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通信工程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通信工程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淮海工学院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6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验收。2012年,为扩大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果,我校在本二学生中启动“大类培养”改革,通信工程专业在二级学院组建专业类,打通前两年至两年半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学生可在专业类中多次选择专业,自行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8月,以江苏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本着“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训练”的原则,推动学分制建设与发展,在12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开发制造、维护管理为重。通信工程专业就业面向主要有运营商、制造商、科研院所高校、配套产品生产服务企业、代维公司等,师资情况: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1人、连云港521工程培养对象3人。职称结构:专任教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学位结构:博士2人,硕士5人。实践条件:通信专业现有通信原理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光纤程控实验室、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创新技术开放室,面积48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340万。其中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运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的运营商网上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了集移动通信实训平台、网规网优实训平台、光传输实训平台、EPON光接入实训平台、程控交换实训平台、综合布线实训平台(动手区)为一体的实景式现代化通信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可完成推理验证、工程测试、通信流程实训、技能培训、实践创新、科学研发、开放实验等功能,可开出实验实训项目近150多项。本专业有十几个实习基地,其中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电子科学与技术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电子科学与技术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6个专业之一,学制4年。历届毕业生除了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产业密集的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深圳、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工作。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能够学以致用,对就业环境、薪资待遇等都较为满意。许多毕业生已走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产业园的重要岗位,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应用等行业的发展正在做出应有的贡献。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射频与微波、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VLSI、光电子与激光等。此类理论和技术为信息系统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硬件基础,并已成为现代集成电路技术中发展最快且最具挑战性的专业领域,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无论是在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现代装备、医疗机械等方面,还是在航天技术、海洋探测、无人机、工业机械设计、互联网,物联网、手机、家用电器等行业,核心技术都离不开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理论课程、实践及实训环节教学以及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等,都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基本理论、集成电路处理技术、集成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知识,能在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电子设计、开发、制造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信息处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工艺、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等领域的分析设计、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器件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装机实习、职业技能实训、电子科学专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PCB制版技术课程设计、CAD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科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电子信息工程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电子信息工程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本科专业,始建于1985年。1998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1年,本专业被列入淮海工学院“十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被评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2008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8月,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现已通过省中期检查。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工作,本着“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训练”的原则,推动学分制建设与发展,在30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强、结构合理、素质高。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7人,硕士9人;35岁以下教师5人,35岁以上45岁以下7人,45岁以上4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4人,硕士生导师4人。3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硬件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并注重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积极申报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1年申报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2014年验收通过了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2012年验收通过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虚拟现实实验室(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2014年验收通过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现有国家级实习基地两个,地方专业实习基地19个。综合性基础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4个,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备价值总额约2000万。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力保障了教学效果。科研及教学成果:近五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发表论文128篇,其中一级期刊32篇,二级期刊48篇,EI收录34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纵向项目12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11年在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知识,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自动测量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等工作。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体系为三个平台、六大模块。三个平台是: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Ⅰ(全校必修)、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全校选修);大类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Ⅱ(大类必修)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全面落实“通识+主干+实践”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别由6个专业方向组成。主干课程为:电路、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工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设计、技能实训、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就业方向:1、多媒体技术2、单片机、微型计算机运用3、计算机网络4、电子系统集成设计5、广播电视与通信6、信息处理与软件开发

  •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培养特色:本专业体现强弱电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特点,在电气装备制造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传动系统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特色。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控制理论、工厂供电与继电保护、工厂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就业状况与趋势: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在电力系统、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交通、邮电、通讯、环保、城建、能源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的就业率均为10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气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测控技术与仪器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淮海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测控技术与仪器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培养目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能进行测控系统和智能化仪器软硬件设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特色: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建立了完整的专业体系,与市计量中心及生产企业建成了固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在校期间,可长期在实习单位实习,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大类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为三个平台、六大模块。三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Ⅰ(全校必修)、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全校选修);大类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Ⅱ(大类必修)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全面落实“通识+主干+实践”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别由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与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电子技术六个专业方向组成。主干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检测技术与仪表、自动控制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子测量原理及仪器、测控电路、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虚拟仪器技术、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具有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就业竞争中优势明显。毕业生可到企业、研究所、部队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测控、电子测量及仪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等各种军用/民用领域开展测控技术应用研究。起薪较高,发展前景好。优秀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进行深造。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