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论文答辩
  • 毕业论文答辩稿(精品)

    尊敬的各位教授,早上好!       我叫xx,论文题目是《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问题研究》,今天很荣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学习,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关注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课题。 下面我将从选题、内容、观点、意义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第一点,我想先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课题。大家都知道,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热,二是新。热就是热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出现短短两年时间,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产界、政界、理论界等领域的极大关注,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新就是新颖,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新事物,老百姓对其了解不深,学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政府管理处于真空阶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对各行业、各领域来说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这一个既热又新的课题引起我个人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决定以此为题,了解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并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也希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点,想说说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大概内容。为了把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这个题目研究清楚,我的论文采用了由浅入深、从面到点的结构方式。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各个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实施情况,包括北京的与开发商合作、重庆的委托代建、深圳的盘活烂尾楼等模式,然后从纷繁多样的现象中总结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后进一步通过评析目前存在的多种观点,表明本文倾向于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质定性为个人合作行为。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分析。本部分首先从思想根源和现实根源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然后再从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三方面全面论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对国际住宅合作社经验的分析与借鉴。本部分通过介绍国际住宅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国发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表明虽然我国暂时未有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鉴外国的相关做法。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选择分析,本部分首先阐明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提出了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原则的两个设想,接着通过介绍现行法律法规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规定,提出了制定《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条例》的立法模式设想,最后针对该条例的具体立法内容,运用比较分析、提出建议的方式,详细论述建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内容构造,包括管理组织模式、土地使用权取得模式、融资、资金监管及建设工程监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业管理及维修资金模式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点,想说说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意义。意义有两个,一是实践意义。自2003年首次出现的时候,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许多人将之看作为现今房地产市场高房价的一种对抗,希望能藉此实现自己的购房梦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够住进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园。因此,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产物,研究该课题具有实践意义。二是理论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既无成功先例,也无明确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无论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还是对于合作建房者们来说,都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该课题还具有理论意义。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 最后一点,想说说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对其认识不深也不全面,人类认识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到深的,这是人类的一条规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个新事物,同样要经历这一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时间、能力有限,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理解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由于上面这两方面原因,论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与老师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论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错别字。因此,恳请各位老师予以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谢谢大家!

  • 毕业论文答辩陈述

    一、 答辩主席宣布答辩规则 二、 介绍答辩人情况 三、 答辩人陈述 1、 论文选题背景      20世纪是教育改革和学校不断重构的世纪。诸如有效学校研究、校本管理、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教育质量保证、新课程计划实施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教育改革运动,在欧美国家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60、70年代,教育管理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习辅助方面。由于效果的不明显,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学校在学生学习绩效改进方面的能力。80年代,受工商管理科学的影响,改革的着眼点由课堂层面转向了组织层面。90年代,学校管理改革趋于多样化。      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学校几乎连续不断的被要求改革,或在一定环境要求下试图推行改革,然而成效却不明显。素质教育的思想轰轰烈烈的搞了这么多年,仍处于了解和认可阶段。能够真正接受和贯彻落实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宏观政策、教育改革以及科学理论到学校微观实践之间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校长的创造性活动。创新的推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代理人创新型校长。校长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连接着宏观与微观,处在学校外部到内部的重要节点,在学校的各项创新中起着统帅的作用,影响制约着其他各项创新。      就目前来说,校长创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多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描述,动态的把校长创新作为一个过程,研究其如何创新以及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文章较少。 2、 论文的结构框架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旨在对校长创新进行概念、过程、条件的梳理,第四部分以德育创新为例,简要阐述校长创新在实践中的应用,仅仅是校长创新的一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内涵、层次、要素、特性及意义,旨在增强对校长创新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个人要素,通过事例的引入,理论的分析,旨在提出争取创新条件的可操作性建议。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过程,及其每个阶段应着力把握的问题,旨在推动校长创新在学校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第四部分以德育为例阐述了具体创新的操作,一方面是对前三部分的微弱佐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其它方面如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研究。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应用性教育科研范畴,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又是综合性的,涉及校长创新的各个方面,试图在总结经验、反思过去、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思考并尽可能给出可操作的建议。      根据课题研究的上述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笔者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为探寻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笔者查寻了大量的文献和网络资料,分析研究了许多特色校、名优校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为了找到校长创新的亮点,笔者借鉴了许多企业领导创新的做法,在充分考虑教育和学校特点的前提下,基本构建了校长创新的体系。为了获得感性方面的强烈认识,笔者多次到闸北八中访谈,刘京海校长给与了热情的接待,他那博大的思想和行事的魄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论文的创新之处 i. 理论上的创新之处 (1)基本上构建了一套从概念到条件到过程的校长创新体系。 (2)第一次提出了校长创新的要素 (3)第一次归纳了校长创新的若干特点 (4)比较早的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校长创新问题 ii. 风格上的创新之处 (1)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主要面向广大中小学校长 (2)结构上力求整洁美观,每章都附有小结和案例 (3)内容上力求实用,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力量 (4)理论上力求严谨,能够在分析中给与操作上的帮助 5、论文的不足之处 (1)没有能够对文化、管理、制度、教学等具体创新进行分类研究 (2)排版上的疏忽以及个别选字错误 四、 答辩委员提问 *** 校长创新为什么只谈了德育方面?请举例说说其它方面,比如管理、决策等。 ** 1、德育案例的选择如何反映校长创新的过程?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你的校长创新过程论与其他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校长创新与教师创新有何区别? *** 1、校长创新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校长在学校规划决策中如何创新? 2、创新型校长与非创新型校长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体制创新与校长创新有什么关系?监利教改如何折射校长的创新? 五、 答辩人就答辩委员的提问进行答辩 1、校长创新为什么只谈德育与校长创新的核心工作、学校规划决策中的创新合并作答。 先说了为什么没有谈创新的其他方面,创新包含面广,限于篇幅和精力不能一一到位,仅以德育为例 校长最基本的工作,管和理 校长最核心的工作,规划决策,即学校发展规划问题 规划决策对校长的基本要求如何规划,如何反映创新性: (1)构建愿景,宣传愿景; (2)选择决策方式,参与决策,反复论证,形成规划; (3)争取外部配合(政策、上级、家长等); (4)贯彻实施、果断、令行禁止; (5)反馈,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修改决策; (6)及时总结,做好鼓舞工作,增强实现规划的信心。 2、德育如何反映校长创新?与监利教改,体制创新与校长创新的关系合并作答。 先从案例的选择说起 为什么选择成功教育,为什么选择平定德育转变,成功教育佐证校长创新的过程,平定德育反映德育工作的扎实和创新 为什么选监利教改,监利教改反映了校长创新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个人因素 校长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校长创新对体制创新有冲击作用,以监利教改为例 体制创新对校长创新有抑制性和保护性,仍以监利教改为例 监利教改反映了校长创新的许多方面,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注重外部大环境,重视政策导向作用。校长可以去影响或冲击政策,才开始多以失败告终,但不可不为! 其次,校长创新需要良好的内部机制和文化环境的保证,否则难以推行。 3、你的校长创新过程论与其他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首先,答辩人的过程论是建立在研究别人阶段论基础之上的; 其次,答辩人对以往阶段论进行了整合,希望变成自己的东西。 再次,分析异同之处。与三阶段论相比,弱化了文学色彩,更易于理解把握;与四阶段论最为接近,划分有所不同;与七阶段论相比,更易于校长理解和把握。 4、校长创新与教师创新的区别 工作内容不同,决定了创新有很大的差异 校长,发展规划,因此更加复杂,对个人要求更高,须处理好各种关系,争取各种资源。 老师,教学,侧重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技术层面。 5、创新型校长与非创新型校长的最本质区别。 从学校的特点说起,学校属于仅次于国防、公共安全的公共事业,受社会保护,教育非常复杂,因此办学即容易又不容易。 面对学校改革不同的校长抱有不同的观念 有的校长保守,只要稳定不出差错就行,怕改革,回避问题;有的校长不满足现状,敢冒险,抱有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愿望。 因此,答辩人认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观念上的不同:有了创新的观念,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问题,改变现状,而不是掩饰问题,回避问题;有了创新观念,就会以开放的心态与人合作,寻求改革的方案。 六、 答辩委员起草决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 七、 答辩主席宣读答辩决议:答辩委员对***的答辩表示满意,3票一致通过其学位论文,建议授予***同志教育学硕士学位。 八、 答辩人致谢

  • 怎样准备电大毕业论文答辩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老师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从网上下载,或从报刊抄袭。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一般由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伪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 第一,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一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老师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老师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 第二,毕业论文答辩是展示自己的勇气、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与宝贵的体验。 第三,毕业论文答辩是学生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指点。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作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系统的回答,都是对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论文答辩并不等于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自己论文的要点予以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说明,对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作出全面正确地回答,当自己的观点与主答辩老师观点相左时,既要尊重答辩老师,又要让答辩老师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一)、主答辩老师拟提问题的范围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小组老师手里,答辩小组老师接到论文后,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如果论文不是通 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收集了哪些方面的资料,是怎样收集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答辩委员会就会了解毕业论文是不是学员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写成的,即检查了论文的真实性;也大体上摸清了学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广度,以及学员临场的应对能力和对知识理解的透彻程度。 (二)、答辩者的准备 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论文作者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选择该论文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 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四、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在论文答辩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答辩开始,一般先让学员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一般5分钟左右)。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4.或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五、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

  • 开题报告怎么答辩 答辩流程 开题答辩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指导教师,并拟出需要提问的问题及答案.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 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 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 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 毕业论文答辩该如何准备

    答辩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 毕业论文答辩例文评析

          现代领导工作复杂多变,千头万绪,而又相互制约,作为领导者要能够驾驭全局,从繁杂的事务圈中超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从而牢固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这就要求领导者不仅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还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和艺术多种多样,可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言,领导者要总揽全局,就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在领导工作实践中,要真正确立和具体运用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加以探讨。(把现代领导工作改为领导者面临的工作似乎更确切。牢固把握应改为牢牢掌握。开篇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好!) 一、明确突出工作重点的意义:(删去明确,这是报告者的口气:删去意义后面的冒号。)       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分清工作主次和轻重缓急。用哲学原理讲,也就是抓重点带一般的领导方法艺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非常重视这一领导方法和艺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这里,毛泽东同志的抓主要矛盾和列宁提出的抓主要链条是一个意思,人们形象地将此比喻为牵牛鼻子的艺术,即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会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可见,领导者只有找出工作重点,才能推动全盘工作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其重要意义有几个方面。(都字在这里用得不 当。引文论述,贴切有力。忽然冒出列宁抓主要链条的话,没有根,太突然。) 1.突出工作重点,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但在这许多矛盾中,必有一个矛盾起主导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领导者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 全盘工作的关键。(这段突出工作重点,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分论点,文理不通。因此也无法论证。从下文分析内容看,作者好像在说,突出工作重点,是领导者用来推动全盘工作的有效方法,但是,论证也不够充分、有力。) 2.突出工作重点,是总揽全局工作的领导方法。总揽绝不是包揽,总揽全局而不包揽一切。总揽全局就要站在全局工作高度,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必须一揽到底,对于事务性、一般性、个别性的工作和问题,应当放手。简言之,大事要揽住,小事要放手。 (总揽不等于包揽,是使这个分论点得以成立的关键所在。如果能把两者的区别分析一下,说服力会更强。总揽全局而不包揽一切。句子好嫁没有说完整。把其中的而改为并不是就通了。) 3.突出工作重点,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领导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抑或事倍功半的不同结局,关键在于是否突出工作重点。现在,有的领导工作上劲没少使,心没少费,但事与愿违,效率不高,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结果却是政绩平平。究其原因在于工作方法不对头,事必躬亲,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处于穷应付的被动状态。(领导者工作效串不高,政绩乎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工作能力弱,体制不顺等.不突出工作重点,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此,究其原因应改为原因之一。) 二、把握突出工作重点的科学方法:(删去把握和方法后面的冒号。)       从某种意义上洪,领导者带班艺术的高低,直接决定该地区或所在部门工作的成败,带班艺术是一门颇具魅力的科学。领导者把握突出工作重点的科学方法,实际上就是学习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领导技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领导的高明之处。把握工作重点,必须遵循以下基本方法:(领导者带班艺术语 意不清。而且,本文是讨论突出工作重点的问题,不是。带班艺术的问题。这句话跑题,应当删去。遵循改为擎握为好。) 1.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重点。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奔者,谋子。这一棋术原理揭示,谋势放眼全盘,力争总体战局的主动和优势,而谋子者重视方寸之地得失,却常常陷于被动挨打境地。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做善奔者,谋势者而不谋子。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确定工作重点时,首先要通观全局,注意从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带全局性的问题,使其它工作紧紧围绕所确定的工作重点而运行。其次,要因地制宜,并尊重民意。所确定的工作重点必须实事求是,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并且在确定工作重点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作为重点,真正体现领导决策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再则,要分清主次,全面兼顾,会弹钢琴的艺术,既抓住中心环节,又要兼顾其它各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一要有全局观点。二要田地制宜,体现民意.这是很好的观点。再则后面讲的不是确定工作重点的问题,应当删去。) 2.集中精力紧紧抓住工作重点。工作重点一经确定,要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抓出成效。如邓小平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规定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现阶段我党工作的重点,其他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而展开的。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是为了更好地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要强调解放思想?因为[日的习惯势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要通过各项改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此等等,无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当然,领导者在集中精力抓工作重点过程中,在思想上,要坚定信念,毫不动摇,自觉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在措施上,要精心设计,周密措施,力求上下同心协力,讲究实效。(这是用事例来证明观点.用事例证明,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例,可以举出个别例于进行解剖,也可以持有关事例一一列举,不作具体分析。作者在这里以我党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确定为现阶段工作重点以后,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其他一切工作都是 围绕这个重点而展开作为例子,后面一连用了四个为什么……因为……,气势磅田,客观实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措施应改为部署。) 3.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唯物辩证法认为,随着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领导者若用老眼光看问题,不能树立动态观念,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提出新的工作重点,就会导致决策失误,就不能有效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这方面从我党的历史来考察,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就经验方面来说,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总任务;民主革命胜利后,及时地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正因为我党审时度势,及时地转移工作重点,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从教训方面来看,从50年代末到粉碎四人帮,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整整耽误了二十年的发展。作为领导者在选定工作重点时,还必须注意当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当某一阶段工作重点基本完成时,要及时确定新的工作重点;当原定工作重点经实践证明是失误时,更要当机立断,再择优确定新的重点。(用我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作证,写得简洁明了。在选定工作重点时的时应改为后,在确定之时就要调整,讲不通。) 三、确定突出工作重点的基本原则(删去确定。)       领导这个词,英语中是带领、引导的意思,指的是一种活动和行为。革命导师曾经提出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引路人,是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革命和建设中的统帅和指挥员,同时又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在现代化建设中,领导者和一般干部、群众目标是一致的,但所起的作用不同。领导者的职责更重要的在于制定战略规划、制定政策,进行组织管理和使用于部。也即领导者的工作重点是抓大事、明方向,而非事必躬亲,更不能为琐事纠缠。因此,领导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发挥角色职能,应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大事,而要突出重点抓大事,就必须明确以下基本原则。(这段话存在的问题较多,并且是多余的,当删。但是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倒是不能不说的.即本文的主题和的面的所有大小标题部是讲突出工作重点的,可是本部分内容却转而写如何抓大事。工作重点和大事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大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持征,而工作重点具有可变性、单一性的特征。为什么这里把突出工作重点转换为抓大事,似乎应该有个交待或说明。) 1.自我约束成大事。善于自我约束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者的任务是成事,而非做事。领导者如果事无巨细统统管,权无大小统统揽,既会产生因时间和精力不济,出现焦头烂额而顾此失被,又影响了下属的积极性,甚至使下属产生领导不信任的对抗情绪。所以,领导者要充分相信下属,从繁忙的事务圈子中超脱出来,自己集中精力管大事。(把成事与做事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在论文中这样写是不科学的。) 2.集中精力干大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中指出:有效管理者做事必须首要的事情先做,而且专一不二。由此可见,领导者应尽量不参予与己无关的小事,应集中更多的时间,专心自己的事业,抓好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也即大事要揽住,小事要放丰。若整天忙忙碌碌,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才是最大的失误。(上一段讲领导者的任务是成事,而非做事,在这一段却写又要干又要做。前后自相矛盾。) 3.层次分明管大事。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就一个县而言,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县、乡、村;就一个部门而言,也有这样三个层次:局长、科长、干事。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是根据分级 管理原则,各司其责,以避免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这种管理功能紊乱的局面。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而科学的责任制。对此,列宁曾指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大事由领导负责,具体事务则通过部门责任制或岗位责任制得以执行落实。(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紊乱的局面句法错误,是根据可改为要求实行,责当是职之误,避免之后应有出现之类的动词。) 4.灵活授权办大事。领导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事事包办。为突出工作重点,实行有效领导,适当减轻领导者的工作压力,以利于集中精力办大事,就必须掌握灵活授权的领导艺术。领导者授权于下属,就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除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以外,不要去随意干涉。因为信任人、尊重人,可激发下属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和谐一致地行动。疑入不用,用人不疑,这是领导者应遵循的一条原则。(为突出工作重点……一句缺主语。可把适当减轻。……办大事改为领导者。) 5.合理安排抓大事。领导者在突出重点抓大事时,应根据轻重缓急依次排队,不颠倒工作主次。领导者合理安排工作主次,就要掌握弹钢琴的艺术。弹钢琴时十个指头如何动作,则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如果十个指头一齐按下去,那就不成调子,它们在键盘上跳动必须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有急有缓,要互相配合,才能产生美妙动听的乐曲。把这种弹钢琴艺术应用于领导和管理过程中,就有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要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3其二是要组织管理中各因素的有机配合,平衡协调,使之产生有节奏、有规律地运转。(本文的主题是讲突出工作重点的问题,可是却以解释弹钢琴艺术的涵义结束。不仅使人感到结尾仓促突然,而且也失去前后照应。) (从结构完整的角度看,本文缺结论部分。) [评 折] 本文的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92级函授大专班学员。虽然这篇毕业论文不尽完美,仔细斟酌起来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的,但以一个函授大专学员的要求来衡量,应该说,这是一篇写得比较好的毕业论文。 l,论题选得好。首先,好在该论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有水平、有朝气、有干劲、有开拓创新精神。许多育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但无须讳言,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工作于劲大,但由于缺乏领导经验,或没有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或领导艺术,工作不论大事小事,不分轻重缓急,事必躬亲,样样都抓,事事都管,平均使用力量。结果劲没有少使,工作没有少做,可是事倍功半,工作订不开新局面,政绩乎平甚不理想。这表明,如何提高育年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选定这个题目,无疑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其次,好在选题的角度、规模比较适当。作者选择了一个适宜于初学写作论文者驾驭的论题,这一点也很重要。即使论题选得是好的,如果选择论述的角度或规模不当,也有可能导致写作的失败。对于初写论文者来说,选题的规模一般宜小不宜大。题目大了,不仅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且难以成功。本文选题的角度和规模之所以得当,是因为作者把论题规定到了一个比较小、比较单一曲范围。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范围就很广,包括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身体素质、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要全面论述,不仅需要花大力气,而且也不是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所能说清楚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领导方法和艺术,又包括民主集中制、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以点带面、言传身教、弹钢琴、抓主要矛盾等等方法和艺术,仍然很大。本文作者只选取了领导方法和艺术中的一种即突出工作重点进行探讨,从而使论题变得集中、明确。确定这样一个范围比较小、题材比较单一的题目,初学者就比较容易驾驭,也就有条件详细、集中的阐明主题,有可能写出深刻的论文.因此,作为一篇函授大专生的毕业论文,本文选题的角度和规模均是适宜的。 2.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首先,标题《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就贴切地核括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包含了两层意思:(1)领导者必须重视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2)领导者怎样掌握运用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为使论点突出鲜明、论证简便、清晰,作者开篇首先提出了第一层意思,即领导者要能够驾驭全局,从繁杂的事务圈子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抓大事,就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紧接着,在本论的第一部分。分三个方面论证了突出工作重点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在本论的第二三部分,即突出工作重点的科学方法和突出工作重点的基本原则部分阐明了中心论点的第二层意思,即分析说明了领导者怎样学习和运用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以及要遵守的原则。总之,全文紧扣中心,条分缕析,逐层论证,有条不亲,集中、鲜明地阐明了主题。这是本文的优点之二。 3.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明扼要是本文的又一个优点.文章开宗明义出主题后,紧接着分三个问题作了分析,三个问题都分别列有小标题。每个问题下面又分若干个层次进行阐述,每个层次,都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每个段落的要旨。布局清楚、章法有效,使人看后一目了然。 但本文也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1.本文在阐明中心论点时运用了一定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但深度和广度尚欠不够,有些问题只是浅浅道及,未能层层深化,步步展开,尤其是本论的第一部分,即明确突出工作重点的意义部分,三个分论点,既缺乏周密的说理分析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又没有具体的事实材料,显得空洞贫乏,所以说服力不是很强.一般来说,这个论题作为毕业论文,其大小和难易程度是比较适中的。如果是限于篇幅,可以口子再开得小一点,着重把本论的第一、第二两部分论得深透些。 2,本论第三部分对中心论点有所偏离,如前所述,本文作者的本意是要阐述领导者为什么要突出工作重点以及怎样突出工作重点的问题,但文章最后部分论述的是如何抓大事,使中心论点有所转移,以致使文章不能浑然一体。大事与工作重点应该说是有密切联系的、但两者并非是一回事。一般地说,各个时期要抓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大事,但大事并非是任何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工作重点。一个地区、部门,总有许多大事要做,但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把这些大事都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如果把许多大事都作为工作重点,那必然有多个工作重点。多重点其实是无重点。作者在这里把大事等同于工作重点是导致本文中心论点不能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构不完整。作为论文,完整的结构应是由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本文只有序论和本论两部分,缺少结论部分.目前,社会上缺少结论部分的学术论文已屡见不鲜,包括刊载在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也如此。这就是说,结论部分有时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对于本文来说,结论部分似乎是不可少的。如果作者在写完本论第三部分后,能写一个好的结论,就多少可以弥补文章游离中心,前后不相呼应的问题。另外,也没有本人或基层领导抓工作重点带动全面工作的事实论据,缺少第一手材料,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缺陷。 综观全文,文章虽然存在上述的不足,但作为函授大专生的习作论文,仍不失为是一篇写得较好的毕业论文。

  • 2014会计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会计论文答辩是分组以有准备答辩和即席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一般每个答辩小组有三个答辩老师和若干学生组成,每三个(或六个)学生为一轮。 首先,由第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介绍内容主要包括: 1、个人情况:姓名、班级、实习单位及岗位。 2、论文情况:A、论文的选题意义。B、论文的框架及主要观点。C、论文的自我评价(优点及缺点)。 以上内容不得超过3分钟(要求脱稿)。 其次,由主答辩老师提出3-5个问题,同学记下后,下去准备。第二个同学上台重复第一个同学的过程。

  • 大学生论文开题答辩技巧 怎样答辩

    大学生论文开题答辩技巧: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怎么写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我是惠州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xxx。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主要是毕业论文结束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20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曹国安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老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 毕业论文答辩概述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论文答辩的目的是考察一个学生四年来学到了什么,当然,对于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方法,而不是什么具体的论题。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你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尽办法难倒你。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我说的难倒不是指蛮不讲理的难倒。比如说,当那老师在质问学生论文中提到的变焦不能代替推拉时,指出来学生的观点错了。可是学生说,我可以现在立即用我的DV证明我说的属实。老师一挥手说,不用了,我只不过是指出你的错误。这个老师这样做实际上是利用自己考官的特殊地位在耍赖皮。他害怕被学生驳倒。这时学生应该有勇气回答说,我坚持要用我的DV来指出老师的错误。有能力的考官,正派的考官就会允许那学生再一次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如果在答辩会上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不管那位老师的观点是否被证明是错了,答辩会是高水平的。老师也是高水平的。以势压学生,不许这个,不许那个,那是教师软弱无能的表现。这也涉及到这个学校的整个师资水平的问题。毕业答辩,入学考试,精神都应该是一样的。美国肯尼迪总统的国防部长MACNAMALA在考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时,他没有答题。却写了一篇文章批评考试题目的迂腐。他的论点是,在二战以后,作为美国的名牌大学居然还出这样迂腐的题目,那是不可想象的。他提出了考试题应该是在什么样的水平上的,应该赶上时代。他得了一个零分。可是系主任在审阅考卷时,零分引起了他的注意。读完他的考卷,他划掉了那个零,重新判分,给了他九十几分(我记不清楚是九十六还是九十八分 了)。后来事实证明MAC确实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当肯尼迪邀请他担任国防部长,一年四万薪金的时候,福特汽车公司邀请他担任该公司的总裁,年薪二十万。他选择了国防部长,后来他又是世界银行的行长。那个系主任也高。MACNAMALA在考卷里批评的正是他,可是这位系主任站得高,他能赏识一个年轻有为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而且是批驳他的人,这说明他不愧是一名名牌大学的系主任。给MACNAMALA打零分的人是一名助教,可以原谅。护短,那都是最低档的人干的事。他连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没有。是家庭妇女,老娘们儿干的事。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打架,总是想法子护着自己的孩子,那怕是她的孩子错了。 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 一、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三)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而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级的具体评分标准见本书第10章。 (四)布置答辩会场 毕业论文答辩会场地的布置会影响论文答辩会的气氛和答辩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答辩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答辩会场的设计和布置,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答辩环境。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