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抗生素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假如没有抗生素》大可[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3-23 16 701 罪人是我 2013-12-9 17:40:50
抗生素产品市场分析(三) 行业分析报告 天拓咨询 2013-8-29 0 1036 天拓咨询 2013-8-29 10:35:00
中国动物保健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之食品安全 行业分析报告 天拓咨询 2013-7-10 0 1238 天拓咨询 2013-7-10 14:20:49
抗生素用过头危害堪比吸烟 休闲灌水 rbzdsf 2013-3-31 0 612 rbzdsf 2013-3-31 20:16:03
酸奶和牛奶,喝奶人士必读的科学知识!! 休闲灌水 rbzdsf 2013-3-11 2 1177 aituo 2013-3-11 19:45:04
百胜:淘汰肯德基的小供货商以控制质量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sunset1986 2013-2-25 0 789 sunset1986 2013-2-25 12:00:25
喝酸奶小常识 休闲灌水 宝贝晶 2013-1-26 0 868 宝贝晶 2013-1-26 16:07:31
抗生素分析 attachment 商学院 MEI眼泪 2007-7-3 4 1622 cwj1052 2011-12-5 09:50:39
中国抗生素药物市场报告(2009版)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topuser 2010-8-7 15 3200 迎风一刃斩 2011-4-29 09:36:36
申银万国-上海医药-601607-拟14.9亿收购集团抗生素资产,35.7亿收购中信医药 attachment 金融实务版 zt11 2010-12-16 0 1048 zt11 2010-12-16 21:25:09
养殖业形成抗生素利益链 可能增强消费者耐药性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济世良才 2010-12-8 2 1134 chuxuezheah 2010-12-9 15:17:58
专家推算中国年产抗生素21万吨 养殖业用9.7万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济世良才 2010-12-9 1 1270 济世良才 2010-12-9 00:48:14
中国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惊人 成人体“隐形炸弹” 农林经济学 xxp19821 2010-12-8 1 1300 yings1986 2010-12-8 15:04:50
中国养殖业存在抗生素滥用 吃肉恐吃下“定时炸弹”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明智教育 2010-11-26 1 1149 linzihong 2010-11-26 02:14:41
“超级细菌”无药可治震惊全球 祸因抗生素滥用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huanpinglee 2010-9-9 0 1225 huanpinglee 2010-9-9 08:46:58
英研究:蟑螂抗菌能力强 为研制抗生素开辟新径 休闲灌水 fgq5910 2010-9-8 1 1161 cctv20080808 2010-9-8 21:49:02
嘴边的危险:禽肉抗生素残留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xxp19821 2010-4-12 3 1254 月明星稀h 2010-8-12 14:17:22
转一个在cenet上的关于抗生素滥用的讨论 digest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张三李四 2004-11-2 14 10547 youngl 2007-3-10 14:03:00

相关日志

分享 医药报告(转)
jilt86 2014-5-1 23:34
医药行研观察笔记 本文由中信证券山东部策略顾问代静 推荐 导读:医疗行业是政策驱动型的行业,宽松就是牛市,收紧就是熊市。中短期投资当以成长性为主,核心竞争力为辅。如果希望长期或者战略性投资,那就是核心竞争力为主,稳健成长,强者恒强 引子 回顾过去五年医药股的历史走势。 医药板块过去五年的波动有三个大波段。08.10-10.10,两年大牛市,医保扩容,政府加大投入三年8700亿,新农合加大统筹。行业景气向好,09年多数企业都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 第二阶段,10.10-12.1,医药股大熊市,主要是政策全面收紧,包括:安徽孙志刚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模式被推广到全国,基层零差率也导致了一些混乱,加上抗生素分级管理的严格执行和发改委轮番调低最高零售限价。结果11年全行业收入增21%,利润增10%,行业指数降幅45%。 第三阶段,2012.12到2013.3的小牛市,这波是纯粹的资金的行业配置偏好引起的行情,并没有明显的基本面因素支持。相比与白酒服装的明显不振,医药因其相对的确定性而备受青睐。行业指数涨幅约45%。 医药行业特性 医药行业有两个最大的特点:高度专业,高度监管。行业是典型的多头监管,包括卫生部(管医院和卫生事业)、商务部(管流通)、发改委(管药品价格和企业项目投资)、药监局(管药企和药品注册、生产)、中药局(管中药)、人保(管医保)。而且医保三大块(居民、职工和新农合),新农合由卫生部主导。更别提国务院的医改办、各省分支机构了,监管错综复杂。 从产业链条来看,也明显较长较复杂。从上游的原料药、中药种植甚至科研院校到中间的化药和中成药,再到经销商,医院和零售两大终端,最终到消费者。 产业链上各方的议价力也不同,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医院/医生,制药企业,最后是患者。产业的核心是医院/医生,患者能做的只有两个:第一生病,第二掏钱。患者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 医药行业的第二个特点是其细分子行业特别多。主要包括:原料药,化药(又分普药、专科药,仿制药和创新药等),中药(分为饮片和中成药),跨界的药用消费品(又包括日用品和保健品),生物制品(包括血制品、疫苗和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流通和医疗服务,共8个子行业。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医疗需求的来源就是我们会生病。产业第三个特点是病种繁多。世界卫生组织WHO有个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目录ICD-2010版,设了19个大类和两个补充分类,下属一共2223个细分病种,这样就切分出来众多的细分市场。很容易理解,具体的病种不同,诊疗方法不同,市场容量和竞争都各不相同。这是医药行业复杂性的第三个来源。 我们拿房地产和医疗两个刚性需求做个比较。从城市居民的典型消费周期看,25-35是购房的高峰,50以后是医疗支出的高峰。住宅消费的特点是,大额,频次少,一次性的,一般发生于收入期,事前可预知,主动,买房是可以自主决策的,决策权在自己手里,买卖的信息比较透明,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锦上添花,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但医药就不同,消费时间是老年后,额度有大有小,老年后基本都比较大。医疗需求事先是不可预知的,非常被动,生病了必须治,而且还没有决策权,是医生代为决策,信息非常不透明。对应的心理机制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健康的效用曲线是高度损失厌恶的。疾病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包括:病痛和不适,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心理压力,恐惧,时间损失和金钱损失。生病是健康的损失,健康的效用曲线,一定比财富损失的更陡峭。所以,消费者作为患者的时候,支付意愿最强,几乎不用怀疑。 现在看整体人口。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收入决定消费结构,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的初级阶段,看下面这张图(系列图抄袭自安信证券年度策略报告,致谢)。我们正处在快速老龄化的初始位置,刚刚起步,未来老年人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这是板上钉钉的趋势,谁都改变不了。 第二张图,发病率。我们认为环境恶化以及生活方式决定未来大病的发病率一定是持续上升的,这个很容易理解。 第三张图,日本厚生省的测算,70岁以后医疗支出占一生的一半。上述三个因素相乘,基本可以得到医疗总需求的趋势。 以上这三个因素相乘,就可以得到医药总需求的演化趋势。 我们来看实际医疗支出的趋势。全世界来看,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都是持续上升的。三条线,最上面是发达国家,比重在12%,发展中国家约6%。我们中国是多少呢?5%。是的,你没有看错!!!2011年我国的占比是5%,处在发展中国家1995年的水平。我国的目标是2015年到5.5%,2020年争取到6.5%。我们是总量的高富帅,人均的矮矬穷。 行业增速上,一般医药行业都是2倍的GDP增速,GDP是10,行业就是20左右,现在7-8,行业增速基本在15-20%之间。 关于研发,医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就是研发,我们看普华永道的一个分析结果。全球最大的前十一家药企,其研发项目的风险调整后的净现值与研发投入比,高的3.6,低的有0.7,低于1就属于毁灭价值型研发。 大家可以看到,那些国内药企无比艳羡的国际巨头们,他们的研发也未必都能带来巨大的回报。右边图是研发项目的价值分布,有些公司是项目较少,但每个都是大项目。有些公司项目多,但都较小。 不管是国际巨头还是国内企业,不同的企业他们采取的研发策略也不同。有自己做的,有外包的,有购买他人成果的,也有与院校合作开发的。具体看领域,自身科研实力、外部可得性和成本收益比。 关于行业增长,医疗行业是一个政策驱动型的行业,因为其高度监管,监管的重大变动就会带来行业格局的变化。宽松就是牛市,收紧就是熊市。比如招标政策,如果是“唯低价是取”的安徽模式,那就是寒冬,行业的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发改委的降价基本每年2-3波。未来行业的价格压力持续存在。 近两年医药行业最大的制度变革就是医改,我们认为,游戏规则的改变一定会带来蛋糕切分方式的变化,而这也是行业分析的重点。我们对整个医改的趋势做个鸟瞰,有如下的结论。 首先,政府只会小幅逐步加大投入,如新农合和医院的基药补贴,整体依然是控费的思路。价格管制、压缩医院的药品费用是长期趋势。一个正确的可能性是在控制总支出增长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来协调医院零差率补贴太少的矛盾。 关于医生,我们想说的是,他垄断了诊疗信息,手握处方权。因此,医生的利益要么在明面上由制度保证,要么在暗地里由各种回扣和贿赂保证。 2013年行业期待的变革有:第一付费制度改革,第二新基药目录,这个3月15号已经发布了,307变成520。第三中成药降价,主要是化药降完了。第四质价兼取,这个国务院办公厅14号文已经提了,但没细则,还得看各省招标办具体怎么个搞法。最后基药招标的上下左右联动。所谓上下,是大医院跟基层的联动,左右是相邻各省的价格关联。 对医改的整体判断是:效率和公平难以两全。从全球各国的医改历史看,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日本施行全民医保,两年调一次价格,牺牲企业利益,整个医药板块估值极低。美国制度均衡,略偏向药企(其价格是市场化的)。 在这样的大的制度环境下,医药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的建议是十个字:进目录,保价,放量,广覆盖。 首先你得想尽一切办法进各种官方诊疗指南(包括国外的),进各种目录,进不了基药进医保,进不了医保进各省的增补,能进多少进多少,很多药品都是先进增补再进基药。这是一场战争,进不了目录,竞争又激烈,基本死路一条。 其次就是在招标中想尽一切办法维护价格,不是独家的可以考虑优质优价,各种奖励首仿GMP规范市场认证等,可以考虑质量分规模分,减少价格降幅。 第三,在中标区域大力推广,争取放量。 第四,广覆盖,不要过度精耕细作,在单一医院量不要做的太大。做的太大,医院药品排名上去了,医保的质疑和监管压力立马就来了。所以,要广覆盖,尤其是二线用药、辅助用药和类安慰剂药。 那么医改到底对投资有何影响,这张图给出了直观的解释,大家可以做参考。(图片来自国金证券2012的行业策略报告): 小小总结一下,从老龄化需求到企业拿到手的利润,到底还有多远? 老龄化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蛋糕。 需求的支付意愿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剩下的两个外部因素就是医保,医保能释放,或者说撬动支付能力。第二个,药价管制。要分享这个蛋糕,药企必须做到: 第一,选择市场大、竞争少的品种进行仿制/研发,最好独家。第二,顺利完成1-3期的临床并拿到新药批文。第三,生产管理拿到新版GMP证书和生产批件。第四,建立销售队伍和模型。第五,价格维护(比如政府公关、质量层次、招标策略等)。 医药行业的投资规律 对过去几年医药牛股的梳理,我们发现,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牛股,多数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业绩的成长性由品种决定,差公司好品种一样能成大牛股。而好品种的来源却各不相同,有时势造就的,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有政府给的,也有自己苦干出来的。 国内医药股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估值比较高,而且历史看一直比较高。首先,估值溢价率就是板块的PE除以大盘的PE,这个指标是衡量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水平高低的一个关键指标。行业的PE倍数是在下降的,但估值溢价仍保持高位,尤其08年以后。行业的高估值来源于医药行业的长期成长性。相对低估是战略性的行业买入时点。 经过分析,认为板块高估主要是由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决定的。大家可以回想银行、煤炭、白酒和医药这几个板块的估值。当然,跟白酒、银行比起来,医药板块业绩的成长性也许不算高,但可能增长的持续性要超过白酒和银行。 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的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当行业中长期的增速高于整体经济增速时,行业是存在溢价的,至少在医药板块看来是这样。增速差越大,溢价越高。当然还有资本市场的因素,投资者结构、市值大小和偏好等,也助推了医药股的高估值。 大家可能更想了解的是,这个高估值能不能持续?我们目前的看法是:如果估值过高,一定会调整,但估值溢价中短期不会消失。 长期看,行业是不是能维持高增长的预期非常关键。如同银行,历史上实现了高增长,但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增速受制于各种因素难以维持,那么估值就一定会下来。 假如说未来医药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价格压力,使得全行业的增长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增幅降到10%以下,那么医药的高估值就一定会消失,比如日本。日本全民医保,每两年降一次价格,所以日本股市医药板块的估值甚至低于大盘,出现了估值折价。 我们以美国为例分析行业高增速跟高估值的关系。70-90年代,新药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医药公司发展很快,大药企基本完成了壮大和全球化的过程,享受高估值。93-94年,行业增速低,医药股折价交易。95-03年,受益于技术大爆发,行业高增长,高估值。05年以后,大量重磅新药的专利保护到期,药企逐渐面临困境,溢价消失,开始折价交易。 上图来自招商证券的国际板点评报告《全球视角:国际板引发的中国医药股估值思考-风雨迷途,HOLD住成长》,个人觉得很能说明问题,推荐有兴趣的看原文。 医药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产业研究的诸多特征。医药产业链有这样几个特点:产业链复杂,高度监管,专业壁垒高,多样性强可比性弱,信息不透明,潜规则特别多,而且永远处于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那么相应地在研究中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下而上,总量指标常常不靠谱。 2.行业跟公司差异较大,大公司数据更有指标意义。 3.治理规范、信息透明是医药投资的基本条件。 4.极端重视调研和同行交流。 5.警惕“黑马式研发项目”——重庆啤酒vs恒瑞。 6.回避各类概念股---癌症、HIV、生物、流感 7.研究员要求:知识全面--政策/学术/商模/市场都要熟悉, 重点覆盖--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兼备的企业。 8.行业的重点:政策、国内外行业趋势 9.企业的重点:品种+营销 为什么品种这么重要? 这是因为,一个药品身上,负载了太多的属性,包括:药学属性、市场属性,商业模式和监管属性,这些属性相互重叠,相互决定。具体包括,药学属性,病种,剂型,规格,质量,批文,竞争品种,渠道,目录情况,行政保护情况,使用频率,价格,销售模式等等。见下表,可粗略理解品种的复杂和重要性。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好品种? 所谓好品种,一般也称为重磅品种、重磅炸弹或大品种。我们觉得好的医药品种,至少应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安全性强,疗效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正规药品,不安全,没疗效,肯定会被市场淘汰的。 第二,药品适应症必须是大病种,小病种市场容量小。这里列出了几个领域,供参考,心血管、肿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第三个条件,竞争比较少。最好是独家品种,有专利或行政保护,或首仿国外的重磅原研药。 第四,较高的价格,高价对应高毛利,高毛利才有跟医生/渠道的运作空间,容易产生渠道的利益黏性。 最后,有一些观察结论跟大家分享。 相对于OTC渠道,医院用药更容易出大品种,这个部分是因为OTC市场化程度高,充分竞争,患者有决策权,而医院端因为有医生的关系,利益驱动力更大。 第二,相对于口服剂型,注射剂更容易出大品种,如中药注射剂。 第三,最好同一领域形成产品群,同一科室或相关科室协同互补,产品布局上最好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最后,营销上也要聚焦品种,集中优势兵力打胜仗。有些公司好品种太多,主次不清,也难做大。资本市场上看,单一品种的公司业绩增速往往比多品种尤其几十上百个品种的公司要快(当然可能成长的持续性差,故单品公司的估值一般较低)。 如果我们按品种和营销两个维度分一个矩阵出来,可以将医药公司分为四大类: 品种强,营销强:恒瑞、天士力、白药 品种强,营销弱:中恒、昆药、同仁堂、片仔癀 品种弱,营销强:康芝益佰汤臣倍健 品种弱,营销弱:千金药业,桂林三金 品种的意义还在于,一个公司的品种结构可以决定公司的发展阶段。这是将上市公司按不同发展阶段来划分的一个框架:(本图来自国信证券医药组的2012策略报告) 简单总结下行业的分析方法。第一看政策取向,基本的政策取向决定大波段,如各省招标情况,新版GMP改造,国务院56号文,14号文,基本药物目录,二次议价等。 第二看行业判断,月度利润,相对估值溢价和市场情绪,三位一体。 第三,看企业,首先是品种,单品决定短期的成长性,“传统+新上+在研”的多品种梯队决定长期成长性。 第四,看营销实力,行话也叫运作能力。深入了解品种及竞品,深入了解不同渠道(药店、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乡镇卫生院等)的特质,了解患者,架构对口的营销策略和体系,管理并激励队伍,学术推广,引导处方习惯等。 在不同的子行业里,“品种+营销”框架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血制品看浆站,服务看网点扩张,普药、原料药看规模看成本,出口定制看大客户看ANDA,疫苗和专科化药看产品,器械看渠道、性价比,消费型中药看品牌,稀缺中药看资源,中药注射剂看安全+渠道价差,保健品看品牌+渠道价差。总结不一定全面,大家可自行修剪。 行业风险:说实话有很多,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真的理解了医药行业的复杂多变性,你可能会觉得处处是风险。所有上述讨论的要素和经营要点、外部环境,只要有波动和不确定性,那就会构成风险。 结论和建议 从目前结构来看,认为选股的思路取决于持有时间,如果是中短期(1年以内): 成长性为主,核心竞争力为辅。首先是小市值-单品种-高成长类型的,其次是细分行业水涨船高型的。如果是希望长期投资,或者战略性投资,那么选股思路就是核心竞争力为主,稳健成长,强者恒强。我们推荐两类:一是老牌中药,二是化药龙头。 最后回顾下本文的主要结论: 第一,医药产业非常复杂,制度、医院、药企、患者四变量纵横交错。行业景气看政策,公司选择看品种+营销。 第二,2个数字:收入增速2XGDP,估值1.5-2.5X大盘PE。 第三,医药投资需要专业、聚焦,必须重视研究,重视对产业的理解。 第四,医药股行情的两大模式,一政策驱动的基本面,二资金偏好。 第五,优质医药股有长期投资价值,精选个股重配行业,10%底仓。 第六,战略建仓时机:行业悲观,股价低迷,市场开始忘记医药股的时候…… 三句话送给大家。我们终将老去,如果这是对我们对未来唯一正确的预测,为什么不投资医药呢?谢谢。(E药脸谱网)
0 个评论
分享 [转]科普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哈利泼特 2014-3-10 19:51
一个患者因为头痛、全身酸痛三天就诊,不发烧,估计挂号处警惕性很高,建议看神经科。病史中还有轻微咽痛、咳嗽,查体没有发现肌肉无力和压痛,没有脑膜刺激征。血象白细胞正常,中性分类不高。病人说从第一天觉得不舒服开始就吃上了阿奇霉素,近几天都觉得恶心。依我的初步判断,患者很可能是上感引起的头痛全身酸痛,由于使用抗生素导致胃肠道反应。在做了必要的排除检查之后,我建议患者停用阿奇霉素,休息,大量饮水,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对症治疗。 关于抗生素使用的科普已是老生常谈,但看起来永远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如果您是接触过上述科普的,可能会说,连体温都不高就用抗生素是有点过了。 但这里要说的是另外一个话题:如果体温高就应该用抗生素吗?上个月女儿感冒,最高烧到42度 ,病程前后六天,我给她用的就是退烧药和物理降温,一直没用抗生素。那几天连同事和做医生的朋友都忍不住劝我用上抗生素,我一度几乎动摇了。倒是不做医生的老公一直支持和信任我,让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事后,朋友们说,你真能撑得住!我其实不是盲目撑着。第一,孩子烧的虽然高,但是退烧药能够退下来,而且每天使用退烧药的次数逐渐减少(头三天从每天三次到每天两次到只用一次); 第二,食欲尚好,每顿多少都能吃些东西,能喝水,排尿次数不少;第三,在体温逐渐下降的过程中,其他症状并没有恶化的趋势,比如咳嗽轻微,少量白痰。前三天观察过来,体温已经完全正常了,第四天我们出去参加了一个圣诞party,结果第二天去上学体温又升高到了38.5以上。赶紧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彻底休息,作业也不让做。这样,仅仅隔了一天,自然病程就结束了。女儿班里的一个同学,俩人同一天发病,症状一模一样,从发烧第一天就开始吃上了抗生素,又是头孢又是阿奇,比女儿还晚上学了两天。所以说,抗生素并不改变感冒的病程。 对付因为感冒引起的发烧,只需要掌握三个原则: 第一,控制体温。 之所以说控制,是指体温并非一定下降到正常(37度以下)。一般超过38.5以上才使用退烧药,但42度的体温单用退烧药恐怕是很难降到正常的,能降到39度,也说明退烧药是有效的。仍然超过的部分怎么办?物理降温!不要小看物理降温,这绝对是看似无招的厉害招数,只是很多人不晓得如何去做。以下分享几条物理降温的”秘笈“:1,,用温水擦浴,而不是用冰水或酒精。温水不刺激皮肤,扩张局部的毛孔更有利于汗液的排出和挥发。2,擦大动脉处(比如颈部、大腿根部)和手、脚心。只在脑门放块湿毛巾只能让患者觉得舒服,脑门摸着凉快了,体温一点没降,其实是自欺欺人。3,在颈部、腋下和枕部放置冰袋。凉的易拉罐、矿泉水瓶也都是可以的,用薄的毛巾包裹一下,避免直接刺激皮肤。4,在嘴里含冰块或润喉糖。发烧的时候口鼻中呼出的气体都是烫的,降低呼吸道的温度,能够使呼吸变得顺畅,睡眠变得平稳。5,配合足量的液体摄入。发烧的时候,身体的不显性失水明显增加,脱水使脏器功能变得紊乱,是导致感冒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直接可靠的观察指标是看每天的排尿次数是否较平时减少。要定期地给孩子喝水或果汁,如果不能进食水,就只能通过输液来补充体液的丢失了。 第二,饮食、休息和护理。发烧的时候,饮食宜清淡,清粥咸菜蔬菜汤都是比较适合的。或许您会觉得此时需要好好补充营养,但是发烧时胃肠道粘膜都是淤血状态的,食欲不振,消化能力下降,过多油腻的食物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没力气,疲惫都是比较常见的,怎么补充体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身体补充糖分,而淀粉类食物是最直接的。所以,清淡的大米粥,米汤,既能补充糖分,还能补充B族维生素。想补充蛋白质的话,可以做鸡蛋羹,一个鸡蛋加等量的温水,蒸出来柔软鲜嫩,是非常不错的发烧患者饮食。少食多餐,不勉强多吃,累了就睡觉。 感冒的时候体力下降,需要减少工作学习负荷,让身体充分的休息。有些心疼孩子又不懂得节制的家长,觉得孩子生病可怜,平时不让玩的ipad都送的手里。孩子精神稍好,玩游戏玩得过了头,没休息好,病情还容易反复。做为家长兼陪护的您,要知道排除干扰保证休息也是护理的一部分。其他的护理内容还有用漱口水或温盐水漱口,及时更换潮湿的内衣裤等。 第三,必要的就医。发烧只是身体抵抗病毒或细菌的一种反映,是”战斗“打响的信号,发烧的程度说明战斗的惨烈程度。要相信人类的身体经历了多年的进化和考验 ,是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过早过度的干预,不但不缩短病程(如我女儿同学的例子),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开头的患者)。而且,医院是病毒细菌容易集中的场所,发烧时本就抵抗力下降,去了反而可能增加了新的感染机会。所以,一般发烧前三天,只要不是体温持续不降,我是不会带孩子去医院的。但是,如果体温持续不降,孩子脱水严重,出现呼吸费力、持续昏睡的情况,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的。在医院里可以通过血液、影像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的对因治疗。只是,即便再严重的发烧,前两条处理原则一样是在医院里重视并贯彻的。 到此,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已经有答案了。仍然罗嗦一句,发烧真的不一定都要用抗生素。听说有个年长的老医生,就因为患儿的家长强烈要求用”消炎药“而医生觉得不必要,就被家长拳脚相加。听后心痛不已,既为同行受伤的身心,更为家长的愚昧无知!疾病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医患共同需要面对的敌人,只有双方同心同德,遵循客观规律,方能使人类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普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协和王含 链接:http://c.blog.sina.com.cn/profile.php?blogid=7dfc767989000m45
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漂唇术让你获得迷人红唇
南宁华美 2013-6-3 16:56
唇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有活力,显得更有精神。很多爱美人士早晨会在自己面部修饰上浪费很多时间,漂唇是一种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美丽而又诱人的双唇。对于漂唇它的效果到底有如何? 漂唇简单的说就是采用文刺的方法,刺破的皮肤,用文色液来改变唇部的明暗关系勾画唇线及为唇着色,以达到纠正和美化唇部的效果。它是一种创伤型的永久文饰,具有不会被水和一般物质所溶解的特点,可以省去每天涂口红的麻烦,而且不会因游泳、出汗等问题而破坏妆容,嘴唇是面部最活跃的部分,一个美丽的唇型,对整个五官的美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漂唇既勾勒出永不褪色的唇线又涂上了永不褪色的口红,始终给人一个红唇迷人的形象,因此受到许多上班族女性的青睐。 广西整形医院专家提醒要想漂唇后获得最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的细节: 1、漂唇手术后,会出现短期唇部不上色现象,这时千万不要用任何方法修饰双唇(如画唇线、涂口红),1-2个月后唇色会均匀出现,呈现一个自然美丽的双唇。 2、漂唇后经常使用棉球浸庆大霉素清洁唇部,这样能加快创面的愈合。 3、漂唇手术后唇部不要施放任何药物,受术者应继续口服和静脉注射抗生素3-5天。
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