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c2010economics
1398 0

[求职与职场] 谁能摒弃多元化的诱惑? [推广有奖]

院士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87 个
通用积分
8.3986
学术水平
436 点
热心指数
590 点
信用等级
352 点
经验
2104 点
帖子
2074
精华
0
在线时间
329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7
最后登录
2024-3-4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101/0006723.shtml
“要永续经营,只有靠专业化。”
        一直以来我都信奉:唯有专业化才是企业成功的法宝。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朋友多元化成功的故事,不断地在冲击我这个信念。是因为我的固执和保守而看不到真相?还是这些多元化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呢?如果得出错误的结论,要么失去许多本该属于你的机会;要么因为自己的动摇,影响了专一。
        专业化的理念来自于西方,由于充分的竞争,使得社会分工非常细化。每一家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有自己的绝活,将自己这点事做精、做细,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多元化做大、做好的确实不多,像通用电器这样的公司属于凤毛麟角。
        而在当今的中国,甚至香港,多元化做大、做强的不在少数,比如李嘉诚等。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会涉足房地产,有些人原来是做服装的,有的是做建材市场的,有的是做国际贸易的。
        我有一个朋友涉足房地产、百货、酒店、电子商务、矿产、私募投资等领域,而且做得都非常成功。仔细观察他的这些生意,也并不是投机之举,都有一套比较长久和完整的思路和想法。
        我在上海还认识另一个神奇的企业家,本来是做房地产的,将物业交给国际酒店集团经营,觉得他们做得也不怎么样,自己接手管理了;将物业租给别人做卖场,生意火爆,他也准备自己做百货业了;觉得自己物业群里的电影院生意也不错,据说也准备涉足影院……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这样的老板不屑一顾,认为见异思迁, 什么也做不好的。但结果并非如大家所想,至少目前如此,那家他自己经营的酒店,生意也不错(也可能是世博的原因)。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看到中国这么多企业家,成功地经营多元化的业务,我确实觉得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要仔细地想明白他们成功后面的原因。
        首先是(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机会多多。许多企业家是因为各种机会来到眼前才去做的,而不是研究、调研、计划的结果。
        二是中国目前国企、外资、民企这三种不同的企业性质并存,民企的灵活和机制使得在某些领域的竞争特别有优势。比如跟外企相比可以更快地决策;跟国企相比,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民企是最容易倾向于多元化的。
        三是竞争的环境不是特别残酷和激烈,在各个领域真正有实力的对手不多。过去几十年,不管是在品牌上,还是在人才上,各领域都没有培养出特别强的玩家。
        四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在提高。尤其是中国最优秀的那批企业家,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些“农民企业家”了。他们懂得网罗人才,懂得运用资本市场,懂得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也学会了如何和**打交道。而且这些企业家本人精力都极其旺盛,工作非常勤勉。就像我认识的那位上海企业家,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周六、周日都不休息,依然精神头很好。晚餐二两白酒过后,依然神采奕奕。
        我相信这些企业家不断地多元化,目前阶段还属于不断扩大疆土的阶段,还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整顿、发展的阶段,将每一块业务都做好、做强。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面临许多风险,因为很少有人在每一个涉足的领域都独领风骚。强中自有强中手,通过充分竞争,大部分人会自愿或不自愿地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又是“专业化”的开始了。也会有少部分人,发展成像通用电器和长江实业这样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集团。
        另一种多元化的方式是做投资。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投资,而是股权意义上的实业投资,比如复兴集团。通过财务手段控制企业,通过一流的人才治理企业,再通过优质的经营业绩,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控制更多的企业。
        所以说在当今中国,确实是机会满天飞的阶段,不管是金矿还是煤矿,都在地层表面,稍微挖一挖就是财富。因此,许多企业家的多元化并没有错。篮子里有许多蛋,总比只有一个蛋要好,不仅富裕,而且抗风险能力也强。
        但要永续经营,只有靠专业化。
        优秀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业务过于多元,这种优秀必然被稀释,也就成了平庸。而且不管如何精力旺盛,不管多么勤勉,毕竟还是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就是亲力亲为式的疆土扩张也是有边界的。
        未来,品牌、规模、资本、专业人才会是更加关键的生产力要素,而不仅仅是英雄式的企业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多元化 Review Forbes 民营企业家 China 多元化 摒弃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 — 沃伦 巴菲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2:29