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的城市定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议题。20世纪80年代,确定北京城市性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建设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1993年将北京定位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2021年至2025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市长郭金龙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建设世界城市”被定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
(一)“世界城市”发展的要求是建设“低碳城市”
“世界城市”是全球化的趋势下所产生的新的城市形式,它是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商业服务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等,兼具各种功能,并且是控制全球经济的重要空间节点。世界城市是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竞争的日益加剧,建设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的战略选择。20世纪后半叶,西方发达国家涌现了一大批这类城市,如纽约、伦教、东京等。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未来形态,其实质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能源低碳发展,建立健康有效的能源低碳经济体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制定和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
世界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沈金箴,2007)。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因此,成为世界城市或保持世界城市的领先地位,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世界城市必然要发展成为低碳城市。当前主要世界城市,如东京、纽约等,都在大规模投入低碳领域,加快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复苏,培育新增长点以向低碳城市转型。
(二)发展低碳经济以缩小北京与当前主要世界城市的差距
“低碳经济”由英国率先提出,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实质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新的能源结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以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为标志,北京市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2009年北京GDP近12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破1万美元大关;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东京和巴黎;北京拥有法人金融机构600多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20亿元人民币,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7%;首都机场成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大机场;北京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为75%,吸引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75%以上,可见时代的发展要求将首都北京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
近年来,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主要成员,Beaver-stock等的研究显示,北京已经是第三层级的世界城市(苏雪串,2007)。北京的高新技术、文化等优势日益显著,总部经济也初显端倪。但与高层级的世界城市相比,北京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北京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服务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特征,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因此,提升产业层次,特别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北京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未来的发展中北京主要应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力图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以进入世界城市体系的高端。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一)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分析
北京要素禀赋约束呼唤低碳经济发展。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中国拥有居世界第l位的水能资源,第3位的煤炭探明储备,第11位的石油探明储备。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为1550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10.7%。但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探明量只有135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人均的51%。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碳排放强度方面特别不利(张坤民,2010)。北京资源禀赋有限,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少,可再生能源利用少,碳汇资源正在努力提升。北京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均高于高端世界城市的平均水平。因此,北京需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北京当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基础水平及能效较低处于工业化初期。中国是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而北京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需要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将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引擎。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内容,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大进步。例如,日本低碳经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正是来自日本公害问题促进日本掀起的继重化学工业后的第二次经济增长浪潮,目前,日本仍在低碳领域的各方面不懈努力。
由于存在锁定效应,因此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所谓锁定效应,即现在的决策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锁定效应明显。因为基础设施、机器设备等一旦投入成为沉没成本,其使用年限均在15-20年以上,其间一般不会采用新技术更新。例如现在投巨资新建的燃煤电厂将被这些投资“锁定”,未来十几年内只能继续沿用传统技术,二氧化碳排放较大。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超前运筹,避免锁定束缚,克服路径依赖。
(二)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供给分析
北京正处在国民生产总值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新阶段,已经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
北京在低碳农业与碳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森林、耕地、草地和湿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北京山水资源丰富,近年为迎接奥运新增造林面积大,低碳农业取得成效。2009年北京森林覆盖率达到36.7%,林木绿化率达到52.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9.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北京在2010年1月正式成立了碳汇办公室,由林业局、园林局等机构共同组成。同时启动了八达岭长城等几个“碳汇林”建设项目。
北京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改变了高投入、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扩大就业和提升经济竞争力要求走低碳发展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北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显著。已经初步形成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机制,建成了一批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和项目,工业园区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目前北京人力资源丰富、低碳经济的资本投入多,低碳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可以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实现跨越式的低碳发展。
北京低碳型交通已经形成规模。北京建设轨道和公交,发展高效清洁的交通工具。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公交优先战略,并实施私家车轮号出行策略。北京实现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单车等交通“零距离换乘”;已经在全市实现垃圾清洁直运等一系列举措。
北京低碳型建筑也在逐步推行。北京全面提高建筑能效,开创低碳建筑和运行模式。2008北京奥运的“绿色奥运”已经在全国起示范作用。例如,奥运村统一安装上了太阳能集热板,奥运村采用这种先进的太阳能集热板生产热水,每平方米年节省1527度电能,按每度电0.5元计算,可节约电费763元。整套设备年节约电费高达4578000元,按设计使用20年计算,这套太阳能系统就能节约电能18324万度电,节省电费9156万元。国奥村的微能耗幼儿园,设计蓄冰池450立方米,经计算蓄冷负荷贡献率超过22.7%,整个空调季约可节省能源16000千瓦小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一)**引导,自上而下地推动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需要自上而下地推动,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投入。节能开始的时候是低成本或零成本的,但节能的空间也很有限。随着持续的节能减排,边际成本必然日趋提高。所谓“边际成本”,即额外l单位产出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对于碳减排来说,客观存在着边际成本随减排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对于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企业和经济消费者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额外的成本增加。公益型就很难做到收益性。所以,要充分发挥**的作用,通过补贴或碳税等形式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日本光伏企业之前享受**补贴,光伏产量占全球市场超过70%,后来取消**补贴。德国、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及成本优势,乘势而上,抢占全球市场。**要发挥在构建以低碳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的政策协调作用。例如,北京市很多小区出于美观等考虑,不允许安装太阳能采暖。这就需要**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利益与考核机制。
(二)积极宣传,自下而上地推行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不是要求居民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这样,既发展生活所需要的服务,又尽量减少投入能源。低碳经济有三个层面:一是基于经济生产方式层面。主要包括基于低碳形态的生产、消费以及相关市场交换的政策与制度安排等。二是基于社会发展形态层面,主要是低碳发展理念在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领域的延伸。三是基于人类发展文明层面,主要包括人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及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等(陶良虎,2010)。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部门的事情,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事情。推行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引领、企业主导、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广泛参与。以市民为对象,进行教育。普及新技术时间很长,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转换为每个公民(企业公民和自然人公民)自觉自愿的行为,变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责任,大家都参与。工业节能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家庭生活大有可为,例如家庭冬季采暖占总排放的1/3-1/2。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个人出谋划策,参与其中。要一点一滴积累,要全社会行动,积少成多,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米等等都是低碳经济的具体行动。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三)企业主导,切实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需要**主导,但企业是低碳经济的践行主体。坚持节能优先,产于实现节约、高效、大幅度降低能源强度,从而降低碳强度。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和经营。应对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应通过低碳产业规划、财政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支持,引导企业进入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定期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披露温室气体的产生情况及削减措施等信息,以敦促企业减少碳排放。
(四)逐步推进,由试点低碳城市到低碳城市
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高起点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品和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低碳城市。有效的国际合作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官民合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低碳城市形象。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北京东城区已经规划建设低碳城区。东城区有能源总部经济的基础,可以大力发展集合低碳的智库、金融、投资、研发和贸易的统计平台,建设北京低碳产业中心。
参考文献:
1.金元浦.走向世界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城市品牌定位研究—基于上海城市品牌定位的实证分析.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晓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方文化元素.经济师,2009.4
作者:王晓芳 侯安栋 潘蔚琳 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