2014综合排名 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 1 生态学 6星级 中国顶尖学科专业 中山大学 10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 生态学 6星级 中国顶尖学科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 11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北京大学 1 中国研究型 中国顶尖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复旦大学 4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武汉大学 5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浙江大学 6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南京大学 8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厦门大学 19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 24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 26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兰州大学 38 中国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云南大学 56 区域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3 生态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 92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清华大学 2 中国研究型 中国顶尖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 3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 12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四川大学 13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南开大学 15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山东大学 16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西北大学 37 区域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 40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 44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 47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西南大学 50 区域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2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 54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 66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 70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 71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山西大学 75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新疆大学 86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 86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安徽大学 88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内蒙古大学 95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山东农业大学 124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安徽师范大学 131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 135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 148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 151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 156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 178 专业型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81 专业型 14 生态学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 202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 36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郑州大学 64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上海大学 73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 80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辽宁大学 83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河南大学 89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河北大学 107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扬州大学 111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 115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 120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 129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湖北大学 131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 138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藏大学 142 区域研究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河北农业大学 155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沈阳农业大学 156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浙江理工大学 166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广西师范大学 168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 174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杭州师范大学 176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 178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辽宁师范大学 187 专业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长江大学 199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江苏师范大学 216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中南民族大学 227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 246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重庆师范大学 253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三峡大学 253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沈阳师范大学 258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鲁东大学 300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华师范大学 309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南林业大学 338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沈阳大学 370 应用型 45 生态学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大连海洋大学 392 应用型

  • 生态学专业就业方向_毕业后干什么

    摘要: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可担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 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可担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 生态学专业学生主要到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环保、城市规划、园林、农林、水利、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工作;还可以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到政府机构从事生态监测和动物保护工作。 从事高等教育——在高校任教,待遇福利地位都很好,起薪1000—2000元/月 从事科研工作——同校或研究所,可以常年投入到大自然中,起薪1000—2000元/月 政府工作人员——政府机构形式生态监测和保护动物,起薪1000—2000元/月

  • 生态学专业课程

    摘要: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发布开设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为考生提供最详细生态学专业课程,让考生清楚生态学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与设计,生态管理工程,土壤、植物营养与环境分析,田间实验设计和生物统计,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保护生物学,污染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城市生态学,项目投资与评估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8-14周。

  • 生态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_在中西部地区拓宽生命的广度

    摘要:生态学专业就业前景是根据生态学专业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及工资待遇,给高考考生介绍生态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不好及就业前景怎么样。 生态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与人类、生物生存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前沿学科,其知识体系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在21世纪的科技、工业、社会、自然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态学着重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各种运行机制及变化规律。现代生态学注重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生态问题。生态学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进一步展示了生态学专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品的开发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造成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负荷已经越来越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这不得不使我国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了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此类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的部分主要来自与生态研究相关的其他专业如环境工程专业、林业、动植物专业以及化学专业等。从工作地区来看,生态专业的毕业生分布于我国从沿海到整个中西部地区,工作地域广泛。 我国正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阶段,对于生态工作者来说,主要任务有生态保护、生物生态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等。长期以来,我国西部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控制。生态保护的任务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对生物习性和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发生物产品,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致力于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产品开发等。这类产品目前在国外和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这项工作可以大力促进西部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一领域将充分发挥其专业特点,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新兴生态产品行业的佼佼者。 今后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无疑将大大地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将使生态材料、生态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生态学专业的人才必将大展宏图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 生态学专业大学排名

    摘要:生态学专业大学排名是整理近年的开设生态学专业的大学排名,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及师资力量进行综合分析,为考生整理最新最科学的开设生态学专业的学校排名。 生态学专业大学排名: 1、北京师范大学 2、东北林业大学 3、东北师范大学 4、复旦大学 5、华东师范大学 6、兰州大学 7、南京林业大学 8、云南大学 9、浙江大学 10、安徽大学 11、安徽师范大学 12、北京大学 13、北京林业大学 14、第二军医大学 15、第三军医大学 16、第四军医大学东北大学 17、福建农林大学 18、甘肃农业大学 19、哈尔滨医科大学 20、河北师范大学

  • 生态学专业解读_你对这个专业认知有多少

    摘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 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界动态平衡的过程、机制和制约条件,以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生物系的一个学科。随着本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态学更注重研究动物、植物、生态系统的环境协调性。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学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学科。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应当指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的极大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 2013高考院校推荐:生态学专业排名前3的学校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现阶段不少省市考生可以开始查询高考成绩,同时志愿填报工作也在进行当中。有人说高考志愿填报和分数同等重要,选择了不理想的学校,直接影响学习成果和就业问题。那么,哪些学校才是优质高校?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生态学专业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 (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其中应用经济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50所,本次有36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8所) 1、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86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综合性高等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2、10558 中山大学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86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伟人首创,山高水长。居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得风气之先,广播思想之种。今天,全体中大人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3、10246 复旦大学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84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是中央部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六五、七五、八五重点建设、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的名牌大学,也是被纳入国家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常青藤联盟(C9联盟)的重要成员。作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百年复旦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复旦大学已发展成一所蜚声中外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前程。

  •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生态学_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生态学_海南师范大学 "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掌握生态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植物生态学 2、动物生态学 3、行为及生理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4年,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者,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生态学_海南师范大学 "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掌握生态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植物生态学 2、动物生态学 3、行为及生理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4年,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者,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 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专业优化体系_物理论文

    生态学从1869年Heakel提出Ecology概念至今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生态学科也从一个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发展为当前的纵贯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乃至全球,即兼顾微观与宏观不同研究尺度,横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交叉性、渗透性和应用性兼备的综合学科。 西藏高原生态地位独特而又重要,不仅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而且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作用巨大,西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同时西藏地处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其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与环境的退化、恶化可能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特别是达赖分裂集团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借口。可见,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西藏推进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时需要大量的生态学专业人员,在此背景下,西藏农牧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生态学专业。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围绕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途径,提出了我院生态学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旨在为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以及该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一、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发展大致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生态学,主要研究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现象,分散在动物生态、植物生态、海洋生态、湖沼生态等不同领域,从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的不同层次描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规律,分析它们的成因并预测它们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生态位、食物网、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演替等重要概念和理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被用于自然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少量实际事务。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生态学才开始被看作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有效工具。生态学家最早认识到全球环境危机问题并发出警告,但并未引起广泛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大公众甚至政治领导人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这时,生态学才开始出现于公众舞台,成为公共政策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生态学的现代阶段,不仅继续深入研究自然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还进入了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研究阶段[2]。 二、目前西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草地退化严重 1、退化草地特征 (1)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破坏严重,建群种和优势种大为减少,呈现单层化;(2)毒、害草种类增多,大量的棘豆、黄芪类毒草出现,而优质牧草显著减少;(3)产草量下降;(4)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差,退化草地区土壤出现沙质化现象。 2、草地退化面积在加大 西藏草地超载过牧,特别是冬春草场过载的问题非常突出。 3、草地退化带来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减弱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西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服务功能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随着草地退化加剧,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正在减弱。 (二)土地沙化加剧 西藏风沙活动历史悠久,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土地沙化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之一。其特征有: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多呈斑块状分布,且地域差异明显;雅江中游河谷区沙化问题严重;具有高原干寒型特点和脆弱的生态学属性。 (三)水土流失加重 雅江中游、藏东南和藏东三江流域区,广大农牧民由于生活能源短缺导致森林、灌丛植被破坏的态势迄今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致使这些地区水土流失有增无减。 (四)生物多样性损失日趋突出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相辅相成。西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损失主要体现在:高原特有生态系统类型受到严重的破坏、高原特有物种和高原特有遗传基因损失面临严重的威胁。 (五)自然灾害严重 西藏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是我国自然灾害类型最多的省(区)之一。主要灾害类型有: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发生多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有关。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经济建设布局不合理而带来灾害发生频率加大和灾害损失加重等问题日趋突出,特别表现在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以旱灾、沙尘、洪水为主的气象灾害以及以鼠害为主的生物灾害等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尤为严重。 三、开设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学专业 (一)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更新生态学教学内容,既是社会实践需求的推动和学科发展价值取向的完善,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延续的必然结果[3]。在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适当拓展理论视野,密切关注国内外以及西藏生态学领域科学研究前沿动态,将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当前,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对西藏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等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外,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辩证思维意识的培养,树立过犹不及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群落演替理论与西藏植被恢复工程、退化湿地恢复等生产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该理论,通过了解生态系统退化的破坏性以及恢复时间的漫长性,深刻理解保护西藏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仅仅依赖教材,这既影响未来生态学本科人才的素质,又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生态学自身的魅力。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由于西藏农牧学院的多数学生来自西藏,他们对区外的生态状况了解很少。加之这些学生毕业后几乎全在西藏参加工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多举西藏的实际例子说明生态学的原理、应用等。如谈到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研究热点问题时,不妨多讲讲西藏的生态现状,如草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损失日趋突出、自然灾害严重等,从而提升学生对保护西藏生态的敏感性。在讲群落演替理论时,就应与西藏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的互动性。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森林生态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用多媒体、网络精品课程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媒介辅助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讲到西藏的草地退化时就要用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破坏严重,建群种和优势种大为减少,呈现单层化;毒、害草种类增多,大量的棘豆、黄芪类毒草出现;产草量下降;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差,退化草地区土壤出现沙质化现象。谈到西藏土地沙化加剧时,用图片说明其特点是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多呈斑块状分布,且地域差异明显;雅江中游河谷区沙化问题严重;具有高原干寒型特点和脆弱的生态学属性。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要点突出、针对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示意图的应用,可直观地表达学生对抽象的生态学理论的理解。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生态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野外调查和观测能力,增加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例如,西藏林芝作为我国第一大原始森林区、我国第三大林区所在地,对于开展森林生态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西藏农牧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拥有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设很多观测仪器,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径流场、树干茎流和穿透雨、自动气象站等测定设施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清晰掌握森林对降水再分配的影响过程。另外,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从学生技能培养、创新训练的角度科学设计生态学实验课程,利用学科优势和野外森林生态定位站等平台,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野外实习条件。带学生到色季拉山现场讲解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增加生态学先进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的介绍,如LI-6400、土壤呼吸等,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对生态学最新研究方法的了解。 4、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具有巨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教师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融入教学,拉近了抽象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西藏农牧学院的教师承担着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3个项目、数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很多区院合作项目,教师可以把这些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课堂的讲授中,提升学生对生态学的趣味性。另外,笔者经常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采集标本、操作仪器、实地调查等,从而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培育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不但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实现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何况西藏农牧学的生态学专业开设不足三年,有很多问题学要在实践中逐步探讨,既要借鉴内地高校生态学开设的经验,又要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学专业。相信通过本项教学改革的实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生刻苦钻研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关心国内外以及西藏的生态学问题。同时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为西藏的生态事业发展奉贤自己的力量。

  • 城市公共空间多样性探讨——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_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两方面的单一化倾向,并指出只有多元化道路才是城市良性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异质性 多样化单一性 1.引言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一个稳定而发展的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异质系统,正是因为异质性才形成了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才促使了系统的演化、发展与动态平衡。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作为这样一种异质性的系统而存在的,多样性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特征。 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共空间,既是城市物质条件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多样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复杂多样,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理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目前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设计与使用方面却出现种种与上述要求背道而驰的倾向。这些倾向本身是和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基础以及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相违背的,这就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作为城市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异质性和多样化的消失必然会引起城市系统异质性和多样化的消失,从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系统的稳定和演化。 2.城市公共空间多样性的缺失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城市实行的是以单位为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单位大院承担了相当于原来城市公共空间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基本职能主要蜕变为交通和政治职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管理体制的变革,传统的单位体制被打破,城市公共空间才开始重新恢复其在城市中的正常功能。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丰富,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到大规模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时期。虽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公共空间本应朝着一种多元化和异质性的方向发展,但实际却是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单一化的趋势。而一个系统异质性的消失最重要的因素来自外界的干扰,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单一化的基本原因也在于来自外界的干扰。 2.1 容纳活动的单一性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作为景观系统组成的多样性不仅是形态之间的差异,更是指组成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和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系统中可以形成能量、物质等传递的异质元素。 但在9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建设行为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消费主义逐渐成为各个地方政府主导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城市建设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是各种高回报率的建筑类型在城市中大量兴建,而影响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则是以兴建各类高度商业化的街道、广场、商业综合体等为主,在各大城市中心均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商业中心式城市公共空间。 这样的公共空间模式虽然打破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单位大院的封闭和隔离,带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的以逛街赶集为主的公共休闲活动,对繁荣城市经济和丰富城市居民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这种建设行为过度地放大了商业、消费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原本应该具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所容纳的公共生活和公共行为变得单一化了,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的存在于城市的目的变成了单一的一切为了销售。 城市的繁荣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因为城市存在是依靠居住在城市中的不同人群的相互活动和关系。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众主要的活动载体,本应是为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相应的场所,而现在为了追求消费,追求利润,极端地以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替代其他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压缩其他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空间,这样的城市由于其系统中的异质元素的城市公共空间因功能和组成结构的趋同性而呈现出单一性的特征,异质性特征逐渐减弱和消逝,这样自然会出现无论天南地北,城市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城市的特色逐渐消逝的情况。 2.2接纳人群的单一性 一个系统的稳定和演化的基础在于系统内的异质元素所形成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交换。但作为异质元素其本身就是具有冲突和矛盾的,而这种冲突要正好维持在系统不被瓦解的情况下,系统所需的各种物质、能量的流动和交换才能存在。因此,日本学者丸山孙郎从生物共生控制论角度提出了异质共生理论,认为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异质性元素的共生性是系统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 城市从其出现之日就是作为一个具有不同需求的各个社会阶层多元共生的聚居体而存在,其本质就是众多的异质性元素共生的一个场所,因此城市天生就是个充满各种异质且能共生的系统。 而我们目前的城市建设行为,尤其是公共空间的建设所形成的巨大规模的商业中心式基本模式,基于获得高额利润和回报的目的,其主要是服务于中上阶层,是针对中上层阶层的需求而设计、建设的,而对普通的平民阶层的需求则是不够重视甚至是刻意忽视的。这样就对居住在城市的大部分居民造成了一种无形的社会隔离,使得本应该分享这些公共空间的市民却被隔离在这些公共空间之外。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原本满足其他阶层城市居民的一些公共空间也以各种借口被吞噬。中下层居民的公共空间被逐渐的压缩、蚕食,最终消失。在这里,似乎城市建设的主导者忘记了这个城市不仅仅是属于他们这一个阶层的,城市不只是那些有着豪华住宅,开着小汽车,享受着城市最好的物质条件的阶层享受的天地。这个城市同样也是属于那些每日为自己温饱衣食而忙碌的中下层居民的。他们似乎忘了城市是一个共生体,缺了哪部分阶层的居民,这个城市都会出现解体和消亡的可能。 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谋求利益最大化逐渐被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那就是不得以损害和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和前提。这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共生体,妄图去推行自己的一元价值观和利益,压缩和损害其他人的生存空间,最终只会损害到自己的生存基础。 3.结语 由于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其表现出的多样性的特征,对城市系统的稳定和演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该空间所容纳的社会活动和行为,以及其所服务的人群。如果这两者均能保证多元化,则城市公共空间就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浪潮下,过分追求利润和回报,使得本该作为非牟利性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的建设行为,变为一种巨大的牟利机器,这必然会给城市空间的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本文所做的分析,旨在提出这一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导者们能有更为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角度去把握城市的各类建设,这样城市才能真正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震,徐苗.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8(4).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