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课改苦乐情——我看基础美术新课程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课改苦乐情——我看基础美术新课程

[内容摘要]:基础美术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及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基础美术教育应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育已落后于时代的步伐,需要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来实现课程改革是关键。本人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由困惑、学习、实践到取得初步成效,体会到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新的课程同步,就要从多个层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充分认识“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的重大含义。自觉地、积极地、勇于承担起为振兴中华民族培养高素质的国民的使命和天责。
[关键词]:课改 基础(小学)美术 困惑 实验成果 基本素质
[正文]:
基础美术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及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但也应看到基础美术教育存在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弱处,因而,基础美术要实行改革才能与时俱进。基础美术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主要是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来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美术课程标准》)适应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及时颁发并进行实验,这让参加教学工作时间不长的我有幸逢上难得的课改实验好时机。
一.苦变乐在于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过程中实现
首次与课改“亲密接触”,我感到困惑,何处改,改什么?况且校领导亲临听课,于是,我按《美术课程标准》及吸收同事的经验谈,硬着头皮,抱着成功的心情,大胆实验。当时上的那堂课是小学一年级的《蓝天白云》,我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学边玩,他们高兴至极,尽情讲话,互相指笑,自我夸奖也夸奖他人的画,有的还在手上画画勾勾,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手、脸、衣服满是颜料。这种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以及杂音多、乱,就是小学生的美术殿堂,是课改实验?我困惑!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并促进理论的升华。带着复杂的困惑心情,我多次通读《美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的有关章节等,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学美术课改培训,听同行老师的课改课,认识到了《美术课程改革》具有的原则性、导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新的课程观点和教学观。它给美术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也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人的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基础美术课程的改革定位于人的美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围绕人文主题在具有游戏倾向、审美方面的美术活动中学习美术,形成“感知、欣赏、创造、表现、交流、合作、知识、技能”等艺术能力,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自主学习、综合学习、活泼学习、创新学习,造就学生的基础美术素养、审美素养,让他们乐学、爱学、会学,从而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育理念的转变,新理论知识的吸收,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转变了我以前的育人观和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达本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以及课堂求稳、静、听话,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许越师道雷池一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了以往的美术远离人的素质的培养,脱离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须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学中,我边学习,边实验,不断学,不断实践,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改由困惑进入理解,在走进较清晰明白的境地。如由偏重教师为中心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了重视课堂内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互动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有组织、有次序,即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又不乱,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而又使学生自主创新,紧扣本课教学目标。
经历困惑而苦至经奋发学习,勇于实验,获取课改新知识和取得初步效果的过程,也是我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认同和对自己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的过程。对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记得上《五彩缤纷的花朵》时,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我设计了充分体现《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的新理念,按这课“欣赏、评述”领域,基于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评述能力的认识,我在进行“欣赏、评述”活动后,跳出《课程标准》的框架(课标“欣赏、评述”领域的实施建设中,没有要求学生有创作活动,只需“赏”和“评”的活动)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玩中内化自己已获知的丰富经验,在快乐中再度感悟,加深艺术感受:(1)涂色体验。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喜欢的花朵色彩,这个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妙笔生花”,是用身边的废纸印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这个活动可以让有潜质的学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样,不同潜质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在《美丽的纸拖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遵循课改新理念,大胆的设计,让学生自己观察,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交流,这样,课堂顿时“乱”起来。我发现,这“乱”是他们大声、小声讨论怎样制作小拖鞋,有的正忙着试做,未做的同学看他人先做而自己后为,做完的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指指点点,有的帮助未完成的同学,特别是很多同学都自信自己的作品是最美的而大声叫着:“老师,过来看我的!”有的嚷着“老师我做完了!”“老师,他做错了!”但嚷叫着的同学都很守纪律。我边过去边看周围同学的作品。有的同学还试着穿上自己“生产的产品”或“实物交换穿他人生产的产品”。这堂课,我真实的看到了学生合力互助、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场面,而我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鼓励表扬后,他们欢呼雀跃的神态更使我难于忘怀。假设,按照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死气沉沉、规规矩矩,依样画葫芦、照书临摹,就不会有这种全方位的学生素质提升场面的出现。同样,上《吹泡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随着五彩缤纷的泡泡在教室里飘起,同学们沸腾起来了,有的吹,有的扇,有的抓,这样,学生不仅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到吹泡泡时的动态、表情及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并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接下来的美术探究和创作也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对“白花齐放”的作品我也给予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体验美术创作的兴趣,爱好上升为志趣并转化成持久的艺术情感和态度。 二、实践《基础美术新课程》之我见
通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学习,我体会到课程改革带来的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也要按照这个趋势加快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久发展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同行的老师们,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基础美术新课程同样对本课程老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及方法等,这就使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和为适应课程改革强化、提升本身的修养。
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页中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素质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理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脱钩,树立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理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发展需求和潜力开发方面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作为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把美术教育定位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面上来,加强人文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情境中活动,生动、主动地学习美术。
第三,要发挥美术学习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美术贵在创新,创造是美术的生命。老师在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最大限度地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创造性的特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础,遵循美术教育原则,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天真和童趣,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探索新型模式,积极营造开放的、多元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好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准备一些有价值、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意识与实践,并及时自然地呈现,让学生自觉地融入知识的海洋,探究未知的世界,提高整体的思维能力和素质,促进思维方式的不断优化。
第四,教师自觉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应《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美术教师,要认真反省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学行为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等与《美术课程标准》的“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学习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课程标准》第一页)的原则区别。显而易见,作为走进新课程的美术教师,需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与新课程标准作一番比较,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和要求。
第五,转变教师的角色,适应《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方式的创造者。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交流方式是问答方法,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打破课堂的宁静,教师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师生之间获得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明确指出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及研究他们的差异,以此为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面对新的教材内容、新的课程规范,教师去了解信息、查阅资料,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或不明情况,有针对性的寻找原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地发现新的认识,感受自身的价值和肩负的重任,逐渐形成强烈的教研意识、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将会把自己锤炼成意气风发的创造型教师。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参与美术课程改革实验,由困惑、学习、艰辛实践到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所上的班级美术课都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得到了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事实证明,只有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在课改中勤学、勤实践、勤总结提高,自己才能与课改同步,也证明了新的《课程标准》完全适应时代对未来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需求的培养目标要求。“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只要认真地、全面地提高本身素质,一定会为民族的振兴作大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01 7
②《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③总主编、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刘斌《21世纪教育实施全书》第二篇《实践探索》,第一章《课程教材改革》,第四章《教师素质提高》,第五章《教学方法优化》、《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长城出版社
④广西美术教材主编 陈和良 《美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校本教研》
⑤尹少淳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全日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11期
⑥《广西教育》 2003 第9期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